跟白師傅解釋過以後,對方陷入了沉默,看的楊振興心裏沒來由的一陣慌亂。


    果不其然,他接下來的話,應證了楊振興的感覺沒有出錯。


    “現在蓉城老字號基本消失的差不多了,陳麻婆、龍抄手、賴湯圓這幾家,已經算是繼承了現在蓉城老字號的‘正統衣缽’。”


    楊振興有些不敢相信,驚疑不定的問道:“師叔,您確定嗎?就我知道的老字號還有好幾家兒呢!”


    不是他質疑。


    蓉城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在曆史上很少有戰亂可以波及到這邊。


    近代國內抗戰時,同樣如此,當時也不會選擇遷都到山城,大量國內人口,出不了國的,都選擇遷移過來。


    沒有遭到太多損害,老字號門店的保存要遠比京城等淪陷區更完整。


    如果說國內老字號數量多的地方,六朝古都算一個,蓉城其實數量上一點也不少,甚至還要更多。


    結果現在自己師叔告訴自己,許多老字號都消失了,他哪裏能相信?


    隨後,白師傅開始給楊振興普及蓉城這邊的一些現在早已不為人知的事情。


    說起餐飲老字號,分成兩種。


    第一個自然是餐館、飯莊,主要經營大菜,承辦筵席。


    第二種是街邊小店,經營路線主要是小館便飯,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江湖菜。


    按照清末民初行業內劃分的界定,前者在蓉城稱為‘燕蒸業’,後者為‘飯食業’。


    其中一些頗有特色,類似現在一些特色餐館的小餐館,有關係的進入前者,沒關係的歸為後者。


    比如楊振興他們黃派祖師爺黃敬臨的弟弟黃保臨,當時開了家名為‘哥哥傳’的小餐館。


    因為自己哥哥的關係,就成了燕蒸業裏的一員。


    而且作為區別,燕蒸業供奉的是會用鹽的詹王菩薩,飯食業供奉的是雷祖。


    當時蓉城的餐館,都以能擠進燕蒸業為榮。


    因為那會聚豐園的老板李九如,聯合城裏一百多家南館(南方菜飯館)老板,成立了一個叫做‘蓉城燕蒸幫’的行會。


    蓉城飲食業頭麵人物,都是其中成員。


    像榮樂園藍派祖師爺藍光鑒兄弟,黃派祖師爺,姑姑筵、哥哥傳的黃敬臨、黃保臨兩兄弟。


    還有枕江樓的龍元章、蜀風園的曾國華,這些廚壇聖手皆在列中。


    首都內遷,導致蜀地迎來社會全方麵的大發展,餐飲業也在其中。


    不光是社會發展,那些高官們的太太、姨太太們,也把金陵流行的轉轉會一並代入蜀地。


    所謂轉轉會,指的是一群誌趣相投的朋友,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一二人,輪流坐莊,大家定期聚會。


    不僅僅是吃宴席,還會打牌打麻將,期間互相進行交流,算是當時上層階級平日裏消遣的一種法子。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解放前兩年,北大的胡校長都曾感慨過,說“隻有讀書才能忘記打牌,隻有打牌才能忘記讀書”,其誘惑可見一斑。


    最有名的轉轉會,比如京城譚家菜十一人轉轉會,成員都是社會名流。


    書畫界號稱‘南張北溥’的張大千和溥儒、藏書大家傅增湘、末代皇帝的老師陳寶琛等等。


    後來台北十分有名的‘三張一王’轉轉會,則由張學L、張群、張大千和王新衡四人組成。


    民間有錢的商人們,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和影響,融入上層社會,自然而然的效仿這些人,把轉轉會帶入民間。


    之所以蓉城餐飲業都想進入燕蒸幫,除了平時聚會時會聯絡感情、切磋手藝之外。


    他們還會在聚會時一起訂立規矩,防止同行間的不正當競爭,同時調節內部矛盾和利益糾紛。


    別的不說,就算能看到蓉城治饌(zhuan,飯食之意)行家們技藝切磋,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獲。


    在聚會上,榮樂園的湯、枕江樓燒魚大師龍元章的脆皮魚、黃保臨的壇子肉、蜀風園曾國華的涼粉鯽魚、廣寒宮的豆瓣魚、存芳園的巴掌魷魚。


    再有竟成園的芙蓉雞片、頤之時的開水白菜、奉天明湖春分店的蔥燒海參,都可以見到吃到。


    川淮魯粵,可以說均有涉及,盛況說是中華飲食的大聚會都不為過。


    但後來因為一些事件,還有經營、繼承人變故等種種問題,許多老字號都已經消失,燕蒸幫的高樓也轟然倒塌。


    許多菜現在也就隻能看著舊書,或者從上年紀的老人那裏可以看到、聽到,在曆史的塵埃中流流口水。


    “天府廣場的‘皇城牛肉館’、鹽市口的‘紅苕食堂’、騾馬市街的‘大川飯店’現在全都消失了。


    至於蓉城餐廳、竟成園、榮樂園、姑姑筵、聚豐園,不醉無歸也找不到去哪了。”


    白師傅陷入了回憶,同時也打開了話匣子,嘴裏一直不停的念叨。


    “喜胖子的鹵菜、東大街味之腴(yu)的東坡肘子、香風味的臘肉香腸、三義堂的啞巴牛肉燒餅和粉蒸牛肉,東門大橋頭品魚樓的魚,全都找不到了。


    隻有老一輩還有記憶,現在年輕的小輩誰還知道這些?


    他們知道個張鴨子或者努力餐,都覺得自己了不得了,認為自己很懂蓉城的老字號!”


    不聽不知道,一聽自己師叔講的這些事情,楊振興整個人都被鎮住了。


    隻是聽師叔的述說,他就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當時蓉城乃至整個川渝地區,餐飲行業究竟是何等興盛繁榮!


    光是許多菜,自詡讀過不少古書,也跟自己師父還有許多川菜大師學習交流過的他,也都是第一次聽到!


    聽說都是第一次聽說,更別提菜譜了,估計許多菜到現在可能真的已經失傳。


    如果當時的盛況能一直延續至今,川菜怎麽可能會落得現在這個隻有麻辣的下場?


    不過楊振興沒有忘記正事。


    他看著白師傅,不甘心的問道:“師叔,現在就真的沒辦法了嗎?真的找不到還在堅持製作傳統川菜的地方了嗎?”


    白師傅搖搖頭,遺憾的回答道:“現在還沒有我不敢跟你保證,但至少我這裏不知道。


    別說傳統菜了,前幾年農村宴席上還能見到九大碗,現在也見不到了。


    最多能偶爾看到甜燒白、夾沙肉兩三種,再多的都沒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特級廚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甜沫但不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甜沫但不甜並收藏特級廚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