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興一番話說下來,讓三個人都十分服氣。
原本心裏還有些不滿意的那位張守亮師傅的同事也沒了脾氣。
因為他知道兩個人之間的水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實力上肯定沒有楊振興奪得多次重量級賽事冠軍強,理論和理解上也遠遠不及,讓他認識到了能夠擔任評委是何種檔次。
三個人的反應在楊振興這裏早已經見怪不怪。
他拿著本子,依然繼續說著:“當然其中不少創新菜還有需要進一步改良提高的空間。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不是說創新出來了就是百分十百完美無缺的,要繼續反複研究修改,才能最終製作出讓老百姓歡迎接受的菜品。
比如剛我一直說另一位比較看好的王海東師傅,他另一道金牌菜‘檸香鞭絲’,在我看來改進的餘地還很大。
如果在製作牛鞭的時候不使用清湯汆製,而是選擇使用濃湯燴製,相信吃起來的味兒會更厚重一些。
之前他做的這道菜鞭絲的味兒還是差點兒。”
“哦?楊師傅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話音剛落,楊振興就聽到頭頂上傳來了一個聲音。
扭過頭一看,發現居然是剛才一直都在他討論中心的王海東王師傅。
楊振興不由得臉一紅,頗有種背著別人私底下大放厥詞,然後被人撞破抓住的感覺。
其實現在他就是背後議論別人的作品,然後被人當麵發現了。
‘我走過來的時候怎麽剛才沒發現他就坐在背後?’
心裏嘀咕著自己大意了,楊振興露出一副尷尬不失禮貌的笑容,說道:“呃,這是我的個人意見,我是希望王師傅回頭可以嚐試一下。”
王海東起身走過來,先對四個人問道:“我可以坐這邊嗎?”
得到允許的回答後,坐下之後才看著楊振興點頭說道:“其實楊師傅不必如此,我自己也覺得鞭絲的味道差點兒事兒。
剛聽到您的一番見解覺得很有幫助,不介意的話也讓我一起討論吧!”
又來了一位分賽區拿到多枚金牌的廚師,楊振興幾個人自然不會拒絕對方加入他們的話題。
似乎想要證明自己的確很同意楊振興的說法,王師傅接著說道:“比賽之餘,其實我每天都會去展廳觀察其他廚師的作品。
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可以學習提高的好機會。
展廳裏展出的許多作品,在原料的選擇和搭配上、刀工的處理上、使用的烹調技法上,還有造型點綴和盛器選擇上都讓我學習借鑒到了許多。”
“幹任何事情都要有進取精神。”
王師傅話音剛落,又有一道聲音在幾個人背後傳來。
原來剛才一直和王海東聊天的一位記者,也站起身來聽著他們的討論。
“我做記者許多年,采訪報道過許多烹飪比賽和廚師,如果所有廚師都能如此敬業、如此勤奮、如此永遠不滿足自己的能力。
那麽烹壇百花園必將出現爭奇鬥豔、萬紫千紅的新局麵。”
不得不說做記者的就是能說會道,張開嘴連想都不用想直接一套一套的丟出來。
楊振興點頭算是認可了對方的說辭,扭過頭來繼續跟幾個人說道:“這次作品裏是有不少在器皿選擇上頗具新意。
比如剛提到的張師傅製作的‘三豆爭豔糕’,在盤子裏有大片留白,但一點兒也不顯得空虛,點綴的恰到好處,讓人看上去既簡潔又覺得清秀。
但也有許多作品恰恰相反,跟過去一樣有些過於在雕琢上下功夫,導致作品主次難辨,端上來讓人都不知道該從哪兒下筷子。”
剛才說話的那位記者再次接過了話頭,他首先介紹道:“我是雜誌《餐飲世界》的記者喬傑。”
介紹完自己後,他接著說道:“就像剛才楊師傅說的,這次比賽盛裝上有一個現象,不少作品選擇的盛器都是大盤巨托。
菜點規定的是十人份的量,卻用一尺二以上的盤子,能吃的就盤子裏那麽一丁點兒,互相之間的搭配一點兒也不協調。”
李國昌不甘示弱,附和道:“不光用的盤子大,在盤子下麵還有不少人又再加上一個金屬或者木頭雕的托盤,甚至我還見了一個用玉雕的托盤。
不知道比賽是比的菜點還是盛菜的盛器?
組委會在規則裏已經明確的提出了比賽宗旨要‘麵向市場’,這樣的盛器一般小夥子端著都有困難,更別提一般服務員都是小姑娘。
這麽大的盤子一桌子一次也就能放一盤,豈不是要吃完一盤撤掉再繼續上第二盤?”
楊振興對於兩位記者抱怨自己的發現沒有感到意外。
如果他也作為外人,作為旁觀者,發現了跟規定和要求不符合的現象肯定也會站在製高點上進行批判。
“組委會是在評判辦法裏對此有嚴格要求,強調過造型點綴不當以至於主次不分,是要扣分的。
在我看來應該是一部分選手並沒有認真閱讀和領會組委會的規定,或者說領會歪了,原本私底下平時已經習慣了這樣做。
說實話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的飯店並不罕見,想要改善問題,還是要廚師從自身進行改變。”
喬傑聽完楊振興的話,也來了興致,詢問道:“楊師傅,不知道您對這次比賽防止場外加工,采取現場抽選‘菜籃子’的安排有什麽看法?”
不知不覺間交流變成了平時的采訪。
楊振興沒有在意,想了想回答道:“我覺得這個辦法還是可圈可點的。
雖說一些費時費火的作品,在比賽規定的時間裏不可能完成,需要場外提前對一些原料進行加工。
但是像魚翅這類的原料,加工後基本已經可以成菜,到了現場可能隻需要熱一熱,燒點汁兒澆上就能完成。
而且場外是否是本人親自操作也不得而知,完全不排除有人事先請名師捉刀,幾乎是成品了再通過申請場外加工合法入場,比賽時劃拉兩下子便大功告成。
這樣對其他選手不公平,也有違舉辦烹飪賽事的初衷。”
原本心裏還有些不滿意的那位張守亮師傅的同事也沒了脾氣。
因為他知道兩個人之間的水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實力上肯定沒有楊振興奪得多次重量級賽事冠軍強,理論和理解上也遠遠不及,讓他認識到了能夠擔任評委是何種檔次。
三個人的反應在楊振興這裏早已經見怪不怪。
他拿著本子,依然繼續說著:“當然其中不少創新菜還有需要進一步改良提高的空間。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不是說創新出來了就是百分十百完美無缺的,要繼續反複研究修改,才能最終製作出讓老百姓歡迎接受的菜品。
比如剛我一直說另一位比較看好的王海東師傅,他另一道金牌菜‘檸香鞭絲’,在我看來改進的餘地還很大。
如果在製作牛鞭的時候不使用清湯汆製,而是選擇使用濃湯燴製,相信吃起來的味兒會更厚重一些。
之前他做的這道菜鞭絲的味兒還是差點兒。”
“哦?楊師傅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話音剛落,楊振興就聽到頭頂上傳來了一個聲音。
扭過頭一看,發現居然是剛才一直都在他討論中心的王海東王師傅。
楊振興不由得臉一紅,頗有種背著別人私底下大放厥詞,然後被人撞破抓住的感覺。
其實現在他就是背後議論別人的作品,然後被人當麵發現了。
‘我走過來的時候怎麽剛才沒發現他就坐在背後?’
心裏嘀咕著自己大意了,楊振興露出一副尷尬不失禮貌的笑容,說道:“呃,這是我的個人意見,我是希望王師傅回頭可以嚐試一下。”
王海東起身走過來,先對四個人問道:“我可以坐這邊嗎?”
得到允許的回答後,坐下之後才看著楊振興點頭說道:“其實楊師傅不必如此,我自己也覺得鞭絲的味道差點兒事兒。
剛聽到您的一番見解覺得很有幫助,不介意的話也讓我一起討論吧!”
又來了一位分賽區拿到多枚金牌的廚師,楊振興幾個人自然不會拒絕對方加入他們的話題。
似乎想要證明自己的確很同意楊振興的說法,王師傅接著說道:“比賽之餘,其實我每天都會去展廳觀察其他廚師的作品。
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可以學習提高的好機會。
展廳裏展出的許多作品,在原料的選擇和搭配上、刀工的處理上、使用的烹調技法上,還有造型點綴和盛器選擇上都讓我學習借鑒到了許多。”
“幹任何事情都要有進取精神。”
王師傅話音剛落,又有一道聲音在幾個人背後傳來。
原來剛才一直和王海東聊天的一位記者,也站起身來聽著他們的討論。
“我做記者許多年,采訪報道過許多烹飪比賽和廚師,如果所有廚師都能如此敬業、如此勤奮、如此永遠不滿足自己的能力。
那麽烹壇百花園必將出現爭奇鬥豔、萬紫千紅的新局麵。”
不得不說做記者的就是能說會道,張開嘴連想都不用想直接一套一套的丟出來。
楊振興點頭算是認可了對方的說辭,扭過頭來繼續跟幾個人說道:“這次作品裏是有不少在器皿選擇上頗具新意。
比如剛提到的張師傅製作的‘三豆爭豔糕’,在盤子裏有大片留白,但一點兒也不顯得空虛,點綴的恰到好處,讓人看上去既簡潔又覺得清秀。
但也有許多作品恰恰相反,跟過去一樣有些過於在雕琢上下功夫,導致作品主次難辨,端上來讓人都不知道該從哪兒下筷子。”
剛才說話的那位記者再次接過了話頭,他首先介紹道:“我是雜誌《餐飲世界》的記者喬傑。”
介紹完自己後,他接著說道:“就像剛才楊師傅說的,這次比賽盛裝上有一個現象,不少作品選擇的盛器都是大盤巨托。
菜點規定的是十人份的量,卻用一尺二以上的盤子,能吃的就盤子裏那麽一丁點兒,互相之間的搭配一點兒也不協調。”
李國昌不甘示弱,附和道:“不光用的盤子大,在盤子下麵還有不少人又再加上一個金屬或者木頭雕的托盤,甚至我還見了一個用玉雕的托盤。
不知道比賽是比的菜點還是盛菜的盛器?
組委會在規則裏已經明確的提出了比賽宗旨要‘麵向市場’,這樣的盛器一般小夥子端著都有困難,更別提一般服務員都是小姑娘。
這麽大的盤子一桌子一次也就能放一盤,豈不是要吃完一盤撤掉再繼續上第二盤?”
楊振興對於兩位記者抱怨自己的發現沒有感到意外。
如果他也作為外人,作為旁觀者,發現了跟規定和要求不符合的現象肯定也會站在製高點上進行批判。
“組委會是在評判辦法裏對此有嚴格要求,強調過造型點綴不當以至於主次不分,是要扣分的。
在我看來應該是一部分選手並沒有認真閱讀和領會組委會的規定,或者說領會歪了,原本私底下平時已經習慣了這樣做。
說實話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的飯店並不罕見,想要改善問題,還是要廚師從自身進行改變。”
喬傑聽完楊振興的話,也來了興致,詢問道:“楊師傅,不知道您對這次比賽防止場外加工,采取現場抽選‘菜籃子’的安排有什麽看法?”
不知不覺間交流變成了平時的采訪。
楊振興沒有在意,想了想回答道:“我覺得這個辦法還是可圈可點的。
雖說一些費時費火的作品,在比賽規定的時間裏不可能完成,需要場外提前對一些原料進行加工。
但是像魚翅這類的原料,加工後基本已經可以成菜,到了現場可能隻需要熱一熱,燒點汁兒澆上就能完成。
而且場外是否是本人親自操作也不得而知,完全不排除有人事先請名師捉刀,幾乎是成品了再通過申請場外加工合法入場,比賽時劃拉兩下子便大功告成。
這樣對其他選手不公平,也有違舉辦烹飪賽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