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師傅端出來的材料,就是所謂的‘八珍’。
說到八珍,在我國已經有很久的曆史,從周代開始就有‘八珍’的說法。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八珍指的是八種食材的八種烹調方法。
到了宋代,開始出現直到現在都耳熟能詳的諸如龍肝、鳳髓、豹胎、熊掌、鯉尾等八珍。
緊接著是清朝時期,會玩兒的滿請把八珍,根據產地、本質等因素,分成了好幾種。
比如山/水八珍、參翅八珍、禽八珍、草八珍。
到統治穩定期以後,更是把主觀上認為珍貴的材料,皆列為珍品,沒有固定模式,花樣品種越來越多。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封建社會滅亡,民國時期,延續清朝的內容,把八珍根據產地和品種,列為上中下三八珍。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京城上中下三八珍,和東萊上中下三八珍。
現在擺在楊振興和王鵬麵前的材料,分別是海參、鮑魚、瑤柱(幹貝)、魚唇、魚肚、魚骨(魚腦)、魚腸、裙邊。
還有猴頭菇、竹蓀、銀耳、玉蘭片、香菇、口蘑、人參、桑葚。
如此多的材料,也不怪王鵬在邊上看的目瞪口呆。
相比較傳統的布袋雞做法,顏師傅自己改良的八寶布袋雞,明顯在用料上‘便宜’很多。
除了海參、幹貝和鮑魚以外。
剩下的五種材料隻有瘦肉、火腿、魷魚、冬筍和香菇。
把材料都拿出來,即使是身體還不錯的顏師傅,也在一來一回彎腰的動作中感到有些疲憊。
他扶著腰來回擰了擰,拿下眼鏡擦了擦汗,又揉了揉眼,說道:“老菜譜上的材料,許多都是保護動物,國際上也明令禁止捕殺食用。
所以咱們就用常見的八珍代替,就不追求以前的菜譜了。”
王鵬再次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這些居然隻是代替品。
他完全不敢想象以前的老菜譜都使用哪些食材。
到是楊振興沒有覺得奇怪,他學習魯菜菜譜的時候就沒按照老菜譜去學,學的隻是後來更換原材料改良後的版本。
其實早就接觸烹飪的他十分清楚,哪怕在他小時候,八十年代初那會。
像是京城飯店,包括豐澤園等老字號,還能吃到熊掌這類後來列入保護範圍、命令禁止食用的原材料。
恢複了一些精神,顏師傅開始動手演示布袋雞的製作。
把泡發和清洗好的材料改刀成小塊或者小丁,放在一個大碗裏,加鹽、料酒攪拌均勻,然後塞進去掉骨頭的雞肚子裏。
用竹簽把雞脖子和尾部的刀口封口,起鍋燒油,等七成熱以後,下鍋炸製。
“我現在給你演示的是最傳統的做法,原材料不提前炒到斷生,直接生的塞進雞肚子裏製作。
炸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雞肚子朝下,因為雞肚子肉厚,炸的時候不容易老,食材也不容易開口崩出來。
等雞皮稍微變黃立刻起鍋撈出來控油,切記不能炸的太過,顏色發暗就不好了。”
說話間,顏師傅已經關火把炸好的雞撈了出來。
光看雞皮的顏色,就跟稍微過火的白切雞差不多,顏色比淡黃色稍微的深了一些。
這也是正常現象,畢竟不是下鍋煮,而是放入高溫的油鍋裏炸,顏色變深在所難免。
取來一個大碗,顏師傅把控好油的雞,雞肚子朝下放入碗裏,加蔥段和薑片,倒入少許料酒在雞身子上,然後放入蒸鍋裏蒸製。
“傳統做法就是先炸後蒸,之所以先炸,為的不是讓雞肉和雞肚子裏的佐料斷生,而是讓雞皮顏色變黃,追求顏色。
同時跟做鯽魚湯一樣,先炸一下,才能在後麵的烹調中把雞肉本身的味道充分發揮出來。
不至於被肚子裏的那麽多材料,在味道上徹底遮住雞本身的味道。”
等待布袋雞蒸熟的同時,顏師傅擦了擦汗,讓楊振興收拾清洗完砧板以後,緊接著開始製作他自己改良創新的鴛鴦八寶布袋雞。
“我改良創新的布袋雞,從一開始原材料上數量就明顯少很多,同時食材品種也沒有那麽豐富,鮮味兒上遠不如傳統做法那麽多佐料出來的味兒濃厚。
所以為了發揮出鮮味兒,在塞進雞肚子裏之前,先下鍋把香味兒炒出來。”
按照跟剛才同樣的處理,顏師傅把八種材料切成丁或者塊,然後起鍋燒油,下蔥薑熗鍋,再按著食材成熟時間的不同,依次把八種材料下鍋翻炒。
用少許加了鹽的雞湯和料酒炒出味道,起鍋盛到旁邊的碗裏,稍微放涼以後,用勺子把炒好的材料填進雞肚子裏封口。
本以為還要下鍋先過油炸一遍,哪曾想顏師傅又拿了一個蒸屜,放在已經冒水汽的蒸鍋上麵,把剛填好食材的兩隻雞,盛在碗裏放在了蒸鍋上。
“我改良的方法取消了油炸的步驟,選擇直接上鍋蒸製,為的是讓雞本身和肚子裏已經炒香的材料快速出味兒。”
如果是外行,光聽顏師傅的解釋,會感覺很合理。
但作為廚師的楊振興,明顯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
他沒有猶豫,直接問道:“顏師傅,您別怪我挑毛病,您這樣做似乎差點兒意思啊?”
顏師傅神秘的一笑,回答道:“你接著往下看就行,一會兒你就知道我為什麽這麽做了。”
沒讓楊振興等待太久,大約過了十分鍾,他就知道了答案。
因為顏師傅已經把剛蒸製的兩隻雞,墊著毛巾從鍋裏端了出來。
然後另一隻手拿起一把炒勺,擋著碗裏的兩隻雞不讓它們掉下來,把碗裏從雞肉和肚子裏食材中蒸出來的湯汁,避到了炒鍋裏。
不需要楊振興開口,顏師傅開火再次開火以後,邊做邊講解道:“因為使用的材料少,所以味道上肯定會比傳統做法差很多。
所以我經過研究,選擇使用蒸出來的湯汁,製作湯底,然後把蒸到五六成熟的雞,再次放入原湯進行紅扒。”
楊振興恍然大悟,這下徹底明白了顏師傅在這道菜上的創新思路。
不得不說,這種完全顛覆傳統製作方法的烹飪過程,確實是吸引廚師改良創新一道菜的根本魅力所在。
他現在內心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想要品嚐一下顏師傅改良創新後的布袋雞,跟傳統方式製作出來的,到底在味道和口感上有什麽不同。
說到八珍,在我國已經有很久的曆史,從周代開始就有‘八珍’的說法。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八珍指的是八種食材的八種烹調方法。
到了宋代,開始出現直到現在都耳熟能詳的諸如龍肝、鳳髓、豹胎、熊掌、鯉尾等八珍。
緊接著是清朝時期,會玩兒的滿請把八珍,根據產地、本質等因素,分成了好幾種。
比如山/水八珍、參翅八珍、禽八珍、草八珍。
到統治穩定期以後,更是把主觀上認為珍貴的材料,皆列為珍品,沒有固定模式,花樣品種越來越多。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封建社會滅亡,民國時期,延續清朝的內容,把八珍根據產地和品種,列為上中下三八珍。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京城上中下三八珍,和東萊上中下三八珍。
現在擺在楊振興和王鵬麵前的材料,分別是海參、鮑魚、瑤柱(幹貝)、魚唇、魚肚、魚骨(魚腦)、魚腸、裙邊。
還有猴頭菇、竹蓀、銀耳、玉蘭片、香菇、口蘑、人參、桑葚。
如此多的材料,也不怪王鵬在邊上看的目瞪口呆。
相比較傳統的布袋雞做法,顏師傅自己改良的八寶布袋雞,明顯在用料上‘便宜’很多。
除了海參、幹貝和鮑魚以外。
剩下的五種材料隻有瘦肉、火腿、魷魚、冬筍和香菇。
把材料都拿出來,即使是身體還不錯的顏師傅,也在一來一回彎腰的動作中感到有些疲憊。
他扶著腰來回擰了擰,拿下眼鏡擦了擦汗,又揉了揉眼,說道:“老菜譜上的材料,許多都是保護動物,國際上也明令禁止捕殺食用。
所以咱們就用常見的八珍代替,就不追求以前的菜譜了。”
王鵬再次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這些居然隻是代替品。
他完全不敢想象以前的老菜譜都使用哪些食材。
到是楊振興沒有覺得奇怪,他學習魯菜菜譜的時候就沒按照老菜譜去學,學的隻是後來更換原材料改良後的版本。
其實早就接觸烹飪的他十分清楚,哪怕在他小時候,八十年代初那會。
像是京城飯店,包括豐澤園等老字號,還能吃到熊掌這類後來列入保護範圍、命令禁止食用的原材料。
恢複了一些精神,顏師傅開始動手演示布袋雞的製作。
把泡發和清洗好的材料改刀成小塊或者小丁,放在一個大碗裏,加鹽、料酒攪拌均勻,然後塞進去掉骨頭的雞肚子裏。
用竹簽把雞脖子和尾部的刀口封口,起鍋燒油,等七成熱以後,下鍋炸製。
“我現在給你演示的是最傳統的做法,原材料不提前炒到斷生,直接生的塞進雞肚子裏製作。
炸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雞肚子朝下,因為雞肚子肉厚,炸的時候不容易老,食材也不容易開口崩出來。
等雞皮稍微變黃立刻起鍋撈出來控油,切記不能炸的太過,顏色發暗就不好了。”
說話間,顏師傅已經關火把炸好的雞撈了出來。
光看雞皮的顏色,就跟稍微過火的白切雞差不多,顏色比淡黃色稍微的深了一些。
這也是正常現象,畢竟不是下鍋煮,而是放入高溫的油鍋裏炸,顏色變深在所難免。
取來一個大碗,顏師傅把控好油的雞,雞肚子朝下放入碗裏,加蔥段和薑片,倒入少許料酒在雞身子上,然後放入蒸鍋裏蒸製。
“傳統做法就是先炸後蒸,之所以先炸,為的不是讓雞肉和雞肚子裏的佐料斷生,而是讓雞皮顏色變黃,追求顏色。
同時跟做鯽魚湯一樣,先炸一下,才能在後麵的烹調中把雞肉本身的味道充分發揮出來。
不至於被肚子裏的那麽多材料,在味道上徹底遮住雞本身的味道。”
等待布袋雞蒸熟的同時,顏師傅擦了擦汗,讓楊振興收拾清洗完砧板以後,緊接著開始製作他自己改良創新的鴛鴦八寶布袋雞。
“我改良創新的布袋雞,從一開始原材料上數量就明顯少很多,同時食材品種也沒有那麽豐富,鮮味兒上遠不如傳統做法那麽多佐料出來的味兒濃厚。
所以為了發揮出鮮味兒,在塞進雞肚子裏之前,先下鍋把香味兒炒出來。”
按照跟剛才同樣的處理,顏師傅把八種材料切成丁或者塊,然後起鍋燒油,下蔥薑熗鍋,再按著食材成熟時間的不同,依次把八種材料下鍋翻炒。
用少許加了鹽的雞湯和料酒炒出味道,起鍋盛到旁邊的碗裏,稍微放涼以後,用勺子把炒好的材料填進雞肚子裏封口。
本以為還要下鍋先過油炸一遍,哪曾想顏師傅又拿了一個蒸屜,放在已經冒水汽的蒸鍋上麵,把剛填好食材的兩隻雞,盛在碗裏放在了蒸鍋上。
“我改良的方法取消了油炸的步驟,選擇直接上鍋蒸製,為的是讓雞本身和肚子裏已經炒香的材料快速出味兒。”
如果是外行,光聽顏師傅的解釋,會感覺很合理。
但作為廚師的楊振興,明顯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
他沒有猶豫,直接問道:“顏師傅,您別怪我挑毛病,您這樣做似乎差點兒意思啊?”
顏師傅神秘的一笑,回答道:“你接著往下看就行,一會兒你就知道我為什麽這麽做了。”
沒讓楊振興等待太久,大約過了十分鍾,他就知道了答案。
因為顏師傅已經把剛蒸製的兩隻雞,墊著毛巾從鍋裏端了出來。
然後另一隻手拿起一把炒勺,擋著碗裏的兩隻雞不讓它們掉下來,把碗裏從雞肉和肚子裏食材中蒸出來的湯汁,避到了炒鍋裏。
不需要楊振興開口,顏師傅開火再次開火以後,邊做邊講解道:“因為使用的材料少,所以味道上肯定會比傳統做法差很多。
所以我經過研究,選擇使用蒸出來的湯汁,製作湯底,然後把蒸到五六成熟的雞,再次放入原湯進行紅扒。”
楊振興恍然大悟,這下徹底明白了顏師傅在這道菜上的創新思路。
不得不說,這種完全顛覆傳統製作方法的烹飪過程,確實是吸引廚師改良創新一道菜的根本魅力所在。
他現在內心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想要品嚐一下顏師傅改良創新後的布袋雞,跟傳統方式製作出來的,到底在味道和口感上有什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