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聞詠近來實在有點鬱悶,他做秘書工作出身,原本的“最要縣”一把手職位就是馬首長安排給他鍍金的,結果沒幹多久,什麽成績都還沒做出來,就被劉首長調去接替小張首長的秘書長之職,美其名曰“人盡其用”,這大張首長一來,南海縣就徹底沒他啥事了,算是被徹底打回了原形。
這天侯清到他的住處來看望這個唯一的親人,見他有心事的樣子,便問他怎麽回事。
侯聞詠小心地將自己的心事告訴了侯清,侯清勸慰道:“弟弟,你還年輕,這點挫折算不了什麽。要是放在前朝,你這年紀能考個秀才功名已經是我們侯家祖上積德了。我常聽林首長說,做人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係統內的人都知道你是馬首長的貼身秘書,突然占據高位,對你並不是好事。這次張首長上任不久就安排各部門都要出人去走基層,我和阿涼都在名單中。你在任上的時候就沒做過,可見你的能力和見識都還有待提高。後麵有機會的話,我覺得你應該申請到基層鍛煉幾年。”
侯聞詠有些鬱悶,道:“我們剛入城的時候,百廢待興,每天那麽多事情要處理,我是真抽不出時間去下基層呀。”
侯清搖搖頭,作為女性,她的心思本就要細密些,加上年齡也大不少,比侯聞詠要成熟得多。
侯清道:“下不下基層和你沒什麽關係。你怎麽還在琢磨這事?你看看你的上麵和左右,全是首長,你一個小幹部,沒有馬首長鎮場子,做事怎麽能協調得動這些大領導?處事太強勢了要得罪人,太弱勢了做不了事,這種恰到好處的拿捏沒有幾十年的磨練,你是練不出來的。聽姐的,沉下心來,好好磨礪自己。”
侯聞詠一想,確實是這麽回事,心也就寬了不少。
侯清又說:“我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是放在以前,你的孩子都該能打醬油了。都說成家立業、成家立業,先成家,後立業,姐看準了就給你說門親事。”
侯聞詠道:“姐,我不急。倒是你,準備什麽時候跟涼哥領證?”
侯清臉上冒出一抹紅暈,“看他唄。”
一周後,廣州天字號碼頭停泊著兩艘大發艇,十多號南海縣幹部聚集在此,另有一隊拔刀隊國民軍負責安全。
張梟摸了摸剛保養完的glock手槍,身上還多帶了三個彈夾。雖然有國民軍護送,但有這個老朋友相伴,他心裏更踏實。
手槍插進皮套,張梟發令道:“出發!”
“突突突……”大發艇上的蒸汽鍋爐冒著濃厚的黑煙,像是大發艇拖著的尾巴,在微風中漸漸飄散。兩艘大發艇組成的考察船隊停靠佛山經濟開發區,順路探訪了在此實習的小元老們,補充煤炭之後進入順德水道,從桑園圍東圍的船閘進入臨近西樵山的九江湧南下。
由於是兩位元老出行,隨行的還有十來個重要幹部,因此負責安全的除了拔刀隊國民軍,元老護衛總局也出了人。
考慮到元老院在鄉下的根基並不深,張梟此行帶的武力實在是有些誇張。原本張梟是想從伏波軍那裏借兩門試驗用八二迫擊炮隨行,這種武器在缺乏騾馬的情況下,僅依靠人力也具有極高的機動性,鄉下的村寨多為茅草頂、青瓦頂,迫擊炮彈具有良好的貫穿性,垂直下落的開花彈對無防護的人體具有極高的殺傷力,可繞過牆麵殺傷掩體內部目標。
不過朱鳴夏沒答應,因為就算借給國民軍他們也不會用,還不如帶兩門12磅山地榴彈炮,國民軍用足夠了。下鄉最大的威脅莫非土匪,山地榴可以直射,甚至可以當大號噴子,發射霰彈打退上百號土匪的進攻都沒問題,非常適用。
不過當張梟說明了去處之後,朱鳴夏也犯了難。九江兩龍都是澤國,山地榴去了基本上沒有機動性。最後決定用一批伏波軍淘汰下來的米尼槍替換隨行拔刀隊手中的南洋式步槍,這兩種步槍的區別僅僅在於是否有膛線,但射擊精度卻是天壤之別。另外元老護衛總局的特勤員都裝備了新的1637式後裝步槍。朱鳴夏拍著胸脯保證,有了這等火力,即使沒炮,真遇上土匪他們也不敢動。
陸軍、海兵隊以及海軍水兵長期以來使用米尼步槍存在口徑過大影響彈道性能、槍管過長(原型恩菲爾德p1853槍管長99cm)不便裝填,分裝紙包彈藥容易受潮等問題,改造的霍爾改步槍也未能完全解決前述缺陷。隨著壟斷日銅貿易獲得的穩定銅料供應,新設計一款銅殼定裝彈步槍成了當務之急。
1635年,兵器設計局兩個小組分別拿出1號方桉(彷自春田m1873的活門槍機)和2號方桉(彷自馬蒂尼-亨利下落式槍機)。在元老院忙於兩廣攻略的期間,兩個方桉都製作了不同的樣槍以適配各種實驗彈藥。審查試驗結果時,軍方認為2號方桉在射速、可靠性上全麵優出,而企劃院則中意1號方桉,理由是可以用米尼槍改裝。隨著兩廣的戰爭告一段落,元老院決定大力充實國民軍,鞏固新區,從正規軍中淘汰的米尼槍或改造成南洋式步槍提供給國民軍駐防中隊,或直接交付國民軍機動中隊。1號方桉遂喪失優勢,2號方桉被正式定型為1637型後裝步槍。
本槍配套1637式10x61mm r 黑火藥步槍彈,從72厘米槍管中發射初速485m/s,標準彈頭為338格令(21.9克)硬鉛合金彈頭,配合梅特福式膛線,600米內有良好的散布精度。由於一些陸軍軍官過於執著白刃格鬥,擔心縮短槍管會削弱拚刺能力,本槍配發了加長槍刺,然而大部分戰鬥中士兵都報告新步槍射速較快(最高20發/分,實際戰鬥射速約12發/分),火力猛烈,白刃戰發生的幾率反而明顯下降。
1637年式步槍在南下行動、北伐戰爭和整個1640年代的大陸攻略中都是當之無愧的主力步槍。其使用範圍之廣泛、時間之長在澳宋輕武器係統中無出其右。甚至當澳宋本土部隊已全麵換裝無煙藥半自動、全自動武器,地球另一邊的殖民地守備隊還在手工鑄造彈頭以供應他們手中老而彌堅的1637式步槍。
張梟站在船頭,迎著風,享受著從繁重的公務中解放出來的愉悅,西樵山就在兩公裏之外,舉目可見。此情此景,張梟想起了之前整理資料時看到的一首詩,是湛若水在西樵山講學時所作:“春動樵湖湖水生,繞樵湖水水如城。衰翁獨坐樵雲頂,九十六峰齊月明。”
湛若水在嘉靖年間所見西樵山與後世所見差異極大,湛氏之所以稱西樵山“四方皆繞大海”,是因為當時桑園圍內的開發尚未深入,圍內有大規模的水域存在。九江湧是九江境內南北流向主要河湧,在明代時非常寬闊,據記載水寬二十八丈,後世由於持續開發,河湧淤塞,民建日多,才萎縮成小河道。
可惜此時距離湛若水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桑園圍內的土地開發程度又有了很大的發展,張梟已經看不到湛若水所見那般廣闊的水域了。
一路上,各式民船在無數分叉的河湧中來來往往,岸上農民揮灑著汗水辛勤地勞作,周邊的土著聽到大發艇別致的噪聲,紛紛望向張梟的船隊,彷佛在向他行注目禮。張梟忍不住向他們揮了揮手。
“家玉,你可知桑園圍建於何時?”張梟問。
張家玉沒想到張梟會問他這個問題,他一個東莞人自然不會知道南海縣的一個圍堤的曆史,慚愧地答道:“學生慚愧,確實不知。”
“黃參議呢?”張梟又轉向黃熙胤。
“回首長,桑園圍始建於國朝徽宗年間,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曆史。”黃熙胤作為前任縣令,興修水利是他分內之事,對這個轄區內的重要水利設施當然有數。
“國朝?”張梟一愣,想他看到的資料上明明說是北宋時代開始有得,怎麽弄出個“國朝”還徽宗……幾分鍾之後他才反應過來,敢情這“國朝”說得是“大宋”!相比之下,他這個大宋元老還是張口閉口的“北宋”“南宋”呢!
這意識!這講話的水平!要不是是跟著元老院來得,要真更大明讀書人比心眼,那真是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呢。
“不錯,”張梟道:“水利是農業的根本,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桑園圍分東西兩圍,宋代……國朝,西圍自三水飛鵝翼起至甘竹牛山交界止,東圍自吉讚晾罟墩起至龍江河澎圍尾止,長一萬兩千餘丈,捍田1500頃。初築桑園圍時隻是用泥疊成,堤高四五尺。由於本地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桑園圍在宋代為開口圍,當時下遊濱海沙洲淤積不多,消水容易,因此在圍堤東南角的倒流港和龍江滘兩水口,不設閘堵水,讓圍內及江河水從外灌入圍內,互相宣泄,順水勢,不與水爭地,這真是先民的智慧呀。”
這天侯清到他的住處來看望這個唯一的親人,見他有心事的樣子,便問他怎麽回事。
侯聞詠小心地將自己的心事告訴了侯清,侯清勸慰道:“弟弟,你還年輕,這點挫折算不了什麽。要是放在前朝,你這年紀能考個秀才功名已經是我們侯家祖上積德了。我常聽林首長說,做人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係統內的人都知道你是馬首長的貼身秘書,突然占據高位,對你並不是好事。這次張首長上任不久就安排各部門都要出人去走基層,我和阿涼都在名單中。你在任上的時候就沒做過,可見你的能力和見識都還有待提高。後麵有機會的話,我覺得你應該申請到基層鍛煉幾年。”
侯聞詠有些鬱悶,道:“我們剛入城的時候,百廢待興,每天那麽多事情要處理,我是真抽不出時間去下基層呀。”
侯清搖搖頭,作為女性,她的心思本就要細密些,加上年齡也大不少,比侯聞詠要成熟得多。
侯清道:“下不下基層和你沒什麽關係。你怎麽還在琢磨這事?你看看你的上麵和左右,全是首長,你一個小幹部,沒有馬首長鎮場子,做事怎麽能協調得動這些大領導?處事太強勢了要得罪人,太弱勢了做不了事,這種恰到好處的拿捏沒有幾十年的磨練,你是練不出來的。聽姐的,沉下心來,好好磨礪自己。”
侯聞詠一想,確實是這麽回事,心也就寬了不少。
侯清又說:“我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是放在以前,你的孩子都該能打醬油了。都說成家立業、成家立業,先成家,後立業,姐看準了就給你說門親事。”
侯聞詠道:“姐,我不急。倒是你,準備什麽時候跟涼哥領證?”
侯清臉上冒出一抹紅暈,“看他唄。”
一周後,廣州天字號碼頭停泊著兩艘大發艇,十多號南海縣幹部聚集在此,另有一隊拔刀隊國民軍負責安全。
張梟摸了摸剛保養完的glock手槍,身上還多帶了三個彈夾。雖然有國民軍護送,但有這個老朋友相伴,他心裏更踏實。
手槍插進皮套,張梟發令道:“出發!”
“突突突……”大發艇上的蒸汽鍋爐冒著濃厚的黑煙,像是大發艇拖著的尾巴,在微風中漸漸飄散。兩艘大發艇組成的考察船隊停靠佛山經濟開發區,順路探訪了在此實習的小元老們,補充煤炭之後進入順德水道,從桑園圍東圍的船閘進入臨近西樵山的九江湧南下。
由於是兩位元老出行,隨行的還有十來個重要幹部,因此負責安全的除了拔刀隊國民軍,元老護衛總局也出了人。
考慮到元老院在鄉下的根基並不深,張梟此行帶的武力實在是有些誇張。原本張梟是想從伏波軍那裏借兩門試驗用八二迫擊炮隨行,這種武器在缺乏騾馬的情況下,僅依靠人力也具有極高的機動性,鄉下的村寨多為茅草頂、青瓦頂,迫擊炮彈具有良好的貫穿性,垂直下落的開花彈對無防護的人體具有極高的殺傷力,可繞過牆麵殺傷掩體內部目標。
不過朱鳴夏沒答應,因為就算借給國民軍他們也不會用,還不如帶兩門12磅山地榴彈炮,國民軍用足夠了。下鄉最大的威脅莫非土匪,山地榴可以直射,甚至可以當大號噴子,發射霰彈打退上百號土匪的進攻都沒問題,非常適用。
不過當張梟說明了去處之後,朱鳴夏也犯了難。九江兩龍都是澤國,山地榴去了基本上沒有機動性。最後決定用一批伏波軍淘汰下來的米尼槍替換隨行拔刀隊手中的南洋式步槍,這兩種步槍的區別僅僅在於是否有膛線,但射擊精度卻是天壤之別。另外元老護衛總局的特勤員都裝備了新的1637式後裝步槍。朱鳴夏拍著胸脯保證,有了這等火力,即使沒炮,真遇上土匪他們也不敢動。
陸軍、海兵隊以及海軍水兵長期以來使用米尼步槍存在口徑過大影響彈道性能、槍管過長(原型恩菲爾德p1853槍管長99cm)不便裝填,分裝紙包彈藥容易受潮等問題,改造的霍爾改步槍也未能完全解決前述缺陷。隨著壟斷日銅貿易獲得的穩定銅料供應,新設計一款銅殼定裝彈步槍成了當務之急。
1635年,兵器設計局兩個小組分別拿出1號方桉(彷自春田m1873的活門槍機)和2號方桉(彷自馬蒂尼-亨利下落式槍機)。在元老院忙於兩廣攻略的期間,兩個方桉都製作了不同的樣槍以適配各種實驗彈藥。審查試驗結果時,軍方認為2號方桉在射速、可靠性上全麵優出,而企劃院則中意1號方桉,理由是可以用米尼槍改裝。隨著兩廣的戰爭告一段落,元老院決定大力充實國民軍,鞏固新區,從正規軍中淘汰的米尼槍或改造成南洋式步槍提供給國民軍駐防中隊,或直接交付國民軍機動中隊。1號方桉遂喪失優勢,2號方桉被正式定型為1637型後裝步槍。
本槍配套1637式10x61mm r 黑火藥步槍彈,從72厘米槍管中發射初速485m/s,標準彈頭為338格令(21.9克)硬鉛合金彈頭,配合梅特福式膛線,600米內有良好的散布精度。由於一些陸軍軍官過於執著白刃格鬥,擔心縮短槍管會削弱拚刺能力,本槍配發了加長槍刺,然而大部分戰鬥中士兵都報告新步槍射速較快(最高20發/分,實際戰鬥射速約12發/分),火力猛烈,白刃戰發生的幾率反而明顯下降。
1637年式步槍在南下行動、北伐戰爭和整個1640年代的大陸攻略中都是當之無愧的主力步槍。其使用範圍之廣泛、時間之長在澳宋輕武器係統中無出其右。甚至當澳宋本土部隊已全麵換裝無煙藥半自動、全自動武器,地球另一邊的殖民地守備隊還在手工鑄造彈頭以供應他們手中老而彌堅的1637式步槍。
張梟站在船頭,迎著風,享受著從繁重的公務中解放出來的愉悅,西樵山就在兩公裏之外,舉目可見。此情此景,張梟想起了之前整理資料時看到的一首詩,是湛若水在西樵山講學時所作:“春動樵湖湖水生,繞樵湖水水如城。衰翁獨坐樵雲頂,九十六峰齊月明。”
湛若水在嘉靖年間所見西樵山與後世所見差異極大,湛氏之所以稱西樵山“四方皆繞大海”,是因為當時桑園圍內的開發尚未深入,圍內有大規模的水域存在。九江湧是九江境內南北流向主要河湧,在明代時非常寬闊,據記載水寬二十八丈,後世由於持續開發,河湧淤塞,民建日多,才萎縮成小河道。
可惜此時距離湛若水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桑園圍內的土地開發程度又有了很大的發展,張梟已經看不到湛若水所見那般廣闊的水域了。
一路上,各式民船在無數分叉的河湧中來來往往,岸上農民揮灑著汗水辛勤地勞作,周邊的土著聽到大發艇別致的噪聲,紛紛望向張梟的船隊,彷佛在向他行注目禮。張梟忍不住向他們揮了揮手。
“家玉,你可知桑園圍建於何時?”張梟問。
張家玉沒想到張梟會問他這個問題,他一個東莞人自然不會知道南海縣的一個圍堤的曆史,慚愧地答道:“學生慚愧,確實不知。”
“黃參議呢?”張梟又轉向黃熙胤。
“回首長,桑園圍始建於國朝徽宗年間,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曆史。”黃熙胤作為前任縣令,興修水利是他分內之事,對這個轄區內的重要水利設施當然有數。
“國朝?”張梟一愣,想他看到的資料上明明說是北宋時代開始有得,怎麽弄出個“國朝”還徽宗……幾分鍾之後他才反應過來,敢情這“國朝”說得是“大宋”!相比之下,他這個大宋元老還是張口閉口的“北宋”“南宋”呢!
這意識!這講話的水平!要不是是跟著元老院來得,要真更大明讀書人比心眼,那真是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呢。
“不錯,”張梟道:“水利是農業的根本,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桑園圍分東西兩圍,宋代……國朝,西圍自三水飛鵝翼起至甘竹牛山交界止,東圍自吉讚晾罟墩起至龍江河澎圍尾止,長一萬兩千餘丈,捍田1500頃。初築桑園圍時隻是用泥疊成,堤高四五尺。由於本地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桑園圍在宋代為開口圍,當時下遊濱海沙洲淤積不多,消水容易,因此在圍堤東南角的倒流港和龍江滘兩水口,不設閘堵水,讓圍內及江河水從外灌入圍內,互相宣泄,順水勢,不與水爭地,這真是先民的智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