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節學製


    “照我看,我們的目標是在有生之年盡可能的複活那些對我們有用的科技,並且加以適應環境的改造,而非一味的複原科技。”馬千矚說,“環境的不同使得我們的科技必然會走上一條與另一個時空完全不同的道路……”


    “督公的蒸汽朋克惡趣味又要來了。”下麵有人竊竊私語。


    蒸汽動力齒輪計算機、高速雙層蒸汽火車、浮空戰列飛艇。這是以馬千矚為首的蒸汽朋克團最熱衷的三個“未來科技”方案。


    這時候教育委員會的頭頭胡青白站起來說:“根據大家的提案,我和教育部的同仁討論了一下,認為在教育方麵,我們可以秉承兩條腿走路的原則。”


    所謂兩條腿走路,是即搞速成式的普及教育,也搞正規教育。前者用來應付眼前的需要,後者則為將來的發展進行人才儲備。


    這個看似折衷式的方案麵麵俱到,但是有可操作性,符合現階段的物質能力。最後被大家接受確定下來:穿越集團將建立一個混合的教育體係:麵對少兒的國民教育和麵對成年人的速成教育。


    首先是國民學校,它是國民教育中的基礎。麵對的是收容來的孤兒和直接為穿越集團服務的土著的子女。它是強製性的,年滿八周歲,不滿十二周歲的兒童,全部要入學。超過年齡的,放寬為可以隻參加成人速成類的掃盲學習,拿一張最為基礎的丙種文憑。


    國民學校是一所完全學校,分為小學和中學兩個階段。完成全部教育需要九年時間。但是胡青白把它分割為三個階段:初小、高小和中學。除此之外,還設立了一個專門針對學齡前兒童的保育院。


    二年製的初小課程就是以的基礎的讀寫算、公民教育――包括簡單的中國通史、基本道德與社會公德以及簡單自然科學知識。設置勞動技能課傳授各種有用的工作技能,以提高動手能力和為未來參加工作做好準備。最後則是設置一定量的體育課增強體質,從孩子開始改變中國人輕視勞動、忽視動手實踐的傳統。


    這一階段教育完成之後,就發給乙種文憑。畢業生可以進入軍隊服役、進入職業學校或者軍政學校,也可以直接加入穿越集團屬下的某個部門工作。教育部門計劃在未來幾年裏,以普及初乙種文憑為最大的任務,包括在軍隊、工廠、農場等等各個方麵。


    有能力繼續學習的孩子可以升入高小,學製三年,畢業後獲得甲種文憑。


    擁有甲種文憑的人,可以選擇繼續升入中學、職業技術學校或者軍政學校學習。中學為四年。根據穿越者的計劃:能夠讀到中學的人,將作為重點的培養對象。課程設置偏重於更多的理論和基礎科學,使這些孩子能夠最終掌握穿越者帶來的先進的科學技術、理念和文化。換而言之,能夠完成九年國民教育,得到中學文憑的學生,將成為不折不扣的社會精英,未來穿越集團的接班人之一。


    成人速成教育則是現階段的重點。胡青白根據各方麵提出的要求和意見,拿出了一個方案:所有的土著士兵、職工,一經招募之後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淨化”檢疫。


    檢疫期間采取半天軍訓和勞動,半天文化學習的方式。軍訓由陸軍負責,文化教育由教育部派人進行。教育內容是普通話、五百個基本漢字、基本的加減乘除。結束的時候進行一次測試。測試合格者,發給丙種文憑。


    未通過測試的人,可以在接收他的部門――軍隊、工廠進行再教育,參加每六個月一次的文化水平測試。再教育由各部門自行安排組織,教育部門提供協助。


    丙種文憑是穿越政權屬下最最基礎的文憑,沒有這個幾乎寸步難行。沒有丙種文憑的人,不能晉升為正式工、一等兵、不能進職業技術學校,更不能擔任基層幹部。換而言之,沒有這張文憑,就隻能在穿越集團內充當最低等級的勞動者。不會有任何升遷的大門為他敞開。


    原本照胡青白的意思,沒通過測試的人就掃地出門,但是以目前對勞動力和士兵的旺盛需求,這樣做太浪費了。


    獲得丙種文憑的人,隻要有興趣和時間就可以繼續參加進一步的成人培訓。提升文化水平。但是不做強製要求。隻是土著在晉升到一定等級的時候,文憑就會成為準入門檻――某些工種、職務、軍銜或者得到某樣高級職業技能的培訓,必須持有某個等級的文憑。這是為了通過人的上進心來激發大家學習的熱情。


    教育部門將每六個月安排一次文化水平測試,任何人均可來參加。


    成人教育的另外一個部分是職業技能教育。目前的職業教育算是搞得比較有章法。學徒總隊的規模很大,從大陸上收容來的孤兒,凡是被判定不適應文化學習的都歸入了學徒總隊。集團內部許多土著職工的子女也進了這個總隊。


    胡青白計劃以這個總隊為基礎,設立一所職業學校。這所職業學校沿襲原來學徒總隊的製度和教育模式。招收的對象有麵向所有獲得過文憑的土著:無論是甲乙丙種還是中學的文憑。當然,不同的文憑能夠學習的工種也是不同的。打磨工和護士隻要丙種文憑,教師和醫士就必須是乙種文憑以上獲得者,醫生則是中學文憑獲得者。


    職業學校的培養的重點技術含量較高,需要較長時間培訓才能勝任的工種,包括技工、教師、醫護人員之類,也為未來。根據工種的不同,培訓時間從三個月到三年不等。期間即有文化學習,也有在各部門實習勞動。


    最後是軍政學校。由原來的軍政學校、農村幹部講習所合並重組成臨高軍政幹部學校。以培養土著的軍政幹部為主。學校分為甲乙丙三種水平班。甲班招收有中學文憑的;乙班招收甲種文憑的。丙班招收乙種文憑持有者――隻限在職職工、軍人,由組織上推薦入學。


    這樣兼顧短期實用技術與長期學科培養的教育體係讓各方麵相對滿意。雖然有人對穿越集團又回到了文憑萬能的模式略有微辭。


    有了教育體係,就要建設教學的基礎設施了。蕭子山要去的地方正是新學校的校址,這裏原本已經修建起了許多長條形的宿舍。此地遠離工業區,環境比較好,還有些雜木林。地勢高亢,多砂石,不太有利於種地,辦學校正合適。現在臨高建築總公司正在這塊地皮上大興土木,修建一所全新的學校。


    因為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做到分別建設三所學校,所以這塊地皮按照另一個時空的時髦叫法,叫做“教育園”。裏麵的各種教學、生活設施都可以共享。這個教育園被命名為“芳草地教育園區”。


    蕭子山來到這裏的時候,芳草地的教學區已經接近基本完工了。從路上遠遠的望去:十幾棟兩層的紅磚磚木建築已經拔地而起,這些建築蕭子山覺得很熟悉――他當年念的小學中學裏都有類似的教學樓:長條形的盒子,一麵是敞開式的走廊。每隔兩個教室設置一處樓梯。一棟樓裏最少可以裝進四到八個班的教室,甚至有十二乃是十六個教室的。


    梅晚和教育人民委員胡青白、辦事員白雨正在等他。照理說他這個辦公廳主任並不負責教育問題,檢查學校建設情況更非他的職責,但是蕭子山身為辦公廳主任,要負責解決穿越集團的下一代的教育問題,過問學校建設就順理成章了。


    學校的模樣還是很寒滄的,缺少建材所以沒有圍牆,倒是很符合“開放辦學”的思路,不過在本時空沒有牆壁是相當危險的,梅晚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密密麻麻的竹籬笆竹子在這裏很多,加工也容易。


    “……到時候再沿著竹籬笆種一些爬藤的薔薇科植物,幾年下連來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靠近不了,就成了一道真正的天然‘鐵絲網’了!”梅晚介紹道。


    大門很威嚴,用的是特意從百仞采石場采來的大石塊,三門洞式的歐式建築――據梅晚說是抄襲清華大學的大門的。隻是不倫不類的又在大門兩側添設了炮樓式的建築。門口已經掛上了四塊牌子:“臨高國民學校”、“臨高軍政學校”、“南海職業技術學校”。


    最後一塊牌子則是“教育人民委員會”。


    蕭子山問:“這怎麽回事?”


    “哦,吳南海答應從農莊的盈餘農產品中撥給學生一些額外的食品。所以算是投桃報李吧。”胡青白趕緊說,“文總已經同意了。”


    聽說文總已經同意了,蕭子山也不說什麽了。看到教育委員會的牌子也掛在這裏,便說:“這裏環境挺好,倒是個好辦公地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臨高啟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吹牛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吹牛者並收藏臨高啟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