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簡易軌道交通


    “老高壓鍋爐用的就是就是熟鐵管。”一個胖子擠了過來,“我拆過我們廠裏那古董鍋爐,哪有鋼,全是軟鐵。裏麵的火管就是熟鐵做的。”


    “你是誰?”王洛賓愣了一下。


    “我是蕭貴,機械廠的。”胖子一臉很無奈的模樣,領導不認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是啥好事。


    “你覺得仿製高壓鍋爐有問題嗎?”


    “問題不大。隻是這裏生手多,熟手少,幹起活來不怎麽樣。依我看從簡單的蘭開夏鍋爐開始讓大夥練練――畢竟周師傅那鉚工活也是新手,先造個要求低的東西,不容易出事。”蕭貴說得很保守,看上去卻一點不在意。


    “好,就先仿製二台蘭開夏鍋爐,等練熟了手再搞高壓鍋爐。”王洛賓說。


    解決了鍋爐問題也就等於解決了一半的蒸汽機的問題。蒸汽機關鍵部件是汽缸,這是頗為考驗穿越工業加工水平的產品。汽缸實際上是用鏜床加工出來的,汽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蒸汽機的實際輸出功率和安全性。


    機械廠過去通過加工火炮身管已經積累相當多的大型鏜床使用經驗。這次製造汽缸也沒遇到什麽技術難題。


    穿越者設計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墨子一型”是一種臥式蒸汽機,它由蘭開夏鍋爐驅動,設有蒸汽套的汽缸座落在鑄鐵底座上,滑槽與底座是鑄造成一體式,並且鑽有孔。曲柄銷與一個懸掛的曲軸板相連,曲軸的外端靠一個獨立的軸承來支撐的。調節器根據該機的負荷來自動的調節膨脹程度。曲軸上有兩個偏心輪驅動的主滑閥和膨脹閥。汽缸直徑311mm,行程560mm,當蒸汽壓強為每平方厘米4公斤,轉速95轉每分鍾時,它能產生50馬力的功率。這個水平已經和穿越眾帶來的小功率鍋駝機的功率不相上下了--當然,鍋駝機是在鍋爐容積較小的水平下做到這點的。


    如果要擴大馬力直接將汽缸放大直徑,行程增加就可以。把汽缸直徑擴大到560mm,行程增加到1000mm,同樣結構的蒸汽機輸出的功率可達185馬力,足以滿足大多數的工業運用了。


    鍋爐和蒸汽機使用的材料,除了少數部件用了低碳鋼,其他不是生鐵就是熟鐵――很適合穿越者的冶金水平。


    “其實還有許多改進餘地。”蕭貴對著蕭白朗畫的設計圖評點道,“比如用落閥取代滑閥,或者幹脆用柱形擺動閥――這個得材料和加工水平上去了再說了――”


    “加工水平沒問題的,我們有這麽多的現代機床,還有專業人員。”


    蕭貴笑了笑:“這些活誰也沒幹過,還是小心一點好。循序漸進。鍋爐、蒸汽機,出了事情都會要人命的。大夥都在工廠裏幹過,安全生產可別忘了。”


    “沒錯,工廠裏不當心的話隨時會有傷亡事故的。現在的學徒還好些,小孩子接受能力強,成年職工就不大注意,還覺得我們小題大做――遲早要出工傷。”薑野深以為然。


    “沒辦法,沒有血的教訓,人是記不住的。”展無涯歎息了一聲,說:“這個不多說了。我們生產設備的方針是:循序漸進,小步快跑,不斷改進。生產技術上反正是在重複前人曾經走過的老路,技術改進都是有依據可循的,也不會走彎路。”


    從技術簡單的設備著手,循序漸進的提高設備的技術含量和加工難度,這樣即能快速攀登科技樹,又能避免大躍進式的發展帶來風險。


    即使是非常簡單原始的設備,在現階段也能發揮它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作用,象蒸汽機這樣的東西,在現階段的作用比柴油機要大多了。


    生產鍋爐、蒸汽機對穿越大業來說就是開金手指,關鍵中的關鍵。誰也不敢怠慢,馬千矚命令計委,對工能委發來的物資、能源申請一概無條件批準,鄔德也拍了胸脯,表示要多少人力給多少人力。臨高建築總公司更是組織突擊施工,建造廠房。


    雖然在五年計劃裏有許許多多不同類型的廠,實際上多數隻是博鋪工業區裏的各個車間。工業區的布局經過了總體的規劃,以其充分的利用空間和集中布置各種管道。車間、倉庫之間用混凝土鋪設了人行便道和用來搬運貨物的簡易軌道。


    當然這種軌道並不能跑火車,隻是兩根軋製成型的熟鐵條直接鑲嵌鋪設在混凝土地坪上,承載力不大。原本機械組是準備用硬木軌道的,考慮到臨高的氣候――木製品在雨季很容易朽爛損壞,還是用了鍛造鐵――它比鋼要便宜,又比生鐵鑄造的軌道堅韌,是早期鐵路軌道的主要用材。


    原本展無涯設計這種軌道隻不過是模仿前世裏車間與車間之間的簡易運輸方式而已――他在噴漆車間幹過一陣,大型的工件就是裝在平板車上順著軌道從上一個車間推送過來的。即節省人力又節約時間,效率高。


    但是穿越眾中間的火車黨人一看到軌道不免就春心蕩漾起來,在一幹人的聯名上書之下,執委會終於被打動,於是原本隻是車間之間的簡易軌道變成了一套複雜的“軌道係統”。


    新的方案裏,軌道的長度被大大增長了,連接的範圍也更為廣泛:從百仞城、農場、東門市、到文瀾河畔的水電站、內河碼頭、百仞公社、一直延伸到廠區內的各個車間、倉庫、辦公樓。不但可以運輸各種設備、原料和貨物,還能輸送人員。軌道每隔若幹距離設置一個道岔和一條輔助軌,以便車輛互相避讓。


    為了掌握車輛運行狀態,便於調度。還專門搭建了一個高台作為總控製台,安裝了有線電話、燈光管製係統,在緊急狀態下,還可以使用一套彩旗視覺係統或者直接聯上廣播,用高音喇叭控製。


    “文總,這是我們為軌道交通設計的幾種車輛。”在車輛車間裏,擔任車間主任的李赤騎向執委會的幾位主要委員介紹著停在工棚下的幾輛平板車。作為一個機械和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年輕人,能夠身居如此緊要的崗位首先是因為他的專業基本無用,完全可以把時間用在領導崗位的繁瑣行政工作上――象薑野、周比利、蕭貴這些手裏有技術的人,每天光搞技術攻關、設計、加工產品就忙不過來了。


    當然他擔任車輛車間主任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是位資深模型玩家,特別精深與全內構車輛模型――算是最接近車輛製造的人了。車輛車間誕生以來倒也不負眾望,改裝了十多輛手推車,製造改裝了第一批雙輪貨運馬車,最近又出品了穿越眾的第一輛四輪馬車“紅旗”型。


    文德嗣等人看著工棚下的幾輛平板軌道車,它們看起來都很平淡無奇,和他們記憶中廠裏使用的小型平板軌道車沒什麽不同。隻不過眼前的車輛更多的使用了木材質。


    “這是基本的平板貨運型。”李赤騎穿著件烏漆墨黑的工作服,他是個短鬈發的小眼睛胖子――到了臨高這麽久也沒見瘦下去,隻不過變得結實異常。


    “這種平板型最大載荷為5噸。無動力,靠人力推動、馬匹牽引或者動車牽引。進一步改進的話,15噸載荷也不難達到。”


    “動車牽引,什麽動力的?”馬千矚來了興趣,他記得這種車內使用的軌道平車一般都是電動的。這裏當然不可能了。


    “嗯,動車我們開發了好幾種型號,具體選用那幾種,要請工能委進行評估。”李赤騎說,“這種基本型號上我們設計了多種可拆卸的改裝套件,包括槽車運輸型、散貨運輸型、超長件運輸型等等,安裝上不同的套件,就能實現不同的功能。”


    “這種設計思路不錯。”文德嗣讚同道。


    馬千矚不大放心:“車輛轉向架有問題嗎?”


    “沒有問題,這個難關在我們開發紅旗馬車的時侯就克服了。”李赤騎胸有成竹,“現在局限車輛載荷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軌道載荷的實際情況吃不準。”


    文德嗣一揮手:“沒問題的,當年英國人用木軌道,馬牽引都能一車運好幾噸煤,何況我們的軌道交通還是用混凝土和鋼鐵材料構建的呢。”


    “這是第二種車型:自行式平板車。”李赤騎介紹的第二種型號和基本貨運型完全一樣,不同之處是平板車的四個角還有四個座位,座位下方還有一些鏈條輪子之類的東西,每個座位下麵設有腳踏――顯然它是靠人力騎車來行進的。


    “這倒是不錯,不過四個人騎車的驅動力夠嗎?”


    “夠倒是夠了,在空車時速度很快,我們還給它裝了刹車裝置。就是滿載的時侯啟動很難。”李赤騎已經做過試驗了,裝貨一多,如果沒有外力幫助啟動,車上的四個人是無論如何也沒法踩動踏板的,“大概要十來個人一起推才能啟動,啟動之後就可以靠踏板的踩蹬了行進了。”


    難道還要專門準備十個人當啟動工?顯然這種車輛隻能作為交通車或者運送輕型的物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臨高啟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吹牛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吹牛者並收藏臨高啟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