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 審俘(二)
“小人名叫張興教,原是個童生。”那人抖抖篩篩的跪在地上,郭逸他們也沒把自己那套平等觀念加在這些俘虜身上,不平等的威壓反而對他們有利。
“童身?”慕敏眉頭一皺,“處男?他練童子功的?”
熊卜佑差點沒笑出來:“是童生,沒考中秀才的讀書人。”
大家仔細看這人,雖然破衣爛衫,膚色黝黑,但是仔細手腳不粗大,不是個苦出身的漢子。
張興教見他們有些笑意,自嘲的歎了一聲:“小人讀書不成,讓副爺們見笑了。我家本是這裏的土著,幾代務農,祖上傳下來幾畝田地。村裏有個苟姓的大姓,因為宗裏出了幾個富戶,和衙門裏的書辦們說得上話,在村裏橫行霸道。我父親氣不過,就供我讀書,指望能中個功名,支撐門戶不受他家的欺負。可是小人無用,一直考不上。”
大約覺得丟臉,他的臉也紅了:“讀書要用錢,家裏賣去了幾畝地,家用本已有些吃緊,家中的耕牛忽然死了,大家都說那是苟家的人幹得,我們一無憑據,二也沒這個勢力去和他打官司。父親又氣又急,生了場重病。莊戶人家哪有餘錢的,萬般無奈,一張文約把剩下的四畝地賣了出來。本可以多賣幾個錢,可是苟家仗著和衙門裏的書辦熟悉,硬攔著其他各家大戶不許買,狠狠地煞了地價,拿到賣地的錢還不如平常的一半……”
“強買強賣。”慕敏同情的點了點頭。
“地賣了,可爹知道這事之後,更是氣惱,拖了幾個月錢花光了人也沒了――”張興教抹著眼淚,“這還不算,苟家竟會那樣壞心,跟衙門裏管錢糧的師爺勾手,不曾將那四畝的錢糧過戶。我家地已賣出,每年夏秋兩季仍得交納錢糧。天下哪有這樣不講道理的事?”
有這樣的事情?幾個人都覺得很吃驚。這在明代中後期是相當常見的事情,叫產去糧存:地賣掉,但是稅務負擔一點不少,買主反而不用繳稅納糧。往往造成農民失地之後被迫逃亡。
“這些年合著朝廷的錢糧特別的重,又加遼餉。這可苦了我等這樣的小戶人家!小人找買主問為什麽不將錢糧過戶?文書上明明有寫。苟家家主說已經對衙門裏管錢糧的師爺們講過了,錢糧沒有過戶與他無幹。小人往城裏空跑了幾趟,反被師爺們罵了一頓,說小人是個刁民。”
帳篷裏鴉雀無聲。那些坐在地上等著過堂的俘虜們深深地被他訴說的事所打動,多數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委屈,聽他說得淒慘,有的人默默流淚,有的人咬緊嘴唇,想起來自己的遭遇,心中憤恨不平。
“賣出的地還要逼繳錢糧,完糧的限期一到,衙役們就帶著火簽傳票,拿著水火棍、鐵鏈、手銬,下鄉抓人,如狼似虎。一到家中,不容分說,見人就打,見鍋碗就砸,將小人抓到縣裏去追比,每三日一比,打得小人體無完膚,又要枷號示眾……本是活不成了,幸虧當年讀書的學友,有幾個在縣學裏念書的,求了教導、訓喻說情才算饒過一條小命。回到家中,那苟家又勾結著差役,以代完了小人的稅糧為名,威逼著小人,虛錢實契的把小人家的幾分宅基墳基都給霸了去,可憐我家曆代祖墳,都被他掘了……”說到這裏他把頭搗在地上,哭號不止。
這次要去打仗,村裏的各家大戶因為他身無長物,又沒了家人產業,覺得這個人死了也沒關係,就硬把他和其他三個人一起捆了送到城裏當民壯,他本是在攻打博鋪的那一路,因為力弱跑不快,才被抓了。
又問了幾個想入夥的,事情大同小異,都是被大戶官府逼迫的過不下去的人,人人都有血仇。大家聽了都很同情他們。
“這事應該和執委會反映呀。”慕敏抹著紅紅的眼圈,“老百姓太苦了,一定要搞土改才行!”
郭逸的心裏也很同情,不過他對土改沒興趣,對慕敏的感歎他也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免得被人說冷血,但是土改之類的話是一個字也沒說――誰知道領導是怎麽想得!新人更要慎言。但是從這件事情上他有了一個設想。這個想法,在結合他今天從紹宗那裏聽來的昨晚執委會戰後檢討會的內容,他覺得有很大的可能性被采納。
“打大戶?”文德嗣有些意外的看著蕭子山。
“嗯,”蕭子山點點頭,“確切的說,是打土豪劣紳。”
“子山,我們當時可都是討論過的,不搞土改那套啊。”
“我們不搞土改,就是打大戶,說白了,就是搞替天行道,劫富濟貧那套。”蕭子山拿出幾頁紙,“這是郭逸的建議和他在審俘過程中獲得的一些材料。利用審俘所掌握的資料,對一批有民憤的大戶進行打擊,一是收攏民心,警告土頑不要和我們對抗;二則可以獲取大批糧食和物資。”
這幾頁紙上,記載了俘虜們提供的有劣跡的大戶們的情況,包括人口、防禦、田地、財產等等。非常的詳細,有的連家裏有幾口豬幾頭牛,金銀可能會藏在哪裏都有。簡直就是詳盡的搶劫指南。穿越者隻要按圖索驥,不難大發橫財。
自然,所謂的劫富濟貧,自古以來主要是濟自己的貧。但是這套東西對老百姓來說卻有極大的吸引力,雖然老百姓實際上得不到很大的收益,但是顛覆壓迫他們的日常秩序,將高高在上的人打倒在地,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充滿了誘惑力的。
執委會進行了討論,這個建議獲得了一批激進分子的強烈支持。對溫和派來說,原來的“狩獵”是隨機尋找攻擊目標,很可能會殺一些不該殺的人,損害一批不該損害的人的利益,為以後的行政建設埋下隱患,采用這個方案之後“狩獵”計劃可以變得目標明確,配合上能吸引鼓動百姓的口號:“鋤暴安良,劫富濟貧”。簡直有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雙方都感到滿意,得對郭逸同學也另眼相看了。
“我們確實也需要打幾個大戶補充下物資了。”吳南海作為農業和夥食部門的負責人,壓低了聲音向大家說,“本來我就想提醒一下糧食的問題。”
他打開一個筆記本:“我們在糧食儲備是按每人每天1公斤,連續供應60天的量儲備大米和麵粉,總儲備量是35噸。d日之後,大多數人實際上是按每天600-800克配給,因為我們能配給比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包括罐頭、速食品和海魚,減少了了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這樣每天消耗的糧食為350公斤,所以糧食消耗比預計的少。儲備比預計可多維持大約15天。但是這個數字是不包括俘虜的。
“鄔德報今天給我的俘虜的人數是138,按每人每天配給300克計算――如果要讓他們幹重體力活,這個配給實際上是不夠的――從明天開始每天就得消耗多40公斤糧食,這不是小數字,要盡快開辟糧食的來源。”
“我們的自己的糧食種植計劃呢?”蕭子山知道吳南海的農業組帶了無數現代農業的精華。
“過去沒有人手,現在俘虜多了就好辦了。海南在21世紀可以一年三收。不過現在是小冰河期間,海南到底冷到什麽程度我還不清楚,得問了俘虜才能決定種什麽。”
“我記得明代的海南還下過雪。”
“這應該是特例,不過氣溫偏低幾度是肯定的。一年二收總可以。希望多撥給我一些俘虜,實話說我對宅男們種地不大放心……”
蕭子山在自己的本子上記了下他的要求。
“還有食鹽,得盡快找到來路或者自產。農業組有一噸食鹽,眼下暫時夠用,不過現在因為要製作許多醃製品,消耗相當快。其他部門也有需要,都向農業組來申請,這讓我挺難辦的。”
“鹽不難辦吧?海南我記得是中國最早開展大規模曬鹽的地方之一,北部灣、瓊州海峽沿岸的鹽場很多。”
“得盡快開工建設一個鹽場。”
“這個好說,”王洛賓信心滿滿的,“我小時候在廣西,經常去海邊的鹽場玩,知道怎麽曬。”他皺了下眉,“不過曬鹽可是個苦活力氣活,都是機械化生產還好說,用人力的話現在勞動力不太夠。”
“不用費事,我們可以去搶……”於鄂水翻開了一本書,“根據縣誌記載,離我們不遠的馬嫋半島上就有一個官鹽場,想來那裏的鹽足夠我們用的。”
“去搶鹽吧。化工部門很需要這個。得分些人手。”
“我們梳理一下到底有哪些項目要滿足。再談如何分配人力。”
“小人名叫張興教,原是個童生。”那人抖抖篩篩的跪在地上,郭逸他們也沒把自己那套平等觀念加在這些俘虜身上,不平等的威壓反而對他們有利。
“童身?”慕敏眉頭一皺,“處男?他練童子功的?”
熊卜佑差點沒笑出來:“是童生,沒考中秀才的讀書人。”
大家仔細看這人,雖然破衣爛衫,膚色黝黑,但是仔細手腳不粗大,不是個苦出身的漢子。
張興教見他們有些笑意,自嘲的歎了一聲:“小人讀書不成,讓副爺們見笑了。我家本是這裏的土著,幾代務農,祖上傳下來幾畝田地。村裏有個苟姓的大姓,因為宗裏出了幾個富戶,和衙門裏的書辦們說得上話,在村裏橫行霸道。我父親氣不過,就供我讀書,指望能中個功名,支撐門戶不受他家的欺負。可是小人無用,一直考不上。”
大約覺得丟臉,他的臉也紅了:“讀書要用錢,家裏賣去了幾畝地,家用本已有些吃緊,家中的耕牛忽然死了,大家都說那是苟家的人幹得,我們一無憑據,二也沒這個勢力去和他打官司。父親又氣又急,生了場重病。莊戶人家哪有餘錢的,萬般無奈,一張文約把剩下的四畝地賣了出來。本可以多賣幾個錢,可是苟家仗著和衙門裏的書辦熟悉,硬攔著其他各家大戶不許買,狠狠地煞了地價,拿到賣地的錢還不如平常的一半……”
“強買強賣。”慕敏同情的點了點頭。
“地賣了,可爹知道這事之後,更是氣惱,拖了幾個月錢花光了人也沒了――”張興教抹著眼淚,“這還不算,苟家竟會那樣壞心,跟衙門裏管錢糧的師爺勾手,不曾將那四畝的錢糧過戶。我家地已賣出,每年夏秋兩季仍得交納錢糧。天下哪有這樣不講道理的事?”
有這樣的事情?幾個人都覺得很吃驚。這在明代中後期是相當常見的事情,叫產去糧存:地賣掉,但是稅務負擔一點不少,買主反而不用繳稅納糧。往往造成農民失地之後被迫逃亡。
“這些年合著朝廷的錢糧特別的重,又加遼餉。這可苦了我等這樣的小戶人家!小人找買主問為什麽不將錢糧過戶?文書上明明有寫。苟家家主說已經對衙門裏管錢糧的師爺們講過了,錢糧沒有過戶與他無幹。小人往城裏空跑了幾趟,反被師爺們罵了一頓,說小人是個刁民。”
帳篷裏鴉雀無聲。那些坐在地上等著過堂的俘虜們深深地被他訴說的事所打動,多數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委屈,聽他說得淒慘,有的人默默流淚,有的人咬緊嘴唇,想起來自己的遭遇,心中憤恨不平。
“賣出的地還要逼繳錢糧,完糧的限期一到,衙役們就帶著火簽傳票,拿著水火棍、鐵鏈、手銬,下鄉抓人,如狼似虎。一到家中,不容分說,見人就打,見鍋碗就砸,將小人抓到縣裏去追比,每三日一比,打得小人體無完膚,又要枷號示眾……本是活不成了,幸虧當年讀書的學友,有幾個在縣學裏念書的,求了教導、訓喻說情才算饒過一條小命。回到家中,那苟家又勾結著差役,以代完了小人的稅糧為名,威逼著小人,虛錢實契的把小人家的幾分宅基墳基都給霸了去,可憐我家曆代祖墳,都被他掘了……”說到這裏他把頭搗在地上,哭號不止。
這次要去打仗,村裏的各家大戶因為他身無長物,又沒了家人產業,覺得這個人死了也沒關係,就硬把他和其他三個人一起捆了送到城裏當民壯,他本是在攻打博鋪的那一路,因為力弱跑不快,才被抓了。
又問了幾個想入夥的,事情大同小異,都是被大戶官府逼迫的過不下去的人,人人都有血仇。大家聽了都很同情他們。
“這事應該和執委會反映呀。”慕敏抹著紅紅的眼圈,“老百姓太苦了,一定要搞土改才行!”
郭逸的心裏也很同情,不過他對土改沒興趣,對慕敏的感歎他也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免得被人說冷血,但是土改之類的話是一個字也沒說――誰知道領導是怎麽想得!新人更要慎言。但是從這件事情上他有了一個設想。這個想法,在結合他今天從紹宗那裏聽來的昨晚執委會戰後檢討會的內容,他覺得有很大的可能性被采納。
“打大戶?”文德嗣有些意外的看著蕭子山。
“嗯,”蕭子山點點頭,“確切的說,是打土豪劣紳。”
“子山,我們當時可都是討論過的,不搞土改那套啊。”
“我們不搞土改,就是打大戶,說白了,就是搞替天行道,劫富濟貧那套。”蕭子山拿出幾頁紙,“這是郭逸的建議和他在審俘過程中獲得的一些材料。利用審俘所掌握的資料,對一批有民憤的大戶進行打擊,一是收攏民心,警告土頑不要和我們對抗;二則可以獲取大批糧食和物資。”
這幾頁紙上,記載了俘虜們提供的有劣跡的大戶們的情況,包括人口、防禦、田地、財產等等。非常的詳細,有的連家裏有幾口豬幾頭牛,金銀可能會藏在哪裏都有。簡直就是詳盡的搶劫指南。穿越者隻要按圖索驥,不難大發橫財。
自然,所謂的劫富濟貧,自古以來主要是濟自己的貧。但是這套東西對老百姓來說卻有極大的吸引力,雖然老百姓實際上得不到很大的收益,但是顛覆壓迫他們的日常秩序,將高高在上的人打倒在地,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充滿了誘惑力的。
執委會進行了討論,這個建議獲得了一批激進分子的強烈支持。對溫和派來說,原來的“狩獵”是隨機尋找攻擊目標,很可能會殺一些不該殺的人,損害一批不該損害的人的利益,為以後的行政建設埋下隱患,采用這個方案之後“狩獵”計劃可以變得目標明確,配合上能吸引鼓動百姓的口號:“鋤暴安良,劫富濟貧”。簡直有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雙方都感到滿意,得對郭逸同學也另眼相看了。
“我們確實也需要打幾個大戶補充下物資了。”吳南海作為農業和夥食部門的負責人,壓低了聲音向大家說,“本來我就想提醒一下糧食的問題。”
他打開一個筆記本:“我們在糧食儲備是按每人每天1公斤,連續供應60天的量儲備大米和麵粉,總儲備量是35噸。d日之後,大多數人實際上是按每天600-800克配給,因為我們能配給比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包括罐頭、速食品和海魚,減少了了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這樣每天消耗的糧食為350公斤,所以糧食消耗比預計的少。儲備比預計可多維持大約15天。但是這個數字是不包括俘虜的。
“鄔德報今天給我的俘虜的人數是138,按每人每天配給300克計算――如果要讓他們幹重體力活,這個配給實際上是不夠的――從明天開始每天就得消耗多40公斤糧食,這不是小數字,要盡快開辟糧食的來源。”
“我們的自己的糧食種植計劃呢?”蕭子山知道吳南海的農業組帶了無數現代農業的精華。
“過去沒有人手,現在俘虜多了就好辦了。海南在21世紀可以一年三收。不過現在是小冰河期間,海南到底冷到什麽程度我還不清楚,得問了俘虜才能決定種什麽。”
“我記得明代的海南還下過雪。”
“這應該是特例,不過氣溫偏低幾度是肯定的。一年二收總可以。希望多撥給我一些俘虜,實話說我對宅男們種地不大放心……”
蕭子山在自己的本子上記了下他的要求。
“還有食鹽,得盡快找到來路或者自產。農業組有一噸食鹽,眼下暫時夠用,不過現在因為要製作許多醃製品,消耗相當快。其他部門也有需要,都向農業組來申請,這讓我挺難辦的。”
“鹽不難辦吧?海南我記得是中國最早開展大規模曬鹽的地方之一,北部灣、瓊州海峽沿岸的鹽場很多。”
“得盡快開工建設一個鹽場。”
“這個好說,”王洛賓信心滿滿的,“我小時候在廣西,經常去海邊的鹽場玩,知道怎麽曬。”他皺了下眉,“不過曬鹽可是個苦活力氣活,都是機械化生產還好說,用人力的話現在勞動力不太夠。”
“不用費事,我們可以去搶……”於鄂水翻開了一本書,“根據縣誌記載,離我們不遠的馬嫋半島上就有一個官鹽場,想來那裏的鹽足夠我們用的。”
“去搶鹽吧。化工部門很需要這個。得分些人手。”
“我們梳理一下到底有哪些項目要滿足。再談如何分配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