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之夜,天色已黑,平日這時辰正是八王府晚膳時分,而此時前廳卻燈火通明,說話聲陣陣傳來。
“允升啊!本王還記得那年大哥來京,初次見你們之時,大嫂牽著你的手,那時你有四歲罷?好一個粉雕玉琢的男娃兒。都說歲月如白雲蒼狗,單這二十年光景便轉瞬即逝。”說話的中年男子年近五旬,一臉的方正剛毅,麵帶威嚴,正是八王爺趙元儼。
他微笑著仔細打量了坐在下首處的青年男子,繼續說道“大哥當真好福氣,將你培養的一表人才,進退有據,先帝在時,便做了右監門衛將軍(從六品),卻是羨煞旁人啊!”
被喚做允升的男子,正坐於八王下首,一身白衣,風姿卓絕,隻這絕美的樣貌就少有人能比,卻真真切切是上午和李元昊歃酒為盟的‘隱幫’幫主,隻不知何時搖身一變,竟成了楚王的嫡子趙允升。
趙允升先是聽到八王提到自己母妃,略微有些出神,心中想到,自己四歲那年,娘親尚不是楚王妃,甚而連側妃亦不是,當時僅是楚王身邊一個小小侍妾,全無地位,八王怎會注意到自己?
這二十年間,若非娘親善於把握,步步為營,如今怎能做到楚王妃這個位置;若非自己事事優秀,父王又怎會處處高看自己?
再聽得八王誇讚,他麵露謙虛拱手道“八王叔過譽了,允升愧不敢當。[.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他又笑眯眯地說道“小侄遠在襄陽聞聽,允熙兄已然升做右監門衛大將軍(正五品),而今又身兼數職;允良、允進、允初幾位弟弟也個個年輕有為,深得官家信任,八王府一門俊傑,才真真是羨煞旁人。”
趙允升聲音動聽,配上高貴的氣度,一番誇讚之話出口,毫無奉承之感,反倒讓人聽得極為熨貼。
八王心中一動,擺手笑道“切莫再誇讚他們,不然他們又要自得了。”
而後又想到什麽,手撚頜下胡須,臉上現出關切神情,問道“前些日子聽聞大哥身子有恙,現下卻是如何了?”
“父王沉屙已久,近半年更是****病榻,小侄遍請名醫,父王卻仍未好轉,不得不讓人憂心。”允升歎了口氣。
又說道“作為人子,本當榻前盡孝,隻是乾元節將至,今年官家壽誕更是意義非凡,是以父王特命小侄代為來京賀壽,另有事上稟官家。”趙允升臉帶淡淡憂慮。
說罷,手一伸,身邊隨侍又遞上一樣東西,趙允升接過後,起身走至八王麵前,雙手恭敬地遞了上去,說道“這是父王關照小侄親手交於八王叔的東西。”
八王伸手接過,卻原來是一封信箋,上書龍飛鳳舞四個大字“八弟親啟。”正是大哥元佐筆跡,仔細望去,那筆力微有窒礙,頗有力不從心之感。
八王麵現凝重,歎道“大哥之疾竟是如此之重了?”
隨後吩咐長子允熙道“你隨我去書房,由允良陪允升先用晚膳,不可怠慢。”
八王長子允熙頗似乃父,沉毅嚴謹,忙與允升告罪一番,隨父王離開前廳往書房走去。
而留下的次子允良卻是老實寡言之人,膳桌之上不知如何對這位素未謀麵的堂兄勸酒勸菜,一時麵帶尷尬。
他暗暗想到,若是能言善道的兩位弟弟在場便好了,必能使氣氛輕鬆活躍。
允升見自己這位堂弟不善言辭,隻知讓侍女將那好菜統統往自己麵前推,頗覺好笑。
他停箸說道“允良,不必如此客氣,你我兄弟之間,自是比旁人親厚,我便視你如自家親兄弟一般,你也不用對我如此見外才好。”
允良深表同意地點點頭“哥哥說的極是!”
允升笑笑,狀似不經意問道“素聞八王叔最是疼寵堂妹,汴梁城多傳八王之女蕙質蘭心,沉靜嫻雅,登門求親者眾多,不知現今妹妹可是許了人家?”
“尚未許人家。”允良老實地回道。
“可是妹妹眼界過高,抑或王叔愛女過甚,若非十分人才,皆入不了法眼?”允升好奇地問道。
允良倒是未曾想到,這位剛謀麵的堂兄竟對自家妹妹的婚事如此關切,心下頗為意外,嘴上卻答道“這倒不是,隻因父王允諾過妹子,讓她自行擇婿,並不幹涉。”
允升奇道“王叔倒是開通,女子婚嫁難道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而皇室女子不更是由官家指婚的嗎?”心中卻是暗暗吃驚。
那日他在李元昊船上透過窗戶見過這位堂妹,能被李元昊惦記,又與遼國的郡王、杭州的富商交好,而今連婚事也能自己做主,必不是簡單人物,這女子到底有何能耐?
這樣特殊的女子,不更是讓人好奇?
允良憨厚地笑笑,說道“我這妹子與別個女子自是不同。”話語間充滿著寵溺與自得。
允升連連搖頭,可惜道“如此說來,今日不能得見妹子,倒是一大憾事。”
二人聊聊吃吃,這一頓晚膳也算融洽,隻是直至晚膳用罷,八王與長子允熙方出現在前廳。
八王對允升說道“你父王之信我已看過,大哥囑托之事,我自是想辦法為之,你且放寬心在汴梁多待幾日,若是覺得無趣,我這幾個小子,你盡管喚出去帶你四處瞧瞧。”
允升站起來一輯到底,說道“王叔之助,小侄不勝感激。如今時辰亦不早,小侄便先告退了。”
八王頷首,著允熙將他送將出門。
雨夜的八王府頗為安靜,春雨雖未停,幸得有長廊直通大門處,行走在廊間,不必撐傘亦無妨。
隻長廊上一盞燈搖搖曳曳地在前麵照路,提燈的是八王府的一個小廝,後麵跟著三人,允熙陪著允升邊聊邊行,允升的侍從默默跟隨在後。
允升左右望望這古樸的長廊,毫無華麗張揚之感,完全與當下炙手可熱的名氣不符,他說道“八王叔當真節儉,黑夜之時,長廊上竟未點一盞燈。”
允熙麵色從容,正色道“父王一向不喜奢華,但凡不必要的鋪張,能免則免。”
允升若有所思,點頭道“如此甚好!”
話方說完,他腳步頓了頓,頭微偏,朝不遠處通往另一邊的長廊望去,那處地方雨絲飄飄,能望見的除了黑暗,還是黑暗。
他按下心頭疑慮,繼續朝大門處走去,到得門外,客氣地拱手與允熙告辭後,仍舊上了來時的馬車,朝楚王府疾馳而去。
見趙允升離去,通往內院的長廊頂上,輕輕落下纖細的身影,正是趙嫻。
她方才透過雨幕,借著提燈之光,清清楚楚地望見了趙允升的容貌。
那張美到極致的男子之臉,那張但凡見了便不能或忘的絕色之容,她能確定,正是月前,她在李元昊畫舫之上見到的驚鴻一瞥的麵容。
“允升啊!本王還記得那年大哥來京,初次見你們之時,大嫂牽著你的手,那時你有四歲罷?好一個粉雕玉琢的男娃兒。都說歲月如白雲蒼狗,單這二十年光景便轉瞬即逝。”說話的中年男子年近五旬,一臉的方正剛毅,麵帶威嚴,正是八王爺趙元儼。
他微笑著仔細打量了坐在下首處的青年男子,繼續說道“大哥當真好福氣,將你培養的一表人才,進退有據,先帝在時,便做了右監門衛將軍(從六品),卻是羨煞旁人啊!”
被喚做允升的男子,正坐於八王下首,一身白衣,風姿卓絕,隻這絕美的樣貌就少有人能比,卻真真切切是上午和李元昊歃酒為盟的‘隱幫’幫主,隻不知何時搖身一變,竟成了楚王的嫡子趙允升。
趙允升先是聽到八王提到自己母妃,略微有些出神,心中想到,自己四歲那年,娘親尚不是楚王妃,甚而連側妃亦不是,當時僅是楚王身邊一個小小侍妾,全無地位,八王怎會注意到自己?
這二十年間,若非娘親善於把握,步步為營,如今怎能做到楚王妃這個位置;若非自己事事優秀,父王又怎會處處高看自己?
再聽得八王誇讚,他麵露謙虛拱手道“八王叔過譽了,允升愧不敢當。[.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他又笑眯眯地說道“小侄遠在襄陽聞聽,允熙兄已然升做右監門衛大將軍(正五品),而今又身兼數職;允良、允進、允初幾位弟弟也個個年輕有為,深得官家信任,八王府一門俊傑,才真真是羨煞旁人。”
趙允升聲音動聽,配上高貴的氣度,一番誇讚之話出口,毫無奉承之感,反倒讓人聽得極為熨貼。
八王心中一動,擺手笑道“切莫再誇讚他們,不然他們又要自得了。”
而後又想到什麽,手撚頜下胡須,臉上現出關切神情,問道“前些日子聽聞大哥身子有恙,現下卻是如何了?”
“父王沉屙已久,近半年更是****病榻,小侄遍請名醫,父王卻仍未好轉,不得不讓人憂心。”允升歎了口氣。
又說道“作為人子,本當榻前盡孝,隻是乾元節將至,今年官家壽誕更是意義非凡,是以父王特命小侄代為來京賀壽,另有事上稟官家。”趙允升臉帶淡淡憂慮。
說罷,手一伸,身邊隨侍又遞上一樣東西,趙允升接過後,起身走至八王麵前,雙手恭敬地遞了上去,說道“這是父王關照小侄親手交於八王叔的東西。”
八王伸手接過,卻原來是一封信箋,上書龍飛鳳舞四個大字“八弟親啟。”正是大哥元佐筆跡,仔細望去,那筆力微有窒礙,頗有力不從心之感。
八王麵現凝重,歎道“大哥之疾竟是如此之重了?”
隨後吩咐長子允熙道“你隨我去書房,由允良陪允升先用晚膳,不可怠慢。”
八王長子允熙頗似乃父,沉毅嚴謹,忙與允升告罪一番,隨父王離開前廳往書房走去。
而留下的次子允良卻是老實寡言之人,膳桌之上不知如何對這位素未謀麵的堂兄勸酒勸菜,一時麵帶尷尬。
他暗暗想到,若是能言善道的兩位弟弟在場便好了,必能使氣氛輕鬆活躍。
允升見自己這位堂弟不善言辭,隻知讓侍女將那好菜統統往自己麵前推,頗覺好笑。
他停箸說道“允良,不必如此客氣,你我兄弟之間,自是比旁人親厚,我便視你如自家親兄弟一般,你也不用對我如此見外才好。”
允良深表同意地點點頭“哥哥說的極是!”
允升笑笑,狀似不經意問道“素聞八王叔最是疼寵堂妹,汴梁城多傳八王之女蕙質蘭心,沉靜嫻雅,登門求親者眾多,不知現今妹妹可是許了人家?”
“尚未許人家。”允良老實地回道。
“可是妹妹眼界過高,抑或王叔愛女過甚,若非十分人才,皆入不了法眼?”允升好奇地問道。
允良倒是未曾想到,這位剛謀麵的堂兄竟對自家妹妹的婚事如此關切,心下頗為意外,嘴上卻答道“這倒不是,隻因父王允諾過妹子,讓她自行擇婿,並不幹涉。”
允升奇道“王叔倒是開通,女子婚嫁難道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而皇室女子不更是由官家指婚的嗎?”心中卻是暗暗吃驚。
那日他在李元昊船上透過窗戶見過這位堂妹,能被李元昊惦記,又與遼國的郡王、杭州的富商交好,而今連婚事也能自己做主,必不是簡單人物,這女子到底有何能耐?
這樣特殊的女子,不更是讓人好奇?
允良憨厚地笑笑,說道“我這妹子與別個女子自是不同。”話語間充滿著寵溺與自得。
允升連連搖頭,可惜道“如此說來,今日不能得見妹子,倒是一大憾事。”
二人聊聊吃吃,這一頓晚膳也算融洽,隻是直至晚膳用罷,八王與長子允熙方出現在前廳。
八王對允升說道“你父王之信我已看過,大哥囑托之事,我自是想辦法為之,你且放寬心在汴梁多待幾日,若是覺得無趣,我這幾個小子,你盡管喚出去帶你四處瞧瞧。”
允升站起來一輯到底,說道“王叔之助,小侄不勝感激。如今時辰亦不早,小侄便先告退了。”
八王頷首,著允熙將他送將出門。
雨夜的八王府頗為安靜,春雨雖未停,幸得有長廊直通大門處,行走在廊間,不必撐傘亦無妨。
隻長廊上一盞燈搖搖曳曳地在前麵照路,提燈的是八王府的一個小廝,後麵跟著三人,允熙陪著允升邊聊邊行,允升的侍從默默跟隨在後。
允升左右望望這古樸的長廊,毫無華麗張揚之感,完全與當下炙手可熱的名氣不符,他說道“八王叔當真節儉,黑夜之時,長廊上竟未點一盞燈。”
允熙麵色從容,正色道“父王一向不喜奢華,但凡不必要的鋪張,能免則免。”
允升若有所思,點頭道“如此甚好!”
話方說完,他腳步頓了頓,頭微偏,朝不遠處通往另一邊的長廊望去,那處地方雨絲飄飄,能望見的除了黑暗,還是黑暗。
他按下心頭疑慮,繼續朝大門處走去,到得門外,客氣地拱手與允熙告辭後,仍舊上了來時的馬車,朝楚王府疾馳而去。
見趙允升離去,通往內院的長廊頂上,輕輕落下纖細的身影,正是趙嫻。
她方才透過雨幕,借著提燈之光,清清楚楚地望見了趙允升的容貌。
那張美到極致的男子之臉,那張但凡見了便不能或忘的絕色之容,她能確定,正是月前,她在李元昊畫舫之上見到的驚鴻一瞥的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