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家的女孩及笄後,就該許了婆家,然後出嫁生子。這女兒及笄,本是父母開心之事。
不過八王爺卻有點發愁,這愁的不是沒人給自家女兒提親,很早以前就有人上門提親,有國公爺給自家孫子提親,也有樞密使給自家兒子求娶,這文官武官全都有,還有那皇室宗親給郡王之子保媒的,掂量著自家門第尚可的世家子弟也時不時的托人上門來求親。
這八王爺,不說太祖在時的得寵,也不說先帝在時的重用,因為這些風光後來都隨著太後的把持朝政而漸漸淡了,單說他同當今官家的親厚,也可預見將來的榮華,將會是皇室宗親第一人。
八王的女兒---趙嫻,因得官家的愛護、太後的賞識而被封為公主,這適齡的青年男子誰不想給自己的前程加一個籌碼?
雖然這公主深居簡出,默默無聞,見過她的人少之又少,誰也不知道她是美是醜,有無殘缺,但這些都不能阻擋趙嫻及笄後,上門求親的勢頭一波接著一波。
八王爺愁啊,愁的卻是放眼汴梁,他很落寞的發現,這滿京都盡無一青年男子能配上自家女兒。
這倒也不是八王自視甚高,而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家女兒是多麽的優秀,能幹勝於男子,連自家幾個尚算出色的兒子也比不過她。所以女兒及笄都過一年了,仍未找到婆家。
這親親女兒自小聰穎過人,極有主見,也無皇室女子的驕縱,八王自是凡事皆聽取她的意見,當她將兒子般的養大了,哪怕是女兒的婚事,這八王爺也曾答應聽從女兒自己意見。
趙嫻卻不知道自家老爹的煩惱。少女的及笄對她成熟的內心來講仍是未成年,她哪裏又會想到自己身處的年代,這個年齡的女子應該是嫁人生子的了。
因此每日裏她除了練習師傅教習的輕功和易容術外,就是看看本朝的地理誌記,希望能多了解下這個年代。
對於師傅高深的武功,她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學那個的料,能防身就好。
但輕功卻是必須要學好的,因為俗話說的好,“打不過就逃”,這逃命的本領是萬萬不能馬虎的。
或許女子天生就對易容術好奇,因此她學起來也格外的用心,並且融合了自己擅長的化妝術,可以說她將老道長的易容術修練提高了一個台階。
對於這個年代,她是有很多疑惑的,比如這個年代叫大宋,的確和曆史上的北宋相仿,但她不能確定是否是北宋,因為有些曆史和北宋是一樣的,有些情況和北宋又不盡相同。
她有時候想,或許這是一個和北宋相仿的異時空時代。對於她來說,無論是哪個年代,她的目的都是想辦法讓自己活的好,活的開心。
在16歲之前,她一直是深居簡出,基本不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她希望自己低調到不要引起別人注意,她隻要自己簡簡單單的生活就好了。
然後這簡單的希望即將就會變成一種奢望。
話說這日,風和日麗,晴空萬裏,太後派人將趙嫻喚進了宮中。
皇帝的寢殿--誕慶殿西麵,就是當今皇太後劉娥的居所---寶慈宮,寶慈宮有二殿,分別是崇徽殿和擬徽殿。
得內侍通報,趙嫻進入了擬徽殿,這是寶慈宮的偏殿,並不華麗氣派,反而顯得頗為的樸實、簡約。
上座一位中年美婦笑意盈盈地望著趙嫻,望去如四十許人,誰能料到,其實她已年近六十,這位就是本朝的劉太後。
趙嫻不慌不忙的上去施了一禮,“躬請太後娘娘萬福金安。”
太後眼中露出一絲讚賞,“快坐我這裏來。你這孩子,禮數總是那麽周全,難為八王爺教導的那麽好。隻是嫻兒,你這性子也太過沉穩了些,倒缺了小妮子該有的活潑勁。”
“太後娘娘教訓的極是。”趙嫻望著上座的太後,看著她親切的微笑,有那麽一瞬間的恍惚,她覺得眼前的女子其實是和藹可親的。
但隨即趙嫻就在腦海中否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這個女人是誰?她是本朝最有權勢的女人,是殺伐果決,極有手腕,皇權在手的女人。
“嫻兒,你去年及笄了吧?”太後若有所思的望著趙嫻。
“回太後娘娘,您記得沒錯。”趙嫻麵對這樣的女人,隻能保持沉穩、平淡。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出挑,不能引起太後的注意。隻要出現在這位太後麵前,她總是力求使自己沉默至木訥。
“你父王可有為你找婆家?或者你可有什麽意中人?”太後饒有興致的問著。
“回太後娘娘,嫻兒一切聽憑父王做主。”趙嫻故作羞澀然後一本正經地答道。
“是呀,你這孩子總是那麽識大體。”劉太後又笑了笑,“今兒沒別的事情,就是找你進宮敘敘話。”
話是這麽說,可是趙嫻有種直覺,覺得劉太後的問話並不是那麽簡單,不知她何時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感興趣了?難道這也有利用價值了?她不得不在心裏警覺起來。
這時內侍傳報,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劉從廣求見,太後點點頭,“傳他進來吧。”
趙嫻忙站起身來,“太後娘娘,您有客人,容嫻兒告退。”
太後沉默了一下,隨即點點頭,“也好,你先去看看官家,他最近倒是常提起你。”
趙嫻施禮告辭,便往宮外走去。尚未走出宮門,隻見一個身著緋色錦紋時服,係緊身束帶,腰間佩銀魚袋的青年男子朝她走來,這男子二十不到,身材頎長,長相英俊,不過卻麵容卻頗為冰冷。
那男子早已見到一女子走出來,他掃了一眼,但見這女子身材較普通女子要高,鵝蛋臉,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雙明亮的眼睛,清澈澄明,氣質很獨特,讓人見而難忘。
他得內侍告知是公主,忙閃在一邊讓開道路,彎腰拱了拱手,“公主金安,劉從廣這裏有禮了。”
趙嫻卻是早已知道劉從廣,她忙擺了擺手,“劉副使莫客氣。”然後微微點了點頭離開了寶慈宮。
“從廣,快來這裏坐。”太後劉娥見趙嫻離開後,忙親切招呼著劉從廣。
“給太後娘娘請安。”劉從廣恭恭敬敬施了一禮。
太後聞言,忙假意板起臉,“從廣,又忘記了?無人處隻管稱呼吾為姑姑。又來這裏多禮。”
劉從廣忙尷尬地笑了笑,“微臣不敢。”
“什麽敢不敢的,就這麽說定了。從廣,我上次和你說的為你指親一事,你考慮的如何啊?”太後疼愛地望著劉從廣。
“從廣婚事,但憑姑姑做主,侄兒莫敢不從。”劉從廣忙起身回道。
“坐著坐著,來姑姑這裏就不要拘謹,何況此間又無外人。”太後微嗔。
“你看剛才出去的華邑公主可好?她便是八王爺的掌上明珠,你若能娶她為妻,今後於仕途之上不愁矣。以後姑姑若是離世,也不用再替你擔心了。”太後慈祥地望著劉從廣,說道動情處,眼內隱有淚光。此刻誰能想到高高在上,手段果決的女子也有這般柔和的麵目。
“姑姑,莫要說此話,您身體如此健朗,當能長命百歲的。”劉從廣忙忙安慰道。
其實他隻一眼,便已對趙嫻心生好感,“姑姑眼光必是好的,從廣一切聽憑姑姑安排。”
“好!好!”滿室但聞太後之朗笑。
不過八王爺卻有點發愁,這愁的不是沒人給自家女兒提親,很早以前就有人上門提親,有國公爺給自家孫子提親,也有樞密使給自家兒子求娶,這文官武官全都有,還有那皇室宗親給郡王之子保媒的,掂量著自家門第尚可的世家子弟也時不時的托人上門來求親。
這八王爺,不說太祖在時的得寵,也不說先帝在時的重用,因為這些風光後來都隨著太後的把持朝政而漸漸淡了,單說他同當今官家的親厚,也可預見將來的榮華,將會是皇室宗親第一人。
八王的女兒---趙嫻,因得官家的愛護、太後的賞識而被封為公主,這適齡的青年男子誰不想給自己的前程加一個籌碼?
雖然這公主深居簡出,默默無聞,見過她的人少之又少,誰也不知道她是美是醜,有無殘缺,但這些都不能阻擋趙嫻及笄後,上門求親的勢頭一波接著一波。
八王爺愁啊,愁的卻是放眼汴梁,他很落寞的發現,這滿京都盡無一青年男子能配上自家女兒。
這倒也不是八王自視甚高,而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家女兒是多麽的優秀,能幹勝於男子,連自家幾個尚算出色的兒子也比不過她。所以女兒及笄都過一年了,仍未找到婆家。
這親親女兒自小聰穎過人,極有主見,也無皇室女子的驕縱,八王自是凡事皆聽取她的意見,當她將兒子般的養大了,哪怕是女兒的婚事,這八王爺也曾答應聽從女兒自己意見。
趙嫻卻不知道自家老爹的煩惱。少女的及笄對她成熟的內心來講仍是未成年,她哪裏又會想到自己身處的年代,這個年齡的女子應該是嫁人生子的了。
因此每日裏她除了練習師傅教習的輕功和易容術外,就是看看本朝的地理誌記,希望能多了解下這個年代。
對於師傅高深的武功,她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學那個的料,能防身就好。
但輕功卻是必須要學好的,因為俗話說的好,“打不過就逃”,這逃命的本領是萬萬不能馬虎的。
或許女子天生就對易容術好奇,因此她學起來也格外的用心,並且融合了自己擅長的化妝術,可以說她將老道長的易容術修練提高了一個台階。
對於這個年代,她是有很多疑惑的,比如這個年代叫大宋,的確和曆史上的北宋相仿,但她不能確定是否是北宋,因為有些曆史和北宋是一樣的,有些情況和北宋又不盡相同。
她有時候想,或許這是一個和北宋相仿的異時空時代。對於她來說,無論是哪個年代,她的目的都是想辦法讓自己活的好,活的開心。
在16歲之前,她一直是深居簡出,基本不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她希望自己低調到不要引起別人注意,她隻要自己簡簡單單的生活就好了。
然後這簡單的希望即將就會變成一種奢望。
話說這日,風和日麗,晴空萬裏,太後派人將趙嫻喚進了宮中。
皇帝的寢殿--誕慶殿西麵,就是當今皇太後劉娥的居所---寶慈宮,寶慈宮有二殿,分別是崇徽殿和擬徽殿。
得內侍通報,趙嫻進入了擬徽殿,這是寶慈宮的偏殿,並不華麗氣派,反而顯得頗為的樸實、簡約。
上座一位中年美婦笑意盈盈地望著趙嫻,望去如四十許人,誰能料到,其實她已年近六十,這位就是本朝的劉太後。
趙嫻不慌不忙的上去施了一禮,“躬請太後娘娘萬福金安。”
太後眼中露出一絲讚賞,“快坐我這裏來。你這孩子,禮數總是那麽周全,難為八王爺教導的那麽好。隻是嫻兒,你這性子也太過沉穩了些,倒缺了小妮子該有的活潑勁。”
“太後娘娘教訓的極是。”趙嫻望著上座的太後,看著她親切的微笑,有那麽一瞬間的恍惚,她覺得眼前的女子其實是和藹可親的。
但隨即趙嫻就在腦海中否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這個女人是誰?她是本朝最有權勢的女人,是殺伐果決,極有手腕,皇權在手的女人。
“嫻兒,你去年及笄了吧?”太後若有所思的望著趙嫻。
“回太後娘娘,您記得沒錯。”趙嫻麵對這樣的女人,隻能保持沉穩、平淡。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出挑,不能引起太後的注意。隻要出現在這位太後麵前,她總是力求使自己沉默至木訥。
“你父王可有為你找婆家?或者你可有什麽意中人?”太後饒有興致的問著。
“回太後娘娘,嫻兒一切聽憑父王做主。”趙嫻故作羞澀然後一本正經地答道。
“是呀,你這孩子總是那麽識大體。”劉太後又笑了笑,“今兒沒別的事情,就是找你進宮敘敘話。”
話是這麽說,可是趙嫻有種直覺,覺得劉太後的問話並不是那麽簡單,不知她何時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感興趣了?難道這也有利用價值了?她不得不在心裏警覺起來。
這時內侍傳報,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劉從廣求見,太後點點頭,“傳他進來吧。”
趙嫻忙站起身來,“太後娘娘,您有客人,容嫻兒告退。”
太後沉默了一下,隨即點點頭,“也好,你先去看看官家,他最近倒是常提起你。”
趙嫻施禮告辭,便往宮外走去。尚未走出宮門,隻見一個身著緋色錦紋時服,係緊身束帶,腰間佩銀魚袋的青年男子朝她走來,這男子二十不到,身材頎長,長相英俊,不過卻麵容卻頗為冰冷。
那男子早已見到一女子走出來,他掃了一眼,但見這女子身材較普通女子要高,鵝蛋臉,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雙明亮的眼睛,清澈澄明,氣質很獨特,讓人見而難忘。
他得內侍告知是公主,忙閃在一邊讓開道路,彎腰拱了拱手,“公主金安,劉從廣這裏有禮了。”
趙嫻卻是早已知道劉從廣,她忙擺了擺手,“劉副使莫客氣。”然後微微點了點頭離開了寶慈宮。
“從廣,快來這裏坐。”太後劉娥見趙嫻離開後,忙親切招呼著劉從廣。
“給太後娘娘請安。”劉從廣恭恭敬敬施了一禮。
太後聞言,忙假意板起臉,“從廣,又忘記了?無人處隻管稱呼吾為姑姑。又來這裏多禮。”
劉從廣忙尷尬地笑了笑,“微臣不敢。”
“什麽敢不敢的,就這麽說定了。從廣,我上次和你說的為你指親一事,你考慮的如何啊?”太後疼愛地望著劉從廣。
“從廣婚事,但憑姑姑做主,侄兒莫敢不從。”劉從廣忙起身回道。
“坐著坐著,來姑姑這裏就不要拘謹,何況此間又無外人。”太後微嗔。
“你看剛才出去的華邑公主可好?她便是八王爺的掌上明珠,你若能娶她為妻,今後於仕途之上不愁矣。以後姑姑若是離世,也不用再替你擔心了。”太後慈祥地望著劉從廣,說道動情處,眼內隱有淚光。此刻誰能想到高高在上,手段果決的女子也有這般柔和的麵目。
“姑姑,莫要說此話,您身體如此健朗,當能長命百歲的。”劉從廣忙忙安慰道。
其實他隻一眼,便已對趙嫻心生好感,“姑姑眼光必是好的,從廣一切聽憑姑姑安排。”
“好!好!”滿室但聞太後之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