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三國:一紙婚書,嶽父竟是呂布 作者:漢唐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彧,程昱反對。
郭嘉,荀攸勉強讚成出兵河內。
曹操望著下方的四位謀佐,他知道自己想要親自領軍出兵河內的願望大半要落空了。
“奉孝,公達說的極是。”
“張楊麾下既無精兵,亦無強將良謀,派一大將征討河內即可。”
“諸位將軍!”
曹操壓下心中的失望之色,看向大殿中的諸多武將,“你們誰願意領軍掛帥替我平了河內?”
曹操麾下大將曹仁,夏侯淵,徐晃,樂進,李典,於禁,車胄,牛金等人紛紛出列。
“主公,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擒拿張楊於主公麵前。”
“主公……”
“……”
曹操麾下諸將盡皆主動請纓前往,一片雀雀欲試之色。
反倒是夏侯惇因為被曹操任命坐鎮徐州,擔當徐州刺史的緣故而沒有出現在此。
望著請戰的眾將,曹操的目光落在了曹仁的身上。
“曹仁,河南尹之地的兩萬兵馬任由你調動,我再把於禁,李典調給你擔任副將,你有多大的把握拿下河內?”
曹仁的回複很是幹脆,徑直單膝跪倒在大殿之上。
“回主公!”
“曹仁願立軍令狀,拿不下張楊提頭來見主公!”
李典:“……”
於禁:“……”
二人幽幽的看了眼請立軍令狀的曹仁,問候曹仁全家的心思都有了。
軍令狀是能隨便立的嗎?
萬一拿河內不下,到時該如何收場。
感受到曹操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於禁,李典二人單膝跪倒在地,隻得硬著頭皮對曹操說道:“回主公,吾等願立軍令狀!”
“拿不下河內,絕不回師!”
曹操對於三將的表現很是滿意,但他也不是不通人情之人,隻見他沉吟道:“河內張楊兵馬大致有四萬之數,河南尹內的兩萬駐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這樣吧……”
“明日你們離開許昌的時候,我再從許昌城外的軍營中調撥爾等三萬大軍,五萬大軍征討河內應當是夠了。”
“謝主公!”曹仁大喜。
“我等謝過主公!”
於禁李典二人長出一口氣,五萬大軍如果還拿不下河內,他們三人就妄為統兵將軍了。
商定完討伐河內張楊的事情之後,曹操看向下方說道:“侍中鍾繇留一下,其他人可以退下了!”
說著,曹操揮手屏退眾人,示意他們可以退下了。
空曠的大殿之內,曹操看著留下的鍾繇,從主位上走下的曹操將他前不久收到的一封長安來信交給了麵前站著的鍾繇。
“元常,打開看看吧!”
“這是坐鎮長安的曹洪前些時日讓人送來的書信,曹洪此人領兵尚可,讓他總督一地卻是有些為難他了。”
“我想讓你領司隸校尉一職,接替曹洪持節督關中諸軍,到了那兒如何與馬騰,韓遂等人打交道,我皆可放權於你。”
“嗬嗬,你若是能說服馬騰,韓遂二人來許昌朝覲天子,我給你記一大功!”
<a id="wzsy" href="http://www.ahzww.org">ahzww.org</a>
“你……意下如何?”
聞聽到曹操看似詢問,但實則跟下令一般的說辭,鍾繇哪裏敢回絕。
“主公有所吩咐,繇願從爾。”
“哈哈哈,此前文若私下常對操言,元常有大才爾可當大任某還有所疑慮,如今看來是某杞人憂天了。”曹操朗笑。
“如此,元常你明日就離開吧!”
“還有……”
“治理長安非一日之功,元常你把妻子也一同帶去吧,畢竟操麾下三十多歲還沒有孩子的,也就隻有你鍾元常了。”
“讓你赴任長安與妻子相隔,萬一沒有子嗣誕生,鍾老爺子見了我曹操還不得指著鼻子破口大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曹操最後打趣了鍾繇一番,算是讓他吃了個定心丸。
鍾繇走後,曹操看著空曠的大殿,漫無目的的向外走去。
不知不覺間,曹操來到了司空府的一處放置戰利品的別苑中。
看著斜立在別苑一角的下邳城門,注視著其上題寫的詩句,曹操自負的笑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是好詩,哪怕看了數十遍,某家依舊為詩中的帝皇氣魄所懾。”
“但……”
“張子謀,如今還在荊襄之地的你可曾料到,某已經先你一步出兵河內了。”
……
兩日之後。
武關之西,上洛城下。
張策打馬行至城門口,望著顫顫巍巍的跪倒在馬前的守軍將領,他讚賞的看了一眼作為大軍前鋒的張繡。
“彥錦好本事,我這才剛領大軍抵達上洛城下,你就已經率領先鋒大軍拿下了此城。”
“嗬嗬,策還以為我等需要苦戰一番呢!”
聽到張策的誇讚,張繡不屑的看了眼跪在地上的上洛守軍將領。
“回主公!”
“未攻城之前,末將也和主公這般認為,可誰知道在末將率領騎兵三輪箭雨都沒撐住,此人就嚇的投降了。”
跪在地上的上洛曹軍守將吳三聽到張繡如此貶低自己,他的心中暗暗叫苦。
他倒是想不投降,但實力不允許啊。
不為曹洪所看重的上洛城中老弱病殘加起來不過千名士兵,如何能抗的住數千名來勢洶洶的騎兵部隊。
這些年來上洛和占據武關的荊州軍相安無事,習慣了安逸日子的而他們如何能想到大白天的忽然會有數千規模的騎兵殺至,以至於連給他們關城門的時間都沒有。
再者說了。
他吳三又不是曹操的嫡係,他的城頭之所以掛著“曹”字大旗,無非是不想引來遠在長安的曹洪征討罷了。
故此,對於投降什麽的,他的心中沒有一點負擔。
想到這,覺的自己有必要說些什麽來體現自己價值的吳三瘋狂的以頭叩地,哭訴著求饒道:“將軍饒命,將軍饒命啊!”
“小的吳三願意投降將軍,將軍若是不棄,小的願意為將軍麾下大軍引路帶隊。”
“不瞞將軍,上洛之後鎮守灞上的正是小人的妻兄,將軍如果願意饒小的一命,小的願意為將軍勸降於他。”
聽到這話,張策笑了。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曹孟德,你可能想的到……
曹軍敗走司隸竟會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開始。
郭嘉,荀攸勉強讚成出兵河內。
曹操望著下方的四位謀佐,他知道自己想要親自領軍出兵河內的願望大半要落空了。
“奉孝,公達說的極是。”
“張楊麾下既無精兵,亦無強將良謀,派一大將征討河內即可。”
“諸位將軍!”
曹操壓下心中的失望之色,看向大殿中的諸多武將,“你們誰願意領軍掛帥替我平了河內?”
曹操麾下大將曹仁,夏侯淵,徐晃,樂進,李典,於禁,車胄,牛金等人紛紛出列。
“主公,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擒拿張楊於主公麵前。”
“主公……”
“……”
曹操麾下諸將盡皆主動請纓前往,一片雀雀欲試之色。
反倒是夏侯惇因為被曹操任命坐鎮徐州,擔當徐州刺史的緣故而沒有出現在此。
望著請戰的眾將,曹操的目光落在了曹仁的身上。
“曹仁,河南尹之地的兩萬兵馬任由你調動,我再把於禁,李典調給你擔任副將,你有多大的把握拿下河內?”
曹仁的回複很是幹脆,徑直單膝跪倒在大殿之上。
“回主公!”
“曹仁願立軍令狀,拿不下張楊提頭來見主公!”
李典:“……”
於禁:“……”
二人幽幽的看了眼請立軍令狀的曹仁,問候曹仁全家的心思都有了。
軍令狀是能隨便立的嗎?
萬一拿河內不下,到時該如何收場。
感受到曹操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於禁,李典二人單膝跪倒在地,隻得硬著頭皮對曹操說道:“回主公,吾等願立軍令狀!”
“拿不下河內,絕不回師!”
曹操對於三將的表現很是滿意,但他也不是不通人情之人,隻見他沉吟道:“河內張楊兵馬大致有四萬之數,河南尹內的兩萬駐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這樣吧……”
“明日你們離開許昌的時候,我再從許昌城外的軍營中調撥爾等三萬大軍,五萬大軍征討河內應當是夠了。”
“謝主公!”曹仁大喜。
“我等謝過主公!”
於禁李典二人長出一口氣,五萬大軍如果還拿不下河內,他們三人就妄為統兵將軍了。
商定完討伐河內張楊的事情之後,曹操看向下方說道:“侍中鍾繇留一下,其他人可以退下了!”
說著,曹操揮手屏退眾人,示意他們可以退下了。
空曠的大殿之內,曹操看著留下的鍾繇,從主位上走下的曹操將他前不久收到的一封長安來信交給了麵前站著的鍾繇。
“元常,打開看看吧!”
“這是坐鎮長安的曹洪前些時日讓人送來的書信,曹洪此人領兵尚可,讓他總督一地卻是有些為難他了。”
“我想讓你領司隸校尉一職,接替曹洪持節督關中諸軍,到了那兒如何與馬騰,韓遂等人打交道,我皆可放權於你。”
“嗬嗬,你若是能說服馬騰,韓遂二人來許昌朝覲天子,我給你記一大功!”
<a id="wzsy" href="http://www.ahzww.org">ahzww.org</a>
“你……意下如何?”
聞聽到曹操看似詢問,但實則跟下令一般的說辭,鍾繇哪裏敢回絕。
“主公有所吩咐,繇願從爾。”
“哈哈哈,此前文若私下常對操言,元常有大才爾可當大任某還有所疑慮,如今看來是某杞人憂天了。”曹操朗笑。
“如此,元常你明日就離開吧!”
“還有……”
“治理長安非一日之功,元常你把妻子也一同帶去吧,畢竟操麾下三十多歲還沒有孩子的,也就隻有你鍾元常了。”
“讓你赴任長安與妻子相隔,萬一沒有子嗣誕生,鍾老爺子見了我曹操還不得指著鼻子破口大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曹操最後打趣了鍾繇一番,算是讓他吃了個定心丸。
鍾繇走後,曹操看著空曠的大殿,漫無目的的向外走去。
不知不覺間,曹操來到了司空府的一處放置戰利品的別苑中。
看著斜立在別苑一角的下邳城門,注視著其上題寫的詩句,曹操自負的笑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是好詩,哪怕看了數十遍,某家依舊為詩中的帝皇氣魄所懾。”
“但……”
“張子謀,如今還在荊襄之地的你可曾料到,某已經先你一步出兵河內了。”
……
兩日之後。
武關之西,上洛城下。
張策打馬行至城門口,望著顫顫巍巍的跪倒在馬前的守軍將領,他讚賞的看了一眼作為大軍前鋒的張繡。
“彥錦好本事,我這才剛領大軍抵達上洛城下,你就已經率領先鋒大軍拿下了此城。”
“嗬嗬,策還以為我等需要苦戰一番呢!”
聽到張策的誇讚,張繡不屑的看了眼跪在地上的上洛守軍將領。
“回主公!”
“未攻城之前,末將也和主公這般認為,可誰知道在末將率領騎兵三輪箭雨都沒撐住,此人就嚇的投降了。”
跪在地上的上洛曹軍守將吳三聽到張繡如此貶低自己,他的心中暗暗叫苦。
他倒是想不投降,但實力不允許啊。
不為曹洪所看重的上洛城中老弱病殘加起來不過千名士兵,如何能抗的住數千名來勢洶洶的騎兵部隊。
這些年來上洛和占據武關的荊州軍相安無事,習慣了安逸日子的而他們如何能想到大白天的忽然會有數千規模的騎兵殺至,以至於連給他們關城門的時間都沒有。
再者說了。
他吳三又不是曹操的嫡係,他的城頭之所以掛著“曹”字大旗,無非是不想引來遠在長安的曹洪征討罷了。
故此,對於投降什麽的,他的心中沒有一點負擔。
想到這,覺的自己有必要說些什麽來體現自己價值的吳三瘋狂的以頭叩地,哭訴著求饒道:“將軍饒命,將軍饒命啊!”
“小的吳三願意投降將軍,將軍若是不棄,小的願意為將軍麾下大軍引路帶隊。”
“不瞞將軍,上洛之後鎮守灞上的正是小人的妻兄,將軍如果願意饒小的一命,小的願意為將軍勸降於他。”
聽到這話,張策笑了。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曹孟德,你可能想的到……
曹軍敗走司隸竟會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