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說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大魏霸主》最新章節...


    第981章以法治國變法圖強


    秦朝有貪官嗎?事實上是不可能有的,秦法嚴苛,從商鞅變法以來,已經形成了習慣,官員和百姓都各司其職,上下齊手就會被發現,即使貪汙了大量的錢財,也沒有揮霍的機會。但是到了秦朝末期,法治敗壞,從而把秦朝從根本上腐蝕掉了。


    冉明就是不想久假成真。儒家所謂的祖宗之法不可廢,是因為當初開國時期製定的法律,產出了漏洞,讓他們有漏洞可鑽,如果修法彌補這些漏洞,就讓他們這些官員無機可趁,所以他們自然也就不願意了。然而,冉明所謂的庶務,其實和農墾知識有所重疊,主要是怎麽收取賦稅,怎麽核定田畝,怎麽管理百姓等等細務知識,這當然也是每一個官員必備的知識。


    如果在冉明重生時進行這類科舉考試,冉明恐怕根本招收不到合適的人才。但是隨著冉明重工重商,各大商號為了更好的發展商業,工廠,就自發的建立了很多職業學校。


    這些學校大部分都不正規,有的甚至連校舍都沒有和軍隊一樣,利用放工休息時間,有個別老工匠教授這些職業學校的學生,三字經、千字文這類東西也是學的,不過隻是用作啟蒙識字,這職業學堂教人識字,這倒是所有職業學堂的本色,除了識字之外,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的東西則是一概不交。在所有職業學堂中,偏偏最多的則是商業學堂,商業學堂教授的知識都是實用的的經商買賣、店鋪運營的學問,從夥計待客、賬房算賬、掌櫃管理一直到進貨出貨等等等等,都會傳授,授業的老師也都各大商號經驗豐富的商人掌櫃。


    隨著這類學堂的成立,盡管條件和師資力量都非常匱乏,但是卻培養了不少人才。這樣很多出身貧寒的人都有了這次科舉考試的機會。


    這次科舉考試,冉明早已下過聖旨,無論何籍,無論何地,無論任何出身皆可報名。任何人都不得阻攔考生考試,為了照顧這些貧寒的考生,冉明甚至在報名的時候,讓可報考點發放萬錢的費用,用來支撐這些考生在科舉時間的生活費用。不過,對於士族門閥來說,這萬錢他們是看不上眼的,基本上沒有人去領這個恩賜,相反貧寒考生倒非常感激冉明的恩賜。


    冉明這次科舉的真正目的還是推行公務員製度,這個公務員製度是後世一個非常好的製度,隻是非常好經被歪和尚念壞了。在曆朝曆代,一個縣通常隻有三個官員一個縣令或縣長,一個縣丞和一個主薄。而其他像六房主管則是地方豪族子弟充任,幾乎都是世襲,這樣很容易在盤根錯節的關係中,把朝廷命官架空,從而為禍一方。這次通過科舉考試,麵向全國所有識字的人開放,就是為了充實公務員。


    冉明改革後的縣級官府,正式官員則一個縣令或縣長,兩個縣丞,六房主管,各房各六個副手,共二十一人。其他役倒是有國家俸祿,但是卻不是世襲,由縣令招聘,不能勝任則罷免。同時,為避免各級縣政府被地方豪強把持,冉明打算采取公務員異地就職的辦法。這樣雖然不能完全避免貪汙和腐敗,至少比原來的製度好得太多了。


    隨著冉明的準備越來越充分,但是科舉日期也越來越臨近。大量科舉考生湧入鄴城,讓鄴城人滿為患。


    最為可悲的還是那些寒門考生,隨著大量考生湧入鄴城,鄴城大小客棧都早已住滿準備一博前程的考生。張方是河間人,世代都是寒民。不過其父張燕災為雄壯,幸遇後趙將領張豺收為親衛,累積不少錢財,為此張燕請了一個私塾先生教授張方讀書識字。在張豺政變敗亡後,張燕也死於亂軍中,剛剛讀過三年私塾也多少算個文化人的張方便投入中山真定一個商戶充當夥計。


    如今年過三十七歲還孑然一身,身無積財。這一次他聽說了魏國要舉行科考就抱著試試的態度前去報名,其實張方倒沒有能考中為官的心思,他隻是衝著報名後可得一萬錢的好處。說是一萬錢,其實隻是一枚銀幣。


    改圓製度已經進入了魏國的日程,不過要想改錢為圓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此時十枚銀幣,重約七兩,如果兌換成銅錢則一萬錢約重六十斤,普通人帶著都會吃力。而這十枚銀幣在市麵上的信用非常好。而且魏國政府對假錢打擊力度非常大,此時的銀幣真正含銀量隻有七成,上麵有複雜的紋飾,還有魏國一元的字樣,非常容易辨認,更為奇特的是為避免有人刮下銀圓上的銀子,還製作的花邊。用手指甲掐住銀元,用力一吹,放在耳邊可以聽到明顯的顫音,這個銀元其實仿製不易。


    按說十枚銀幣一萬錢,可以購買將近十六石糧食,足夠一家五口人吃上一年多。可是拿著這十枚銀幣來到鄴城的張方卻發現鄴城的物價極貴,在河間一個驢肉火燒才兩個銅錢,可是鄴城卻需要十二個,但是份量卻比河間小了一半多。


    至於住宿則更貴,哪怕是最便宜的腳店一個大通鋪一天也需要五十錢,這枚銀幣路上張方花掉三個,來到鄴城兩個多月吃住,再加上買些筆墨紙硯和書籍,張方手中早已沒有錢了。


    距離科舉考試還有一天,這天張方被客棧趕了出來,提著簡單的行禮,張方舍下臉麵向一個賣麻餅的店家要了一塊餅,總算擋擋了腹中饑餓。


    望著滿街道各色小吃,張方艱難的咽了咽口水,大力揮了揮拳頭:“娘的,老子窩囊了一輩子,等將來發達了不弄幾個女人都枉來這世上一遭。”


    張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他要當官,然後發財,再娶妻納幾個妾。卻不想自己不能中,反而想到了中了以後自己應該如何活。


    張方腹中甚為饑餓,又像乞丐一樣乞討到了一頓飯食。作為帝都百姓,其實生活並不容易,不過由於來到鄴城定居的人大都非富既貴,這裏的就業機會非常多。不想費力可以在城門口或大街等著明顯看上去是外鄉人的客人,專門為客人介紹鄴城的風俗人情或是處理一些事務,這就是像後世的導遊和捐客,一天辛苦下來,怎麽也能混過溫飽,碰到大方的客人還能發筆小錢。


    對於肯吃苦能幹活的人,自然不愁吃穿。現在鄴城的人工費用已經不低了,幾乎最次等的跑堂夥計一個月工錢都可以掙到兩三千錢,還要包吃包住。


    就在張方想要再露宿街頭的時候,一個捐客走到張方麵前道:“兄弟,看你也很窘迫,我這裏一個吃飯的門路,每月包吃包住一千四百錢,幹不幹?”


    張方此時滿腦子都是科舉考試後應該如何瀟灑,哪裏聽進去這個,他疾聲大吼道:“滾,士可殺不可辱,吾乃讀書人,特來鄴城參加大比,你敢如此輕慢我?”


    捐客一聽這話,知道得罪不起。別說是他,哪怕是官員現在也不能阻攔考生考試。捐客都是地頭蛇,自然分得輕重,雖然不能動手,不妨礙他放言恐嚇:“我記住你了,最好你是高中,否則小爺我讓你知道花兒為何這樣紅!”


    科舉製度其實也無法避免舞弊,隻不過科舉製度是一種相對而言較公平的製度。這個製度隻是比較而言,在南北朝所謂的寒士和曆史上的寒士,其實和平民也沒有太大的關係。所謂的寒隻是相對而言,在古代書籍非常貴,以最普通的《論語》而言,即使到了活字印刷術大規模應用之後,每一本書也要賣到五十文以上,以網絡普遍的觀點,宋朝每文錢大體相當於後世的三塊多人民幣,這樣計算下來,每一本書差不多要三百多塊。這樣結算下來,根本不是普通農民可以承擔的負擔。


    寒士在古代的定義是指沒有特權的中小地主,都是有家有業有田的地主。否則根本無力供應一個貧民百姓讀書。真正像張方這樣身無寸文又隔夜糧的,隻是極少數的一部分。整個魏國這一次科舉考試報名人數是七千六百餘人,但是這萬錢福利,僅僅發出去一千三百餘份。一萬錢對於張方這種連生活都過不下去的人來說,自然是莫大的恩賜,可是對於那些家資億萬的豪族子弟來說,他們實在是丟不起那個,平時他們喝個花酒打賞的都比這個錢多。


    弘始二年科舉考試,到了二月十八日寅時三刻正式開始。


    魏國在鄴城要舉行將近八千人的科舉應試,唯一足夠大的地方就是位於鄴城西北的弘法寺。這座寺廟是石虎在遷都鄴城的時候為佛圖澄而興建的,這座寺廟擁有房屋四百餘間,石虎為討好佛圖澄不惜強行拆遷六百餘戶,大量百姓因為興建佛寺而被虐待致死。在石虎這個變態的暴君態度的心理作用下,當時後趙整個國家擁有八百九十三座寺廟,僧侶多達三十餘萬人。信眾不計其數。當然這也給後趙滅亡埋下了伏筆。


    因為是佛圖澄在這時掛單,所以弘法寺的香火極為興盛,魏國建立後就驅逐了僧侶,這座寺廟就空閑了下來。雖然有十數年沒有整修,不過這座寺廟是石虎所建,為了討好佛圖澄,用料和施工都非常盡心,哪怕十多年未修,仍結構完好。冉明派人打掃之後,就像後世科舉考試那樣臨時改造了大量的隔間。這種隔間非常小,平均每一個僅有三四個平方,僅一張矮的床,一張靠著窗戶的桌子。


    張方也一大早就來到了弘法寺前的廣場上,一到寅時二刻,他不禁目瞪口呆,這人也太多了吧,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到處都是人頭,少數也有八千,有可能上萬人。這一次魏國總共招收八百多人,恐怕也有十比一了。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要說識字,大部分字都識得,十數年商號官事經曆,他的算數水平也不算差,至於經義文章那確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怎麽辦,怎麽辦?難道我這次要白跑一趟?”張方原本還在河間有個工作,雖然掙錢不多,卻勉強可以混上溫飽,可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他可是辭掉了差事,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後路了。


    張方要參加這次科舉考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冉明在科舉考試中會考雜學,削減了經義文章的份額,會被天下儒生抵製。張方看到這一幕,頓時無語問青天“都不要臉啊,都不要臉,說好的抵製科舉考試,怎麽都來了,真是斯文敗類,斯文敗類啊!”


    王猛看到這麽多考生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王猛也知道冉明推出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政策,讓儒生感覺異常不滿。甚至拿辭官威脅冉明,冉明笑了笑並沒有理會這些威脅,當時又有流言傳出,儒生會抵製這一次科舉。現在讀書人十之八九都是儒生,如果儒生抵製科舉,或者到時候來了小貓阿狗兩三隻,那時不僅王猛難看,就連冉明也會成為天下笑柄。


    沒有想到,事實會是如此情況。


    其實對於這事,冉明是非常清楚的。在中國這個以官本位思想熏陶的國度,為了當官,什麽都可以放下。在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主劉鋹認為,百官們有家有室,肯定會為子孫考慮,而不會對自己盡忠。隻有宦官無兒無女,才能專心對主子忠誠,因此隻用宦官。在那個時候,想當南漢國的官就必須自宮,結果無數人為了當官不惜揮刀自宮。這些讀書人為了當官連自宮都敢,更何況隻是一場學術理論之爭?


    再說孔家其實也不是什麽好東西,金國入侵中原,孔家隨即一分為二,分成北宗和南宗,同時效忠金國和南宋,到了蒙古入侵時,又效忠蒙元。至於李自成和滿清,他們也都先後得到了孔家的效忠。在冉明看來抵製自己,才是天下間最大的笑話。製造輿論光說不做,他們會一個說得比一個義正言詞,可是真正關係著自己的切身利益時,他們才會分得清什麽重要。


    卯時整,弘法寺更名的貢院正式開門,大量考生在門口接受檢查後,發放號牌和考籃,然後在兵丁的帶領下進入考場。


    冉明在任命王猛為主考官時也對王猛進行了特別交代,為了防止考生作弊,或夾帶,所有考生的食物都會被切成花生米那麽大的小粒,至於筆墨紙硯,則是貢院提供,從而避免夾帶。特別是考棚,則是半開放式,為避免同臨考棚的人作弊,uu看書.uuansu 同時明令禁止交談,一旦交談,無論是任何內容,雙方都被取消考試資格。


    至於執役人員,全部不是鄴城駐軍,也不是鄴城巡邏士兵和徭役,而是魏國皇家軍事學院和魏國士官學院的學生,這些學生在今天寅時才接到命令,集結之後一路直接開赴貢院,根本沒有機會串聯。


    所有考生入內,王猛開始鳴鑼清場,正式放卷開始考試。


    長安鎮西軍駐地,此時鎮西軍已經大規模撤離了巴蜀,僅在巴蜀留下三個騎兵營負責維護治安,總參謀部和兵部已經派出人開始整編益州軍。就在魏國科舉考試進行的同時,冉明欲在安北軍和鎮西軍兩軍中抽調精銳組建安西軍用來征討西域的消息也在軍中大規模傳開。


    組建安西軍這事,恐怕團以上將領都會是由冉明直接任命,可是營以下軍官或士兵,則是自願報名。隨著這個消息傳開,鎮西軍開始沸騰了。


    魏國的軍製采取的是軍功授田,窮怕了將士大部分都想用自己這條命換來軍功,讓子孫後代過得好些。在以農為本的慣性思緒方式熏陶下,中國古代哪怕商人賺了錢,他們也是想著買地置田。現在魏國對農業不是不重視,而是財稅方麵向商業傾斜,農民的稅收低了,熱情自然高漲。


    用敵人的頭顱折換軍功,軍功賞賜田地。冉明就會把新打下來的田地分成有功將士,這樣軍隊士氣也高漲,敢戰願意戰。事實上無論任何一個朝代,開國時期基本上都是采取了軍功授田的方式,哪怕是宋朝,那個時候宋軍也是霸王,想打誰就打誰。可是荒廢的宋朝,自然慢慢連守成都做不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霸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tx程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tx程誌並收藏大魏霸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