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靈域小說網]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第972章皇二代的教育迫在眉睫


    其實在魏晉時期,儒家正處於大變革時期,所以基本上大部分名士都是玄、佛、儒三家兼修,可是偏偏孔撫是孔子二十四代孫,他的學問比較專一,對玄學和佛學基本上沒有什麽涉獵。顏約也皺起眉頭。


    隻見孔撫啞口愣在當場,場麵甚是尷尬。


    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家的道,哲學含義豐富而複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等。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莊子·繕性》:“道,理也。……道無不理”。《管子·君臣上》說:“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夫道者虛設,其人在則通,其人亡則塞者也,非茲是無以理人”。《韓非子·解老》以“道理”並提,認為“道,理之者也”,“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管子·任法》篇中說“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這個“道”是政治原則;


    可是儒家的道呢?因為儒家的道是在曆代改革的基礎上進行演化的,可以說是非常矛盾的。比如說是在基督教《舊約》中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可是孟子卻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就是說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事實上是這樣嗎?用現實的例子非常好解釋。三國時期曹氏失德嗎?


    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可是曹氏的江山卻有司馬氏篡奪了。劉淵有德嗎?答案是肯定的,也沒有,可是劉淵卻奪了天下,石虎那樣的暴君都可以坐天下,這個事實就讓儒家的道產生了矛盾。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北宋雖然宋微宗瞎搞,可是朝廷仍沒有失民心,大部分百姓仍念著趙家的好,哪怕到了南宋末期,那些南宋百姓寧願跳海殉國,也不願忍辱偷生。更何況還有一個悲劇的例子,那就是冉閔,冉閔亡國,魏國軍民自殺殉國,從而開啟了中原亡社稷殉國的傳統。


    這同樣和儒家的道解釋相矛盾。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敬祖,重孝,難道讓孔撫直接指出自己的祖宗錯了嗎?


    所以這個時候,孔撫陷入了兩難之地。就在這個時候,儒家後起之秀何承天卻道:“衍聖公在上,小子不才,可以釋道。”


    孔撫大喜道:“承天何以釋道!”


    何承天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程誌儒學理論有限,在釋道方麵借用唐朝大儒韓愈的原道一文)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何承天這一番演講,雖然中心思想是複古崇儒、攘斥佛老,文中觀點鮮明,有破有立,引證今古,從曆史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麵,層層剖析,駁斥佛老之非,論述儒學之是,歸結到恢複古道、尊崇儒學的宗旨。然而何承天必竟年輕氣盛,這一番言論,不僅是炮轟佛教,而且還炮轟道教。何承天以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傳;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須把和尚、道士還俗為民,燒掉佛經道書,把佛寺、道觀變成平民的住宅。發揚先王之道作為治理天下的標準,使鰥寡孤獨、殘疾以及長年患病的人得到照料,這樣做大約也就可以了!


    五胡亂華以來,儒家大衰,南方道教興起,北方因石虎信佛,所以佛教在北方興起。別以為佛教就是教人向善的,事實上宗教就沒有一個好玩意,都是一群蠱惑人心的寄生蟲。


    隨著何承天的那篇衛道功莫大焉的文章,讓何承天成為儒林新秀,結果這一篇釋道文出,就足以奠定其大儒的身份。


    當然在銅雀台這下更熱鬧了,此時台下的聽講的原本也有道家弟子,也有不少佛家,他們本身是想開好戲的心思來的,沒有想到這把火居然燒到了他們身上。不待王猛辯論,底下的佛道兩家就開始罵開了。


    “巧言令色!”


    “胡說八道!簡直狗屁不通!”


    所有人的目光霎時間凝聚在了這個人身上,隻見他其貌不揚,身形枯瘦,不過一雙眼睛,神采充足。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冉明內定的下一代頂替葛洪成為道教教主的楊羲。


    楊羲衝著四周拱拱手,然後落落大方的說道:“我華夏的確有國將不國的時候,山河破碎,百姓任人宰割。不過那不是眼前,而是前晉年景。如今陛下勵精圖治,匡扶漢家江山,恢複社稷,在貧道眼裏看到的是大興,看到的是天下終於要太平了,實在是不知亡國之說,從何而來!”


    何承天不認識楊羲不知道楊羲的厲害,隻當是一個尋常的道士,見到道士心中更是厭惡,冷笑道:“沙漠建城,豈能久呼?聖人之道,就仿佛千丈高樓的大廈,乃是一國根基,士人不通聖人之道,人心大亂,難道還不是亡國之兆嗎?”


    “哈哈哈,好厲害的聖人之道,敢問那個誰,聖人之後,可有千載的朝廷?聖人之後,可是沒有了興衰治亂?”


    楊羲故意不提何承天的名字,而稱其為那個誰,這讓何承天的鼻子都氣壞了。何承天指著楊羲氣得“你,你,你”半天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而在此時,台下聽講的鬼穀門主王莫卻笑道:“儒家真的沒落了。”


    王猛笑道:“師尊所言極是,眼下儒家四處樹敵,諸子百家為了自保,恐怕不得不戰而戰了!”


    墨家巨子魏午也衝身邊弟子謝思亮道:“思亮,等會你去上台挑戰一下儒家這個號稱百年不遇的天才!”


    “師尊,徒兒省得!”謝思亮淡淡的道:“儒家那副嘴臉,看著就讓人討厭。”


    “咱們墨家可不像儒家那樣假仁假義,咱們就是有仇報仇,有恩報恩!”魏午道:“儒墨千年之爭,今天借此機會,好好給他論論!”


    冉明的這一次百家講壇可以說非常不成功,首先是冉明提出了釋道的命題,結果儒家複古尊儒,大肆評擊佛道兩家。引得道家和佛家先後出手反擊儒家。結果楊羲引發治亂之說,孔引述孟子的一治一亂說,陰陽家和雜家又以五德終始說評擊儒家的一治一亂說,法家又以韓非子的詭使,來駁斥儒家的一治一亂說。隨著佛、道、儒、法、陰陽家、雜家參與辯論。作為儒家的死對頭之一,墨家也加入了戰鬥。


    有道是好虎架不住狼多,儒家雖然擅長耍嘴皮子,可是麵對諸子百家的發難,也有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更何況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對百家的壓製可以說到了非常極致的境地,無論法家也好,墨家也罷統統淪為隱世學派。


    這些諸子百家都成了在野黨,平時沒事自然會琢磨儒家哲學理論的漏洞,針對他的漏洞和缺點,這百子學子可以說非常了解。所提出的論據也非常充分,這時儒家被弄得非常狼狽。


    到了這個時候,所謂的百家講壇才真正有了百家爭鳴的味道,可是墨家出手,卻把這首次百家講壇推上了高潮。


    墨家子弟謝思亮衝何承天道:“久聞先生大才,一歲能言,兩歲啟蒙,五歲已然讀通《孝經》、《詩》、《論語》、《春秋》同齡人無人可及。”


    何承天聽聞此言,微微一笑,拱手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這一句倒出一個典故,漢末中大夫陳韙諷刺為孩童的孔融,當時孔融卻說:“想君小時,未必了了!”到了這裏,反而成了何承天謙虛的表現。不過,何承天卻是恃才傲物,接著淡淡的道:“承天何止熟讀經書,而為諸子百家作注。”


    謝思亮鄭重的道:“先生大才,博通百家,貫通兩派經學,乃百年來第一天才,那先生剛才也所言,親賢臣遠小人社稷必興,親小人遠賢臣,社稷必毀。誠如先生所言,那麽緣何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之時,緣何就沒有小人當道,要知道三皇五帝亦非一生無錯之聖人,如堯帝就錯用禹之父鯀來治水。”


    此問一出,包括王簡、禦史大夫王寧、謝安等人,悉數愕然。謝思亮此問並不算太高深,不過卻勝在大膽。


    對於三皇五帝,儒家總會稱頌他們聖明,反正那個時候都是過去的曆史,所遺留的文字記載非常少,所以儒家就會不停的豐滿上古時期的製度,是儒家是理想中的時代。


    事實上在冉明這個後世人看來,上古時代其實並非什麽理想時代,而恰恰卻是一個蠻荒時代。那個時代的生產力極為有限,物質生活非常匱乏,自然談不上什麽幸福。就像後世共和國建立初期,一般人對蘇聯描繪的共產主義非常向往,可以說到了癡迷的程度。就好像能吃上土豆燉牛肉就是共產主義了。可是現在不說全部人都能吃上土豆燉牛肉吧,至少大部分人應該可以吃上。可以人們幸福嗎?


    所謂的理想和現實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而一般人有人問起,三皇五帝時期為什麽好,一般人第一印象就是君主賢名,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現在謝思亮就提出一個儒家非常矛盾點來,堯帝錯用鯀來治水,那麽堯帝就並非不會做錯事的人,既然如此,他又為何可以讓百姓所稱頌,而他所在的時代亦沒有小人當道呢?


    儒家的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製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綱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係,三綱立足於關係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於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份。


    這也是儒家被統治采用的根本原因,這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敬祖。子不言父過,可是在儒家豐滿上古理想社會製度時卻留下了一個非常明顯的漏洞,這個漏洞就是沒有說明上古時期為何君明臣賢,社會大治。


    三皇五帝是否賢明,其實是一本爛賬,事實上誰也說不清楚。其實無論儒家還是諸子百家,其實也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尊師重道。欺師滅祖是任何門派都不能容忍的事情,三皇五帝其實不光有儒家在捧,事實上在春秋時期,百家都在捧,也都在神化。孔子也說過人非聖賢熟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嫣。一個會做錯事,用錯人的賢君,為何他所在的時代沒有小人當道?謝思亮這招,完全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深得詭辯的真髓。


    在這個時代,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質疑,隻是這個儒術獨尊的時代,這個質疑聲音太小了。現在謝思亮真正向何承天提出提問,就由得何承天進退兩難。或許朋友們在學校時也參加過辯論,最好的辯論方式,那就是根據對方言論中的漏洞進行攻擊,就像電腦病毒攻擊係統漏洞一樣。


    事實上古代縱橫家和策士也是根據這一種方式,根據對方的觀點,引得對方自相矛盾,比如比較著名的詭辯《白馬非馬》等等。


    謝思亮作為墨家罕見的墨者,他是專門的理論學者,而非墨工,和墨俠,自然這嘴上功夫了得。


    就在這時何承天聽到之後,眉頭緊皺,沉思了良久之後才答道:“這個問題,承天答不上來!”要知道這場辯論,雖然是學術爭奪,事實上還是爭奪朝廷話語權,何承天此言,等於他認輸了?這可讓孔撫非常大急,不過他也沒有辦法,他同樣也沒有想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顏約急得臉色大變。


    此時位於冉明身邊的是皇長子冉昀、二皇子冉昐。u看書.uukansh.co 冉昀和冉昐都是永興六年生人,如今是九周歲,如果按照古代虛兩歲的傳統,此時大皇子和二皇子如今已經十一歲了。如果是在後世,九歲的娃娃還在父母懷裏撒嬌呢,可是古代不同,由於古人壽命非常短短,所以也非常早熟,至於皇家子弟,那就更加早熟了。


    隨著冉明登基稱帝,此時大皇子和二皇子雖然都沒有被冊立為太子,但是二人卻卯足了勁,準備爭奪皇位呢。當然二人表麵上也是維係著兄賢弟恭,不過背地裏的齷齪也不少。就像上一次冉智叛軍圍鄴城,其實皇長子冉昀和皇次子冉昐都前後在城中巡視,鼓舞士氣。


    二人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辦法,皇長子冉昀登上城牆,看到叛軍浩浩蕩蕩的攻勢,盡管小臉嚇得煞白,但是仍堅持著不露懼意。可是冉昐卻毫不掩飾自己情感,看到傷重而死的士兵會衝其流淚,甚至在一次出行時看到一個孩童因為懼怕而摔倒在地哭成一團,冉昐就讓人停止車駕,下車扶起那名摔倒的孩童,並裝成大人一樣撫慰那個孩童。


    冉昀所表現的就是作為帝王的威儀,可以說是冷血。但是冉昐所表現的則是仁慈。


    不過,相較而言,這二位表現的還隻是孩子氣,而且無論中山劉氏也好,陳郡謝氏也罷,他們都沒有加入各自的陣營中。不過出現了這種苗頭,這讓冉明警惕起來。


    曆史上李世民和李健成鬥成死去活來,最終李世民殺兄囚父,成就了帝王霸業。可是李世民的兒子們也都學得似模似樣,李世民的兒子們最終得已善終的就沒有幾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霸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tx程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tx程誌並收藏大魏霸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