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永不加賦
冉明就像一個木偶被一群宦官擁簇著,穿上了龍袍,戴上了帝王之冠。接著兩個小宦官又各自舉著兩個托盤。
冉明其實不用看也知道,那兩個托盤裏一顆就是始皇帝用和氏壁雕刻的傳國玉璽,也稱為天子之印,另外就是調動天下兵馬的虎符。
冉明輕輕推開攙扶他的兩個宦官,然後恭恭敬敬的向冉閔的遺體三叩九拜。看著冉明的舉動,太武殿中的眾臣露出了讚許之色,他們也學著冉明的樣子,對冉閔的遺體,三拜九叩。這時,冉明這才伸手接到象征著天子君權天威和權柄的傳國玉璽和虎符。
董皇後道:“先帝大行,社稷為重,諸卿立刻護衛太子,前往宣政殿,傳詔在鄴都文武百官五品以上,至宣政殿,叩拜新君,正君臣名分!”
名份,才是真正的大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早就周代,中國人的祖先就說過——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名正言順,才是正義,才是道理。
林黑山原本是冉明的侍衛隊長,很自然,他也水漲船高。此時林黑山與金奴、鐵奴交接了皇宮戍衛之權。冉明頭戴天子十二旒,身穿天子絳袍,一步一步,在文武百官的矚目下,登上宣室殿的禦階,朝著那至高無上的龍座走去。
按照漢家製度,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皇帝死後至少二十七天之後,但,登基隻是一個儀式,一個宣告天下,這個國家換主子了。實際上在登基之前,新君就被眾臣擁立成為天下共主了。
冉明走到龍座前,轉過身子,一揮袖袍,坐在龍座上,透過眼簾前的十二道旒珠,看向文武百官,輕輕的坐在那張讓無數人為之瘋狂的龍椅上了,其實說是做,冉明的屁股隻是沾了一點邊而已。冉明暗暗嘀咕“這滿朝文武,到底誰才是真正忠於他的大臣?”
尤義看著冉明落坐,就高喝道:“新君即位,百官叩拜!”
尚書令王簡為首,中尚書侍中劉啟,禦史大夫王寧,太尉董潤,太傅申鍾以及各部尚書,等文武百官山呼:“臣等叩見陛下,陛下金安!”
諸位其實莫被古裝劇給騙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句經典台詞,其實並不是古代專門皇帝的禦用稱呼,在隋朝還有一個大將軍叫史萬歲的。其實萬歲這個詞最早的意思是指死期,千秋萬歲之後,是指死之後。所以在這個時代,肯定沒有人專門用來稱呼皇帝,要不然那就是妄圖詛咒皇帝早死。
漸漸的,平靜下來的冉明端坐在龍椅上。身處高位,俯視眾臣,一股舍我其誰的感覺讓冉明油然而生。這一刻,冉明突然明白了。為何曆史上無數人為了皇帝的寶座,不惜犯誅滅九族的勾當。冉明感覺自己就像行走在世間的神靈,主撐天下大權,萬萬人的生死,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皇權在曆史上,一直沒有製約。特別是開國皇帝,那簡直就是言出法隨,無論說什麽話,那都是法律,都是人們必須遵守的東西。冉明淡淡的道:“諸位臣工,免禮平身!”
中國的封建時代的國家,其實就像是一個後世的公司,皇帝就是董事長,對公司擁有所有權,而所有的大臣就是公司的管理層,他們擁有著實際管理權。如果是一個擁有無上權威的董事長,那自然可以帶著公司快速發展,反之,一個沒有威信的董事長,也可以遭受全體成員的抵製,成為傀儡。
冉閔其實也有著非常大的遺憾,在曆史上冉閔雖然當了三年的皇帝,三年雖然短暫,可是在皇帝這個特殊職業生涯中,其實不算短了。像康麻子那樣變態的,其實很罕見。魏國眾臣對冉閔既沒有著傳立說,也沒有給冉閔上帝號。冉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冉閔上一個帝號。
仔細思索了一下,冉明清清嗓子,朗聲道:“諸位愛卿,先帝自青龍改元建製以來,外禦夷狄,橫掃諸逆,複我漢家江山。內撫黎庶,興修水利,鼓勵農桑,田稅三十取一,廣施恩德。上帝降以寶鼎嘉之,功莫大焉。”
冉明麵不改色的看著朝臣們,一字一句的道:“朕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故聖人製禮樂各有由,聞歌,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其令太常、少府、宗正、太仆與右侍中、禦史大夫,共定先帝廟宇之樂舞,以明修德,然後,著於書籍,施予萬世,萬世無窮!”
在諡法製度中,隻有有廟號的天子,才能享有特別為其製定的樂舞!隻是,商周以來乃至兩漢諡法製度極為嚴格。可是到了東漢以後,諡法製度就徹底崩潰了。好在,是這個時代。如果是明朝,這種事情,可就夠冉明頭疼的了。別以為大臣不敢反抗皇帝,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就與楊廷和等朝臣在議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禮議之爭。還有正德皇帝,大臣們為啥給正德上一個正德的年號?在中國的傳統中,缺啥就補啥,正德的潛意思就是說朱厚照缺德,必須補德。文臣無恥起來,可是沒有任何底線的。
事實上冉閔在曆史上的諡號是前燕慕容俊給上的,號武悼天王。諡號來自於諡法。諡法規定了若幹個有固定涵義的字,大致分為三類:屬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屬於批評的有:煬、曆、靈等;屬於同情的有:哀、懷、湣、悼等。從冉閔的諡號來看,武表揚了他的功績,悼既同情冉閔的遭遇,至少慕容俊還是尊重冉閔的。不像滿清,把朱家皇帝全部都黑到他姥姥家去了。
不過冉明也很慶幸,這個時代文臣連夷狄皇帝都遵,自然沒有什麽節操可言了。誰都明白,冉明剛剛登基,這就是白送給諸位一位升官發財的機會。什麽禮法,什麽製度,在絕對的利益誘惑之前,都是虛的。
就在這時,王簡出現了。他朗聲道:“先帝登基之初,夷狄肆虐,我漢家百姓生靈塗炭,朝保夕。先帝以三千甲士起兵反搞暴虐石趙,締造如今的魏國。世功莫過於高皇帝,陛下當效仿前魏文皇帝,為先帝立廟。”
禦史大夫王寧道:“先帝之功績,與世共睹,先帝以功而言,開創魏國社稷,經緯天地,當得聖字,克敵逆叛,布德四方,當得“武”字,安民以居,安士以事,當得“德”字,臣以為,先帝諡號以高祖大聖至德烈武皇帝!”
“高祖大聖至德烈武皇帝!”冉明聽到這個話被雷得外焦裏嫩。不過這個諡號的意思,冉明也明白,意思還行。至少屬於表揚的範疇。
就這樣,冉閔的廟號就是高祖烈武皇帝,諡號就是大聖至德烈武皇帝。其實皇帝的諡號到了清朝,尼瑪就成了自吹自雷的舞台了。
冉明第二件事,其實不是作人事調整,而是尊董皇後為皇太後。謝道韞為正宮皇後,加賜條紋貴妃,劉嫝為淑妃。其他冉明的諸女也都有各自的封號。
冉明起身道:“朕聞之,古者聖王治世,民不加賦,而海內用足豐饒,朕雖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門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國黎庶,永不加賦。”
這一個重磅炸彈可是把全部朝臣給炸愣了。其實冉明最初也不懂中國古代稅和賦的區別,事實上稅呢。就是指國防、官員俸祿、整修河工、賑濟災民以及各種國家用度。賦則是專供皇室,供皇帝和宗室各藩王、公主婚喪嫁娶以及吃喝玩樂的用度。
清朝是中國封建第一個提出永不加賦的朝代,可是清朝治下的百姓難道真的像活在天堂裏?事實上恰恰相反,清朝的稅是曆朝之最。因為滿清不光需要養活數萬皇室,還有二百多萬滿族人。這樣以來,這些稅自然要加在百姓頭上。可別相信清史裏的東西,事實上,如果不是高產的玉米、紅薯、土豆的傳入,恐怕滿清也堅持不了那麽長的時間。
冉明的私產,其實就是清朝內務府的變種,不過冉明把這些斂財的方式,伸向了國外。所以,這和滿清道理雖然一樣,可是本質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其實賦才是壓跨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曆朝曆代,開國之初,皇室成員都很少。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不敢沾染權力的藩王,都像豬一樣活著,他們除了瘋狂的造人,就沒有其他事情要做。西漢的藩王越封越多,最後占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郡縣,這些稅收都進了藩王和皇室成員的口袋裏。很自然國庫收入越來越困難,特別是明朝,直接因財政危機,把王朝給整沒了。
這些滿朝大臣都激動的滿臉通紅,永不加賦這是多麽好的仁政啊,三皇五帝誰提過,曆朝皇帝誰喊過,真真正正的仁君。
陛下加大惠於天下,澤被蒼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們不管那個派係,都立刻叩首道:“請奉詔書,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愛民之意!”
冉明長出一口氣,道:“可!”
他知道,這個永不加賦一出,他就著實裝了一回聖人了。
有了這個詔命打底,最起碼,自耕農與中小地主,都會把他這個天子看成親爹。至於底層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給他立個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隻要這個聖旨頒布,就算是天子老子也休想把冉明從皇位上拉下來,就算可以打敗冉明,uu看書 .uuans 甚至殺了他,隻要冉明的子孫不絕,總會有人擁立他們。
要是違反了民意,恐怕是全天下都會要反了。冉明其實這個永不加賦的聖旨,不僅對魏國有著莫大的影響。其實對晉朝和已經自立狀態的巴蜀,也有著致命性的衝擊。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冉明做了初一,誰有冉明那個底氣做十五?
其實仁義都是需要代價的,唐朝立國時,不像其他反王一樣對百姓橫征暴斂,披著仁義的外衣的李唐最終奪得了天下。那是因為李唐擁有了隴右李氏和崔氏的財力支持。光曆史記載,崔氏向李淵獻出了價值一百七十萬貫錢財和糧草。冉明今後,隻要把軍隊全部國家化,他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資金,全部轉為皇室支用,這樣全部這樣瘋狂免賦的事情,冉明不是做不出來。
鄴城的朱雀大街,在鄴城的地位,恐怕相當於後世北京的長安大街了。此時這個朱雀大街已經成了全麵的工地。冉明從華夏商盟撥出了專項經費五十萬金,專門給冉閔建造皇陵,同時還有那三道與民相約的國法。
此時東宮內也是一片繁忙,謝道韞正指揮著宮娥和宦官,忙著搬家。謝道韞留戀的看著東宮,她知道將與這裏永別了!
冉明就像一個木偶被一群宦官擁簇著,穿上了龍袍,戴上了帝王之冠。接著兩個小宦官又各自舉著兩個托盤。
冉明其實不用看也知道,那兩個托盤裏一顆就是始皇帝用和氏壁雕刻的傳國玉璽,也稱為天子之印,另外就是調動天下兵馬的虎符。
冉明輕輕推開攙扶他的兩個宦官,然後恭恭敬敬的向冉閔的遺體三叩九拜。看著冉明的舉動,太武殿中的眾臣露出了讚許之色,他們也學著冉明的樣子,對冉閔的遺體,三拜九叩。這時,冉明這才伸手接到象征著天子君權天威和權柄的傳國玉璽和虎符。
董皇後道:“先帝大行,社稷為重,諸卿立刻護衛太子,前往宣政殿,傳詔在鄴都文武百官五品以上,至宣政殿,叩拜新君,正君臣名分!”
名份,才是真正的大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早就周代,中國人的祖先就說過——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名正言順,才是正義,才是道理。
林黑山原本是冉明的侍衛隊長,很自然,他也水漲船高。此時林黑山與金奴、鐵奴交接了皇宮戍衛之權。冉明頭戴天子十二旒,身穿天子絳袍,一步一步,在文武百官的矚目下,登上宣室殿的禦階,朝著那至高無上的龍座走去。
按照漢家製度,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皇帝死後至少二十七天之後,但,登基隻是一個儀式,一個宣告天下,這個國家換主子了。實際上在登基之前,新君就被眾臣擁立成為天下共主了。
冉明走到龍座前,轉過身子,一揮袖袍,坐在龍座上,透過眼簾前的十二道旒珠,看向文武百官,輕輕的坐在那張讓無數人為之瘋狂的龍椅上了,其實說是做,冉明的屁股隻是沾了一點邊而已。冉明暗暗嘀咕“這滿朝文武,到底誰才是真正忠於他的大臣?”
尤義看著冉明落坐,就高喝道:“新君即位,百官叩拜!”
尚書令王簡為首,中尚書侍中劉啟,禦史大夫王寧,太尉董潤,太傅申鍾以及各部尚書,等文武百官山呼:“臣等叩見陛下,陛下金安!”
諸位其實莫被古裝劇給騙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句經典台詞,其實並不是古代專門皇帝的禦用稱呼,在隋朝還有一個大將軍叫史萬歲的。其實萬歲這個詞最早的意思是指死期,千秋萬歲之後,是指死之後。所以在這個時代,肯定沒有人專門用來稱呼皇帝,要不然那就是妄圖詛咒皇帝早死。
漸漸的,平靜下來的冉明端坐在龍椅上。身處高位,俯視眾臣,一股舍我其誰的感覺讓冉明油然而生。這一刻,冉明突然明白了。為何曆史上無數人為了皇帝的寶座,不惜犯誅滅九族的勾當。冉明感覺自己就像行走在世間的神靈,主撐天下大權,萬萬人的生死,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皇權在曆史上,一直沒有製約。特別是開國皇帝,那簡直就是言出法隨,無論說什麽話,那都是法律,都是人們必須遵守的東西。冉明淡淡的道:“諸位臣工,免禮平身!”
中國的封建時代的國家,其實就像是一個後世的公司,皇帝就是董事長,對公司擁有所有權,而所有的大臣就是公司的管理層,他們擁有著實際管理權。如果是一個擁有無上權威的董事長,那自然可以帶著公司快速發展,反之,一個沒有威信的董事長,也可以遭受全體成員的抵製,成為傀儡。
冉閔其實也有著非常大的遺憾,在曆史上冉閔雖然當了三年的皇帝,三年雖然短暫,可是在皇帝這個特殊職業生涯中,其實不算短了。像康麻子那樣變態的,其實很罕見。魏國眾臣對冉閔既沒有著傳立說,也沒有給冉閔上帝號。冉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冉閔上一個帝號。
仔細思索了一下,冉明清清嗓子,朗聲道:“諸位愛卿,先帝自青龍改元建製以來,外禦夷狄,橫掃諸逆,複我漢家江山。內撫黎庶,興修水利,鼓勵農桑,田稅三十取一,廣施恩德。上帝降以寶鼎嘉之,功莫大焉。”
冉明麵不改色的看著朝臣們,一字一句的道:“朕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故聖人製禮樂各有由,聞歌,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其令太常、少府、宗正、太仆與右侍中、禦史大夫,共定先帝廟宇之樂舞,以明修德,然後,著於書籍,施予萬世,萬世無窮!”
在諡法製度中,隻有有廟號的天子,才能享有特別為其製定的樂舞!隻是,商周以來乃至兩漢諡法製度極為嚴格。可是到了東漢以後,諡法製度就徹底崩潰了。好在,是這個時代。如果是明朝,這種事情,可就夠冉明頭疼的了。別以為大臣不敢反抗皇帝,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就與楊廷和等朝臣在議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禮議之爭。還有正德皇帝,大臣們為啥給正德上一個正德的年號?在中國的傳統中,缺啥就補啥,正德的潛意思就是說朱厚照缺德,必須補德。文臣無恥起來,可是沒有任何底線的。
事實上冉閔在曆史上的諡號是前燕慕容俊給上的,號武悼天王。諡號來自於諡法。諡法規定了若幹個有固定涵義的字,大致分為三類:屬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屬於批評的有:煬、曆、靈等;屬於同情的有:哀、懷、湣、悼等。從冉閔的諡號來看,武表揚了他的功績,悼既同情冉閔的遭遇,至少慕容俊還是尊重冉閔的。不像滿清,把朱家皇帝全部都黑到他姥姥家去了。
不過冉明也很慶幸,這個時代文臣連夷狄皇帝都遵,自然沒有什麽節操可言了。誰都明白,冉明剛剛登基,這就是白送給諸位一位升官發財的機會。什麽禮法,什麽製度,在絕對的利益誘惑之前,都是虛的。
就在這時,王簡出現了。他朗聲道:“先帝登基之初,夷狄肆虐,我漢家百姓生靈塗炭,朝保夕。先帝以三千甲士起兵反搞暴虐石趙,締造如今的魏國。世功莫過於高皇帝,陛下當效仿前魏文皇帝,為先帝立廟。”
禦史大夫王寧道:“先帝之功績,與世共睹,先帝以功而言,開創魏國社稷,經緯天地,當得聖字,克敵逆叛,布德四方,當得“武”字,安民以居,安士以事,當得“德”字,臣以為,先帝諡號以高祖大聖至德烈武皇帝!”
“高祖大聖至德烈武皇帝!”冉明聽到這個話被雷得外焦裏嫩。不過這個諡號的意思,冉明也明白,意思還行。至少屬於表揚的範疇。
就這樣,冉閔的廟號就是高祖烈武皇帝,諡號就是大聖至德烈武皇帝。其實皇帝的諡號到了清朝,尼瑪就成了自吹自雷的舞台了。
冉明第二件事,其實不是作人事調整,而是尊董皇後為皇太後。謝道韞為正宮皇後,加賜條紋貴妃,劉嫝為淑妃。其他冉明的諸女也都有各自的封號。
冉明起身道:“朕聞之,古者聖王治世,民不加賦,而海內用足豐饒,朕雖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門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國黎庶,永不加賦。”
這一個重磅炸彈可是把全部朝臣給炸愣了。其實冉明最初也不懂中國古代稅和賦的區別,事實上稅呢。就是指國防、官員俸祿、整修河工、賑濟災民以及各種國家用度。賦則是專供皇室,供皇帝和宗室各藩王、公主婚喪嫁娶以及吃喝玩樂的用度。
清朝是中國封建第一個提出永不加賦的朝代,可是清朝治下的百姓難道真的像活在天堂裏?事實上恰恰相反,清朝的稅是曆朝之最。因為滿清不光需要養活數萬皇室,還有二百多萬滿族人。這樣以來,這些稅自然要加在百姓頭上。可別相信清史裏的東西,事實上,如果不是高產的玉米、紅薯、土豆的傳入,恐怕滿清也堅持不了那麽長的時間。
冉明的私產,其實就是清朝內務府的變種,不過冉明把這些斂財的方式,伸向了國外。所以,這和滿清道理雖然一樣,可是本質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其實賦才是壓跨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曆朝曆代,開國之初,皇室成員都很少。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不敢沾染權力的藩王,都像豬一樣活著,他們除了瘋狂的造人,就沒有其他事情要做。西漢的藩王越封越多,最後占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郡縣,這些稅收都進了藩王和皇室成員的口袋裏。很自然國庫收入越來越困難,特別是明朝,直接因財政危機,把王朝給整沒了。
這些滿朝大臣都激動的滿臉通紅,永不加賦這是多麽好的仁政啊,三皇五帝誰提過,曆朝皇帝誰喊過,真真正正的仁君。
陛下加大惠於天下,澤被蒼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們不管那個派係,都立刻叩首道:“請奉詔書,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愛民之意!”
冉明長出一口氣,道:“可!”
他知道,這個永不加賦一出,他就著實裝了一回聖人了。
有了這個詔命打底,最起碼,自耕農與中小地主,都會把他這個天子看成親爹。至於底層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給他立個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隻要這個聖旨頒布,就算是天子老子也休想把冉明從皇位上拉下來,就算可以打敗冉明,uu看書 .uuans 甚至殺了他,隻要冉明的子孫不絕,總會有人擁立他們。
要是違反了民意,恐怕是全天下都會要反了。冉明其實這個永不加賦的聖旨,不僅對魏國有著莫大的影響。其實對晉朝和已經自立狀態的巴蜀,也有著致命性的衝擊。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冉明做了初一,誰有冉明那個底氣做十五?
其實仁義都是需要代價的,唐朝立國時,不像其他反王一樣對百姓橫征暴斂,披著仁義的外衣的李唐最終奪得了天下。那是因為李唐擁有了隴右李氏和崔氏的財力支持。光曆史記載,崔氏向李淵獻出了價值一百七十萬貫錢財和糧草。冉明今後,隻要把軍隊全部國家化,他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資金,全部轉為皇室支用,這樣全部這樣瘋狂免賦的事情,冉明不是做不出來。
鄴城的朱雀大街,在鄴城的地位,恐怕相當於後世北京的長安大街了。此時這個朱雀大街已經成了全麵的工地。冉明從華夏商盟撥出了專項經費五十萬金,專門給冉閔建造皇陵,同時還有那三道與民相約的國法。
此時東宮內也是一片繁忙,謝道韞正指揮著宮娥和宦官,忙著搬家。謝道韞留戀的看著東宮,她知道將與這裏永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