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位極人臣升無可升
“此言是明兒確認不是危言聳聽?”冉閔壓根就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如此高產量的糧食。
冉明正色道:“兒臣敢立軍令狀。拿腦袋擔保!”
其他大臣也都竊竊私語,黃門侍郎宋斌道:“膠東王如何得知這美洲的事情?”
冉明下意識的想采取仙人托夢的事情,不過這恐怕難以服眾。無奈之下,冉明突然想起網絡上關於商軍失蹤之迷的事情。冉明道:“商朝末年,商帝子辛(紂)親率舉國大軍伐東夷,大勝。後留精兵十九萬留守新占領的地區以防暴動。商帝子辛(紂)則隻帶少數隨從回到國家慶賀,沒想到西周趁商國大軍於外,國內空虛的機會起兵攻商。匆忙用奴隸組織軍隊抵抗西周大軍的帝辛兵敗後自焚,商周滅亡。諸位可知這十餘萬商軍隨後去了哪裏?”
在場的不缺那些博學多才的人,各類史書,他們可以如數家珍,可是曆史上這十九萬商軍就是一個巨大的密團,他們既沒有投靠周朝,就沒有妄圖複國,而是無聲無息,憑空消失!
宋斌自然回答不上冉明的話,他試著問道:“殿下知道他們去了哪裏?”
“他們自然是一路向東北前進,在冬季冰封時期,從白令海峽,去了美州!兩千多年以來,商朝軍隊遺民在美州繁育生息,他們都想著複國,如今由於溫度升高,白令海峽的冰橋已經消失,他們無法從原路返回,可是想漂洋過海回到中原距離太遠。他們已經學會了製造大船,橫穿大洋,準備抵達中原,探討中原的動靜!”冉明睜著眼睛說瞎話:“一年多前,孤從不其去建康,在海上救下一個抱著木板隨波漂流的人,經過交談孤不僅知道十九萬商軍抵達了美州,還在那裏建立了國家,知道他們擁有了玉米、紅薯等高產糧食,也知道他們仍采取青銅武器,也知道他們無時無刻都想著複國!”
冉閔突然問道:“為何當初你沒有對朕講,現在反而說出來了,到底有何用意?”
冉明笑了笑,“當時,我們大魏四麵環敵,稍有不慎,將會亡國之危。而如今,我們大魏,北滅燕國,占領了遼東、降服高句麗、扶餘,西克關中,占領八百裏秦川,如今我們大魏雄霸江北,無人可敵,統一天下指日可待。而東晉不過有一個白板天子,不成大器。我們大魏的國都是鄴城,乃殷商舊都,若他日商軍反攻中原,我大魏國必首當其衝,除非我們俯首稱臣,否則定……”
冉閔對冉明這個漏洞百出的謊言也不點破,直接道:“明兒的意思是?”
冉明道:“有道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若我們不想作為魚肉任人宰割,唯有從現在起重視海洋,提防從美洲有可能渡海而來的商軍!”
就在冉明苦口婆心,說服冉閔重視海洋,重視海軍時,身在建康的褚蒜子也和桓溫這個東晉最大的權臣交談著,商討征伐司馬勳,收複益州。
褚蒜子的理由非常充分:“若大晉對司馬勳姑息縱容,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大晉?不明真象的人還真以為我們大晉怕了魏國,一旦無動於衷,則會讓大晉成為天下間的笑柄,如何才能讓周邊諸夷誠服?況且如今大魏切斷了我們與涼國和代國的聯係,如果不能奪回益州,奪回巴蜀通道,孤立魏國就是一句空話!”
麵對強勢的褚蒜子,桓溫其實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難道說讓桓溫告訴褚蒜子,益州地勢複雜,易守難攻,他害怕西府軍損失慘重,在朝堂上沒有立足之地?
桓溫的擔心並不無道理。事實上,褚蒜子也是有削弱桓溫的打算。她一邊督促桓溫率西府軍精銳部隊再征巴蜀,用意有三,一則是消滅司馬勳,打通與涼國、代國的陸路聯係。二是削弱桓溫,巴蜀多山,地形易守難攻,主要司馬勳不犯腦殘性的失誤,桓溫想平定巴蜀,必會付出慘重的代價。三則是強勢回應魏國的威脅,維係東晉天下正統的麵子。
“既然太後執意如此,臣隻有從命了!”桓溫心不甘情不願的道。盡管桓溫也知道褚蒜子拿他當槍使,可是沒有辦法,此時他還沒有跟晉朝叫板的本錢。別看他掌握了東晉的大部分兵權,可是桓溫對褚蒜子還是非常忌憚。
由於魏國的強勢出現,這讓東晉的士大夫感覺到了危急。要說這些東晉的士大夫也都眼高蓋頂,他們不僅看不起江南士族,也看不起留北支的旁支,更看不起武夫出身的桓溫。魏國的權力掌握在魏國勳貴和留北支士族的手中,這些留北支成員想取代嫡支,成為家族的掌舵人,自然與東晉士族水火不容。
在原本的曆史上,褚蒜子因為兒子司馬聃體弱多病,半死不活,所以把心都放在司馬聃身上。如今因為冉明這個異世蝴蝶的影響,司馬聃過早的戒掉了吞食丹藥的惡習,且跟著冉明學習太極拳,不僅身體好了,而且明顯比同齡人更壯。因為司馬聃的轉變,讓褚蒜子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了朝政上,她洞察了桓溫的不臣之心,及早的采取了應對之策。
褚蒜子示意司馬聃,司馬聃會意的讓中常侍拿出一份聖旨,中常侍宣讀道:“逆賊司馬勳稱亂,荼毒生靈數十萬,蹂躪郡縣數十,賊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留。民不從賊者,男子悉數被誅,婦女不從賊者,先辱後殺。致陷地民眾,皆豕牛馬之不如。賊之慘酷,但凡有血氣者聞之無不痛減。聖人之扶之名教,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朕雖不忍生靈塗炭輕啟戰端,然眾臣民宗祠被毀,朕亦不能姑息養奸。
朕每每思及百姓無辜枉死,宗祠家園被毀,心如刀割。今特拜南昌郡公、太尉安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桓溫為討逆大將軍,使假節,率領水陸之軍四萬,奉天討逆。
用傳檄遠近,鹹使聞知。但凡我大晉之血性男兒,當湧躍義軍,助大將軍討逆!……”
桓溫聽了這個討逆檄文,心中早已罵開了。這是典型的光叫馬兒跑,不叫馬吃草。除了一個使假節的權力之外,他什麽也沒有得到。假節其實就是古代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的故稱,也是我們在後世常見中辮子朝中的欽差大臣。當然假節還有一定級限製的。如果是使假節,就是可以先斬後奏之權,可以殺二千石(郡太守相當於後世廳級官員)持節,可殺無官爵的百姓,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現在桓溫的這個使假節是屬於假節的第二等,兩千石官員生殺一念之間,權力自然不小。可是桓溫卻看不上這個特權,對於桓溫來說,敢殺自己的心腹周撫,司馬勳和其心腹,已經列入必死的名單,有這個權力也好,沒有這個權力也罷,桓溫都是要殺人的。
不過,要說桓溫是一個任人宰割之輩,恐怕說出去誰也不會相信。桓溫弱冠之年,父親已經去世,他能有今天,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說白手起家也不為過。雖然有父輩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力必竟非常有限。
桓溫腦袋快速的運轉著,他不會讓褚蒜子白白消耗掉自己的力量,至少也會讓褚蒜子有所損失。
“太後、陛下,uu看書.uukanh.c兵法有雲,但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之!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桓溫古井不波的道:“雖然賊逆蚍蜉撼樹,難以動搖我大晉根基,不過,益州多山,其勢險峻,不容大意。故溫準備以水陸齊進,步步推進,給賊逆司馬勳足夠的壓力。在這個時候,若正麵攻打司馬勳,必中魏國的陰謀。西府軍如今乃我大晉唯一的依仗,若西府軍有失,定難保大晉安然無恙。”
褚蒜子若有所思的道:“太尉有何妙計!”
“賊逆司馬勳殘暴不仁,倒行逆施,必痛失人心!”桓溫道:“若太後遣一密使,秘密入蜀。聯絡巴蜀士族。如巴西漢安閻氏、廣漢綿竹秦氏、梓潼涪城杜氏、成都張氏、梓潼涪城何氏等。現如今巴蜀士族門閥與司馬勳勢同水火,作為天下基石的士族無不泣望王師收複巴蜀,若有巴蜀士族相助,此役定可事半而功倍!”
桓溫的意見讓褚蒜子頗為意動,雖然她防備著桓溫,可是也需要桓溫為她抵抗魏國的攻勢,如果能以最小的代價,消滅司馬勳,褚蒜子何樂而不為呢?
褚蒜子望著眾中樞重臣道:“諸卿誰可為哀家分憂,秘密入蜀促成此事?”
蔡謨張了張嘴,最終一句話也沒有說,如果說十年前,這次他必定自告奮勇。可是現在年老體衰,恐怕這一去,最有可能有去無回。王羲之向來不怎麽攬權,自然不想趟這個混水。而王述雖然想報效朝廷,可是此時他已經是尚書令,位極人臣,即使有再大的功勞,也升無可升,賞無可賞,最多給他一個太傅的虛銜。
“此言是明兒確認不是危言聳聽?”冉閔壓根就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如此高產量的糧食。
冉明正色道:“兒臣敢立軍令狀。拿腦袋擔保!”
其他大臣也都竊竊私語,黃門侍郎宋斌道:“膠東王如何得知這美洲的事情?”
冉明下意識的想采取仙人托夢的事情,不過這恐怕難以服眾。無奈之下,冉明突然想起網絡上關於商軍失蹤之迷的事情。冉明道:“商朝末年,商帝子辛(紂)親率舉國大軍伐東夷,大勝。後留精兵十九萬留守新占領的地區以防暴動。商帝子辛(紂)則隻帶少數隨從回到國家慶賀,沒想到西周趁商國大軍於外,國內空虛的機會起兵攻商。匆忙用奴隸組織軍隊抵抗西周大軍的帝辛兵敗後自焚,商周滅亡。諸位可知這十餘萬商軍隨後去了哪裏?”
在場的不缺那些博學多才的人,各類史書,他們可以如數家珍,可是曆史上這十九萬商軍就是一個巨大的密團,他們既沒有投靠周朝,就沒有妄圖複國,而是無聲無息,憑空消失!
宋斌自然回答不上冉明的話,他試著問道:“殿下知道他們去了哪裏?”
“他們自然是一路向東北前進,在冬季冰封時期,從白令海峽,去了美州!兩千多年以來,商朝軍隊遺民在美州繁育生息,他們都想著複國,如今由於溫度升高,白令海峽的冰橋已經消失,他們無法從原路返回,可是想漂洋過海回到中原距離太遠。他們已經學會了製造大船,橫穿大洋,準備抵達中原,探討中原的動靜!”冉明睜著眼睛說瞎話:“一年多前,孤從不其去建康,在海上救下一個抱著木板隨波漂流的人,經過交談孤不僅知道十九萬商軍抵達了美州,還在那裏建立了國家,知道他們擁有了玉米、紅薯等高產糧食,也知道他們仍采取青銅武器,也知道他們無時無刻都想著複國!”
冉閔突然問道:“為何當初你沒有對朕講,現在反而說出來了,到底有何用意?”
冉明笑了笑,“當時,我們大魏四麵環敵,稍有不慎,將會亡國之危。而如今,我們大魏,北滅燕國,占領了遼東、降服高句麗、扶餘,西克關中,占領八百裏秦川,如今我們大魏雄霸江北,無人可敵,統一天下指日可待。而東晉不過有一個白板天子,不成大器。我們大魏的國都是鄴城,乃殷商舊都,若他日商軍反攻中原,我大魏國必首當其衝,除非我們俯首稱臣,否則定……”
冉閔對冉明這個漏洞百出的謊言也不點破,直接道:“明兒的意思是?”
冉明道:“有道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若我們不想作為魚肉任人宰割,唯有從現在起重視海洋,提防從美洲有可能渡海而來的商軍!”
就在冉明苦口婆心,說服冉閔重視海洋,重視海軍時,身在建康的褚蒜子也和桓溫這個東晉最大的權臣交談著,商討征伐司馬勳,收複益州。
褚蒜子的理由非常充分:“若大晉對司馬勳姑息縱容,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大晉?不明真象的人還真以為我們大晉怕了魏國,一旦無動於衷,則會讓大晉成為天下間的笑柄,如何才能讓周邊諸夷誠服?況且如今大魏切斷了我們與涼國和代國的聯係,如果不能奪回益州,奪回巴蜀通道,孤立魏國就是一句空話!”
麵對強勢的褚蒜子,桓溫其實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難道說讓桓溫告訴褚蒜子,益州地勢複雜,易守難攻,他害怕西府軍損失慘重,在朝堂上沒有立足之地?
桓溫的擔心並不無道理。事實上,褚蒜子也是有削弱桓溫的打算。她一邊督促桓溫率西府軍精銳部隊再征巴蜀,用意有三,一則是消滅司馬勳,打通與涼國、代國的陸路聯係。二是削弱桓溫,巴蜀多山,地形易守難攻,主要司馬勳不犯腦殘性的失誤,桓溫想平定巴蜀,必會付出慘重的代價。三則是強勢回應魏國的威脅,維係東晉天下正統的麵子。
“既然太後執意如此,臣隻有從命了!”桓溫心不甘情不願的道。盡管桓溫也知道褚蒜子拿他當槍使,可是沒有辦法,此時他還沒有跟晉朝叫板的本錢。別看他掌握了東晉的大部分兵權,可是桓溫對褚蒜子還是非常忌憚。
由於魏國的強勢出現,這讓東晉的士大夫感覺到了危急。要說這些東晉的士大夫也都眼高蓋頂,他們不僅看不起江南士族,也看不起留北支的旁支,更看不起武夫出身的桓溫。魏國的權力掌握在魏國勳貴和留北支士族的手中,這些留北支成員想取代嫡支,成為家族的掌舵人,自然與東晉士族水火不容。
在原本的曆史上,褚蒜子因為兒子司馬聃體弱多病,半死不活,所以把心都放在司馬聃身上。如今因為冉明這個異世蝴蝶的影響,司馬聃過早的戒掉了吞食丹藥的惡習,且跟著冉明學習太極拳,不僅身體好了,而且明顯比同齡人更壯。因為司馬聃的轉變,讓褚蒜子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了朝政上,她洞察了桓溫的不臣之心,及早的采取了應對之策。
褚蒜子示意司馬聃,司馬聃會意的讓中常侍拿出一份聖旨,中常侍宣讀道:“逆賊司馬勳稱亂,荼毒生靈數十萬,蹂躪郡縣數十,賊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留。民不從賊者,男子悉數被誅,婦女不從賊者,先辱後殺。致陷地民眾,皆豕牛馬之不如。賊之慘酷,但凡有血氣者聞之無不痛減。聖人之扶之名教,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朕雖不忍生靈塗炭輕啟戰端,然眾臣民宗祠被毀,朕亦不能姑息養奸。
朕每每思及百姓無辜枉死,宗祠家園被毀,心如刀割。今特拜南昌郡公、太尉安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桓溫為討逆大將軍,使假節,率領水陸之軍四萬,奉天討逆。
用傳檄遠近,鹹使聞知。但凡我大晉之血性男兒,當湧躍義軍,助大將軍討逆!……”
桓溫聽了這個討逆檄文,心中早已罵開了。這是典型的光叫馬兒跑,不叫馬吃草。除了一個使假節的權力之外,他什麽也沒有得到。假節其實就是古代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的故稱,也是我們在後世常見中辮子朝中的欽差大臣。當然假節還有一定級限製的。如果是使假節,就是可以先斬後奏之權,可以殺二千石(郡太守相當於後世廳級官員)持節,可殺無官爵的百姓,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現在桓溫的這個使假節是屬於假節的第二等,兩千石官員生殺一念之間,權力自然不小。可是桓溫卻看不上這個特權,對於桓溫來說,敢殺自己的心腹周撫,司馬勳和其心腹,已經列入必死的名單,有這個權力也好,沒有這個權力也罷,桓溫都是要殺人的。
不過,要說桓溫是一個任人宰割之輩,恐怕說出去誰也不會相信。桓溫弱冠之年,父親已經去世,他能有今天,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說白手起家也不為過。雖然有父輩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力必竟非常有限。
桓溫腦袋快速的運轉著,他不會讓褚蒜子白白消耗掉自己的力量,至少也會讓褚蒜子有所損失。
“太後、陛下,uu看書.uukanh.c兵法有雲,但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之!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桓溫古井不波的道:“雖然賊逆蚍蜉撼樹,難以動搖我大晉根基,不過,益州多山,其勢險峻,不容大意。故溫準備以水陸齊進,步步推進,給賊逆司馬勳足夠的壓力。在這個時候,若正麵攻打司馬勳,必中魏國的陰謀。西府軍如今乃我大晉唯一的依仗,若西府軍有失,定難保大晉安然無恙。”
褚蒜子若有所思的道:“太尉有何妙計!”
“賊逆司馬勳殘暴不仁,倒行逆施,必痛失人心!”桓溫道:“若太後遣一密使,秘密入蜀。聯絡巴蜀士族。如巴西漢安閻氏、廣漢綿竹秦氏、梓潼涪城杜氏、成都張氏、梓潼涪城何氏等。現如今巴蜀士族門閥與司馬勳勢同水火,作為天下基石的士族無不泣望王師收複巴蜀,若有巴蜀士族相助,此役定可事半而功倍!”
桓溫的意見讓褚蒜子頗為意動,雖然她防備著桓溫,可是也需要桓溫為她抵抗魏國的攻勢,如果能以最小的代價,消滅司馬勳,褚蒜子何樂而不為呢?
褚蒜子望著眾中樞重臣道:“諸卿誰可為哀家分憂,秘密入蜀促成此事?”
蔡謨張了張嘴,最終一句話也沒有說,如果說十年前,這次他必定自告奮勇。可是現在年老體衰,恐怕這一去,最有可能有去無回。王羲之向來不怎麽攬權,自然不想趟這個混水。而王述雖然想報效朝廷,可是此時他已經是尚書令,位極人臣,即使有再大的功勞,也升無可升,賞無可賞,最多給他一個太傅的虛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