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夷陵之戰勝利後孫權沒有突破白帝城一線乘勝追擊,固然有蜀漢方麵誓死不退的決心和相關準備,更重要的是從戰略層麵考慮的,孫權與劉備連續打了兩場大戰,但他心裏其實很糾結。


    天下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但這“三足”並不均衡,是一強兩弱的格局,要維持戰略上的均勢,“兩弱”隻能聯合起來對付“一強”,現在“兩弱”反而互鬥,戰略均勢將很快被打破。失去均勢也就沒有了“三足”,如何“鼎立”?


    孫權不傻,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本可以一鼓作氣拿下白帝城甚至活捉劉備,孫權卻主動撤退了,並立即著手修複與劉備的關係,但曹魏那邊還得應付著,雙方的關係最好繼續模糊下去。


    戰後,孫權馬上向曹丕上表報告夷陵之戰的經過,在這份上表中孫權報告了斬獲敵軍首級、所得土地的情況,呈上了繳獲的印綬,同時報告了此戰中將士立功情況,希望對有功人員給予獎賞加爵。孫權的要求其實不過分,劉備是曹魏的敵人,劉備稱帝更是對曹魏政權的挑戰,打劉備是維護曹魏朝廷的權威,不要你出軍餉,得勝後至少給些獎賞吧。


    孫權已經被封為吳王,加了九錫,官位、爵位、待遇都沒法再增加了,曹丕下詔給予書麵褒獎,並派特使前往武昌進行慰問,隨行帶來了贈送給孫權的鼲子裘、明光鎧、馬等物。


    鼲子是一種灰色的老鼠,毛皮柔軟,可以拚製成皮衣,在漢代與貂、豽合稱三大名裘;明光鎧是一種銅鎧,胸前和背後的板狀護胸打磨光滑當反光,用以威懾和幹擾對手,這種鎧具流行於唐代,但在東漢就有了,考古曾發現過一具,護板上銘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字樣,從曹植的一篇文章中得知曹操曾賜給他一具明光鎧,曹植就國後主動上交了;馬是天子禦駕專用馬匹,天子的禦駕由六匹馬拉乘,位於車轅兩側的兩匹稱為服馬,緊挨著服馬的兩匹稱為驂馬,驂馬之外的兩匹稱為馬。


    曹丕還送給孫權一份禮物:他自己寫的《典論》。


    《典論》是一部有關政治、文化的著作,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藝批評專著,曹丕寫於當太子時期,據說因為當時曹植的文采廣受讚揚,曹丕為了超過弟弟發奮而作此書,全書由多篇組成,現僅存《自敘》《論文》兩篇較完整,另有《論方術》的一部分內容。曹丕對這部著作很滿意,特別在白色帛絹上親筆抄了一份送給孫權。根據吳質的一篇文章記載,曹丕還用紙另寫了一份送給張昭。


    曹丕希望孫權繼續對劉備擴大戰果,詔書中說:“從前吳漢先燒了荊門山,然後發兵夷陵,因而沒有使子陽有逃生之地;來歙偷襲略陽,光武帝很高興,因為他知道隗器沒有施展圖謀的地方了。如今征討蜀軍和上麵的情況很相似,將軍要努力謀劃,務求全勝!”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命彭岑、吳漢等人討伐割據蜀地稱帝的公孫述,作戰中朝廷軍隊攻破荊門進入江關,在夷陵燒敵兵戰船,取得大勝。隗囂是當時另一個割據軍閥,劉秀命來歙、祭遵討伐他,在略陽取得大勝。曹丕引這些典故,是想說克敵務求全勝,不能半途而廢。


    禮物收下,詔書接了,至於要不要“宜將勝勇追窮寇”,孫權有自己的主意。


    孫權最擔心的其實是另一件事,質子。


    其他都好說,可以拖也可以敷衍,但這件事沒法再糊弄下去了,孫權知道曹丕很在意這件事,尤其自己現在打了勝仗,實力進一步擴大,曹丕就更在意了。果然,曹丕很快又派人來說這件事,這次派來的是侍中辛毗和尚書令桓階兩位重量級人物,他們奉命前來與孫權盟誓,並要求孫權送質子去洛陽。孫權對他們熱情接待,但對質子,這次幹脆拒絕。曹丕不幹了,曹魏的大臣們更不幹了,有人對封孫權為吳王一事本來就有意見,現在更認為孫權的行為是對曹魏朝廷的一種羞辱,華歆、王朗、鍾繇等三公聯名上奏,曆數孫權的罪狀,要求討伐。


    曹魏黃初三年(222)9月,也就是夷陵之戰結束僅僅一個月後,曹丕調集了三路大軍向孫吳發起了全麵進攻:


    第一路在東線戰場,主攻目標是洞口,該地位於今安徽省和縣境內,也在長江的邊上,在濡須口沿江而下200裏左右的地方。這裏距建業更近,是孫吳新建的一處水軍基地,進攻這裏對孫吳後方的威脅更大,這一路魏軍由曹休指揮,他已由鎮南將軍升任征東大將軍,所部包括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等。


    第二路也在東線戰場,主攻目標是濡須口,由曹仁指揮,孫權的大將軍一職已被解除,曹丕任命曹仁升任此職,曹仁率領的這一路與曹休等人互相配合,趁孫權主力多在荊州一線之機攻擊孫權的大後方。


    第三路在中線戰場,主攻目標是荊州的南郡,由曹真率領,不久前曹真的軍職也被提升,由鎮西將軍升至上軍大將軍,這一路包括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等。曹休的征東大將軍、曹真的上軍大將軍、夏侯尚的征南大將軍都是之前沒有的,它們雖然低於大將軍,但高於四征將軍、四方將軍。


    11月,曹丕親自抵達南陽郡的郡治宛縣,在此指揮各路進攻。


    從曹丕的軍事部署看,他也想通過此戰進一步鍛煉新人,曹真、曹休、夏侯尚短短兩年裏軍職不斷升遷,地位迅速超過了張遼、張郃、徐晃等老將,接班的意味明顯,如果此戰大獲全勝,這幾位新人在軍內的地位更穩固了。


    曹魏舉國來攻,孫權深感緊張,他趕緊做出相應部署以應對,由他和陸遜居中指揮,針對三路魏軍也分出三路人馬相對:


    對付曹休的一路,命建威將軍呂範指揮五個軍(督五軍)的兵力相抗,該部中有相當的水軍,孫權命他們在洞口一帶迎敵;對付曹仁的這一路由裨將軍朱桓指揮,一直鎮守著濡須口的周泰已經去世,孫權任命朱桓為濡須督,率領在濡須口基地的各支人馬迎擊曹仁;對付曹真的這一路由諸葛瑾指揮,夷陵之戰結束後孫權升任諸葛瑾為左將軍,升任潘璋為平北將軍,孫權命諸葛瑾率潘璋以及將軍楊粲等部去救南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全史:全兩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門太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門太守並收藏三國全史:全兩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