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左中郎將李伏也上書說了一件事。
左中郎將的品秩為比二千石,在軍中的職銜低於將軍、偏將,並非重要角色。李伏事跡不詳,隻知道他曾在漢中供過職,李伏說的事也與漢中有關。據李伏說,當年在漢中他認識了涼州人薑合,當時他客居漢中,此人精通讖緯之學,在關西一帶很有聲望,有一次薑合對李伏說:“你將來一定要拜魏公,因為未來能安定天下的是魏公子曹丕曹子桓,這是神靈的囑命,順應天時,也與讖言相符。”
李伏把這些話告訴了張魯,張魯又把薑合叫來,向他詢問這些話的出處,薑合說出自孔子留下的神秘預言書《玉版》,該書專講帝王的興衰更替,可以預知百代之多,張魯聽完深信不疑。
張魯雖然沉湎於道術,但從來不敢有易世自代的想法,原因與此有很大關係。劉備進入益州後張魯與部下討論未來出路,一部分人認為應該追隨劉備,張魯生氣道:“寧願做魏公的奴隸,也不做劉備的賓客!”李伏說,張魯說這番話是他親耳所聞,據他觀察張魯說的時候言辭懇切,完全發自內心,說明他對薑合的話完全信服。漢中內附後薑合到了鄴縣居住,可惜已經病故。李伏說他曾把薑合的預言跟一些親近的人多次講過,隻是時機未到,怕不合時宜,所以沒有公開,現在看到祥瑞頻現,日月已至,上天有命,故而講了出來。
曹丕下令把李伏的上書予以公布,讚揚說:“德行淺薄的人怎能體會得這麽深、這麽細致,也達不到這種程度。隻是說的這些我不敢當啊,所有這一切都是先王的神明所致,並非凡人所能達到的啊!”
輿論聲勢已經造了起來,“理論工作”也準備好了。
延康元年(220)10月,魏王曹丕來到曲蠡,此地在許縣東南。一邊說不敢當,一邊又獎賞、表彰那些上符瑞和上書的人,曹丕的態度看似矛盾,但一點兒都不矛盾,處在這場風潮的旋渦中,獻帝如果連這都看不明白,那就白活了。
看到曹丕都親自逼上門來了,獻帝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獻帝在許縣召集群臣公卿討論,認為眾望已歸曹魏,願意以禪位的方式把皇位讓給曹丕。獻帝身邊已經沒有荀彧、孔融那樣的漢臣,聽說他願意讓位,不少人估計頓感輕鬆,作為這個傀儡朝廷的官員,他們一直過著兩邊不討好的日子,現在終於要結束了。
看到也沒人反對,獻帝隻好下詔:“我在位已經32年了,正遇天下動蕩之時,幸賴祖宗之靈才危而複存。然而我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無不看到劉氏的氣數已盡,天命將歸於曹氏。前魏王已經樹起了神武之績,現魏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天下期待,這是曆數的昭顯和明證,應該相信。大道的運行天下為公,要選賢予能的人,唐堯沒有傳位給他的親生兒子因而名播無窮,我對此十分羨慕,現追繼堯典,禪位給魏王。”
獻帝來到高廟,祭祀之後派禦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皇帝的玉璽前往曲蠡,要求禪位。但曹丕表示推辭,認為自己是個薄德的人,難以承繼大位。獻帝再次派人前來提出請求,曹丕再次推辭。
前後去了三次,被曹丕推辭了三次。
曹丕如此低調和謙卑,主要想看看外麵如何議論以及群臣的反應。群臣這時紛紛上書,勸說曹丕接受獻帝的禪讓。但是,上了一次,就被曹丕推讓一次。這些上書通常有幾個或十幾個大臣聯名所上,中心思想隻有一個,就是勸曹丕接受禪讓,但寫法上又不能雷同,所以大家都絞盡了腦汁,使用了最華美的辭藻,篇幅一般都比較長,引經據典、言辭一個比一個懇切。對於這些枯燥的文章曹丕卻看得很認真,很仔細,每一道上書都親自回複。
在一份回複裏曹丕說,初聽禪讓之事,我的心感到了顫抖,手也發抖,連筆都拿不動。在另一份回複裏曹丕說,現在百姓簞瓢屢空,麵有菜色,連粗布的衣服也穿不完整,他們如此受難,都是我德行薄、能力差所致,哪裏還敢再稱帝?曹丕甚至還說過一些狠話:“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我的誌向已定,是大家無法奪去的。”
無論“民意”如何強大曹丕就是不答應,勸進表累計遞進去了19次,被曹丕駁回了19次。
大家急了,看戲的不累演的人累啊,再好看的戲也得謝幕,真要把演的人累死不成?有人找足智多謀的賈詡出主意,賈詡建議由獻帝下令築一座受禪台,準備好相應典儀,到時候逼魏王就範。
大家認為這個辦法好,獻帝也同意。受禪台選在離許縣不遠的一個名叫繁陽的小鎮,選這裏也許與它的名字有關,繁陽寓意著興旺,此地位於今河南省許昌市西南,為漯河市臨潁縣的繁城鎮。受禪台很快建成,台高3層,每層27級,總高3丈多,雖算不上高大巍峨,但在一馬平川的許縣近郊也是很顯眼的建築了。
延康元年(220)10月28日,受禪儀式在受禪台舉行。
這一次曹丕沒有再拒絕,漢獻帝劉協、魏王曹丕以及文武公卿400多人齊集繁陽鎮,另外還有匈奴、單於、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等各國的使節以及十多萬將士,大家在這裏共同見證一個曆史時刻的到來。
儀式上,曹丕登台拜謝漢獻帝,之後接受臣民及使節的朝賀。之後祭天地、五嶽、四瀆,改國號為魏,更年號為黃初,曹丕成為新的皇帝,他死後諡號文帝,為便於閱讀,本書下麵直接稱之為魏文帝。
綿延400餘年的大漢王朝終於結束了,它不僅在中間被分為兩段,而且在最後的數十年裏陷入分崩離析,皇帝長期成為傀儡,政權成為擺設,這一次改朝易代確實是“天命所歸”。
魏文帝下詔改繁陽鎮為繁昌縣,並刻石立碑來紀念這場禪讓的盛事。碑石共刻了兩塊,一塊是“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一塊是“受禪表碑”。“受禪表碑”碑文22行,每行49字,“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正麵22行,背麵10行,每行也是49字。兩碑記述了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文帝曹丕的經過,歌頌了禪讓的千古美德,頌揚了曹丕齊光日月、材兼三級,有堯舜之姿、伯禹之勞、殷湯之略、周武之明,特別強調了曹丕是在公卿將士們多次請求之下,經過回思千慮、一再推讓才接受禪讓的。
這兩塊碑石十分有名,據唐代劉禹錫考證,該碑由王朗撰文、梁鵠書寫、鍾繇刻字。王朗時任禦史大夫,他撰寫的碑文文采非凡、氣勢磅礴,增一字顯多,去一字則損,是蔡邕之後名氣最大的碑銘高手。梁鵠的書法連曹操都愛不釋手,他的字凝重遒勁、氣度雍容。鍾繇不僅是書法家和曹魏重臣,也是刻碑名家。以上三位頂尖高手聯袂出場,使這兩塊石碑被認為文表絕、書法絕、鐫刻絕,稱“三絕碑”。
更為難得的是,經曆18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三絕碑”仍得以保存,它們如今存放於河南省臨潁縣繁城鎮的漢獻帝廟內。
公元220年有了建安、延康、黃初三個年號。
這一年的11月就應該是黃初元年了,魏文帝下詔追尊祖父曹嵩為太皇帝,追尊父親曹操為武皇帝,尊母親為皇太後,同時以洛陽為正式國都,於12月初,當月即駕臨洛陽宮。
黃初元年(220)11月1日,魏文帝曹丕下詔分河內郡山陽縣1萬戶奉邑給漢獻帝劉協,封他為山陽公,劉協的四個兒子被封為列侯。漢室所有的諸侯王一律降為崇德侯,宗室原被封為列侯的一律降為關中侯。魏文帝規定山陽公在封地內可以使用漢朝的正朔,也就是不必采用黃初的年號以及相應的曆法,所以建安作為年號並沒有完全消失,劉協在山陽又用了十四年。
除此之外山陽公還享受其他特權,比如上書言事可以不稱“臣”,可以在封地內用天子的禮儀郊祭天地,京城舉行重大祭祀儀式時可以分到祭肉,這個意思是指今後仍可以參加曹魏朝廷舉行的重大祭祀活動。
曹操的次女曹節當了漢獻帝七年的皇後,此次被降為山陽公夫人,與曹憲、曹華兩個姐妹一同隨劉協去了山陽縣。臨行前,曹丕派人去要皇後的玉璽,曹節很生氣,不給。前後去了多次,曹節最後把來人喚進親自斥責,又把玉璽扔在地上,流著淚說:“老天不會保佑你的!”
山陽公劉協死於魏青龍二年(234),時年54歲,這一年諸葛亮去世,也是54歲。山陽公夫人曹節又過了二十七年才去世,她的另外兩個姐妹情況不詳。
劉協去世後仍以漢朝天子的禮儀安葬,陵墓稱禪陵,位於今河南省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距雲台山風景區不遠。東漢皇帝的陵墓都在洛陽附近,隻有劉協的陵墓孤零零地位於豫北。河南省許昌市張潘鄉有一座湣陵,也稱漢獻帝陵,其實是衣冠塚,劉協在許昌前後待了二十五年,這是本地人為紀念他而修建的。
鞠躬盡瘁
中篇
左中郎將的品秩為比二千石,在軍中的職銜低於將軍、偏將,並非重要角色。李伏事跡不詳,隻知道他曾在漢中供過職,李伏說的事也與漢中有關。據李伏說,當年在漢中他認識了涼州人薑合,當時他客居漢中,此人精通讖緯之學,在關西一帶很有聲望,有一次薑合對李伏說:“你將來一定要拜魏公,因為未來能安定天下的是魏公子曹丕曹子桓,這是神靈的囑命,順應天時,也與讖言相符。”
李伏把這些話告訴了張魯,張魯又把薑合叫來,向他詢問這些話的出處,薑合說出自孔子留下的神秘預言書《玉版》,該書專講帝王的興衰更替,可以預知百代之多,張魯聽完深信不疑。
張魯雖然沉湎於道術,但從來不敢有易世自代的想法,原因與此有很大關係。劉備進入益州後張魯與部下討論未來出路,一部分人認為應該追隨劉備,張魯生氣道:“寧願做魏公的奴隸,也不做劉備的賓客!”李伏說,張魯說這番話是他親耳所聞,據他觀察張魯說的時候言辭懇切,完全發自內心,說明他對薑合的話完全信服。漢中內附後薑合到了鄴縣居住,可惜已經病故。李伏說他曾把薑合的預言跟一些親近的人多次講過,隻是時機未到,怕不合時宜,所以沒有公開,現在看到祥瑞頻現,日月已至,上天有命,故而講了出來。
曹丕下令把李伏的上書予以公布,讚揚說:“德行淺薄的人怎能體會得這麽深、這麽細致,也達不到這種程度。隻是說的這些我不敢當啊,所有這一切都是先王的神明所致,並非凡人所能達到的啊!”
輿論聲勢已經造了起來,“理論工作”也準備好了。
延康元年(220)10月,魏王曹丕來到曲蠡,此地在許縣東南。一邊說不敢當,一邊又獎賞、表彰那些上符瑞和上書的人,曹丕的態度看似矛盾,但一點兒都不矛盾,處在這場風潮的旋渦中,獻帝如果連這都看不明白,那就白活了。
看到曹丕都親自逼上門來了,獻帝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獻帝在許縣召集群臣公卿討論,認為眾望已歸曹魏,願意以禪位的方式把皇位讓給曹丕。獻帝身邊已經沒有荀彧、孔融那樣的漢臣,聽說他願意讓位,不少人估計頓感輕鬆,作為這個傀儡朝廷的官員,他們一直過著兩邊不討好的日子,現在終於要結束了。
看到也沒人反對,獻帝隻好下詔:“我在位已經32年了,正遇天下動蕩之時,幸賴祖宗之靈才危而複存。然而我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無不看到劉氏的氣數已盡,天命將歸於曹氏。前魏王已經樹起了神武之績,現魏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天下期待,這是曆數的昭顯和明證,應該相信。大道的運行天下為公,要選賢予能的人,唐堯沒有傳位給他的親生兒子因而名播無窮,我對此十分羨慕,現追繼堯典,禪位給魏王。”
獻帝來到高廟,祭祀之後派禦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皇帝的玉璽前往曲蠡,要求禪位。但曹丕表示推辭,認為自己是個薄德的人,難以承繼大位。獻帝再次派人前來提出請求,曹丕再次推辭。
前後去了三次,被曹丕推辭了三次。
曹丕如此低調和謙卑,主要想看看外麵如何議論以及群臣的反應。群臣這時紛紛上書,勸說曹丕接受獻帝的禪讓。但是,上了一次,就被曹丕推讓一次。這些上書通常有幾個或十幾個大臣聯名所上,中心思想隻有一個,就是勸曹丕接受禪讓,但寫法上又不能雷同,所以大家都絞盡了腦汁,使用了最華美的辭藻,篇幅一般都比較長,引經據典、言辭一個比一個懇切。對於這些枯燥的文章曹丕卻看得很認真,很仔細,每一道上書都親自回複。
在一份回複裏曹丕說,初聽禪讓之事,我的心感到了顫抖,手也發抖,連筆都拿不動。在另一份回複裏曹丕說,現在百姓簞瓢屢空,麵有菜色,連粗布的衣服也穿不完整,他們如此受難,都是我德行薄、能力差所致,哪裏還敢再稱帝?曹丕甚至還說過一些狠話:“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我的誌向已定,是大家無法奪去的。”
無論“民意”如何強大曹丕就是不答應,勸進表累計遞進去了19次,被曹丕駁回了19次。
大家急了,看戲的不累演的人累啊,再好看的戲也得謝幕,真要把演的人累死不成?有人找足智多謀的賈詡出主意,賈詡建議由獻帝下令築一座受禪台,準備好相應典儀,到時候逼魏王就範。
大家認為這個辦法好,獻帝也同意。受禪台選在離許縣不遠的一個名叫繁陽的小鎮,選這裏也許與它的名字有關,繁陽寓意著興旺,此地位於今河南省許昌市西南,為漯河市臨潁縣的繁城鎮。受禪台很快建成,台高3層,每層27級,總高3丈多,雖算不上高大巍峨,但在一馬平川的許縣近郊也是很顯眼的建築了。
延康元年(220)10月28日,受禪儀式在受禪台舉行。
這一次曹丕沒有再拒絕,漢獻帝劉協、魏王曹丕以及文武公卿400多人齊集繁陽鎮,另外還有匈奴、單於、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等各國的使節以及十多萬將士,大家在這裏共同見證一個曆史時刻的到來。
儀式上,曹丕登台拜謝漢獻帝,之後接受臣民及使節的朝賀。之後祭天地、五嶽、四瀆,改國號為魏,更年號為黃初,曹丕成為新的皇帝,他死後諡號文帝,為便於閱讀,本書下麵直接稱之為魏文帝。
綿延400餘年的大漢王朝終於結束了,它不僅在中間被分為兩段,而且在最後的數十年裏陷入分崩離析,皇帝長期成為傀儡,政權成為擺設,這一次改朝易代確實是“天命所歸”。
魏文帝下詔改繁陽鎮為繁昌縣,並刻石立碑來紀念這場禪讓的盛事。碑石共刻了兩塊,一塊是“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一塊是“受禪表碑”。“受禪表碑”碑文22行,每行49字,“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正麵22行,背麵10行,每行也是49字。兩碑記述了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文帝曹丕的經過,歌頌了禪讓的千古美德,頌揚了曹丕齊光日月、材兼三級,有堯舜之姿、伯禹之勞、殷湯之略、周武之明,特別強調了曹丕是在公卿將士們多次請求之下,經過回思千慮、一再推讓才接受禪讓的。
這兩塊碑石十分有名,據唐代劉禹錫考證,該碑由王朗撰文、梁鵠書寫、鍾繇刻字。王朗時任禦史大夫,他撰寫的碑文文采非凡、氣勢磅礴,增一字顯多,去一字則損,是蔡邕之後名氣最大的碑銘高手。梁鵠的書法連曹操都愛不釋手,他的字凝重遒勁、氣度雍容。鍾繇不僅是書法家和曹魏重臣,也是刻碑名家。以上三位頂尖高手聯袂出場,使這兩塊石碑被認為文表絕、書法絕、鐫刻絕,稱“三絕碑”。
更為難得的是,經曆18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三絕碑”仍得以保存,它們如今存放於河南省臨潁縣繁城鎮的漢獻帝廟內。
公元220年有了建安、延康、黃初三個年號。
這一年的11月就應該是黃初元年了,魏文帝下詔追尊祖父曹嵩為太皇帝,追尊父親曹操為武皇帝,尊母親為皇太後,同時以洛陽為正式國都,於12月初,當月即駕臨洛陽宮。
黃初元年(220)11月1日,魏文帝曹丕下詔分河內郡山陽縣1萬戶奉邑給漢獻帝劉協,封他為山陽公,劉協的四個兒子被封為列侯。漢室所有的諸侯王一律降為崇德侯,宗室原被封為列侯的一律降為關中侯。魏文帝規定山陽公在封地內可以使用漢朝的正朔,也就是不必采用黃初的年號以及相應的曆法,所以建安作為年號並沒有完全消失,劉協在山陽又用了十四年。
除此之外山陽公還享受其他特權,比如上書言事可以不稱“臣”,可以在封地內用天子的禮儀郊祭天地,京城舉行重大祭祀儀式時可以分到祭肉,這個意思是指今後仍可以參加曹魏朝廷舉行的重大祭祀活動。
曹操的次女曹節當了漢獻帝七年的皇後,此次被降為山陽公夫人,與曹憲、曹華兩個姐妹一同隨劉協去了山陽縣。臨行前,曹丕派人去要皇後的玉璽,曹節很生氣,不給。前後去了多次,曹節最後把來人喚進親自斥責,又把玉璽扔在地上,流著淚說:“老天不會保佑你的!”
山陽公劉協死於魏青龍二年(234),時年54歲,這一年諸葛亮去世,也是54歲。山陽公夫人曹節又過了二十七年才去世,她的另外兩個姐妹情況不詳。
劉協去世後仍以漢朝天子的禮儀安葬,陵墓稱禪陵,位於今河南省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距雲台山風景區不遠。東漢皇帝的陵墓都在洛陽附近,隻有劉協的陵墓孤零零地位於豫北。河南省許昌市張潘鄉有一座湣陵,也稱漢獻帝陵,其實是衣冠塚,劉協在許昌前後待了二十五年,這是本地人為紀念他而修建的。
鞠躬盡瘁
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