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課教室是那位才子教授作演講的大階梯教室,第一次的時候人坐的滿滿的,如今人是越來越少了。加上那老師從來不點名,並且說好了考試時給劃範圍,因而大家都放心大膽的逃著課,反過來不逃課的反而感覺自己有些委屈。
我是為了某人才選上的這門課,如今事不遂人願,但是對他那些歪理邪說很感興趣,再加上也沒什麽別的消遣方式,總是跟龐正名一道帶著委屈來聽課,甚至感覺是給那位教授麵子。
按照慣例,這次教授在黑板上寫了兩個悖論:
錯話悖論:一個人一天說了九十九句錯話,最後他說了一句“我今天說的都是錯話”。他說的到底是對是錯?如果他最後一句也說錯了,那麽他最後一句就是對的。既然他最後一句是對的,那他最後一句又是錯的。錯了――對了――錯了――,就這樣永遠循環下去。
龜兔賽跑悖論:烏龜和兔子賽跑。烏龜在兔子前方,兩者同時起跑。因為烏龜是在前麵,所以兔子要跑到烏龜剛才那個位置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就在這段時間裏烏龜會向前跑了一小段距離,如此反複,兔子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了。
老實說,我被他這兩個悖論繞糊塗了,如果是第一次見到,即使你是絕頂聰明的人,也要被繞進去。
“典型語義悖論均為多義句而非命題(非真即假的單義句),其推理怪圈均犯有施推理於多義句的錯誤,根本不合邏輯……”這是那位老師對第一個悖論的解釋,他講這些隻是對著講義在念,全不顧下麵一對對迷茫的眼睛。老實說,我也沒聽懂。
關於第二個悖論,他念到:這個題目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在於它所用到的無限概念。因為題目本身已經從“兔子永遠追不上烏龜”偷偷演變成了“兔子在追及烏龜前,永遠也追不上烏龜”這樣一個命題。題目中烏龜先跑,兔子追到烏龜之前那個位置需要一定時間,而這段時間烏龜又向前跑了小段距離,我們其實得到的並不是無限的“時間”,而是無限的“時間段”。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莊子有一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所講得跟這個悖論的意思是一致的。就是說一尺長的棍子,每天截去一半,可以永遠截下去,永遠都沒有截完的一天。
“兩百多年前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中認為關於宇宙在時間上是否有開端、空間上是否有極限的問題屬於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康德對此問題的解答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他以前的幾乎所有哲學家都對此問題有一個或此或彼的回答,隻有他的解答不是或此或彼的。他提出了宇宙論的二律背反,即宇宙有限論與宇宙無限論都是可反駁的。宇宙無限嗎?但是對一個無限係列的綜合永遠無法完成,它不可能是一個給定的整體,所以宇宙不可能是一個無限的實體。宇宙有限嗎?我們無法確定這個界限應當定在哪裏,以及如何規定這個界限本身,因為界限是通過宇宙內外的關聯來規定的,而這樣的關聯是不可能的。所以宇宙不可能是有限的。宇宙論的二律背反表明,宇宙並不是我們經驗的對象,而是理念(理性概念),所以知性範疇不能運用於它,一運用就出矛盾。康德已經對我們的問題“宇宙作為存在者的整體是不是一個存在者”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宇宙不是一個存在者。在二律背反的論證中使用了宇宙是一個存在者的前提,從而導致了二律背反。還是聖?奧古斯丁說得聰明。當他被問及:上帝在創造宇宙之前做什麽?他說時間是上帝所創造的宇宙的一個性質,在宇宙開端之前不存在。根據愛因斯坦的發現,我們大可把時間稱呼為“相對時間”。永遠有多遠,其實就是龜兔賽跑悖論中的兔子追及烏龜時間那麽遠,也就是莊子的“一尺之棰”那麽遠。
明代楊慎說:“天有極乎,極之後何物也?天無極乎,凡有形必有極”,表達也是一個類似康德的二律背反。作為大全的宇宙無形無極。在世界圖景化的過程中,人的角色也是雙重的。一個人通過時間隧道回到過去(相對論從邏輯上的確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來到了一個嬰兒車旁邊,車上睡著的正是他自己,他能還是不能殺死這個嬰兒?作為一個自由的人,他當然能夠殺死這個嬰兒,但那樣一來他自己是從那兒來的呢?我認為,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正是這樣的先驗原理。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已經被量子力學證明與時間的均勻性相等價,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與時間不可逆性相等價。……”
他說到這裏,我徹底迷糊。一個學生聽不懂課的感覺就像一個人吃夾生飯,那味道的確不好受,這時候我發現正名一直在聚精會神猶如虔誠的信徒,他頻頻點頭,做出似有所悟的樣子。
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時候,或許都問過這樣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屬於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範疇。但是總有很多人去試圖探討,諸如宇宙的本原,人生的意義等等,很多哲學家因為想得太多發了瘋,他們是痛苦的哲人,被世俗打入了瘋子的行列。
永遠是什麽呢?究竟永遠有多遠?
時間有永遠麽?距離有永遠麽?時間或者距離如果沒有永遠,那麽有限之外的又是什麽呢?
至尊寶最終還是給愛加了一個期限,因為他知道,即使是神仙妖精,都沒有無限廣義上的永遠,他根據神妖界的年限給愛定義為一萬年。
人類卻是愚昧的,劉德華不是也學著唱愛你一萬年麽?
這個一萬年是如此的虛偽,遠遠比不上“永遠”的真誠,因為“永遠”永遠都是個相對的概念。
所以請不要懷疑“永遠”,不要問“永遠有多遠”這樣的話,不要懷疑“永遠愛你”這句話所包含的誠摯。
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你,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是:在我不愛你之前,我永遠愛你。
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陷入得太深,為了避免自己發瘋,還是決定去欣賞一個瘋子的表演比較好,隻見前麵這位教授繼續發揮著: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錯的,在當代社會,注重社會分工,法治社會體製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越俎代庖,不符合現代理性精神。所以對於中美撞機事件,一切不冷靜的頭腦發熱的愛國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宋代的朱熹鼓吹“存天理,滅人欲”,就是這麽卑鄙,他在全國推廣這個道德規範,自己卻娶了很多小老婆,典型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電燈。實際上反人道的理想主義才是社會的災禍。正由於人道以及人類的基本需求與yu望被當成理想的祭品,20世紀那些試圖建立理想社會的努力,幾乎無一例外總是以基於人道主義立場的理想主義始,以反人道主義的理想主義終。以理想之名,禁錮人欲人性,隻會導致發生變態甚至是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二律背反左右著缺乏理性思維能力的中國人數千年的發展史也隻是一個個王朝的頻繁無效的更迭,隻到共產主義引進中國,這個二律背反的表現達到了極致。長年累月的戰火造成生靈塗炭自不待言,戰後理想主義模式下的體製,也隻能這種體製,才能造成更大的慘絕人寰的慘案。六零年,究竟餓死了多少人,恐怕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了,沒有人敢回顧,也就沒有人去反省,隻會最終導致悲劇的重演。我們學校的曆史還是全國第一的,而他們研究的就是政府的說教和死板的教條,這樣的中國大學永遠隻能是權力的幫凶,失去了一個知識精英所本該具有的最基本的社會批判精神。大學的脫離社會和不能服務於社會,最終決定著大學的沒落,中國的大學如果在體製上毫無變化,任何關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光輝燦夢最終隻能被證明是自欺欺人的南柯一夢罷了。
擅長發散思維的教授又把話題扯到了美女作家身上,他先說山中無老虎,猴子成大王,來評價武俠小說給中國現代文學畫上了句號。“有人說文學已死,我不這麽認為。死的是雅文學,是陽春白雪;俗文學沒死,不僅沒死,而且大行其道,甚至成了一種產業。這裏也有一個二律背反,就是文學價值和商業運作之間的二律背反。追求文學價值,也就是所謂的純文學的結果必然導致文學的沒落,因為和大眾的口味不合。而要和大眾的口味相合,就必須把自己裝扮成下裏巴人的模樣,討大眾歡心。這就是一個低級戰勝高級的過程。痞子文學之所以如此盛行,就在於此。至於美女作家,可以給他一個最恰當的此來形容,叫妓女文學。……”說到這裏,下麵一篇唏噓之聲,尤其是女同胞們,一個個憤懣的低下了高貴的頭顱,我很擔心這位教授會不知不覺造就出來多少女權主義者!……
說到此處,那位教授意識到自己的講課有已經離題萬裏了,就趕緊把目光從房頂收回,從新對著講義,繼續念到:繼續講悖論。羅素悖論的一個通俗表述是理發師悖論:理發師必須給所有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不得給那些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理發師給不給自己刮胡子呢?如果刮,他就成了給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二條規定,他就不能刮;如果不刮,他就成了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一條規定,他就得刮。邏輯學家們發現,悖論源自那些“自反性”概念,比如自己是自己的元素這樣的概念。最後解決悖論的關鍵一招就是,通過集合論的公理化,廢除像“所有集合的集合”這樣的概念,使這樣的概念非法化。宇宙作為存在者的總體,如果本身也是一個存在者,那就很像是“所有集合的集合”,是屬於自己是自己的元素的“非正常集合”,它肯定要導致悖論。……
龐正名聽了這節課後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沉思狀態,以至於下課許久他還坐在那兒發呆,眼睛盯著一個地方,什麽都沒有看,也什麽都看了。因為他在看自己的內心。人的心是最大的,尤其是男人的心,包容著整個宇宙。這也是一晚上悖論的根源,人總是想用心來度量世界,越是知識豐富的人就越是明白自己的無知,而世界永遠有未知的存在,因此用心去衡量世界,結果是一個正常人的消失,一個哲人的誕生,但是也是一個瘋子的誕生。
當龐正名眼看就要滑向瘋子的邊緣之時,我決定要拉朋友一把,讓他回來。
“喂,該回去了!”我推了推他。
從冥想中恢複過來,他顯得甚是迷惘。“噢,走吧。”
“還在想你前女友?”
“沒有啊,也不是。”
“嗬嗬,我以為你頓悟了。”
在不愛你之前永遠愛你,這句話真好。原來最無聊的就是癡情了,愛情跟天長地久從來就沒有關係。
你說我要負責,她說別來煩我。愛一旦成為痛苦,不愛也就出現了。愛就是不愛,是不是也是一對二律背反?
愛的時候義無反顧,全心投入,一旦不愛,絕情到麻木,人真是充滿矛盾而又殘酷的動物,喜歡自我折磨,又永遠不知足。
我是為了某人才選上的這門課,如今事不遂人願,但是對他那些歪理邪說很感興趣,再加上也沒什麽別的消遣方式,總是跟龐正名一道帶著委屈來聽課,甚至感覺是給那位教授麵子。
按照慣例,這次教授在黑板上寫了兩個悖論:
錯話悖論:一個人一天說了九十九句錯話,最後他說了一句“我今天說的都是錯話”。他說的到底是對是錯?如果他最後一句也說錯了,那麽他最後一句就是對的。既然他最後一句是對的,那他最後一句又是錯的。錯了――對了――錯了――,就這樣永遠循環下去。
龜兔賽跑悖論:烏龜和兔子賽跑。烏龜在兔子前方,兩者同時起跑。因為烏龜是在前麵,所以兔子要跑到烏龜剛才那個位置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就在這段時間裏烏龜會向前跑了一小段距離,如此反複,兔子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了。
老實說,我被他這兩個悖論繞糊塗了,如果是第一次見到,即使你是絕頂聰明的人,也要被繞進去。
“典型語義悖論均為多義句而非命題(非真即假的單義句),其推理怪圈均犯有施推理於多義句的錯誤,根本不合邏輯……”這是那位老師對第一個悖論的解釋,他講這些隻是對著講義在念,全不顧下麵一對對迷茫的眼睛。老實說,我也沒聽懂。
關於第二個悖論,他念到:這個題目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在於它所用到的無限概念。因為題目本身已經從“兔子永遠追不上烏龜”偷偷演變成了“兔子在追及烏龜前,永遠也追不上烏龜”這樣一個命題。題目中烏龜先跑,兔子追到烏龜之前那個位置需要一定時間,而這段時間烏龜又向前跑了小段距離,我們其實得到的並不是無限的“時間”,而是無限的“時間段”。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莊子有一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所講得跟這個悖論的意思是一致的。就是說一尺長的棍子,每天截去一半,可以永遠截下去,永遠都沒有截完的一天。
“兩百多年前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中認為關於宇宙在時間上是否有開端、空間上是否有極限的問題屬於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康德對此問題的解答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他以前的幾乎所有哲學家都對此問題有一個或此或彼的回答,隻有他的解答不是或此或彼的。他提出了宇宙論的二律背反,即宇宙有限論與宇宙無限論都是可反駁的。宇宙無限嗎?但是對一個無限係列的綜合永遠無法完成,它不可能是一個給定的整體,所以宇宙不可能是一個無限的實體。宇宙有限嗎?我們無法確定這個界限應當定在哪裏,以及如何規定這個界限本身,因為界限是通過宇宙內外的關聯來規定的,而這樣的關聯是不可能的。所以宇宙不可能是有限的。宇宙論的二律背反表明,宇宙並不是我們經驗的對象,而是理念(理性概念),所以知性範疇不能運用於它,一運用就出矛盾。康德已經對我們的問題“宇宙作為存在者的整體是不是一個存在者”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宇宙不是一個存在者。在二律背反的論證中使用了宇宙是一個存在者的前提,從而導致了二律背反。還是聖?奧古斯丁說得聰明。當他被問及:上帝在創造宇宙之前做什麽?他說時間是上帝所創造的宇宙的一個性質,在宇宙開端之前不存在。根據愛因斯坦的發現,我們大可把時間稱呼為“相對時間”。永遠有多遠,其實就是龜兔賽跑悖論中的兔子追及烏龜時間那麽遠,也就是莊子的“一尺之棰”那麽遠。
明代楊慎說:“天有極乎,極之後何物也?天無極乎,凡有形必有極”,表達也是一個類似康德的二律背反。作為大全的宇宙無形無極。在世界圖景化的過程中,人的角色也是雙重的。一個人通過時間隧道回到過去(相對論從邏輯上的確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來到了一個嬰兒車旁邊,車上睡著的正是他自己,他能還是不能殺死這個嬰兒?作為一個自由的人,他當然能夠殺死這個嬰兒,但那樣一來他自己是從那兒來的呢?我認為,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正是這樣的先驗原理。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已經被量子力學證明與時間的均勻性相等價,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與時間不可逆性相等價。……”
他說到這裏,我徹底迷糊。一個學生聽不懂課的感覺就像一個人吃夾生飯,那味道的確不好受,這時候我發現正名一直在聚精會神猶如虔誠的信徒,他頻頻點頭,做出似有所悟的樣子。
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時候,或許都問過這樣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屬於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範疇。但是總有很多人去試圖探討,諸如宇宙的本原,人生的意義等等,很多哲學家因為想得太多發了瘋,他們是痛苦的哲人,被世俗打入了瘋子的行列。
永遠是什麽呢?究竟永遠有多遠?
時間有永遠麽?距離有永遠麽?時間或者距離如果沒有永遠,那麽有限之外的又是什麽呢?
至尊寶最終還是給愛加了一個期限,因為他知道,即使是神仙妖精,都沒有無限廣義上的永遠,他根據神妖界的年限給愛定義為一萬年。
人類卻是愚昧的,劉德華不是也學著唱愛你一萬年麽?
這個一萬年是如此的虛偽,遠遠比不上“永遠”的真誠,因為“永遠”永遠都是個相對的概念。
所以請不要懷疑“永遠”,不要問“永遠有多遠”這樣的話,不要懷疑“永遠愛你”這句話所包含的誠摯。
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你,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是:在我不愛你之前,我永遠愛你。
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陷入得太深,為了避免自己發瘋,還是決定去欣賞一個瘋子的表演比較好,隻見前麵這位教授繼續發揮著: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錯的,在當代社會,注重社會分工,法治社會體製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越俎代庖,不符合現代理性精神。所以對於中美撞機事件,一切不冷靜的頭腦發熱的愛國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宋代的朱熹鼓吹“存天理,滅人欲”,就是這麽卑鄙,他在全國推廣這個道德規範,自己卻娶了很多小老婆,典型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電燈。實際上反人道的理想主義才是社會的災禍。正由於人道以及人類的基本需求與yu望被當成理想的祭品,20世紀那些試圖建立理想社會的努力,幾乎無一例外總是以基於人道主義立場的理想主義始,以反人道主義的理想主義終。以理想之名,禁錮人欲人性,隻會導致發生變態甚至是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二律背反左右著缺乏理性思維能力的中國人數千年的發展史也隻是一個個王朝的頻繁無效的更迭,隻到共產主義引進中國,這個二律背反的表現達到了極致。長年累月的戰火造成生靈塗炭自不待言,戰後理想主義模式下的體製,也隻能這種體製,才能造成更大的慘絕人寰的慘案。六零年,究竟餓死了多少人,恐怕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了,沒有人敢回顧,也就沒有人去反省,隻會最終導致悲劇的重演。我們學校的曆史還是全國第一的,而他們研究的就是政府的說教和死板的教條,這樣的中國大學永遠隻能是權力的幫凶,失去了一個知識精英所本該具有的最基本的社會批判精神。大學的脫離社會和不能服務於社會,最終決定著大學的沒落,中國的大學如果在體製上毫無變化,任何關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光輝燦夢最終隻能被證明是自欺欺人的南柯一夢罷了。
擅長發散思維的教授又把話題扯到了美女作家身上,他先說山中無老虎,猴子成大王,來評價武俠小說給中國現代文學畫上了句號。“有人說文學已死,我不這麽認為。死的是雅文學,是陽春白雪;俗文學沒死,不僅沒死,而且大行其道,甚至成了一種產業。這裏也有一個二律背反,就是文學價值和商業運作之間的二律背反。追求文學價值,也就是所謂的純文學的結果必然導致文學的沒落,因為和大眾的口味不合。而要和大眾的口味相合,就必須把自己裝扮成下裏巴人的模樣,討大眾歡心。這就是一個低級戰勝高級的過程。痞子文學之所以如此盛行,就在於此。至於美女作家,可以給他一個最恰當的此來形容,叫妓女文學。……”說到這裏,下麵一篇唏噓之聲,尤其是女同胞們,一個個憤懣的低下了高貴的頭顱,我很擔心這位教授會不知不覺造就出來多少女權主義者!……
說到此處,那位教授意識到自己的講課有已經離題萬裏了,就趕緊把目光從房頂收回,從新對著講義,繼續念到:繼續講悖論。羅素悖論的一個通俗表述是理發師悖論:理發師必須給所有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不得給那些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理發師給不給自己刮胡子呢?如果刮,他就成了給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二條規定,他就不能刮;如果不刮,他就成了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一條規定,他就得刮。邏輯學家們發現,悖論源自那些“自反性”概念,比如自己是自己的元素這樣的概念。最後解決悖論的關鍵一招就是,通過集合論的公理化,廢除像“所有集合的集合”這樣的概念,使這樣的概念非法化。宇宙作為存在者的總體,如果本身也是一個存在者,那就很像是“所有集合的集合”,是屬於自己是自己的元素的“非正常集合”,它肯定要導致悖論。……
龐正名聽了這節課後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沉思狀態,以至於下課許久他還坐在那兒發呆,眼睛盯著一個地方,什麽都沒有看,也什麽都看了。因為他在看自己的內心。人的心是最大的,尤其是男人的心,包容著整個宇宙。這也是一晚上悖論的根源,人總是想用心來度量世界,越是知識豐富的人就越是明白自己的無知,而世界永遠有未知的存在,因此用心去衡量世界,結果是一個正常人的消失,一個哲人的誕生,但是也是一個瘋子的誕生。
當龐正名眼看就要滑向瘋子的邊緣之時,我決定要拉朋友一把,讓他回來。
“喂,該回去了!”我推了推他。
從冥想中恢複過來,他顯得甚是迷惘。“噢,走吧。”
“還在想你前女友?”
“沒有啊,也不是。”
“嗬嗬,我以為你頓悟了。”
在不愛你之前永遠愛你,這句話真好。原來最無聊的就是癡情了,愛情跟天長地久從來就沒有關係。
你說我要負責,她說別來煩我。愛一旦成為痛苦,不愛也就出現了。愛就是不愛,是不是也是一對二律背反?
愛的時候義無反顧,全心投入,一旦不愛,絕情到麻木,人真是充滿矛盾而又殘酷的動物,喜歡自我折磨,又永遠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