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外這一等便是一上午過去了,修武之人也確實不一樣,在外邊就這麽幹等了半日功夫竟也沒有半分厭色,眼看日近當空也無人喊餓。劉睿孤僻的站在一邊,他無法融入到這個圈子裏去,所以他隻好站在外麵被接受著孤獨。忙活完的無離又跑了過來,摟住劉睿的肩問道:“兄台,怎麽了?悶悶不樂的。”無離也許並沒發現,這次陳曦並沒有跟著他過來。


    劉睿看看他勉強的笑笑,“沒事,自己呆著無聊。”


    “那走吧,一起出去玩耍。”說著也不等劉睿反應便拉著他走,邊走嘴裏還邊忙碌著,“我告訴你啊,近日有大事要發生了,所以在這裏的人們不止我天道山三派而已,基本上諸子百家都要來,這裏是跟咱們縱橫關係最要緊的幾個大家的人,還有人還在山下呢。”說著看見一個青年才俊,隻見這男子麵如冠玉,細眉鳳目,單憑這長相恐怕世間也少有女子比他俊了。“這位是老莊學派青年才俊衛玠。人長得漂亮,學問一流,主要是辯術高超。”


    衛玠慌忙的謙虛行禮,道:“無離兄太過獎。”說完等著無離的介紹。“對了衛兄,這是我縱橫新晉弟子,無集。”衛玠聽後深深地看了劉睿一眼,抱拳行禮道:“幸會幸會。”劉睿也趕緊還禮。說話間,洞府大門打開,橫門掌門鬼閭季手執指令而出。


    “天道山門令!”眾人齊作揖拜聽。


    “天道清明,日月同光。三峰卓令:觀魔族妖道近年猖獗,累害百姓,摧殘各國社稷,以致民眾被拋於水火,天下政權爆於刀鋒,吾等本意以天道感化,不期其不思悔悟。反而日盛。故,今卓此令,派天道三門各精銳共一百三十二人,及道家、法家、儒家、各大雜家精銳三百,共赴長天湖,絞除魔道,框正倫理。止此,見令。”


    劉睿這才明白,原來今天眾人齊聚是因為要出征伐魔了。令出即行,眾人相繼接令飛走。遠看山下,竟也有數百修武之人如同遊蛇一般禦空而行。


    “走啊。”無離看著還愣在原地的劉睿喊道。


    “就這麽倉促的就走了?”


    “你以為這是凡夫行軍打仗啊?還要戰略謀劃,前期備糧啊?趕緊走吧。”說完拉著劉睿便飛去,如今劉睿又重開天智,不僅恢複了往日功力,而且比之從前可是更上了一層樓。飛到半空,劉睿眼看身邊無什麽人了,對無離問道:“你剛剛為什麽說我叫無集?”


    無離神秘一笑,回道:“師尊有令。你的身份不準外泄。”


    長天湖,位於天道山東南側,去天道山一千一百餘公裏。近日收到情報妖魔聯盟將於近期在此有大活動,又兼有天象相映。於是中原百家不敢有懈怠,派大批精銳弟子前來。


    若是凡夫趕這一千多公裏,快些恐怕也要月餘,而各家精銳各個飛行。一天便能到達。然而此次總指揮鬼閭季卻並未打算直至長天湖,而是在離長天湖三百餘裏的地方停了下來。此間正好是中原大國宋國往北公的地界,早有上好驛站安排妥當接待百家眾人了。至晚。往北公親自前來邀請各家眾人赴府吃宴。


    往北公宋敬為,宋國前太子宋寔規長子。隻因當年老宋皇帝景帝偏愛次子威王宋寔英,臨終降詔傳位次子,又有一說是因威王之舅當年在朝中權力侵天,私下與威王母李貴妃私改遺詔。而後宋寔規被廢往往北城為王。宋寔規為人忠義,雖未能繼位但是從未有過怨言,並主動要求出席弟弟的登基大典,世人皆言往北公仁德。而好景難長,一是因為宋寔規仁德之名愈大,二是宋寔英項來猜忌他,於是他的頭幾年日子非常難過,最嚴厲時曾經下詔其子孫宗族不得離開往北城一步,並削王為公,還嚴重削減了其軍事力量,由當初的常備五萬人一直減到不可超過八千人。往北城地勢開闊,東臨齊國共拒育龍河天險,又北抵魏國,可謂兵家必爭。往北城有育龍河支係潁河橫跨,與育龍河相交相映,育龍河脾氣相當不好,幾乎每年都有災害發生,可唯獨就是在往北城這段極為溫順。有著這兩大水係的庇佑和孕育,往北城有著格外的生機與活力,可是它南邊又背行屋山支脈穎地丘陵,就不可能成為宋國的重要門戶,所以就又形成了往北城很容易被攻擊的形勢。往北城兵禍不斷,而又背靠穎地丘陵,若是兵敗是想跑都難跑,再加上現任宋國皇帝對往北公的極度不信任,所以裁軍此舉不可謂不陰險。


    可是人分九等,才有高低。宋寔規雖極為忠義仁德,可是並不迂腐,他所在任其間,重點將發展對象集中在了往北城的南城,也就是穎水之南,依靠穎、育龍兩水之固拒城。而在興建南城時宋寔規又充分發揮了拆東牆補西牆的精神觀念,南城沒城磚不怕,把北城撤了不就行了。而南城狹窄,並不適宜建城,所以宋寔規除了把北城的城牆和倉庫挪到了南城外,其他的市場和各種娛樂設施都還留在了北城。意思很明顯,你來打我就跑到南城守,你沒勁了我再往回打,反正北邊沒城牆,想打也容易。再有就是宋寔規極端注重間諜的使用,他的細作遍布魏、齊、東海、秦等國,所以他總是能在敵人發兵時第一反應。宋寔規又非常重視軍隊建設,對軍隊向來是要精不要多,雖說裁軍一下裁了四萬多人,可是宋寔規留下來的又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也無人敢小覷。最主要的還是誰都知道往北城這地方地肥難守,所以也並未有哪個國家肯賣大力氣占了這裏。


    而就在六年前南北大戰之時,宋帝宋寔英親自領兵北伐魏國,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魏國兵敗請和。而如何兵敗的在這裏就值得一說了,戰爭持續了半年,雙方都無進展,而東線秦國兵敗的消息震驚了宋寔規。宋寔規本來就不是個意誌堅定的人,聽到此話頓時有了退兵之意。而他的這個意向也很快的影響到了其他盟友。這一機遇被魏國和新國統帥敏銳的抓住了,魏國首先遣使假裝與秦國約和,不想卻又在南軍鬆弛之時新、魏兩國各派精銳騎兵夜襲了南軍大營,恰巧當時的宋寔英已經回京了,因為他認為戰爭就要結束了,所以他也就沒通知眾人便返京了,畢竟也出來的時間不短了,可是重要的是別人不知道啊。


    大軍遭遇夜襲,當時大亂,而新魏大軍隨後掩殺。南軍大潰而走,此役殺傷無數。這宋寔英也並未走遠,拂曉時分聽得此信大驚,他也顧不得睡覺了,直接就往京城跑,這老人家也並不是去搬救兵去了,而是逃命去了。作為戰爭的發起者和士兵的領導者他是極為不負責任的,丟著幾十萬大軍在那不管,而負責任的人也是有的。那就是被裹挾出兵的往北公宋寔規。宋寔規帶領的八千人並非主力,而是後勤兵,這是宋寔英對他的這個老實哥哥赤裸裸的侮辱,他就是要告訴他。這國家是我的,你雖然厲害可在我眼裏也不過就是個押糧草的。而宋寔英也確實陰損,他故意示意後勤總長不將糧草交與他,意思就是讓宋寔規完不成任務。那樣也好再找個良好的名目整他一頓,搞不好還可以一舉殺了宋寔規。而宋寔規的忠厚卻又一次救了他,他從接命後勤押運的時候便提出:如此大軍日費萬金。錢糧輜重更是不可計數,所以他要求自己從往北城提供大軍的供給。這下宋寔英傻了,他自以為的妙計就這樣又成了體現宋寔規人格魅力的絕佳機會。不敢說宋寔規是不是故意拆的招,但是他終究是躲了一劫。


    這不,這次大敗宋寔英跑了,宋寔規卻留下來了。其實宋寔規並不知道宋寔英已經跑了,他還以為宋寔英還在中軍,於是他毅然放棄輜重,帶領手下八千精兵和自己的大兒子就要去救。而將士多有勸者,宋寔規當時大怒曰:“將士之命在於沙場,豈能為命裹足不前?況且皇帝危居中軍,如今形勢若不舍命去救,如何上對忠義下對良心?”


    其長子曰:“帝屢帶不公,何敢舍命?”宋寔規不由分說,上去就給了這個原本身體就柔弱的兒子一馬鞭,大聲嗬斥道:“他不隻是帝王,更是我的弟弟,你的叔叔!”好了,不用再說什麽了,全軍皆高呼願隨公爺舍命。不要命的人是恐怖的,八千將士直奔敵軍,把新魏前鋒大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沒曾料到已經潰敗的南軍竟然還能有這樣的勁旅,一時大敗。宋寔規並不傻,他知道光憑他的八千人馬是不可能扭轉戰局的,於是他命自己的兒子帶人出去攔截敗軍,自己領著主力北上尋找宋寔英。他見人便問皇帝下落,敗散的軍士有的說皇帝撤退了,有的說已經死在亂軍中了,各種說法不一。宋寔規隻得率軍繼續北上,不覺間碰到了魏軍主力,雙方廝殺。戰況極為慘烈,宋寔規自己都中了兩箭,可是宋寔規越戰越勇,竟然以八千微薄兵力擊退了魏軍,過後其他各國的兵力來援,才算穩住了形勢。戰後宋寔規因為箭傷不治而死,宋寔英迫於壓力隻得按王爵之禮厚葬他,往北公的位置也由其長子襲之,並將當年對宋寔規不平等的條款全部撤銷,最重要的是恢複了往北城原有的兵製。好景不長,宋寔規的長子因為本來就身體弱,所以就在任職之後兩年就死了,死後因為其子尚小,所以爵位由二子宋敬為接替,一直至今。


    好了,旁的說的太多,現在咱們言歸正傳。話說劉睿一行幾百人受宋敬為之邀赴宴,宴席並不在公爵府進行,而是去了軍營。


    “諸位大子,在下宋敬為拜敬。”說著首先喝了一杯酒下去,然後又滿了一杯,繼續說道:“在下本欲在家中宴請諸位,可是家中太過鄙小,不能容人,所以隻能權宜來了軍營。我也知道此舉太過失禮,再此我為大家的不挑剔再自罰一杯。”說完又是一飲而盡。


    劉睿等人輩分低,沒法在主客席,所以也並不知道裏麵什麽事情,隻是在外悶悶的吃著飯。此時無離聳了聳劉睿,媚眼笑道:“來,無集,我敬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讀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為無為再無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為無為再無味並收藏讀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