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十月,北方邊塞之地已經飄起了雪花,關中一場寒雨過後,天氣明顯轉寒。
長安城,車騎將軍府中傳來一陣大笑聲:“哈哈哈哈,張遼小兒,真笑煞我也!”
李傕看著對麵的郭汜,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這張遼小兒,前段時間聽說他躲在東夷那個荒野海邊撈魚種地,與賤民同流,而今竟上表說什麽夜觀天象,察知年末與來年會有大災,要讓朝廷下令州郡儲糧蓄水,以備災年,他以為他是何人也?青州有災,便當天下又災乎?”
郭汜滿飲一杯,哈哈大笑:“想必張遼遠在青州之地,恐朝廷忘了他,以為他被黃巾所害,故而上表,以示他一息尚存也。”
一旁的楊定恨聲道:“張遼實乃十惡不赦之徒,隻恨不能親手殺了他。”
“會有機會的。”李傕暢快的笑道:“賈文和之計真是厲害,那張遼被發往青州海鄙之地,再也難為我等心腹之患矣。”
“不錯。”郭汜笑道:“前番我等派使者前往匈奴南庭,本是行驅虎吞狼之計,讓匈奴人找並州麻煩,壞了張遼根基,不想使者僥幸回來,說是那南庭早就與並州打成一團了,並州邊地大多喪失,張遼大勢已去哪!”
李傕連連點頭:“若是張遼尚在並州,不至於此,可惜他去了青州……賈文和……賈文和……真是計謀多端,他不在身邊,我二人恐難以應對那些朝臣與四方諸侯哪。”
李傕說罷看向一旁的尚書郎,問道:“賈尚書還沒從河東回來嗎?”
那尚書郎小心翼翼的道:“半個月前,賈尚書來信,母親病已稍愈,須再照看十天半月,眼下應該快回長安了。”
李傕皺眉不語,賈詡兩個月前因母親病重,辭官去了河東照看母親,李傕和郭汜本不想放人,更怕他投靠張遼,但盡孝事大,他們不好阻攔,隻好留下了賈詡的中子為質,讓他去了河東。如今賈詡一日不歸,他心中就有不安。
郭汜道:“賈文和既然未曾回來,何不將尚書先與他人做,給他個光祿大夫,等他回來再安頓不遲。”
李傕麵色微沉:“賈文和會否不再回來,投靠了張遼?”
楊定眼神閃爍了下,若無其事的道:“不無可能。”
郭汜卻搖頭大笑:“稚然多慮矣,想賈文和將張遼算計的如此之慘,某料他入河東,恐怕還是小心翼翼過去,不敢被張遼舊部知曉,否則早已身死,他又哪敢去投靠張遼?”
李傕一想,確實如此,釋然道:“是我多慮了。”
楊定卻大聲道:“張遼既然遠在青州,無以為慮,何不派兵趁機多了左馮翊與河東郡,徹底斷了他的根基,更能令朝廷政令傳至關東。”
“不錯。”郭汜拍案道:“馮毅、河東,如鯁在喉,令我等難以舒展,更可恨的是關中的賤民十有七八都去了馮毅與河東,如今某的兒郎想略些糧草與錢財都不能。”
李傕眼裏閃過厲色,他心中最忌憚的還是張遼,若是張遼在左馮翊或並州,他不敢妄動,但如今張遼遠在青州,他卻不必顧忌了,當即道:“我等原本顧念牛中郎舊恩,才止步左馮翊,如今已有兩年,聽聞牛中郎更被張遼幽禁,我等正當攻破左馮翊,為牛中郎報仇!段煨在華陰,我等可聯合段煨,夾擊左馮翊,再圖河東郡。”
“李將軍,段煨不可靠!”楊定與段煨有舊怨,大聲反對道:“他這些年在華陰,正處於河東與左馮翊之間,卻安然無恙,若非與張遼勾結,豈能如此?”
李傕聞言,臉色頓時陰沉下來:“若非整修提醒,某險些忘了此事,段煨與那徐榮一般,皆是背主之賊,可恨!”
“不錯!段煨該殺。”楊定附和。
李傕徘徊了兩步:“如此,該當如何?徐榮在左馮翊,不可小覷,我等要攻破他,需要一番苦戰,隻恐朝廷生變。”
楊定眼珠子一轉,道:“何不先讓朝廷下詔,命徐榮接替張遼為並州牧,讓他入長安拜見天子,他若來,便殺之,若不來,我等正可討之,可聯合右扶風馬騰、韓遂兵馬,破之不難。”
“聯合馬騰韓遂?”李傕皺起眉頭。
郭汜忽然想到了什麽,大聲道:“何不先讓馬騰、韓遂遷十萬涼州人入關中?”
李傕眼睛一亮,正要說話,突然有人送來一封文書,言征西將軍馬騰有表奏上。
李傕打開一看,登時大怒:“好個馬騰,竟然想要開府之權,真是貪得無厭!”
郭汜聞言,接過奏表一看,也嗔目發怒:“某功在社稷,尚未開府,他馬騰聚攏賊寇,無尺寸之功,竟然也想開府?”
李傕看了一眼郭汜,他從郭汜的話裏聽出了不滿,當初十萬涼州人入京,入京還是李傕權勢最大,車騎將軍、開府、假節,僅次於他的郭汜卻差了些,隻是做了後將軍,封了侯,並未開府。
這時,又有人來報,賈詡來見。
李傕大喜,忙道:“快請進來。”
看著風塵仆仆的賈詡進來,李傕露出關切的神色:“文和,不知令堂如何?”
賈詡作禮道:“勞將軍過問,尚好,隻是需要休養時日。”
郭汜急不可耐的道:“文和,汝以為我等如今奪取左馮翊與河東如何?要是奪了河東,汝母便在治下,隨時可以照看。”
李傕也道:“馬騰奏請開府,文和以為如何?”
楊定道:“張遼既能開府,為何馬騰不成,正該安撫於他。”
李傕隻是看向賈詡。
賈詡沉吟了下,道:“張遼遠在青州,他開府,也不過是與關東爭鋒,與我等無害,我等的根基乃在涼州,馬騰在扶風,隻在將軍臥榻之側,他若強大,可連涼州而吞關中,況馬騰開府,則韓遂如何?他二人若生異心,連兵數十萬,我等後路絕矣。”
“不錯,”李傕色變道:“絕不能與馬騰開府之權。”
楊定麵色難看:“吾身體略有不適,先行告退。”
楊定下去後,賈詡又道:“馬騰,有十萬兵馬,虎狼之心,此番心願不償,多半會生變故,將軍當小心防範。”
李傕神色聳然一驚:“不錯,正是如此。”
三人又議了一些細節,李傕忽然想起了什麽,取過剛才張遼那份奏表,大笑道:“文和且看,卻不知那張遼何時竟成了巫祝,懂得天象之術,敢言天災了。”
賈詡接過一看,雙目微垂:“可將張遼此表奏請朝廷,宣之百官,斥其荒唐,削其聲望。”
“此計甚妙!”李傕眼睛一亮,大喜讚同。
第二日,李傕便召集朝會,當著天子和滿朝大臣上奏張遼之事:“陛下,今有征東將軍、並州牧、青州牧張遼,妄行妖言,自稱夜觀天象,察知天下將有大災,請朝廷令州郡備災,如此荒唐之言,必是被太平道所惑,枉為大臣……”
“張遼與太平道同流合汙,與黃巾賊沆瀣一氣,可斬也!”楊定大聲應和。
不想他話音未落,忽然整個地麵開始震動起來,朝堂上眾臣立時跌掉一片,更是看到整個大殿都開始晃動起來。
“不好!是地動!”立時有朝臣嘶聲驚呼。
李傕跌倒在地,看著手中張遼那個奏章,隻感到背後一股涼氣直衝腦際,大災……難道張遼真會觀望天象不成?
眾朝臣急忙護著天子出了大殿,來到空曠之處,感受著大地的震顫,無不駭然。
賈詡心中也不平靜,三個月前母親病重,他趕到河東,卻見愕然的到了張遼和左慈,原來張遼當時還在並州,聽聞賈母病重,急忙就帶著左慈偷偷趕到河東衛賈母醫治,等賈詡到時母親病情已經大為好轉。
隨後賈詡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一邊照看母親,一邊與張遼密談,其中張遼就提到了今年末的震災和來年旱災之憂,賈詡半信半疑之餘,也給弟子出了計策,讓他上奏朝廷,即可警示朝廷,也可令自己聲望更重。
沒想到,如今地震竟然真的發生了。
初平四年,十月二十二,長安發生地震,有異星橫空,司空楊彪被免,太常趙溫為司空,錄尚書事。
左馮翊也發生地震,但因為張遼的令書早已昭告治下郡縣,令百姓察雞狗、固房屋以防震災,儲糧草、修水庫以防旱災,養雞鴨、織密網以防蝗災,所以杜畿不敢怠慢,不但備好了各項防震手段,專門在各縣鄉派人觀察雞鴨牛羊的動向,一旦這些動物躁動不安,便立時招呼百姓到空曠之地,所以左馮翊百姓雖多,損失卻小。
本來張遼的命令還有一些郡縣不以為然,但關中震災發生後,消息很快傳開,不但左馮翊與河東,就是並州郡縣也無不肅然,再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緊鑼密鼓的準備防災。
因為據張遼命令,除了震災,來年還會有旱災與蝗災,這兩種災害對於百姓來說最為可怕,能令農田顆粒無收,一年辛勤化為烏有。
長安城,車騎將軍府中傳來一陣大笑聲:“哈哈哈哈,張遼小兒,真笑煞我也!”
李傕看著對麵的郭汜,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這張遼小兒,前段時間聽說他躲在東夷那個荒野海邊撈魚種地,與賤民同流,而今竟上表說什麽夜觀天象,察知年末與來年會有大災,要讓朝廷下令州郡儲糧蓄水,以備災年,他以為他是何人也?青州有災,便當天下又災乎?”
郭汜滿飲一杯,哈哈大笑:“想必張遼遠在青州之地,恐朝廷忘了他,以為他被黃巾所害,故而上表,以示他一息尚存也。”
一旁的楊定恨聲道:“張遼實乃十惡不赦之徒,隻恨不能親手殺了他。”
“會有機會的。”李傕暢快的笑道:“賈文和之計真是厲害,那張遼被發往青州海鄙之地,再也難為我等心腹之患矣。”
“不錯。”郭汜笑道:“前番我等派使者前往匈奴南庭,本是行驅虎吞狼之計,讓匈奴人找並州麻煩,壞了張遼根基,不想使者僥幸回來,說是那南庭早就與並州打成一團了,並州邊地大多喪失,張遼大勢已去哪!”
李傕連連點頭:“若是張遼尚在並州,不至於此,可惜他去了青州……賈文和……賈文和……真是計謀多端,他不在身邊,我二人恐難以應對那些朝臣與四方諸侯哪。”
李傕說罷看向一旁的尚書郎,問道:“賈尚書還沒從河東回來嗎?”
那尚書郎小心翼翼的道:“半個月前,賈尚書來信,母親病已稍愈,須再照看十天半月,眼下應該快回長安了。”
李傕皺眉不語,賈詡兩個月前因母親病重,辭官去了河東照看母親,李傕和郭汜本不想放人,更怕他投靠張遼,但盡孝事大,他們不好阻攔,隻好留下了賈詡的中子為質,讓他去了河東。如今賈詡一日不歸,他心中就有不安。
郭汜道:“賈文和既然未曾回來,何不將尚書先與他人做,給他個光祿大夫,等他回來再安頓不遲。”
李傕麵色微沉:“賈文和會否不再回來,投靠了張遼?”
楊定眼神閃爍了下,若無其事的道:“不無可能。”
郭汜卻搖頭大笑:“稚然多慮矣,想賈文和將張遼算計的如此之慘,某料他入河東,恐怕還是小心翼翼過去,不敢被張遼舊部知曉,否則早已身死,他又哪敢去投靠張遼?”
李傕一想,確實如此,釋然道:“是我多慮了。”
楊定卻大聲道:“張遼既然遠在青州,無以為慮,何不派兵趁機多了左馮翊與河東郡,徹底斷了他的根基,更能令朝廷政令傳至關東。”
“不錯。”郭汜拍案道:“馮毅、河東,如鯁在喉,令我等難以舒展,更可恨的是關中的賤民十有七八都去了馮毅與河東,如今某的兒郎想略些糧草與錢財都不能。”
李傕眼裏閃過厲色,他心中最忌憚的還是張遼,若是張遼在左馮翊或並州,他不敢妄動,但如今張遼遠在青州,他卻不必顧忌了,當即道:“我等原本顧念牛中郎舊恩,才止步左馮翊,如今已有兩年,聽聞牛中郎更被張遼幽禁,我等正當攻破左馮翊,為牛中郎報仇!段煨在華陰,我等可聯合段煨,夾擊左馮翊,再圖河東郡。”
“李將軍,段煨不可靠!”楊定與段煨有舊怨,大聲反對道:“他這些年在華陰,正處於河東與左馮翊之間,卻安然無恙,若非與張遼勾結,豈能如此?”
李傕聞言,臉色頓時陰沉下來:“若非整修提醒,某險些忘了此事,段煨與那徐榮一般,皆是背主之賊,可恨!”
“不錯!段煨該殺。”楊定附和。
李傕徘徊了兩步:“如此,該當如何?徐榮在左馮翊,不可小覷,我等要攻破他,需要一番苦戰,隻恐朝廷生變。”
楊定眼珠子一轉,道:“何不先讓朝廷下詔,命徐榮接替張遼為並州牧,讓他入長安拜見天子,他若來,便殺之,若不來,我等正可討之,可聯合右扶風馬騰、韓遂兵馬,破之不難。”
“聯合馬騰韓遂?”李傕皺起眉頭。
郭汜忽然想到了什麽,大聲道:“何不先讓馬騰、韓遂遷十萬涼州人入關中?”
李傕眼睛一亮,正要說話,突然有人送來一封文書,言征西將軍馬騰有表奏上。
李傕打開一看,登時大怒:“好個馬騰,竟然想要開府之權,真是貪得無厭!”
郭汜聞言,接過奏表一看,也嗔目發怒:“某功在社稷,尚未開府,他馬騰聚攏賊寇,無尺寸之功,竟然也想開府?”
李傕看了一眼郭汜,他從郭汜的話裏聽出了不滿,當初十萬涼州人入京,入京還是李傕權勢最大,車騎將軍、開府、假節,僅次於他的郭汜卻差了些,隻是做了後將軍,封了侯,並未開府。
這時,又有人來報,賈詡來見。
李傕大喜,忙道:“快請進來。”
看著風塵仆仆的賈詡進來,李傕露出關切的神色:“文和,不知令堂如何?”
賈詡作禮道:“勞將軍過問,尚好,隻是需要休養時日。”
郭汜急不可耐的道:“文和,汝以為我等如今奪取左馮翊與河東如何?要是奪了河東,汝母便在治下,隨時可以照看。”
李傕也道:“馬騰奏請開府,文和以為如何?”
楊定道:“張遼既能開府,為何馬騰不成,正該安撫於他。”
李傕隻是看向賈詡。
賈詡沉吟了下,道:“張遼遠在青州,他開府,也不過是與關東爭鋒,與我等無害,我等的根基乃在涼州,馬騰在扶風,隻在將軍臥榻之側,他若強大,可連涼州而吞關中,況馬騰開府,則韓遂如何?他二人若生異心,連兵數十萬,我等後路絕矣。”
“不錯,”李傕色變道:“絕不能與馬騰開府之權。”
楊定麵色難看:“吾身體略有不適,先行告退。”
楊定下去後,賈詡又道:“馬騰,有十萬兵馬,虎狼之心,此番心願不償,多半會生變故,將軍當小心防範。”
李傕神色聳然一驚:“不錯,正是如此。”
三人又議了一些細節,李傕忽然想起了什麽,取過剛才張遼那份奏表,大笑道:“文和且看,卻不知那張遼何時竟成了巫祝,懂得天象之術,敢言天災了。”
賈詡接過一看,雙目微垂:“可將張遼此表奏請朝廷,宣之百官,斥其荒唐,削其聲望。”
“此計甚妙!”李傕眼睛一亮,大喜讚同。
第二日,李傕便召集朝會,當著天子和滿朝大臣上奏張遼之事:“陛下,今有征東將軍、並州牧、青州牧張遼,妄行妖言,自稱夜觀天象,察知天下將有大災,請朝廷令州郡備災,如此荒唐之言,必是被太平道所惑,枉為大臣……”
“張遼與太平道同流合汙,與黃巾賊沆瀣一氣,可斬也!”楊定大聲應和。
不想他話音未落,忽然整個地麵開始震動起來,朝堂上眾臣立時跌掉一片,更是看到整個大殿都開始晃動起來。
“不好!是地動!”立時有朝臣嘶聲驚呼。
李傕跌倒在地,看著手中張遼那個奏章,隻感到背後一股涼氣直衝腦際,大災……難道張遼真會觀望天象不成?
眾朝臣急忙護著天子出了大殿,來到空曠之處,感受著大地的震顫,無不駭然。
賈詡心中也不平靜,三個月前母親病重,他趕到河東,卻見愕然的到了張遼和左慈,原來張遼當時還在並州,聽聞賈母病重,急忙就帶著左慈偷偷趕到河東衛賈母醫治,等賈詡到時母親病情已經大為好轉。
隨後賈詡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一邊照看母親,一邊與張遼密談,其中張遼就提到了今年末的震災和來年旱災之憂,賈詡半信半疑之餘,也給弟子出了計策,讓他上奏朝廷,即可警示朝廷,也可令自己聲望更重。
沒想到,如今地震竟然真的發生了。
初平四年,十月二十二,長安發生地震,有異星橫空,司空楊彪被免,太常趙溫為司空,錄尚書事。
左馮翊也發生地震,但因為張遼的令書早已昭告治下郡縣,令百姓察雞狗、固房屋以防震災,儲糧草、修水庫以防旱災,養雞鴨、織密網以防蝗災,所以杜畿不敢怠慢,不但備好了各項防震手段,專門在各縣鄉派人觀察雞鴨牛羊的動向,一旦這些動物躁動不安,便立時招呼百姓到空曠之地,所以左馮翊百姓雖多,損失卻小。
本來張遼的命令還有一些郡縣不以為然,但關中震災發生後,消息很快傳開,不但左馮翊與河東,就是並州郡縣也無不肅然,再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緊鑼密鼓的準備防災。
因為據張遼命令,除了震災,來年還會有旱災與蝗災,這兩種災害對於百姓來說最為可怕,能令農田顆粒無收,一年辛勤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