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又稱不其山,位於青州東南沿海,是華夏數千裏海岸線第一高峰,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之說,山區方圓數十裏,有山頭數十個,河流二三十條,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有近二百裏,有十三個海灣,大小島嶼十六個。
嶗山更是道教的發祥地,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史載吳王夫差嚐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直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東海仙山”,前漢武帝建元元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此時的嶗山還沒有後來的靈寶派、上清派、茅山宗等有名教派,但卻有著最興盛的太平道。
太平道其實起源於黃老學說,黃老學說是先秦百家之一,兼容並包,在以道、法為主的同時,又兼采陰陽家、儒家、墨家和名家思想,是一套比較完備的治國思想體係,突出刑德觀念,主張恩威並施以鞏固政權,在西漢初年,便是以黃老之學治國經世,休養生息,成文景之治,到了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黃老之學便成為治身養性之學了,仍不失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
但到了後漢數十年來,一些方士把黃老之學與神仙長生、鬼神祭禱、讖緯符籙等方術雜糅一起,視黃帝、老子為神仙,形成了原始道教,最早的是天師道,取原始巫道淫祠而代之,有教化導善之德,隨後興起的太平道教義也是導人向善,但如今早已失去本意,成了禍亂地方的根源。
太平道的主要傳道方式為是教人叩頭思過,以符水咒說治病,蠱惑了很多百姓,被醫治的人病好了,是符水靈驗,治不好,是心不誠。
太平道發展極快,信徒無數,總壇卻極為隱蔽,整個嶗山之中有道家的太乙仙洞、道觀十數個,加上一些山頭山賊、海賊橫行,成為太平道總壇最好的掩護,數十個山頭,尋常人根本找不到。
此時,在嶗山東南的一處山腰中,史阿和太史慈帶著親衛隱藏在密林中,遙望著不遠處一座並不大的道觀。
就在這座道觀之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山洞,開在山腹之中,洞外守衛著三十六個黃巾力士,個個頭裹黃巾,身著黃袍,魁梧強壯,是太平道專門挑選出來的護道兵,共有八百人,戰鬥力比之尋常黃巾兵要強的多。
山洞中火把通明,有三座巨大雕像,各有數丈之高,分別是黃帝、老子和黃天太乙,黃帝和老子是所有道教尊奉的神靈,而黃天太乙則是太平道所獨有尊奉的。除了神像,還有管、笙、壇鼓、雲鑼、鐺子、鐃、磬等各種道場樂器,三十六個蒲團。
這裏就是太平道的總壇,平日裏太平道的核心成員都在各地傳道,但每逢大事或祭神之時,太平道的核心成員便會聚集到這裏。
此時山洞中有二十多人,個個都是道裝打扮,坐在蒲團上,為首一人是個鶴發童顏的道士,三綹長髯飄飄,閉著眼睛,看不出年齡。
他正是太平道的道主宮祟,琅琊於吉的弟子,此人誌在興盛太平道,大約五十多年前順帝之時,宮祟曾詣闕獻《太平清領書》,想要將太平道作為國道,卻被有司奏劾所上妖妄不經。其後他在青徐之地傳道,以南華為道號,二十多年前曾教授張角太平道,想在中原興道,不過張角搞出的動靜超乎了他的預料。
宮祟左側是個妙齡女子,一聲米黃道裝遮掩著窈窕的身姿,年齡大約在二十六七,容貌極是美麗。她是太平道的聖女,宮祟的族孫女。
宮祟右側是個胖道士,一副笑眯眯的神情,眼神卻不時望年齡女子身上飄,他是於吉的族人於牙,在太平道中地位很高,隻在宮祟之下。
他們三人地位最高,餘下的二十多個道士,也各有男女,不過其中有巫祝打扮的,還有俗裝的,各不一樣,但神情卻是同樣的凝重與憤怒。
“道主。”一個道士恨聲道:“這什麽青州牧著實可恨,青州這麽大,什麽地方不好去,偏偏來了東萊,不過幾日之間,就搗毀了我們十幾處神壇,弟子損失慘重啊,道主快想想辦法,這麽下去我們可沒法傳道了。”
“是啊,道主快想想辦法。”幾個道士跟著哭叫。
宮祟身旁的於牙哼道:“若不是三十萬教徒在兗州投靠曹操,這區區青州牧,焉敢在東萊放肆!”
宮祟睜開眼睛,緩緩道:“當初百萬教徒都敗於朝廷之手,而今形勢更艱難,曹操此人不凡,三十萬教徒投靠於他,未必不能為我太平道尋一條興盛之道。”
於牙道:“如今青州牧逼迫太甚,壞我神壇,我等又該如何?”
宮祟默然片刻:“還勞諸位發動教徒,這青州牧在東萊失了根基,不足為道,他總不能殺盡東萊黎庶。”
底下一個道士開口道:“這幾日我等已發動教徒抵抗,隻是被捉去了很多,這青州牧很是凶惡,我們損失慘重。”
“想當初皇甫嵩那惡徒就殺了二十萬教徒,我等不可不引以為戒。”於牙眼珠一轉,道:“不如派出力士刺殺此賊,托為天譴。”
底下一眾道士聽了於牙的計策,立時紛紛附和,他們本來在東萊生活的有滋有味,還受到教徒和百姓尊崇,如今卻都被青州牧破壞了,因而對新任青州牧恨得是咬牙切齒。
宮祟身旁的聖女蹙眉道:“這青州牧出手不凡,隻怕他也會來襲擊總壇……”
於牙大笑:“聖女多慮了,我道總壇隱在這山中十數年,也未曾有人發覺,更不必說我等平日也不在這總壇,那賊子便是來了又如何?”
不想他話音剛落,外麵便傳來慘叫聲,緊跟著一個守門黃巾力士慌忙進來,大聲道:“道主,諸位護法快走,有賊人來襲,很是凶猛。”
眾道士無不色變,轉眼之間,外麵的慘叫聲更加急促,這下子連宮祟臉色也變了起來。
嶗山更是道教的發祥地,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史載吳王夫差嚐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直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東海仙山”,前漢武帝建元元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此時的嶗山還沒有後來的靈寶派、上清派、茅山宗等有名教派,但卻有著最興盛的太平道。
太平道其實起源於黃老學說,黃老學說是先秦百家之一,兼容並包,在以道、法為主的同時,又兼采陰陽家、儒家、墨家和名家思想,是一套比較完備的治國思想體係,突出刑德觀念,主張恩威並施以鞏固政權,在西漢初年,便是以黃老之學治國經世,休養生息,成文景之治,到了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黃老之學便成為治身養性之學了,仍不失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
但到了後漢數十年來,一些方士把黃老之學與神仙長生、鬼神祭禱、讖緯符籙等方術雜糅一起,視黃帝、老子為神仙,形成了原始道教,最早的是天師道,取原始巫道淫祠而代之,有教化導善之德,隨後興起的太平道教義也是導人向善,但如今早已失去本意,成了禍亂地方的根源。
太平道的主要傳道方式為是教人叩頭思過,以符水咒說治病,蠱惑了很多百姓,被醫治的人病好了,是符水靈驗,治不好,是心不誠。
太平道發展極快,信徒無數,總壇卻極為隱蔽,整個嶗山之中有道家的太乙仙洞、道觀十數個,加上一些山頭山賊、海賊橫行,成為太平道總壇最好的掩護,數十個山頭,尋常人根本找不到。
此時,在嶗山東南的一處山腰中,史阿和太史慈帶著親衛隱藏在密林中,遙望著不遠處一座並不大的道觀。
就在這座道觀之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山洞,開在山腹之中,洞外守衛著三十六個黃巾力士,個個頭裹黃巾,身著黃袍,魁梧強壯,是太平道專門挑選出來的護道兵,共有八百人,戰鬥力比之尋常黃巾兵要強的多。
山洞中火把通明,有三座巨大雕像,各有數丈之高,分別是黃帝、老子和黃天太乙,黃帝和老子是所有道教尊奉的神靈,而黃天太乙則是太平道所獨有尊奉的。除了神像,還有管、笙、壇鼓、雲鑼、鐺子、鐃、磬等各種道場樂器,三十六個蒲團。
這裏就是太平道的總壇,平日裏太平道的核心成員都在各地傳道,但每逢大事或祭神之時,太平道的核心成員便會聚集到這裏。
此時山洞中有二十多人,個個都是道裝打扮,坐在蒲團上,為首一人是個鶴發童顏的道士,三綹長髯飄飄,閉著眼睛,看不出年齡。
他正是太平道的道主宮祟,琅琊於吉的弟子,此人誌在興盛太平道,大約五十多年前順帝之時,宮祟曾詣闕獻《太平清領書》,想要將太平道作為國道,卻被有司奏劾所上妖妄不經。其後他在青徐之地傳道,以南華為道號,二十多年前曾教授張角太平道,想在中原興道,不過張角搞出的動靜超乎了他的預料。
宮祟左側是個妙齡女子,一聲米黃道裝遮掩著窈窕的身姿,年齡大約在二十六七,容貌極是美麗。她是太平道的聖女,宮祟的族孫女。
宮祟右側是個胖道士,一副笑眯眯的神情,眼神卻不時望年齡女子身上飄,他是於吉的族人於牙,在太平道中地位很高,隻在宮祟之下。
他們三人地位最高,餘下的二十多個道士,也各有男女,不過其中有巫祝打扮的,還有俗裝的,各不一樣,但神情卻是同樣的凝重與憤怒。
“道主。”一個道士恨聲道:“這什麽青州牧著實可恨,青州這麽大,什麽地方不好去,偏偏來了東萊,不過幾日之間,就搗毀了我們十幾處神壇,弟子損失慘重啊,道主快想想辦法,這麽下去我們可沒法傳道了。”
“是啊,道主快想想辦法。”幾個道士跟著哭叫。
宮祟身旁的於牙哼道:“若不是三十萬教徒在兗州投靠曹操,這區區青州牧,焉敢在東萊放肆!”
宮祟睜開眼睛,緩緩道:“當初百萬教徒都敗於朝廷之手,而今形勢更艱難,曹操此人不凡,三十萬教徒投靠於他,未必不能為我太平道尋一條興盛之道。”
於牙道:“如今青州牧逼迫太甚,壞我神壇,我等又該如何?”
宮祟默然片刻:“還勞諸位發動教徒,這青州牧在東萊失了根基,不足為道,他總不能殺盡東萊黎庶。”
底下一個道士開口道:“這幾日我等已發動教徒抵抗,隻是被捉去了很多,這青州牧很是凶惡,我們損失慘重。”
“想當初皇甫嵩那惡徒就殺了二十萬教徒,我等不可不引以為戒。”於牙眼珠一轉,道:“不如派出力士刺殺此賊,托為天譴。”
底下一眾道士聽了於牙的計策,立時紛紛附和,他們本來在東萊生活的有滋有味,還受到教徒和百姓尊崇,如今卻都被青州牧破壞了,因而對新任青州牧恨得是咬牙切齒。
宮祟身旁的聖女蹙眉道:“這青州牧出手不凡,隻怕他也會來襲擊總壇……”
於牙大笑:“聖女多慮了,我道總壇隱在這山中十數年,也未曾有人發覺,更不必說我等平日也不在這總壇,那賊子便是來了又如何?”
不想他話音剛落,外麵便傳來慘叫聲,緊跟著一個守門黃巾力士慌忙進來,大聲道:“道主,諸位護法快走,有賊人來襲,很是凶猛。”
眾道士無不色變,轉眼之間,外麵的慘叫聲更加急促,這下子連宮祟臉色也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