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
轟隆隆!
北宮門再次被打開。
呂布取出懷中詔書和赦令,帶著李肅等人大步而出,到了宮門外,掃過驚呆了的董卓手下士兵,高舉詔書,厲聲道:“奉詔誅賊臣董卓,餘者皆不問!”
那些士兵看到李肅手中提著的人頭,正是方才剛進入宮門的董卓,無不大駭,心中惶恐,又看到呂布高舉的詔書和赦令,隨著一個人高喊萬歲,餘下的立時跟著爭先恐後齊呼萬歲。
徐榮看著董卓的人頭,眼裏露出複雜的神色,又看到詔書,不敢怠慢,也跟著應和起來。
不遠處的人群中,同樣有一個人神色複雜,正是張遼。
張遼看到董卓被殺,而手下的士兵看到赦令,轉眼就高呼萬歲,根本沒有人想著為董卓報仇,不由暗歎,看來董卓的殘暴已經盡失人心,連嫡係尚且如此,何況他人。
他早已聽說過,董卓如今的殘暴已經不至於對敵人和士人百姓了,連手下諸將稍有言語蹉跌,也是當場就殺,如此怎能不失人心。
他知道呂布被王允策反,有與董卓侍妾私通的因素在內,但這多半並不是最關鍵的原因,畢竟妾的地位很低,常有買送的,即便被發現,也未必有性命之憂。而且呂布雖然貪權,但也怕死,他被策反的真正原因還是董卓太殘暴了,以致於手下人人自危,呂布也不例外,他私通之事,換作其他人,未必會有性命之憂,但換作董卓,呂布心中便沒底了,加上高官厚祿誘惑,才會鋌而走險。
董卓被殺的消息,轉眼就傳到了宮內,尚書台中,司徒、尚書令王允正在批文的手中之筆掉落,渾身止不住顫抖起來,眼裏露出激動的神色。
尚書仆射士孫瑞長舒了口氣,看向王允。
殿後,天子劉協聽到董卓伏誅的消息,再看侍中王蓋興奮的神情,止不住站了起來,神情有如釋重負,又有幾分複雜。
說來如果沒有董卓,他很可能永遠做不了天子,更可能早被何太後殺害,從這一點來看,董卓對他是有恩的。但隨著他年齡漸長,隨著董卓的一步步變化,劉協不知從何時開始,無時不刻心懷恐懼,董卓隨時可能篡位,他隨時都可能被董卓殺掉。
但如今,一切都不會了。
劉協終是長舒了口氣。
董卓伏誅的消息如狂風一般席卷了整個長安城!如同驚雷一般炸響了長安城!
橫行一世的董卓死了!
董暴徒死了?!
聽到這個消息,長安內外,朝野上下,無論是朝臣、士人還是百姓,第一個反應就是不信!
董卓何人也?
當朝太師,大權在握,挾天子以令諸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握兵馬無數,連敗關東諸侯,令天下側目,如今正當盛時,他怎麽會死?!
但當董卓的頭顱和屍體展示在長安大街上時,整個長安頓時轟動了!瘋狂起來!
籠罩在長安城上空的陰雲頓時一消而散。
滿城的百姓湧上大街,唱著跳著恣意的舞動著,發泄著心中的快意。
長安城中幸存的富豪、官員、士人紛紛買酒買肉,互相慶賀,一些婦女也紛紛賣掉首飾,買酒買肉做大餐,各條街市擁擠得水泄不通,酒肉被一搶而空。
董卓喜歡火燒活人,而他的屍體也沒有逃過那一劫,被拖到市中示眾,看守屍體的官吏作了一個大燈撚,放在董卓的肚臍上點燃,屍體前被擠得水泄不通,無數百姓看得拍手叫好。
而朝臣和士人之中,有上百個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聚集在董卓屍體前,大哭大叫,為被董卓滅了滿門的袁氏哭泣,又為董卓的死大笑。
人群之中,張遼拉著同樣做了偽裝的李儒和田儀默默的看著這一幕。董卓被殺的消息傳開後,李儒在府中痛哭,田儀則要前去屍體前哭拜,被張遼提前阻止,好生勸了一番,安排了他們的家人,然後帶著他們偽裝後,在這裏向董卓的屍體做最後的告別。
看到李儒和田儀落淚,知道他二人都曾受董卓大恩,張遼拍了拍二人肩膀,輕歎道:“李兄,田兄,節哀,看到了吧,董公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一人死而天下人狂歡,眾叛親離,他害的人太多,也是不冤。”
李儒和田儀不語,二人默默的向董卓屍體微微鞠了一躬,張遼歎了口氣,也陪著鞠了一躬,三人趁著長安大街上一片混亂之時,悄然離開了這裏,出了長安城。
長安城外,渭水之畔,張遼拉著李儒和田儀的手,道:“李兄,田兄,我們就此暫別,我已安排人送你們去河東,那裏有重兵把守,很是安穩,且安心的呆一段時日。”
李儒和田儀朝張遼長作一禮,田儀道:“文遠不隨我們一道離開長安麽?”
張遼搖搖頭,看向西麵:“董公已死,郿塢遲早也要被攻破,我還要去救個人。”
“小白白!”李儒立時知道了張遼要救的是誰。
張遼點了點頭:“無論如何,她是無辜的,更曾幾番在董公麵前救我,我豈能不救,還有其他家眷,能救總要救。”
田儀沒有說話,朝張遼長拜一拜,然後轉身上了馬車,回頭看著張遼同樣西去的背影,百感交集。
他們雖然不知道張遼怎麽在郿塢逃過一劫的,但知道必然很凶險,而今張遼卻能不棄前嫌,前去郿塢救董公的家眷,足見他是個義氣之人,他們沒有認錯人,雖然曆經生死波折,但張遼沒有變,還是那個重情義的張遼。
……
長安城,未央宮中,誅殺了董卓,一直隱藏在幕後策劃的王允終於站到了前前,未央宮前殿,百官朝會上,呂布眉飛色舞的敘說著誅殺董卓的前因後果,他的官職爵位還要靠王允,怎能不力挺他?當即將王允的苦辛謀劃說得精彩絕倫。
除此之外,尚書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等人也敘說了王允此前隱忍謀劃刺殺董卓以正朝綱之事。
朝臣之中多有袁氏的門生故吏,他們感激王允為袁氏報仇,隱隱以他為首,向天子進言,請王允錄尚書事,天子同意。
錄尚書事,便是總領尚書台之事,看似與此前的尚書令職責類似,但卻有本質的區別,尚書令官秩畢竟太低,而且名義上還屬於少府管轄,屬於內廷職務,更要完全聽命於天子,而錄尚書事卻是外朝重臣對尚書台事務的總領,相當於幫天子管起所有的文書事務,包括批閱奏折,行使原屬天子的權力。前漢的霍光、東漢的竇武、何進都是官拜大將軍、錄尚書事,錄尚書事往往意味著一個權臣的誕生。
王允錄尚書事,可謂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完全掌控了朝政,從某一種程度上講是替代了董卓。
不過朝臣對於王允這個士人還是極為認可的,不同於對董卓那個涼州武人的排斥。
王允錄尚書事後,立時將皇甫嵩、馬日磾等朝臣放出大獄,以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命他率兵去攻打郿塢,誅殺董卓三族。
與此同時,又表奏呂布誅殺董卓的大功,以之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封溫侯。
這相當於一下子給了呂布四個重賞。
第一,奮威將軍,與皇甫嵩的征西將軍職位相當,高於董卓麾下所有中郎將。
第二,假節,就是加賜代表天子的符節,對於違犯軍法的將領,有先斬後奏的大權,這一點卻比皇甫嵩的征西將軍權力大了。
第三,儀同三司。“三司”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三公”是普天下士人做官的最高目標。呂布如今雖然誅殺董卓,但沒有經學素養,除非像董卓那樣,否則根本做不了三公。王允便賜他儀同三司,就是享受三公級待遇,並有自征長史、主簿等屬吏的權力。
第四,封溫侯。兩漢以來,列侯是非宗室朝臣得封的最高爵位,列侯有縣侯、鄉侯、亭侯三級,其中以縣侯最高,而溫侯便是河內郡溫縣之侯,屬於縣侯,是最高級別的列侯,也是董卓曾經封給王允的爵位,如今被王允讓給了呂布。
夜晚,司徒府中,王蓋不解的看著父親,問道:“父親,呂布終究不過一個輕俠,縱然誅殺董卓,也不過是為了名利而已,若非父親謀劃,豈能如此,卻為何給他如此之厚的重賞?”
王允看了一眼長子,對他的格局不由暗歎,搖頭道:“董卓雖死,但我等並不能高枕無憂,右扶風、弘農諸縣、河東郡、長安城,到處都是董卓的舊部,我等不通軍事,而呂布的並州兵素來與董卓的涼州兵不合,如今正要倚仗呂布,以並州製涼州,威懾郡縣,又豈能不以高官厚祿籠絡之?何況為父既有許諾,也不能食言。”
王蓋聽出父親言辭中多有失望之意,不由臉色微紅,從振興家族的興奮中冷靜了下來,敬佩的看著父親,道:“下一步該當如何?”
王允毫不猶豫的道:“先誅殺董卓三族,以收人心,正視聽,而後派可信之人掌控左馮翊與右扶風,再派使者撫慰關東,請關東出兵,迎接天子回雒陽,中興漢室!”
轟隆隆!
北宮門再次被打開。
呂布取出懷中詔書和赦令,帶著李肅等人大步而出,到了宮門外,掃過驚呆了的董卓手下士兵,高舉詔書,厲聲道:“奉詔誅賊臣董卓,餘者皆不問!”
那些士兵看到李肅手中提著的人頭,正是方才剛進入宮門的董卓,無不大駭,心中惶恐,又看到呂布高舉的詔書和赦令,隨著一個人高喊萬歲,餘下的立時跟著爭先恐後齊呼萬歲。
徐榮看著董卓的人頭,眼裏露出複雜的神色,又看到詔書,不敢怠慢,也跟著應和起來。
不遠處的人群中,同樣有一個人神色複雜,正是張遼。
張遼看到董卓被殺,而手下的士兵看到赦令,轉眼就高呼萬歲,根本沒有人想著為董卓報仇,不由暗歎,看來董卓的殘暴已經盡失人心,連嫡係尚且如此,何況他人。
他早已聽說過,董卓如今的殘暴已經不至於對敵人和士人百姓了,連手下諸將稍有言語蹉跌,也是當場就殺,如此怎能不失人心。
他知道呂布被王允策反,有與董卓侍妾私通的因素在內,但這多半並不是最關鍵的原因,畢竟妾的地位很低,常有買送的,即便被發現,也未必有性命之憂。而且呂布雖然貪權,但也怕死,他被策反的真正原因還是董卓太殘暴了,以致於手下人人自危,呂布也不例外,他私通之事,換作其他人,未必會有性命之憂,但換作董卓,呂布心中便沒底了,加上高官厚祿誘惑,才會鋌而走險。
董卓被殺的消息,轉眼就傳到了宮內,尚書台中,司徒、尚書令王允正在批文的手中之筆掉落,渾身止不住顫抖起來,眼裏露出激動的神色。
尚書仆射士孫瑞長舒了口氣,看向王允。
殿後,天子劉協聽到董卓伏誅的消息,再看侍中王蓋興奮的神情,止不住站了起來,神情有如釋重負,又有幾分複雜。
說來如果沒有董卓,他很可能永遠做不了天子,更可能早被何太後殺害,從這一點來看,董卓對他是有恩的。但隨著他年齡漸長,隨著董卓的一步步變化,劉協不知從何時開始,無時不刻心懷恐懼,董卓隨時可能篡位,他隨時都可能被董卓殺掉。
但如今,一切都不會了。
劉協終是長舒了口氣。
董卓伏誅的消息如狂風一般席卷了整個長安城!如同驚雷一般炸響了長安城!
橫行一世的董卓死了!
董暴徒死了?!
聽到這個消息,長安內外,朝野上下,無論是朝臣、士人還是百姓,第一個反應就是不信!
董卓何人也?
當朝太師,大權在握,挾天子以令諸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握兵馬無數,連敗關東諸侯,令天下側目,如今正當盛時,他怎麽會死?!
但當董卓的頭顱和屍體展示在長安大街上時,整個長安頓時轟動了!瘋狂起來!
籠罩在長安城上空的陰雲頓時一消而散。
滿城的百姓湧上大街,唱著跳著恣意的舞動著,發泄著心中的快意。
長安城中幸存的富豪、官員、士人紛紛買酒買肉,互相慶賀,一些婦女也紛紛賣掉首飾,買酒買肉做大餐,各條街市擁擠得水泄不通,酒肉被一搶而空。
董卓喜歡火燒活人,而他的屍體也沒有逃過那一劫,被拖到市中示眾,看守屍體的官吏作了一個大燈撚,放在董卓的肚臍上點燃,屍體前被擠得水泄不通,無數百姓看得拍手叫好。
而朝臣和士人之中,有上百個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聚集在董卓屍體前,大哭大叫,為被董卓滅了滿門的袁氏哭泣,又為董卓的死大笑。
人群之中,張遼拉著同樣做了偽裝的李儒和田儀默默的看著這一幕。董卓被殺的消息傳開後,李儒在府中痛哭,田儀則要前去屍體前哭拜,被張遼提前阻止,好生勸了一番,安排了他們的家人,然後帶著他們偽裝後,在這裏向董卓的屍體做最後的告別。
看到李儒和田儀落淚,知道他二人都曾受董卓大恩,張遼拍了拍二人肩膀,輕歎道:“李兄,田兄,節哀,看到了吧,董公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一人死而天下人狂歡,眾叛親離,他害的人太多,也是不冤。”
李儒和田儀不語,二人默默的向董卓屍體微微鞠了一躬,張遼歎了口氣,也陪著鞠了一躬,三人趁著長安大街上一片混亂之時,悄然離開了這裏,出了長安城。
長安城外,渭水之畔,張遼拉著李儒和田儀的手,道:“李兄,田兄,我們就此暫別,我已安排人送你們去河東,那裏有重兵把守,很是安穩,且安心的呆一段時日。”
李儒和田儀朝張遼長作一禮,田儀道:“文遠不隨我們一道離開長安麽?”
張遼搖搖頭,看向西麵:“董公已死,郿塢遲早也要被攻破,我還要去救個人。”
“小白白!”李儒立時知道了張遼要救的是誰。
張遼點了點頭:“無論如何,她是無辜的,更曾幾番在董公麵前救我,我豈能不救,還有其他家眷,能救總要救。”
田儀沒有說話,朝張遼長拜一拜,然後轉身上了馬車,回頭看著張遼同樣西去的背影,百感交集。
他們雖然不知道張遼怎麽在郿塢逃過一劫的,但知道必然很凶險,而今張遼卻能不棄前嫌,前去郿塢救董公的家眷,足見他是個義氣之人,他們沒有認錯人,雖然曆經生死波折,但張遼沒有變,還是那個重情義的張遼。
……
長安城,未央宮中,誅殺了董卓,一直隱藏在幕後策劃的王允終於站到了前前,未央宮前殿,百官朝會上,呂布眉飛色舞的敘說著誅殺董卓的前因後果,他的官職爵位還要靠王允,怎能不力挺他?當即將王允的苦辛謀劃說得精彩絕倫。
除此之外,尚書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等人也敘說了王允此前隱忍謀劃刺殺董卓以正朝綱之事。
朝臣之中多有袁氏的門生故吏,他們感激王允為袁氏報仇,隱隱以他為首,向天子進言,請王允錄尚書事,天子同意。
錄尚書事,便是總領尚書台之事,看似與此前的尚書令職責類似,但卻有本質的區別,尚書令官秩畢竟太低,而且名義上還屬於少府管轄,屬於內廷職務,更要完全聽命於天子,而錄尚書事卻是外朝重臣對尚書台事務的總領,相當於幫天子管起所有的文書事務,包括批閱奏折,行使原屬天子的權力。前漢的霍光、東漢的竇武、何進都是官拜大將軍、錄尚書事,錄尚書事往往意味著一個權臣的誕生。
王允錄尚書事,可謂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完全掌控了朝政,從某一種程度上講是替代了董卓。
不過朝臣對於王允這個士人還是極為認可的,不同於對董卓那個涼州武人的排斥。
王允錄尚書事後,立時將皇甫嵩、馬日磾等朝臣放出大獄,以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命他率兵去攻打郿塢,誅殺董卓三族。
與此同時,又表奏呂布誅殺董卓的大功,以之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封溫侯。
這相當於一下子給了呂布四個重賞。
第一,奮威將軍,與皇甫嵩的征西將軍職位相當,高於董卓麾下所有中郎將。
第二,假節,就是加賜代表天子的符節,對於違犯軍法的將領,有先斬後奏的大權,這一點卻比皇甫嵩的征西將軍權力大了。
第三,儀同三司。“三司”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三公”是普天下士人做官的最高目標。呂布如今雖然誅殺董卓,但沒有經學素養,除非像董卓那樣,否則根本做不了三公。王允便賜他儀同三司,就是享受三公級待遇,並有自征長史、主簿等屬吏的權力。
第四,封溫侯。兩漢以來,列侯是非宗室朝臣得封的最高爵位,列侯有縣侯、鄉侯、亭侯三級,其中以縣侯最高,而溫侯便是河內郡溫縣之侯,屬於縣侯,是最高級別的列侯,也是董卓曾經封給王允的爵位,如今被王允讓給了呂布。
夜晚,司徒府中,王蓋不解的看著父親,問道:“父親,呂布終究不過一個輕俠,縱然誅殺董卓,也不過是為了名利而已,若非父親謀劃,豈能如此,卻為何給他如此之厚的重賞?”
王允看了一眼長子,對他的格局不由暗歎,搖頭道:“董卓雖死,但我等並不能高枕無憂,右扶風、弘農諸縣、河東郡、長安城,到處都是董卓的舊部,我等不通軍事,而呂布的並州兵素來與董卓的涼州兵不合,如今正要倚仗呂布,以並州製涼州,威懾郡縣,又豈能不以高官厚祿籠絡之?何況為父既有許諾,也不能食言。”
王蓋聽出父親言辭中多有失望之意,不由臉色微紅,從振興家族的興奮中冷靜了下來,敬佩的看著父親,道:“下一步該當如何?”
王允毫不猶豫的道:“先誅殺董卓三族,以收人心,正視聽,而後派可信之人掌控左馮翊與右扶風,再派使者撫慰關東,請關東出兵,迎接天子回雒陽,中興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