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五月,隨著董卓遷都長安之後,大漢的天下已經徹底失去了控製,四方亂成一片。
首先是關中,董卓遷都長安後,第一件事就是在關中大興土木,發二十萬民夫,修葺長安故宮。
長安在西漢時有長樂、未央兩大宮殿前,附之還有桂宮、北宮、建章宮、明光宮等宮殿群,共建了九十多年。但在西漢末年毀於戰亂,近十年來涼州又多次叛亂,進入三輔,宮闕陵園損壞加劇。
由於宮殿群規模太大,要完全修葺至少耗時日久,因此董卓主要修葺了未央宮,從河東郡中條山轉輸木材,由於三輔多次戰亂,處處荒廢,天子和滿朝大臣一時之間未能安定下來。
董卓沒有去長安,而是留在雒陽。不過他在決定遷都長安時,為了三輔大後方安定,先前詔令在三輔掌控三萬兵馬的左將軍皇甫嵩為城門校尉,京兆尹蓋勳為議郎。
蓋勳暗中找皇甫嵩密謀討伐董卓,皇甫嵩不應,決意奉詔交出兵權,蓋勳兵少,獨自難以起事,隻能無奈作罷,與皇甫嵩一道奉詔去雒陽見董卓。
二人到了雒陽後,蓋勳見到董卓,沒有行跪拜之禮,僅是雙手作揖而已,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而董卓也知蓋勳素來剛正,當初連皇子劉辯為十常侍說情都沒用,又念及蓋勳在涼州聲望卓著,因而未曾責怪,反而任命他為越騎校尉。
至於皇甫嵩,剛到雒陽未見到董卓,便被主事官員下獄問罪,董卓本與老上司皇甫嵩有舊怨,因而放任官員處置,一代名將悲慘至此。幸得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乃是至交,得知父親身陷囹圄,親自到畢圭苑責問正在大宴賓客的董卓,叩頭流涕,董卓起身,牽與共坐,並命人釋放皇甫嵩,任命他為議郎。
皇甫嵩與蓋勳兩個不安定因素解決後,董卓的西麵大後方算是安定了。
但北麵形勢卻複雜起來,中郎將牛輔仍在河東郡討伐白波賊,但河內郡形勢卻陡然惡劣!
袁紹和王匡敗退後,王匡回泰山募兵,袁紹卻沒有直接回渤海,而是滯留在清河國四處募兵,與此同時,他以盟主的名義令韓馥派兵南下。韓馥迫於形勢,派都督從事趙浮、程奐率一萬弓弩兵從鄴城南下,逼近河內。
與此同時,袁紹又出大招,派虎牙都尉劉勳說服在河東和上黨劫掠未果的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以及同樣率數千人馬在上黨流竄的張楊,許以官職,處境尷尬的二人立時答應依附袁紹,南下討董,帶領超過萬數兵馬,屯於河內郡北部邊界漳水之畔,對河內郡虎視眈眈。
除此之外,又有大批白波賊穿過太行山陘道,進入河內郡西部,黑山賊也是蠢蠢欲動。
河內郡無險可守,駐守河內郡的董越與流竄的白波賊交戰一次,折損不少兵馬。董卓大驚,命董越放棄河內,撤回孟津。
而在南麵,袁術仍然屯兵魯陽未動,但遠在千裏之外的一個猛人卻開始行動了,此人便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事實上孫堅起兵一為大義,也有私心,在涼州作戰時他曾與董卓同為張溫麾下,慫恿張溫殺死董卓,因而與董卓產生仇隙。董卓執掌大權後,孫堅早有擔憂,所以袁紹、袁術等關東諸侯起兵後,麵對天賜良機,他立時響應。
關東諸侯無不是出身世家,唯有孫堅除外,他隻是一個武官,還不夠資格與其他諸侯同級,可謂是未接檄而應召。
不過從長沙到雒陽,足有兩千裏路程,大軍攜帶糧草輜重每日行進三十裏,也要三四個月以上,而孫堅在途中又幾次滯留,幹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便是殺了荊州刺史王睿。
孫堅帶了五千兵馬北上討董,路過武陵郡,邀荊州刺史王睿共同討伐董卓,王睿素來看不起出身武官的孫堅,又與孫堅有舊怨,不願與他同行,卻又怕不去討董壞了名聲,便想了個注意。因他這個刺史以武陵郡為治所,平日與武陵太守曹寅多有衝突,於是讓孫堅先殺曹寅,然後就一同出兵。
孫堅倒也利索,立時帶兵去殺曹寅,曹寅得知後大為驚懼,不過做太守的哪有簡單的,他放大了膽子,偽造假傳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論數王睿罪行,令孫堅去殺荊州刺史王睿。
孫堅本就與王睿有舊怨,接了檄文,哪管他真假,直接帶兵圍困了王睿治所,逼迫王睿自殺,又兼並了王睿的五千兵馬,整編之後,兵力達到一萬,繼續北上。
而孫堅不知道的是,正是由於他殺了荊州刺史王睿,給了一個人機會,這個人就是劉表。董卓得知荊州刺史被殺後,便借機剝奪北軍中候劉表的兵權,任命他為荊州刺史,當時荊州形勢混亂,尤其是宗賊橫行,董卓不乏借刀殺人的心思。
但沒想到劉表單槍匹馬進入荊州後,聯絡荊州世家,誘騙五六十家宗賊的首領大宴,一口氣將他們全部殺掉,兼並他們的部眾,而後說服盤踞襄陽的江夏張虎、陳生歸降,隨後平定長沙、零陵、桂陽叛亂,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成為戰亂中的世外桃源,許多士人紛紛前去避難,其中包括琅琊諸葛亮、豫州穎川徐庶、穎川石韜、博陵崔鈞、汝南孟公威等。
而曆史上孫堅最終也是死在了劉表手中,他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卻又被接替王睿的劉表殺死,一飲一啄,可謂難料。
孫堅殺了王睿後,一路北上,大肆收兵,至南陽時,已有兩萬餘人,所帶糧草不足,便請南陽太守張谘供應軍糧。
南陽太守張谘與韓馥境遇相同,同為董卓任命,無心討伐董卓,而且與袁紹在韓馥的地盤中一樣,張谘的地盤中也有一尊大神,屯駐在魯陽的後將軍袁術!比之董卓,事實上他更防範的是袁術。
收到孫堅討要軍糧的行文,張谘看不起孫堅出身,不給軍糧。孫堅這廝也狡詐,他表麵不動聲色,並送牛與酒給張谘,張谘這般名士最重禮節,縱然看不起孫堅,也去孫堅軍營回禮答謝.
此舉無異於傻羊入虎口,孫堅哪能客氣?當即便將張谘斬首!
孫堅出身低微,但青年時便曆任三縣縣丞,而後跟隨朱儁討伐黃巾,南征北戰,又跟隨張溫討伐涼州邊章、韓遂,平定郡縣叛亂,身經百戰,勇猛果敢,遠不是那些湊熱鬧起兵的太守刺史能比的。
孫堅殺了南陽太守之後,深恐其他諸侯責問,便投奔了後將軍袁術。袁術此時正與親兄弟袁紹暗裏比拚,一看孫堅帶著兩萬兵馬來投,還把礙眼的南陽太守張谘給殺了,不由大喜,立時從魯陽南下掌控南陽郡,並上表舉薦孫堅為破虜將軍,命孫堅屯兵魯陽。
南陽郡是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和龍興之地,東漢以來,南陽便是“帝鄉”,治所宛城更是被定為陪都,稱為南都,皇親國戚不能盡數,王侯將相第宅相望,富庶程度僅在雒陽之下。
袁術占據了南陽郡,可謂是擁有了雄厚的根基,再憑借汝南袁氏的名望,無疑是在眾諸侯中率先有了強大的割據資本,比之兄長袁紹領先了一步!更強於其他諸侯,成為當今天下僅次於董卓和幽州公孫瓚的割據勢力。
當然,孫堅抵達和袁術占據南陽隻是幾個月以後的事,五月之時,北麵袁紹還正忙著募兵,而南麵袁術正圖謀南陽,一時之間均是無心兵進雒陽。
東南的豫州刺史孔伷和潁川太守李旻仍是屯兵潁川,卻是幹了一件事,讓本來不和的東路大軍,駐紮陳留郡酸棗縣的幾路諸侯再次出現了分歧。(未完待續。)
首先是關中,董卓遷都長安後,第一件事就是在關中大興土木,發二十萬民夫,修葺長安故宮。
長安在西漢時有長樂、未央兩大宮殿前,附之還有桂宮、北宮、建章宮、明光宮等宮殿群,共建了九十多年。但在西漢末年毀於戰亂,近十年來涼州又多次叛亂,進入三輔,宮闕陵園損壞加劇。
由於宮殿群規模太大,要完全修葺至少耗時日久,因此董卓主要修葺了未央宮,從河東郡中條山轉輸木材,由於三輔多次戰亂,處處荒廢,天子和滿朝大臣一時之間未能安定下來。
董卓沒有去長安,而是留在雒陽。不過他在決定遷都長安時,為了三輔大後方安定,先前詔令在三輔掌控三萬兵馬的左將軍皇甫嵩為城門校尉,京兆尹蓋勳為議郎。
蓋勳暗中找皇甫嵩密謀討伐董卓,皇甫嵩不應,決意奉詔交出兵權,蓋勳兵少,獨自難以起事,隻能無奈作罷,與皇甫嵩一道奉詔去雒陽見董卓。
二人到了雒陽後,蓋勳見到董卓,沒有行跪拜之禮,僅是雙手作揖而已,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而董卓也知蓋勳素來剛正,當初連皇子劉辯為十常侍說情都沒用,又念及蓋勳在涼州聲望卓著,因而未曾責怪,反而任命他為越騎校尉。
至於皇甫嵩,剛到雒陽未見到董卓,便被主事官員下獄問罪,董卓本與老上司皇甫嵩有舊怨,因而放任官員處置,一代名將悲慘至此。幸得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乃是至交,得知父親身陷囹圄,親自到畢圭苑責問正在大宴賓客的董卓,叩頭流涕,董卓起身,牽與共坐,並命人釋放皇甫嵩,任命他為議郎。
皇甫嵩與蓋勳兩個不安定因素解決後,董卓的西麵大後方算是安定了。
但北麵形勢卻複雜起來,中郎將牛輔仍在河東郡討伐白波賊,但河內郡形勢卻陡然惡劣!
袁紹和王匡敗退後,王匡回泰山募兵,袁紹卻沒有直接回渤海,而是滯留在清河國四處募兵,與此同時,他以盟主的名義令韓馥派兵南下。韓馥迫於形勢,派都督從事趙浮、程奐率一萬弓弩兵從鄴城南下,逼近河內。
與此同時,袁紹又出大招,派虎牙都尉劉勳說服在河東和上黨劫掠未果的南匈奴單於於夫羅,以及同樣率數千人馬在上黨流竄的張楊,許以官職,處境尷尬的二人立時答應依附袁紹,南下討董,帶領超過萬數兵馬,屯於河內郡北部邊界漳水之畔,對河內郡虎視眈眈。
除此之外,又有大批白波賊穿過太行山陘道,進入河內郡西部,黑山賊也是蠢蠢欲動。
河內郡無險可守,駐守河內郡的董越與流竄的白波賊交戰一次,折損不少兵馬。董卓大驚,命董越放棄河內,撤回孟津。
而在南麵,袁術仍然屯兵魯陽未動,但遠在千裏之外的一個猛人卻開始行動了,此人便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事實上孫堅起兵一為大義,也有私心,在涼州作戰時他曾與董卓同為張溫麾下,慫恿張溫殺死董卓,因而與董卓產生仇隙。董卓執掌大權後,孫堅早有擔憂,所以袁紹、袁術等關東諸侯起兵後,麵對天賜良機,他立時響應。
關東諸侯無不是出身世家,唯有孫堅除外,他隻是一個武官,還不夠資格與其他諸侯同級,可謂是未接檄而應召。
不過從長沙到雒陽,足有兩千裏路程,大軍攜帶糧草輜重每日行進三十裏,也要三四個月以上,而孫堅在途中又幾次滯留,幹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便是殺了荊州刺史王睿。
孫堅帶了五千兵馬北上討董,路過武陵郡,邀荊州刺史王睿共同討伐董卓,王睿素來看不起出身武官的孫堅,又與孫堅有舊怨,不願與他同行,卻又怕不去討董壞了名聲,便想了個注意。因他這個刺史以武陵郡為治所,平日與武陵太守曹寅多有衝突,於是讓孫堅先殺曹寅,然後就一同出兵。
孫堅倒也利索,立時帶兵去殺曹寅,曹寅得知後大為驚懼,不過做太守的哪有簡單的,他放大了膽子,偽造假傳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論數王睿罪行,令孫堅去殺荊州刺史王睿。
孫堅本就與王睿有舊怨,接了檄文,哪管他真假,直接帶兵圍困了王睿治所,逼迫王睿自殺,又兼並了王睿的五千兵馬,整編之後,兵力達到一萬,繼續北上。
而孫堅不知道的是,正是由於他殺了荊州刺史王睿,給了一個人機會,這個人就是劉表。董卓得知荊州刺史被殺後,便借機剝奪北軍中候劉表的兵權,任命他為荊州刺史,當時荊州形勢混亂,尤其是宗賊橫行,董卓不乏借刀殺人的心思。
但沒想到劉表單槍匹馬進入荊州後,聯絡荊州世家,誘騙五六十家宗賊的首領大宴,一口氣將他們全部殺掉,兼並他們的部眾,而後說服盤踞襄陽的江夏張虎、陳生歸降,隨後平定長沙、零陵、桂陽叛亂,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成為戰亂中的世外桃源,許多士人紛紛前去避難,其中包括琅琊諸葛亮、豫州穎川徐庶、穎川石韜、博陵崔鈞、汝南孟公威等。
而曆史上孫堅最終也是死在了劉表手中,他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卻又被接替王睿的劉表殺死,一飲一啄,可謂難料。
孫堅殺了王睿後,一路北上,大肆收兵,至南陽時,已有兩萬餘人,所帶糧草不足,便請南陽太守張谘供應軍糧。
南陽太守張谘與韓馥境遇相同,同為董卓任命,無心討伐董卓,而且與袁紹在韓馥的地盤中一樣,張谘的地盤中也有一尊大神,屯駐在魯陽的後將軍袁術!比之董卓,事實上他更防範的是袁術。
收到孫堅討要軍糧的行文,張谘看不起孫堅出身,不給軍糧。孫堅這廝也狡詐,他表麵不動聲色,並送牛與酒給張谘,張谘這般名士最重禮節,縱然看不起孫堅,也去孫堅軍營回禮答謝.
此舉無異於傻羊入虎口,孫堅哪能客氣?當即便將張谘斬首!
孫堅出身低微,但青年時便曆任三縣縣丞,而後跟隨朱儁討伐黃巾,南征北戰,又跟隨張溫討伐涼州邊章、韓遂,平定郡縣叛亂,身經百戰,勇猛果敢,遠不是那些湊熱鬧起兵的太守刺史能比的。
孫堅殺了南陽太守之後,深恐其他諸侯責問,便投奔了後將軍袁術。袁術此時正與親兄弟袁紹暗裏比拚,一看孫堅帶著兩萬兵馬來投,還把礙眼的南陽太守張谘給殺了,不由大喜,立時從魯陽南下掌控南陽郡,並上表舉薦孫堅為破虜將軍,命孫堅屯兵魯陽。
南陽郡是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和龍興之地,東漢以來,南陽便是“帝鄉”,治所宛城更是被定為陪都,稱為南都,皇親國戚不能盡數,王侯將相第宅相望,富庶程度僅在雒陽之下。
袁術占據了南陽郡,可謂是擁有了雄厚的根基,再憑借汝南袁氏的名望,無疑是在眾諸侯中率先有了強大的割據資本,比之兄長袁紹領先了一步!更強於其他諸侯,成為當今天下僅次於董卓和幽州公孫瓚的割據勢力。
當然,孫堅抵達和袁術占據南陽隻是幾個月以後的事,五月之時,北麵袁紹還正忙著募兵,而南麵袁術正圖謀南陽,一時之間均是無心兵進雒陽。
東南的豫州刺史孔伷和潁川太守李旻仍是屯兵潁川,卻是幹了一件事,讓本來不和的東路大軍,駐紮陳留郡酸棗縣的幾路諸侯再次出現了分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