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張遼又命人急忙趕製大批簡易轎子,是以兩根長木加一把簡易胡椅製成,可以抬上老弱婦孺行進,極為便利。
西行途中,第一個休息點位於雒陽西郊三十多裏外、毗鄰函穀關的夕陽亭,夕陽亭一帶的百姓早已在董卓遷都的第一天,張遼接任務之前,就被遷入函穀關了。
因而夕陽亭空閑了大量房屋,可以作為遷徙百姓休息的地方,張遼護送著第一批數萬百姓,一路上拖家帶口,車馬行禮甚多,行走不快,中途又休息了片刻,至夕陽亭時,已經接近黃昏。
張遼當即命各有秩、嗇夫、亭長和裏魁,安排各自所管百姓住下,並升灶做飯。與此同時,這裏的粥棚也開始放粥。這個粥棚是董卓所設,董卓提供糧食,張遼又從小平津調來了軍中夥夫,在這裏做了饅頭、燒餅、烙餅等便宜攜帶的幹糧,張遼軍中的這些獨特食物也第一次麵向了世人。
凡是吃到的百姓,無不感到驚奇,隻覺迥異於自己平常所吃之物,卻美味異常,吃了氣力倍長,體力恢複很快。
這些食物張遼也不免費提供,凡是需要這些食物的,以所耗三成糧食換取,有庖廚與主婦過來幫忙的,可以免除。這樣一來,不但節省了糧食,為後來人準備,而且有了庖廚和婦人的幫忙,效率也大大提高。
當夜,第一批百姓就在這裏休息,而張遼則快馬趕回雒陽,與李儒、司馬防、張尹丞等官吏交流了今日遷徙的得失與疏漏,總結教訓,避免前車之鑒。
安頓完畢後,張遼便要休息,這幾日實在將他忙的心神俱疲,隻恐出了什麽差錯,造成大的傷亡。
沒想到還沒休息下,董卓便派人傳令過來,命他明日先護送滿朝公卿大臣的家眷和兩萬多太學生遷徙。
張遼接令後不由又沉吟起來,董卓的命令打亂了他原本按地域分批遷徙的計劃,但他並沒有不滿,董卓的命令讓他察覺了自己的疏漏,隻考慮了地域因素,而忽略了政治因素。
無論是朝臣家眷還是太學生,都極為重要,至少對朝廷和董卓而言,比那些百姓要重要的多。
雒陽定都近兩百年,公卿大臣遍地走,家眷足有三四萬人之多,而太學生在董卓入京後逃散了一些,但目前也有兩萬人之多,總算起來,足有近五萬人了。
當夜,張遼又召來雒陽令司馬防和張尹丞,將董卓的命令下達了,二人一口應承,他二人可是官場的老油子,處事可要老道的多,早已將官員的家眷和一眾太學生安頓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隻是二人的表情有些奇怪,幾次欲言又止,張遼在低頭思索,並沒有在意。
第二日一早,張遼先去了太學,在這裏他看到了一副獨特的景象,數不清的太學生抱著熹平石碑,有忙著拓印的,有大罵的,有痛哭流涕的,讓張遼不禁想起了自己前世大學畢業時的情形,一切恍如就在眼前,但事實上所有的都變了,自己來到這裏,眼下也自告奮勇的挑起了巨大的責任,環境和地位果然是可以改變人的。
眼看太陽已經升起老高,直到讓軍士數次驅趕,這些太學生才朝熹平石碑拜了幾拜,依依不舍的離開。
太學生攜帶的行李比較利索,但是卻有數百車書籍需要搬運,好在兩萬多太學生都是青壯,足以推動和搬運這些書籍。
張遼帶著兩萬多太學生,沿著洛水向西,至皇宮西麵廣陽門外,已經日上三竿,但司馬防和張尹丞還沒有帶著那些家眷過來。
直到張遼派人催促了數次,又等了近一個多時辰,司馬防和張尹丞才帶著數萬的朝臣家眷從大道上緩緩趕來。
二人的臉色都不怎麽好,而張遼看到那些家眷,臉色更不好了。
這些公卿豪強的家眷與百姓大為不同,他們的人數比之第一批百姓不算多,但行李規模卻超過百倍。
張遼坐在馬上放眼望去,各式馬車、牛車、驢車幾乎看不到頭,他粗粗一估摸,單隻看到的糧食怕就超過了十萬石,而且絕對在十萬石以上,更何況還有其他貴種物品,金錢、珠玉、珍器、書籍、陶瓷,甚至連書櫃、衣櫃、桌子、床榻和紅木門板也有,而且後麵還源源不斷有車輛趕來。
張遼忍不住想要罵娘,這還是董卓派司隸搜刮了好幾遍!要是帶著這些行李和糧草,兩個月也趕不到長安!
他下了馬,看向司馬防和張尹丞,黑著臉道:“怎麽回事?這些家眷帶了這麽多東西,還怎麽走!還記不記得本司馬有言在先,沒用的、累贅的一律不許帶,他們要是帶多了,走不動了,就交給你們扛!”
“這麽多行禮,你們扛不扛?”張遼越說越氣,指著走進的一戶人家,氣極而笑:“嘖!嘖!看到沒,連馬桶都帶上了!還不是一個,你們怎麽卡的關!一句話,這些行禮要減九成!你們二人全權負責,要是辦不好,也不要你們扛其他行禮,就那些馬桶,一個人兩個,給我抱到長安去!”
噗!張遼身旁的周暉和周曠忍不住笑出聲來,就連向來冷著臉的史阿聽到張遼的話,酷臉也抽搐了下,幾乎笑出聲來。
司馬防和張尹丞被張遼這個半大小子一番斥責,老臉漲紅,恨不得鑽到地縫裏,但卻沒有反駁,張遼早已有命在先,是他們沒處理好。
張遼身旁的司馬朗看到父親受窘,卻忍不住了,開口道:“文遠兄,此事卻不能怪家父與張尹丞,滿朝公卿大臣,累世兩千石以上世家多不可數,更有皇親帝室,地位尊崇,豈是千石雒陽令與尹丞所能製止的。”
聽了司馬朗所說,張遼的怒火消減了不少,心中冷靜下來,的確,司馬朗說的很有道理,這些家眷身後的主人隨便拉出一個,怕都不是尋常人能得罪起的,也難怪司馬防和張尹丞管束不了。
“司馬縣令,張尹丞,抱歉,小子方才失禮了。”張遼幹脆的向二人抱拳認錯,態度誠摯。
司馬防和張尹丞沒想到這個狠辣霸道的相府司馬竟也會認錯,一時之間倒有些不好意思,急忙回禮。
而張遼身側的司馬兄弟和周家兄弟都對張遼知錯認錯的氣度大為讚賞。
張遼道過謙後,又看向那規模浩大的隊伍,斷然道:“無論如何,這些行李絕對不能帶,否則遷延下來,必然造成混亂,後續百姓還如何遷徙?還是那句話,隻能攜帶一成,本司馬來做這個惡人!”
西行途中,第一個休息點位於雒陽西郊三十多裏外、毗鄰函穀關的夕陽亭,夕陽亭一帶的百姓早已在董卓遷都的第一天,張遼接任務之前,就被遷入函穀關了。
因而夕陽亭空閑了大量房屋,可以作為遷徙百姓休息的地方,張遼護送著第一批數萬百姓,一路上拖家帶口,車馬行禮甚多,行走不快,中途又休息了片刻,至夕陽亭時,已經接近黃昏。
張遼當即命各有秩、嗇夫、亭長和裏魁,安排各自所管百姓住下,並升灶做飯。與此同時,這裏的粥棚也開始放粥。這個粥棚是董卓所設,董卓提供糧食,張遼又從小平津調來了軍中夥夫,在這裏做了饅頭、燒餅、烙餅等便宜攜帶的幹糧,張遼軍中的這些獨特食物也第一次麵向了世人。
凡是吃到的百姓,無不感到驚奇,隻覺迥異於自己平常所吃之物,卻美味異常,吃了氣力倍長,體力恢複很快。
這些食物張遼也不免費提供,凡是需要這些食物的,以所耗三成糧食換取,有庖廚與主婦過來幫忙的,可以免除。這樣一來,不但節省了糧食,為後來人準備,而且有了庖廚和婦人的幫忙,效率也大大提高。
當夜,第一批百姓就在這裏休息,而張遼則快馬趕回雒陽,與李儒、司馬防、張尹丞等官吏交流了今日遷徙的得失與疏漏,總結教訓,避免前車之鑒。
安頓完畢後,張遼便要休息,這幾日實在將他忙的心神俱疲,隻恐出了什麽差錯,造成大的傷亡。
沒想到還沒休息下,董卓便派人傳令過來,命他明日先護送滿朝公卿大臣的家眷和兩萬多太學生遷徙。
張遼接令後不由又沉吟起來,董卓的命令打亂了他原本按地域分批遷徙的計劃,但他並沒有不滿,董卓的命令讓他察覺了自己的疏漏,隻考慮了地域因素,而忽略了政治因素。
無論是朝臣家眷還是太學生,都極為重要,至少對朝廷和董卓而言,比那些百姓要重要的多。
雒陽定都近兩百年,公卿大臣遍地走,家眷足有三四萬人之多,而太學生在董卓入京後逃散了一些,但目前也有兩萬人之多,總算起來,足有近五萬人了。
當夜,張遼又召來雒陽令司馬防和張尹丞,將董卓的命令下達了,二人一口應承,他二人可是官場的老油子,處事可要老道的多,早已將官員的家眷和一眾太學生安頓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隻是二人的表情有些奇怪,幾次欲言又止,張遼在低頭思索,並沒有在意。
第二日一早,張遼先去了太學,在這裏他看到了一副獨特的景象,數不清的太學生抱著熹平石碑,有忙著拓印的,有大罵的,有痛哭流涕的,讓張遼不禁想起了自己前世大學畢業時的情形,一切恍如就在眼前,但事實上所有的都變了,自己來到這裏,眼下也自告奮勇的挑起了巨大的責任,環境和地位果然是可以改變人的。
眼看太陽已經升起老高,直到讓軍士數次驅趕,這些太學生才朝熹平石碑拜了幾拜,依依不舍的離開。
太學生攜帶的行李比較利索,但是卻有數百車書籍需要搬運,好在兩萬多太學生都是青壯,足以推動和搬運這些書籍。
張遼帶著兩萬多太學生,沿著洛水向西,至皇宮西麵廣陽門外,已經日上三竿,但司馬防和張尹丞還沒有帶著那些家眷過來。
直到張遼派人催促了數次,又等了近一個多時辰,司馬防和張尹丞才帶著數萬的朝臣家眷從大道上緩緩趕來。
二人的臉色都不怎麽好,而張遼看到那些家眷,臉色更不好了。
這些公卿豪強的家眷與百姓大為不同,他們的人數比之第一批百姓不算多,但行李規模卻超過百倍。
張遼坐在馬上放眼望去,各式馬車、牛車、驢車幾乎看不到頭,他粗粗一估摸,單隻看到的糧食怕就超過了十萬石,而且絕對在十萬石以上,更何況還有其他貴種物品,金錢、珠玉、珍器、書籍、陶瓷,甚至連書櫃、衣櫃、桌子、床榻和紅木門板也有,而且後麵還源源不斷有車輛趕來。
張遼忍不住想要罵娘,這還是董卓派司隸搜刮了好幾遍!要是帶著這些行李和糧草,兩個月也趕不到長安!
他下了馬,看向司馬防和張尹丞,黑著臉道:“怎麽回事?這些家眷帶了這麽多東西,還怎麽走!還記不記得本司馬有言在先,沒用的、累贅的一律不許帶,他們要是帶多了,走不動了,就交給你們扛!”
“這麽多行禮,你們扛不扛?”張遼越說越氣,指著走進的一戶人家,氣極而笑:“嘖!嘖!看到沒,連馬桶都帶上了!還不是一個,你們怎麽卡的關!一句話,這些行禮要減九成!你們二人全權負責,要是辦不好,也不要你們扛其他行禮,就那些馬桶,一個人兩個,給我抱到長安去!”
噗!張遼身旁的周暉和周曠忍不住笑出聲來,就連向來冷著臉的史阿聽到張遼的話,酷臉也抽搐了下,幾乎笑出聲來。
司馬防和張尹丞被張遼這個半大小子一番斥責,老臉漲紅,恨不得鑽到地縫裏,但卻沒有反駁,張遼早已有命在先,是他們沒處理好。
張遼身旁的司馬朗看到父親受窘,卻忍不住了,開口道:“文遠兄,此事卻不能怪家父與張尹丞,滿朝公卿大臣,累世兩千石以上世家多不可數,更有皇親帝室,地位尊崇,豈是千石雒陽令與尹丞所能製止的。”
聽了司馬朗所說,張遼的怒火消減了不少,心中冷靜下來,的確,司馬朗說的很有道理,這些家眷身後的主人隨便拉出一個,怕都不是尋常人能得罪起的,也難怪司馬防和張尹丞管束不了。
“司馬縣令,張尹丞,抱歉,小子方才失禮了。”張遼幹脆的向二人抱拳認錯,態度誠摯。
司馬防和張尹丞沒想到這個狠辣霸道的相府司馬竟也會認錯,一時之間倒有些不好意思,急忙回禮。
而張遼身側的司馬兄弟和周家兄弟都對張遼知錯認錯的氣度大為讚賞。
張遼道過謙後,又看向那規模浩大的隊伍,斷然道:“無論如何,這些行李絕對不能帶,否則遷延下來,必然造成混亂,後續百姓還如何遷徙?還是那句話,隻能攜帶一成,本司馬來做這個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