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愚者赴湯蹈火。
在上,智者運籌帷幄。
――――咳咳…似乎是海龜說的…
宇宙曆906年6月23日開始,共和經曆了巨大的改革,這次改革是由軍部發起,但是範圍卻不僅在軍隊當中。而整個改革的始作俑者羅伊基德對此說道:我想這是這是我作為軍隊最後一次幹涉政務了…
軍隊的改革主要涉及了高層的權力分配,如各派勢力所料,被後世稱為“軍神”所代表的新興勢力首先拿軍部中最大的派係開刀,把原來懷特派手中的權力削減到了之前的二分之一。
最先進行人事變動的是評議會,在包括羅伊在內的原四位評議會常任委員(羅伊基德、虎帥泰戈、茂丘西奧將軍、坎貝爾將軍)的支持下,評議會合法的通過了羅伊提出的改革議題,而虎帥的脫離也是懷特派徹底失去軍隊領袖地位的標誌。
無論是懷特總帥還是基洛將軍都沒有想到泰戈會在這種關鍵時刻背棄自己,而虎帥在會議時並沒有回應嶽父以及懷特總帥的目光,這位共和的猛將作出決定時第一個想法是:這下碧茜不會再對我不滿了吧…
軍事評議會的權力改革是這樣的:
1.增設兩個評議會委員席位,評議會常任委員數量由原來的七席變為九席。
2.改變艦隊編製,艦隊數由原來的十三支合並為六支。
3.經布立德羅斯福將軍本人的同意,收回其評議會委員資格。
4.軍隊副總帥凱恩將軍加入評議會,與其一同加入的還有原軍事特派員馬克赫可維爾將軍和原第十艦隊的副司令穆福裏達。
5.成立帝國防禦委員會,委員會成員隻有兩個人:羅伊基德和虎帥泰戈。
這看似簡單的五條改革是羅伊與自己的智囊們再三商議得出的結果,最後再和凱恩總帥相互協商、討價還價後向評議會提出的。
第一條很簡單,比起之前評議會的七個常任委員席位,九個看上去多了些,不過大家都知道最初的評議會委員席位是十一席,所以這一條並沒有多少反對聲。唯一反對的是懷特總帥,但是他沒有提出來,因為現在形勢比人強,自己反對也沒用,特別是開會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第七艦隊的戰列艦已經大搖大擺的飛到了會議室的正上方…
第二條雖有待商榷但是爭議也不大,效仿帝國的艦隊編製的確在某些方麵可以提高戰鬥力。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帝國按兵力可以以一支艦隊對抗共和的兩支艦隊,不過共和軍的兩支艦隊指揮官權力是平行的,並不利於協調指揮。
問題不在於艦隊編製,而是艦隊改編後的指揮權。
這一點羅伊毫不客氣的對其他委員們說:“我和泰戈將軍一人一支艦隊,外加重建後的第二軍事基地,這是底線,其餘的四支艦隊你們隨便分吧。”
對於這個要求,其他委員們都在猶豫,無論懷特派還是凱恩派都不喜歡羅伊完全脫離掌控的感覺,特別是這一次兩派都認識到了這個年輕人的手腕。
不過泰戈將軍卻和羅伊站在了一起,原因很簡單:防禦帝國假如少於這個數量的兵力那麽共和肯定完蛋,而且現在除了自己和羅伊基德實在找不出有威望和能力一次性率領原先編製兩倍的艦隊指揮官。
得到虎帥的支持羅伊並不意外,虎帥是懷特派成員沒錯,但是對於戰爭形勢的考量虎帥要比他的上司們清楚地多。
“我讚同基德閣下的這個提議。”虎帥看到眾人猶豫,首先站起來說:“派係問題我們暫時不去考慮,假如低於這個數量的兵力,我們防禦帝國會非常吃力。”
凱恩與自己的老對手懷特總帥對視一眼,隨後點了點頭。
具體的改編草案是有羅伊的智囊賽繆爾歐文草擬的: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合並後變為新編製的第一艦隊,已經在上次戰役中被全滅的第四、第五、第六、第八艦隊暫時被忽略,原第十三艦隊和第三艦隊合並後變為新編製的第二艦隊,原十一、十二艦隊合並為新編製的第三艦隊,新補充的五支艦隊(實際上都是新兵,軍備也不齊全幾乎沒有什麽戰鬥力)改編成新編製的第四、第六艦隊,原第七艦隊和第十艦隊合並後變為新編製的第五艦隊。
理所當然,艦隊的指揮權爭議也不是太大,第一艦隊由凱恩派指揮,以十三艦隊為前身的第二艦隊自然由虎帥繼續指揮。以大氣圈內兩支艦隊合並成的第三艦隊還是由懷特總帥自己支配,新組成的兩支艦隊懷特派和凱恩派一方一支。羅伊的胃口在凱恩派和懷特派的承受範圍之內,隻要了由原第七艦隊和懷特派勢力的第十艦隊組成的第五艦隊。
此次改革中實際權力受益最大的並不是羅伊基德,而是懷特派的虎帥泰戈。在懷特總帥心裏暗喜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壞的時候,他全然忘記了虎帥和羅伊時候站在一條陣線的可能…他想的沒錯,雖然懷特派看上去失去了第十艦隊(被羅伊吞掉)但是虎帥的勢力卻增加了,盡管當初被帝國全殲在基地裏的幾支艦隊都是懷特派的勢力。
第三條其實不說也罷,羅斯福將軍其實已經被徹底擠出了評議會,這次隻是一個正式的解職通知而已。
羅伊對羅斯福有個評價:在戰場上他是個優秀的將領,但是在政治上他是個白癡。
不無意外的,羅斯福在退出評議會後擔任了重新編製後的第一艦隊總司令,提出這個建議的正是把他擠下台的羅伊基德。羅伊是個公私分明的人,他知道雖然羅斯福將軍脾氣和政治手腕實在是不怎麽樣,但是在戰場上羅斯福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說起來羅伊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人總是有優點的,羅伊也隻能這麽想。
第四條也是由賽繆爾幫助羅伊草擬的,名不見經傳的穆福裏達少將是個很優秀的人才,之所以六十多歲還區居於凱恩之下完全是他個人誌向的問題,福裏達將軍權利欲望不強,希望可以站在第一線保家衛國,唯一的缺點是此人過於固執…
固執固然不是什麽優點,可放在評議會裏卻不是什麽缺點。賽繆爾曾經告誡羅伊:均勢平衡的手腕最忌諱搞絕對的平均主義,要平衡勢力未必要讓兩方牽製,也可以讓兩派內部牽製。於是,頗有深意的,羅伊反複思考後接受了智囊的建議提出讓懷特派出身的穆福裏達進入評議會。
這一點懷特派沒有不支持的道理,由於事先達成了一定協議,凱恩派也沒有反對。
凱恩將軍和自己派係的馬克赫可維爾將軍一同加入了評議會,相對的,懷特派也不認為隻有太大威脅,因為懷特派看上去還是要全麵壓過凱恩派。凱恩派也不那麽在意,因為除去羅伊和虎帥的兩支必要防衛力量,自己手中的兵力不比懷特派要少,評議會中也還有羅伊基德的牽製,派係手中的權力實際上還是比之前增加了。
實際上,兩派都做了虧本的買賣,雙方看上去都不比對方差,那是因為中間的差額都被羅伊和虎帥吞去了…固有的思維模式還是讓兩大派係沒能把羅伊基德看作首要敵人,這也難怪賽繆爾毫不在乎的說:羅伊,我之前讓你不要鋒芒畢露,那是因為當時形勢比人強。但是你現在已經漸漸掌握了真正的兵權,所以不用理會他們,把那些老家夥利用後踩在腳底下吧!
改革的第五條實在讓所有人摸不著頭腦,但虎帥卻心知肚明:終於邁出這一步了…不這樣的話以後和帝國真的很難抗衡,上層的老頭子們不明白即時戰略安排多麽重要,隻知道爭奪權力而把艦隊司令的權力控製的死死的。既然不可能再向評議會所要權力,那麽隻能另辟蹊徑了。
所有人都認為這隻是羅伊為了戰時指揮權的問題而提出這一條,所以沒有異議。不過這卻堅定了虎帥要和羅伊共進退的決心:這不是索要戰時指揮權,而是羅伊對自己伸出的橄欖枝!
虎帥真的沒想到羅伊基德會如此大膽的向懷特派的自己發出最緊密的盟友暗示,而虎帥政治方麵的傾向也從這一刻開始真真正正的倒向了年僅二十一歲的羅伊一方。
羅伊的大膽冒險在半年後得到了回報,而那也變成了懷特派徹底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刻。
宇宙曆906年6月,印科尼多看上去由“兵變”轉變為了“改革”,但是後人還是習慣上成這次事件為“基德兵變”。而與共和這次兵變相對應的,正是帝國四皇子在同一時期掀起的血雨腥風,史稱“帝都血月”…
在上,智者運籌帷幄。
――――咳咳…似乎是海龜說的…
宇宙曆906年6月23日開始,共和經曆了巨大的改革,這次改革是由軍部發起,但是範圍卻不僅在軍隊當中。而整個改革的始作俑者羅伊基德對此說道:我想這是這是我作為軍隊最後一次幹涉政務了…
軍隊的改革主要涉及了高層的權力分配,如各派勢力所料,被後世稱為“軍神”所代表的新興勢力首先拿軍部中最大的派係開刀,把原來懷特派手中的權力削減到了之前的二分之一。
最先進行人事變動的是評議會,在包括羅伊在內的原四位評議會常任委員(羅伊基德、虎帥泰戈、茂丘西奧將軍、坎貝爾將軍)的支持下,評議會合法的通過了羅伊提出的改革議題,而虎帥的脫離也是懷特派徹底失去軍隊領袖地位的標誌。
無論是懷特總帥還是基洛將軍都沒有想到泰戈會在這種關鍵時刻背棄自己,而虎帥在會議時並沒有回應嶽父以及懷特總帥的目光,這位共和的猛將作出決定時第一個想法是:這下碧茜不會再對我不滿了吧…
軍事評議會的權力改革是這樣的:
1.增設兩個評議會委員席位,評議會常任委員數量由原來的七席變為九席。
2.改變艦隊編製,艦隊數由原來的十三支合並為六支。
3.經布立德羅斯福將軍本人的同意,收回其評議會委員資格。
4.軍隊副總帥凱恩將軍加入評議會,與其一同加入的還有原軍事特派員馬克赫可維爾將軍和原第十艦隊的副司令穆福裏達。
5.成立帝國防禦委員會,委員會成員隻有兩個人:羅伊基德和虎帥泰戈。
這看似簡單的五條改革是羅伊與自己的智囊們再三商議得出的結果,最後再和凱恩總帥相互協商、討價還價後向評議會提出的。
第一條很簡單,比起之前評議會的七個常任委員席位,九個看上去多了些,不過大家都知道最初的評議會委員席位是十一席,所以這一條並沒有多少反對聲。唯一反對的是懷特總帥,但是他沒有提出來,因為現在形勢比人強,自己反對也沒用,特別是開會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第七艦隊的戰列艦已經大搖大擺的飛到了會議室的正上方…
第二條雖有待商榷但是爭議也不大,效仿帝國的艦隊編製的確在某些方麵可以提高戰鬥力。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帝國按兵力可以以一支艦隊對抗共和的兩支艦隊,不過共和軍的兩支艦隊指揮官權力是平行的,並不利於協調指揮。
問題不在於艦隊編製,而是艦隊改編後的指揮權。
這一點羅伊毫不客氣的對其他委員們說:“我和泰戈將軍一人一支艦隊,外加重建後的第二軍事基地,這是底線,其餘的四支艦隊你們隨便分吧。”
對於這個要求,其他委員們都在猶豫,無論懷特派還是凱恩派都不喜歡羅伊完全脫離掌控的感覺,特別是這一次兩派都認識到了這個年輕人的手腕。
不過泰戈將軍卻和羅伊站在了一起,原因很簡單:防禦帝國假如少於這個數量的兵力那麽共和肯定完蛋,而且現在除了自己和羅伊基德實在找不出有威望和能力一次性率領原先編製兩倍的艦隊指揮官。
得到虎帥的支持羅伊並不意外,虎帥是懷特派成員沒錯,但是對於戰爭形勢的考量虎帥要比他的上司們清楚地多。
“我讚同基德閣下的這個提議。”虎帥看到眾人猶豫,首先站起來說:“派係問題我們暫時不去考慮,假如低於這個數量的兵力,我們防禦帝國會非常吃力。”
凱恩與自己的老對手懷特總帥對視一眼,隨後點了點頭。
具體的改編草案是有羅伊的智囊賽繆爾歐文草擬的: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合並後變為新編製的第一艦隊,已經在上次戰役中被全滅的第四、第五、第六、第八艦隊暫時被忽略,原第十三艦隊和第三艦隊合並後變為新編製的第二艦隊,原十一、十二艦隊合並為新編製的第三艦隊,新補充的五支艦隊(實際上都是新兵,軍備也不齊全幾乎沒有什麽戰鬥力)改編成新編製的第四、第六艦隊,原第七艦隊和第十艦隊合並後變為新編製的第五艦隊。
理所當然,艦隊的指揮權爭議也不是太大,第一艦隊由凱恩派指揮,以十三艦隊為前身的第二艦隊自然由虎帥繼續指揮。以大氣圈內兩支艦隊合並成的第三艦隊還是由懷特總帥自己支配,新組成的兩支艦隊懷特派和凱恩派一方一支。羅伊的胃口在凱恩派和懷特派的承受範圍之內,隻要了由原第七艦隊和懷特派勢力的第十艦隊組成的第五艦隊。
此次改革中實際權力受益最大的並不是羅伊基德,而是懷特派的虎帥泰戈。在懷特總帥心裏暗喜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壞的時候,他全然忘記了虎帥和羅伊時候站在一條陣線的可能…他想的沒錯,雖然懷特派看上去失去了第十艦隊(被羅伊吞掉)但是虎帥的勢力卻增加了,盡管當初被帝國全殲在基地裏的幾支艦隊都是懷特派的勢力。
第三條其實不說也罷,羅斯福將軍其實已經被徹底擠出了評議會,這次隻是一個正式的解職通知而已。
羅伊對羅斯福有個評價:在戰場上他是個優秀的將領,但是在政治上他是個白癡。
不無意外的,羅斯福在退出評議會後擔任了重新編製後的第一艦隊總司令,提出這個建議的正是把他擠下台的羅伊基德。羅伊是個公私分明的人,他知道雖然羅斯福將軍脾氣和政治手腕實在是不怎麽樣,但是在戰場上羅斯福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說起來羅伊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人總是有優點的,羅伊也隻能這麽想。
第四條也是由賽繆爾幫助羅伊草擬的,名不見經傳的穆福裏達少將是個很優秀的人才,之所以六十多歲還區居於凱恩之下完全是他個人誌向的問題,福裏達將軍權利欲望不強,希望可以站在第一線保家衛國,唯一的缺點是此人過於固執…
固執固然不是什麽優點,可放在評議會裏卻不是什麽缺點。賽繆爾曾經告誡羅伊:均勢平衡的手腕最忌諱搞絕對的平均主義,要平衡勢力未必要讓兩方牽製,也可以讓兩派內部牽製。於是,頗有深意的,羅伊反複思考後接受了智囊的建議提出讓懷特派出身的穆福裏達進入評議會。
這一點懷特派沒有不支持的道理,由於事先達成了一定協議,凱恩派也沒有反對。
凱恩將軍和自己派係的馬克赫可維爾將軍一同加入了評議會,相對的,懷特派也不認為隻有太大威脅,因為懷特派看上去還是要全麵壓過凱恩派。凱恩派也不那麽在意,因為除去羅伊和虎帥的兩支必要防衛力量,自己手中的兵力不比懷特派要少,評議會中也還有羅伊基德的牽製,派係手中的權力實際上還是比之前增加了。
實際上,兩派都做了虧本的買賣,雙方看上去都不比對方差,那是因為中間的差額都被羅伊和虎帥吞去了…固有的思維模式還是讓兩大派係沒能把羅伊基德看作首要敵人,這也難怪賽繆爾毫不在乎的說:羅伊,我之前讓你不要鋒芒畢露,那是因為當時形勢比人強。但是你現在已經漸漸掌握了真正的兵權,所以不用理會他們,把那些老家夥利用後踩在腳底下吧!
改革的第五條實在讓所有人摸不著頭腦,但虎帥卻心知肚明:終於邁出這一步了…不這樣的話以後和帝國真的很難抗衡,上層的老頭子們不明白即時戰略安排多麽重要,隻知道爭奪權力而把艦隊司令的權力控製的死死的。既然不可能再向評議會所要權力,那麽隻能另辟蹊徑了。
所有人都認為這隻是羅伊為了戰時指揮權的問題而提出這一條,所以沒有異議。不過這卻堅定了虎帥要和羅伊共進退的決心:這不是索要戰時指揮權,而是羅伊對自己伸出的橄欖枝!
虎帥真的沒想到羅伊基德會如此大膽的向懷特派的自己發出最緊密的盟友暗示,而虎帥政治方麵的傾向也從這一刻開始真真正正的倒向了年僅二十一歲的羅伊一方。
羅伊的大膽冒險在半年後得到了回報,而那也變成了懷特派徹底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刻。
宇宙曆906年6月,印科尼多看上去由“兵變”轉變為了“改革”,但是後人還是習慣上成這次事件為“基德兵變”。而與共和這次兵變相對應的,正是帝國四皇子在同一時期掀起的血雨腥風,史稱“帝都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