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爺盯著玄散手裏的皮毛看了許久,最後還是把狼皮要過來,一點點梳理順滑後,才心平氣和地回屋休息。
第二日一早,三爺進宮在天章閣轉了一圈。今天的天章閣很冷清,出京辦事的建王還沒回來,莊國公去了羽林衛查看,左相去大理寺審案,右相不知去做什麽,閣內隻有盧正岐伏案看文書。
見到三爺來了,盧正岐立刻露出和善的笑容。自上次三爺與他聊過去京兆府的事後,這廝每次見了三爺,都是這副親近模樣。除了小暖,誰對他這樣笑三爺都覺得不順眼,偏生這人還不能宰了或者扔出去,三爺幹脆轉身出閣,直奔重華宮而去。
待他進入重華宮,美人鄭春鳳腫著眼睛快步走過來,俯身行禮哀求道,“王爺,請您大發慈悲,救救妾身的兄長吧,求您了……”
外官未經宣召不得入京,所以鄭篤初的父親在外使不上勁兒,右相又不肯再為鄭篤初籌劃。為了救鄭篤初,鄭春華在太後、皇後那裏討了罵,又見棄與聖上,她也是走投無路才求到晟王這裏,隻是死馬當活馬醫了。
這鄭美人雖嬪位低,但也是父皇的妃子。三爺側身避開,虛扶道,“娘娘請起,大理寺的案子嚴晟無法插手,不過昨日嚴晟聽大理寺主簿對程相說起令兄,說他為令兄請了郎中,令兄的身體已好了許多,金大人審案公正,不會冤枉一個好人的。”
關鍵是她哥還沒被放出來,明顯就不是一點壞事兒沒幹啊,鄭春鳳連忙又行禮道,“那我兄長什麽時候能放出來?”
三爺搖頭,“大理寺的卷宗不在嚴晟這裏,我也無從得知。”
鄭美人哭哭啼啼地又求了幾句,華玉才請了三爺入主殿見華嬪。三爺讓青信和華玉去外邊守著,直接將封江兆的信遞給母妃,“依您看,他指的是何事?”
華嬪看著字跡潦草的書信,仔細思量後才道,“自打入宮之後,我並未有大錯。若不是栽贓嫁禍的話,那隻能是之前的事。”
三爺靜靜聽母親提起幾十年前的舊事。
原來,華嬪入宮之前,已經定了親!
她十五歲那年三月初三上巳節,隨著幾個小姐妹一起外出遊玩踏青,不想乘船途徑新建成的湘子橋時,與微服私訪的建隆帝偶遇。建隆帝一見華嬪便驚為天人,口口聲聲言道“人在夢中遊,得遇真洛神”,問起這是誰家女。當時的潮州刺史為了討好少年皇帝,便想威逼利誘華家,讓他們向皇帝獻女。
哪知他到了華嬪家報喜時才知曉,華嬪的父母剛剛為她定了親,華嬪的未婚夫一家還在坪溪未去。華嬪的父母不想女兒進宮,而與華嬪定親的男子也不想退親,眼看著此事就要黃了,潮州刺史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討好皇帝的機會,便假意放下這個心思,卻暗中使人殺了那男子全家,又設計逼迫華家獻女。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華嬪的父母隻得將女兒送給建隆帝,這一別便是生死,華嬪再未與父母相見。
說到這裏,華嬪的聲音忍不住哽咽了,她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軟弱無能的樣子,側身沾了沾眼淚才靜靜看著兒子,想知道他聽聞此事,會怎麽看她。
按照大周朝的規矩,訂婚女子是不能入宮為妃嬪的,母妃隱瞞婚事入宮乃是欺君之罪。若是讓世人知曉實情,有人會諷刺華家攀龍附鳳,也會有更多的人私下議論建隆帝貪圖美色奪人妻子。一國之君被扣上這樣的帽子,建隆帝不氣才怪,這氣他會撒到誰的頭上?太後若知曉此事,又會如何?
三爺壓住內心的怒火,平靜地問道,“當時的潮州刺史是誰?”
此仇不報,非君子!
華嬪輕聲道,“上次你舅舅進宮時說他已經將那人給殺了,所以知道此事的活人應該沒幾個了。”
三爺點頭,“與母妃定親的那個男子是何人?”
華嬪輕聲道,“是潮州燕鳥山上一戶姓楊的耕讀人家,那男子的父親與你外祖父是同窗好友。”
“那男子已經死了?”三爺確認道。
華嬪輕輕點頭,“他們自坪溪返鄉途中船覆險灘,無一生還,你舅父幫著料理的後事,而那男子,我與他從未見過麵。看書.。他們是因我而死,若封江兆信中所言就是此事,一應罪責都由我來承擔,我欠他們一家的命也該還了。你現在已長大成.人,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身邊又有小暖陪伴,母妃也能安心去了。”
三爺望著母妃蒼白的容顏,低聲問道,“若是母妃認罪,那麽舅父作為知情人該領什麽罪?”
這個……
華嬪決然的目光中流露出迷茫和掙紮,父母已因此事內疚而死,她不想大哥再被她連累。
“此事母妃無錯,錯在那潮州刺史,錯在父皇!”三爺鏗鏘道。
“晟兒……”華嬪嚇得美眸睜大,二十幾年的委屈卻伴著眼淚簇簇劃落,她狼狽地轉頭,不敢讓兒子看到,“……他是你的父皇,你……”
“兒臣盡力而為,不讓這些人將事情暴出來。萬一事發,不管何人問起,母妃隻管說當時楊家確實有求娶之意,但還沒過三書六禮,華玉姑姑如果知曉此事,母妃也要讓她守口如瓶……”叮囑完母妃,三爺站起身信誓旦旦地道,“母妃隻管安心等著,兒會在三年內接母妃出宮,與兒同住,與舅父團聚。”
本想安撫兒子幾句的華嬪正哽咽難言,也無法勸兒子讓他先顧好他自己,至於她,生有何歡死有何懼。她的父母、女兒都在那裏等她。
見晟王帶著一身寒氣出了正殿,準備了一肚子話的鄭美人嚇得不敢上前,眼睜睜地看著他大步離去。華玉回屋去陪華嬪,青信躬身將三爺送走後,抬起頭望著他的背影。
三爺轉過街角時回頭,恰於青信的目光撞在一處,青信連忙低頭,三爺看了他幾眼,才大步離去。
第二日一早,三爺進宮在天章閣轉了一圈。今天的天章閣很冷清,出京辦事的建王還沒回來,莊國公去了羽林衛查看,左相去大理寺審案,右相不知去做什麽,閣內隻有盧正岐伏案看文書。
見到三爺來了,盧正岐立刻露出和善的笑容。自上次三爺與他聊過去京兆府的事後,這廝每次見了三爺,都是這副親近模樣。除了小暖,誰對他這樣笑三爺都覺得不順眼,偏生這人還不能宰了或者扔出去,三爺幹脆轉身出閣,直奔重華宮而去。
待他進入重華宮,美人鄭春鳳腫著眼睛快步走過來,俯身行禮哀求道,“王爺,請您大發慈悲,救救妾身的兄長吧,求您了……”
外官未經宣召不得入京,所以鄭篤初的父親在外使不上勁兒,右相又不肯再為鄭篤初籌劃。為了救鄭篤初,鄭春華在太後、皇後那裏討了罵,又見棄與聖上,她也是走投無路才求到晟王這裏,隻是死馬當活馬醫了。
這鄭美人雖嬪位低,但也是父皇的妃子。三爺側身避開,虛扶道,“娘娘請起,大理寺的案子嚴晟無法插手,不過昨日嚴晟聽大理寺主簿對程相說起令兄,說他為令兄請了郎中,令兄的身體已好了許多,金大人審案公正,不會冤枉一個好人的。”
關鍵是她哥還沒被放出來,明顯就不是一點壞事兒沒幹啊,鄭春鳳連忙又行禮道,“那我兄長什麽時候能放出來?”
三爺搖頭,“大理寺的卷宗不在嚴晟這裏,我也無從得知。”
鄭美人哭哭啼啼地又求了幾句,華玉才請了三爺入主殿見華嬪。三爺讓青信和華玉去外邊守著,直接將封江兆的信遞給母妃,“依您看,他指的是何事?”
華嬪看著字跡潦草的書信,仔細思量後才道,“自打入宮之後,我並未有大錯。若不是栽贓嫁禍的話,那隻能是之前的事。”
三爺靜靜聽母親提起幾十年前的舊事。
原來,華嬪入宮之前,已經定了親!
她十五歲那年三月初三上巳節,隨著幾個小姐妹一起外出遊玩踏青,不想乘船途徑新建成的湘子橋時,與微服私訪的建隆帝偶遇。建隆帝一見華嬪便驚為天人,口口聲聲言道“人在夢中遊,得遇真洛神”,問起這是誰家女。當時的潮州刺史為了討好少年皇帝,便想威逼利誘華家,讓他們向皇帝獻女。
哪知他到了華嬪家報喜時才知曉,華嬪的父母剛剛為她定了親,華嬪的未婚夫一家還在坪溪未去。華嬪的父母不想女兒進宮,而與華嬪定親的男子也不想退親,眼看著此事就要黃了,潮州刺史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討好皇帝的機會,便假意放下這個心思,卻暗中使人殺了那男子全家,又設計逼迫華家獻女。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華嬪的父母隻得將女兒送給建隆帝,這一別便是生死,華嬪再未與父母相見。
說到這裏,華嬪的聲音忍不住哽咽了,她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軟弱無能的樣子,側身沾了沾眼淚才靜靜看著兒子,想知道他聽聞此事,會怎麽看她。
按照大周朝的規矩,訂婚女子是不能入宮為妃嬪的,母妃隱瞞婚事入宮乃是欺君之罪。若是讓世人知曉實情,有人會諷刺華家攀龍附鳳,也會有更多的人私下議論建隆帝貪圖美色奪人妻子。一國之君被扣上這樣的帽子,建隆帝不氣才怪,這氣他會撒到誰的頭上?太後若知曉此事,又會如何?
三爺壓住內心的怒火,平靜地問道,“當時的潮州刺史是誰?”
此仇不報,非君子!
華嬪輕聲道,“上次你舅舅進宮時說他已經將那人給殺了,所以知道此事的活人應該沒幾個了。”
三爺點頭,“與母妃定親的那個男子是何人?”
華嬪輕聲道,“是潮州燕鳥山上一戶姓楊的耕讀人家,那男子的父親與你外祖父是同窗好友。”
“那男子已經死了?”三爺確認道。
華嬪輕輕點頭,“他們自坪溪返鄉途中船覆險灘,無一生還,你舅父幫著料理的後事,而那男子,我與他從未見過麵。看書.。他們是因我而死,若封江兆信中所言就是此事,一應罪責都由我來承擔,我欠他們一家的命也該還了。你現在已長大成.人,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身邊又有小暖陪伴,母妃也能安心去了。”
三爺望著母妃蒼白的容顏,低聲問道,“若是母妃認罪,那麽舅父作為知情人該領什麽罪?”
這個……
華嬪決然的目光中流露出迷茫和掙紮,父母已因此事內疚而死,她不想大哥再被她連累。
“此事母妃無錯,錯在那潮州刺史,錯在父皇!”三爺鏗鏘道。
“晟兒……”華嬪嚇得美眸睜大,二十幾年的委屈卻伴著眼淚簇簇劃落,她狼狽地轉頭,不敢讓兒子看到,“……他是你的父皇,你……”
“兒臣盡力而為,不讓這些人將事情暴出來。萬一事發,不管何人問起,母妃隻管說當時楊家確實有求娶之意,但還沒過三書六禮,華玉姑姑如果知曉此事,母妃也要讓她守口如瓶……”叮囑完母妃,三爺站起身信誓旦旦地道,“母妃隻管安心等著,兒會在三年內接母妃出宮,與兒同住,與舅父團聚。”
本想安撫兒子幾句的華嬪正哽咽難言,也無法勸兒子讓他先顧好他自己,至於她,生有何歡死有何懼。她的父母、女兒都在那裏等她。
見晟王帶著一身寒氣出了正殿,準備了一肚子話的鄭美人嚇得不敢上前,眼睜睜地看著他大步離去。華玉回屋去陪華嬪,青信躬身將三爺送走後,抬起頭望著他的背影。
三爺轉過街角時回頭,恰於青信的目光撞在一處,青信連忙低頭,三爺看了他幾眼,才大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