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望舒,乃是青蓮劍仙的弟子,洞玄境中的頂尖劍客,自從楊清源歸隱武當之後,便一直隱居於武當山下,她突然來到揚州幹什麽?!”了盡身旁,一個大和尚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有點頭疼地問道。
此人乃是淨念禪宗了字輩的高手,了塵。
道門之中的高手,以真武道尊為首,還有龍虎山天師府的老天師,天人宗樓觀台的北冥子,終南山重陽宮假死的王重陽,佛門作為道門的老對頭自然也不遑多讓。
少林掃地僧,渡字輩的不老僧渡法、白衣僧渡會;而淨念禪宗則是以五位了字輩的僧人了凡、了塵、了結、了盡了空以天下諸寺的嘉祥、智慧、帝心、道信四大高僧。
揚州繁華,富商百姓多有崇信佛教。揚州和豫州,乃是佛教氣息最濃的地方,一直被佛門認為是自己的自留地。
現在一個親近道門的洞玄劍客,突然來到揚州,目的不明,這就很奇怪了。
這不僅僅是了塵的問題,也是院內不少佛門高手的問題。
雖然佛門與東海一脈沒什麽來往,但不管是青蓮劍仙李太白,還是他的弟子璃月劍仙柳望舒,都是親近道門的。
了空修煉閉口禪,唯有大事才會主動表露自己的態度,平時就是一個吉祥物,大部分的事務還是由了盡支持。
麵對眾人的疑問,了盡解釋道,“傳聞柳望舒與清源劍君兩情相悅,我這裏有一則從蜀中昭覺寺傳來的消息,蜀中醫道國手唐慎微曾經前往昭覺寺求取菩提木心,而這之前,唐慎微曾經為那位清源劍君診治。後來唐慎微便離開了蜀中。”
在場的沒有笨人,都聽出了了盡的話外之意。
楊清源中毒了,蜀中的菩提木心不足以救治楊清源,那天下菩提樹能勝昭覺寺的,唯有豫州少林寺、嶺南六榕寺以及揚州的淨念禪宗,而柳望舒又來到了揚州。
將這些事情串聯起來,答桉便呼之欲出了。
“了盡師兄的意思是,來的不止是柳望舒,還有清源劍君!?”
“當是如此!”了盡猜得很準。
“這麽說,楊清源是來求取菩提木心的?!”了凡和尚開口問道。
“當是如此。”
“那如果楊清源真的來本寺求藥,我們給還是不給?!”
了塵開口問道,這對於眾人並不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
“我等出家之人,以慈悲為懷,自然是要救的。”一旁的了結大師麵容慈悲,雖臉上有猶豫之色,但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
此人的武功僅次於了盡和了空,高明之極。
一手大悲掌出神入化,出招之間自有悲天憫人之力,可以化解對手心中的殺氣,不戰而勝。
此外,他的獅子吼也是一絕。
東廠廠督曹正淳曾經意外和了結有過一次交手,但曹正淳數十年的天罡童子功卻不敵這老和尚的獅子吼。
獅子吼乃是佛門絕技,修煉的人不在少數,但了結和尚的獅子吼已臻化境。
清嘯之下,猶如迅雷疾瀉聲聞數裏,令敵肝膽俱裂,心驚膽戰,有震懾人心的不可思議之威力,聲浪之強,甚至可以洞玄境高手的護體真罡。
一旁的了塵卻又不同意見。
“我出家之人自然是以慈悲為懷,但這清源劍君,卻是我佛門大敵啊!”
……
如果楊清源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道門中人,爭議或許沒有那麽劇烈。
可楊清源對於佛門來說,卻是猶如天魔的存在。
在楊清源主持下,朝廷開始對佛門收取稅款,所有的香油錢都必須經朝廷的審核登記,收取百分之二十的所得稅。
而佛門的地產也需要收取糧稅。
在場的高僧自然是不在乎這些的,但佛教不同於佛門。
佛教是需要信眾,需要宣傳的。
而香油錢需要為佛尊塑金身,土地需要建立寺廟供養佛寺。
這些對於佛教的宣揚來說,都是必要的東西。
在座高僧不在乎阿堵物,不在乎紅塵名利,可他們卻被佛教裹挾,處於佛道之中當中。
當然這個佛道之中,也是有佛教挑起的。
作為天竺傳入的教派,在佛教眼中,最大的敵人就是道教。
要想成為本土最大的教派,佛教就必須要擊敗道教。
這是數千年佛道之爭的源頭。
佛門靜心苦修,道門清靜無為。
但佛門和道門卻注定被佛教和道教裹挾,陷入鬥爭之中。
而楊清源還不僅僅做到這個地步,他甚至還在計劃推出道士僧人的考核製度。
據說在神都已經開始試點了。
從此,再不是什麽人都可以上山當道士,剃度出家為僧的了。
必須通過大周的專業性考試。
道教的考試內容為《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衝虛真經》、《洞靈真經》……
佛教的考試內容為《華嚴經》、《法華經》、《愣嚴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
考試內容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
客觀題即選擇題和判斷題,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
主觀題則是論述題和注釋題。
道士還得從煉丹、畫符、卜卦中選修一科。
和尚則是從打坐、念經和超度中選修。
隻有通過考試的道士僧人才能從大周官方領到正式的和尚、道士職業資格證。
這可把神都那群假道士、假和尚給愁壞了。
和尚還好,本來就沒有頭發;假道士則是大把大把的脫發。
不過相比於佛教,道教的情況還要好上不少。
道家那夥子人原本就都不願幹事,也很少收徒,所以雖然大周皇室和權貴崇信道門,道家的道觀卻不多。
而佛教在民間廣泛地傳播的信仰,需要大量的信眾,寺廟的數量自然也就多了!
人一多,就容易良莠不齊。
這個考試考核辦法的試行,反而讓佛教的損失更大。
楊清源的這個辦法簡直是在掘佛教的根啊!
不能大範圍地宣傳教義,吸納信眾,那百年之後,佛教豈不是也像道教一般了?!
……
就在了塵和了結爭論之時,一旁的了盡開口問道,“秦師侄、師師侄,你們二位怎麽看?!”
在這一水的鋥亮光頭之中,有兩個人顯得很另類。
年紀稍長的那個,身形纖美修長,腰肢挺直,盈盈巧步,風姿優雅,她一身粗布白衣,但卻有一種華服無法比擬健康潔美的感覺。腰間懸掛著有“身無彩鳳雙飛翼”之稱的飛翼劍。
慈航靜齋的齋主梵清惠的大弟子秦夢瑤。
而另一人,一襲澹青長衫隨風拂揚,說不盡的適飄逸,俯眺清流,從容自若。背上掛著造型典雅的色空古劍,平添了她三分英凜之氣,亦似在提醒別人她劍法不凡。
她的“豔”與凡俗絕不相同,是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凋飾”那麽自然的、無與倫比的真淳素的天生麗質。
正是慈航靜齋的二弟子師妃暄。
……
慈航靜齋從來隻有一個人間行走,所以她們二人之間,必然有一番爭鬥,勝者才是慈航靜齋的人間行走。
看著自家師姐,師妃暄輕點臻首,開口道,“妃暄以為,楊侯當救。”
眾人看向師妃暄,傾聽她的說法。
“楊侯雖然乃是道門中人,所做之事卻是公平,比如那道僧考核之法,不僅僅針對我等佛門弟子,也沒有漏下道家門人。並無刻意針對我等之想……”
楊清源:我其實有的……
“況且,楊侯為官清廉,公正司法,乃是天下少有的好官,我佛門中人以慈悲為懷,若是因為楊侯與我等理念不合,就要對其痛下殺手,那我等與邪魔何異?!”
師妃暄的性格就是如此,說得好聽點,那是心地善良、慈悲為懷,說得不好聽那就是聖母,還帶著一分婊氣,她的觀點一向如此。
不過現在用在了楊清源身上,對於楊清源來說,反而成了好事。
聖母怎麽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呢?!
“師妹此言差矣!”秦夢瑤則是提出了反對意見。
“楊清源,固然是為民請命的好官,但他是我佛門之敵。而且手中鮮血無數,殺人盈野。這樣的人若是繼續存在對我佛門並不是好事?!”
師妃暄當即反對道,“師姐,見死不救,這與殺人何異?!”
秦夢瑤搖了搖頭,“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等佛門弟子,怎麽可能見死不救。救是一定要救的,但,是有條件的救。”
眾僧的目光都匯集在秦夢瑤的身上。
“我等可以救楊清源,但此後楊清源必須留在靜念禪院之中,日月聽誦佛經,化解其身上的殺劫戾氣。”
對於秦夢瑤的辦法,眾僧皆是稱善。
既救了楊清源,又能夠限製其對佛門繼續出手。
秦夢瑤不愧是慈航靜齋、靜念禪院兩大佛門聖地培養出來的,在這方麵的眼光之上,確實要比師妃暄更高。
……
“諸位這是想要軟禁楊某嗎?”
就在眾僧稱善之時,一個聲音從院中傳來,清朗溫潤,讓人如沐清泉,心境一空。
“什麽人?!”
禪房之中,一眾高僧紛紛駭然,竟有人能無聲無息地出現在此,立時閃身來到了院中。
此刻,一個黑裙白靴的少女正持劍而立。
僅僅隻是靜立於院落中央,一股若有若無的劍意就將整個院子籠罩。
如皓月當空,似滄海橫流。
仙氣縹緲之間,又帶著不可思議的鋒芒。
“這位女施主,想必就是璃月劍仙當麵了!”
但很快,武功最高的了空最先發現了問題,這院中還有一人。
一個藍衫的年輕俊逸公子,手中折扇輕搖。
第一時間,眾人竟然下意識地忽略了他的存在。
身與自然合,這是何等高深的境界?
“可是清源劍君楊施主?!”
“正是本侯。”楊清源也沒有遮著掩著,難不成這些老家夥還敢強留自己?!
別說是老張,就算是他毒傷好了,也不懼這幾個老和尚!
……
庭院之中突然安靜了下來,畢竟算計人家卻被正主聽到,即使這些老和尚臉皮再厚,也沒有辦法澹然處之。
“楊侯乃是君子,但是一不拜帖,二不通稟,就擅入我靜念禪院,似乎不是君子所為的吧!”
楊清源折扇一合,星眸微眯,“楊某本就不是什麽君子,況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楊某連皇宮大內都可自由入內,怎麽?!一個小小的寺院,本侯還來不得了?!難道這靜念禪院,已經不是大周的國土了嗎?!”
這一波,不過是楊清源在偷換概念。
土地固然是國有的,但這淨念禪院卻是淨念禪宗私有的。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即使是自己微不足道的財產也足以能對抗至高無上的權威。
這不僅僅是西方的法律思想,在大周也有體現。
比如皇帝想要向貪官和世家伸手要錢,也不可能隨意下旨讓人交出錢來,必須有合法的名目,這就是秩序。
這不過不像西方那般具象化而已。
但楊清源欺負的就是你們這群和尚沒文化,直接一頂謀反的大帽子壓了下來。
佛道兩家再強勢,也沒法和皇權相抗。
當然,老張除外。
楊清源這強硬的態度,反倒是讓淨念禪院的眾僧不確定起來,他真的是來求藥的嗎?!怎麽一副上門砸場子的架勢啊!
“阿彌陀佛,楊施主莫要動怒,吾等這也是為了你好啊!”秦夢瑤的臉上盡是悲天憫人之色。
楊清源差點就笑了。
你為了我好,你以為你是我媽啊!
“阿彌陀佛!”一身佛號之後,了盡也開口道,“楊施主,雖然是為國戍邊,抗擊抵扣,但造下如此殺孽實屬不該!”
了盡說的乃是楊清源將後金士卒殲滅之後,列為京觀以震懾敵人的。
這個做法在朝中,士林都是褒貶不一的。
畢竟此法與忠恕之道相去甚遠,還好楊清源是道家傳人,不是聖人弟子,不然可能就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佛門對楊清源這個做法自然也是不認可的,殺敵護國,自是無錯。但敵酋亦是人,此等手段還是太過酷烈了,與慈悲不符。
此人乃是淨念禪宗了字輩的高手,了塵。
道門之中的高手,以真武道尊為首,還有龍虎山天師府的老天師,天人宗樓觀台的北冥子,終南山重陽宮假死的王重陽,佛門作為道門的老對頭自然也不遑多讓。
少林掃地僧,渡字輩的不老僧渡法、白衣僧渡會;而淨念禪宗則是以五位了字輩的僧人了凡、了塵、了結、了盡了空以天下諸寺的嘉祥、智慧、帝心、道信四大高僧。
揚州繁華,富商百姓多有崇信佛教。揚州和豫州,乃是佛教氣息最濃的地方,一直被佛門認為是自己的自留地。
現在一個親近道門的洞玄劍客,突然來到揚州,目的不明,這就很奇怪了。
這不僅僅是了塵的問題,也是院內不少佛門高手的問題。
雖然佛門與東海一脈沒什麽來往,但不管是青蓮劍仙李太白,還是他的弟子璃月劍仙柳望舒,都是親近道門的。
了空修煉閉口禪,唯有大事才會主動表露自己的態度,平時就是一個吉祥物,大部分的事務還是由了盡支持。
麵對眾人的疑問,了盡解釋道,“傳聞柳望舒與清源劍君兩情相悅,我這裏有一則從蜀中昭覺寺傳來的消息,蜀中醫道國手唐慎微曾經前往昭覺寺求取菩提木心,而這之前,唐慎微曾經為那位清源劍君診治。後來唐慎微便離開了蜀中。”
在場的沒有笨人,都聽出了了盡的話外之意。
楊清源中毒了,蜀中的菩提木心不足以救治楊清源,那天下菩提樹能勝昭覺寺的,唯有豫州少林寺、嶺南六榕寺以及揚州的淨念禪宗,而柳望舒又來到了揚州。
將這些事情串聯起來,答桉便呼之欲出了。
“了盡師兄的意思是,來的不止是柳望舒,還有清源劍君!?”
“當是如此!”了盡猜得很準。
“這麽說,楊清源是來求取菩提木心的?!”了凡和尚開口問道。
“當是如此。”
“那如果楊清源真的來本寺求藥,我們給還是不給?!”
了塵開口問道,這對於眾人並不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
“我等出家之人,以慈悲為懷,自然是要救的。”一旁的了結大師麵容慈悲,雖臉上有猶豫之色,但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
此人的武功僅次於了盡和了空,高明之極。
一手大悲掌出神入化,出招之間自有悲天憫人之力,可以化解對手心中的殺氣,不戰而勝。
此外,他的獅子吼也是一絕。
東廠廠督曹正淳曾經意外和了結有過一次交手,但曹正淳數十年的天罡童子功卻不敵這老和尚的獅子吼。
獅子吼乃是佛門絕技,修煉的人不在少數,但了結和尚的獅子吼已臻化境。
清嘯之下,猶如迅雷疾瀉聲聞數裏,令敵肝膽俱裂,心驚膽戰,有震懾人心的不可思議之威力,聲浪之強,甚至可以洞玄境高手的護體真罡。
一旁的了塵卻又不同意見。
“我出家之人自然是以慈悲為懷,但這清源劍君,卻是我佛門大敵啊!”
……
如果楊清源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道門中人,爭議或許沒有那麽劇烈。
可楊清源對於佛門來說,卻是猶如天魔的存在。
在楊清源主持下,朝廷開始對佛門收取稅款,所有的香油錢都必須經朝廷的審核登記,收取百分之二十的所得稅。
而佛門的地產也需要收取糧稅。
在場的高僧自然是不在乎這些的,但佛教不同於佛門。
佛教是需要信眾,需要宣傳的。
而香油錢需要為佛尊塑金身,土地需要建立寺廟供養佛寺。
這些對於佛教的宣揚來說,都是必要的東西。
在座高僧不在乎阿堵物,不在乎紅塵名利,可他們卻被佛教裹挾,處於佛道之中當中。
當然這個佛道之中,也是有佛教挑起的。
作為天竺傳入的教派,在佛教眼中,最大的敵人就是道教。
要想成為本土最大的教派,佛教就必須要擊敗道教。
這是數千年佛道之爭的源頭。
佛門靜心苦修,道門清靜無為。
但佛門和道門卻注定被佛教和道教裹挾,陷入鬥爭之中。
而楊清源還不僅僅做到這個地步,他甚至還在計劃推出道士僧人的考核製度。
據說在神都已經開始試點了。
從此,再不是什麽人都可以上山當道士,剃度出家為僧的了。
必須通過大周的專業性考試。
道教的考試內容為《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衝虛真經》、《洞靈真經》……
佛教的考試內容為《華嚴經》、《法華經》、《愣嚴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
考試內容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
客觀題即選擇題和判斷題,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
主觀題則是論述題和注釋題。
道士還得從煉丹、畫符、卜卦中選修一科。
和尚則是從打坐、念經和超度中選修。
隻有通過考試的道士僧人才能從大周官方領到正式的和尚、道士職業資格證。
這可把神都那群假道士、假和尚給愁壞了。
和尚還好,本來就沒有頭發;假道士則是大把大把的脫發。
不過相比於佛教,道教的情況還要好上不少。
道家那夥子人原本就都不願幹事,也很少收徒,所以雖然大周皇室和權貴崇信道門,道家的道觀卻不多。
而佛教在民間廣泛地傳播的信仰,需要大量的信眾,寺廟的數量自然也就多了!
人一多,就容易良莠不齊。
這個考試考核辦法的試行,反而讓佛教的損失更大。
楊清源的這個辦法簡直是在掘佛教的根啊!
不能大範圍地宣傳教義,吸納信眾,那百年之後,佛教豈不是也像道教一般了?!
……
就在了塵和了結爭論之時,一旁的了盡開口問道,“秦師侄、師師侄,你們二位怎麽看?!”
在這一水的鋥亮光頭之中,有兩個人顯得很另類。
年紀稍長的那個,身形纖美修長,腰肢挺直,盈盈巧步,風姿優雅,她一身粗布白衣,但卻有一種華服無法比擬健康潔美的感覺。腰間懸掛著有“身無彩鳳雙飛翼”之稱的飛翼劍。
慈航靜齋的齋主梵清惠的大弟子秦夢瑤。
而另一人,一襲澹青長衫隨風拂揚,說不盡的適飄逸,俯眺清流,從容自若。背上掛著造型典雅的色空古劍,平添了她三分英凜之氣,亦似在提醒別人她劍法不凡。
她的“豔”與凡俗絕不相同,是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凋飾”那麽自然的、無與倫比的真淳素的天生麗質。
正是慈航靜齋的二弟子師妃暄。
……
慈航靜齋從來隻有一個人間行走,所以她們二人之間,必然有一番爭鬥,勝者才是慈航靜齋的人間行走。
看著自家師姐,師妃暄輕點臻首,開口道,“妃暄以為,楊侯當救。”
眾人看向師妃暄,傾聽她的說法。
“楊侯雖然乃是道門中人,所做之事卻是公平,比如那道僧考核之法,不僅僅針對我等佛門弟子,也沒有漏下道家門人。並無刻意針對我等之想……”
楊清源:我其實有的……
“況且,楊侯為官清廉,公正司法,乃是天下少有的好官,我佛門中人以慈悲為懷,若是因為楊侯與我等理念不合,就要對其痛下殺手,那我等與邪魔何異?!”
師妃暄的性格就是如此,說得好聽點,那是心地善良、慈悲為懷,說得不好聽那就是聖母,還帶著一分婊氣,她的觀點一向如此。
不過現在用在了楊清源身上,對於楊清源來說,反而成了好事。
聖母怎麽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呢?!
“師妹此言差矣!”秦夢瑤則是提出了反對意見。
“楊清源,固然是為民請命的好官,但他是我佛門之敵。而且手中鮮血無數,殺人盈野。這樣的人若是繼續存在對我佛門並不是好事?!”
師妃暄當即反對道,“師姐,見死不救,這與殺人何異?!”
秦夢瑤搖了搖頭,“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等佛門弟子,怎麽可能見死不救。救是一定要救的,但,是有條件的救。”
眾僧的目光都匯集在秦夢瑤的身上。
“我等可以救楊清源,但此後楊清源必須留在靜念禪院之中,日月聽誦佛經,化解其身上的殺劫戾氣。”
對於秦夢瑤的辦法,眾僧皆是稱善。
既救了楊清源,又能夠限製其對佛門繼續出手。
秦夢瑤不愧是慈航靜齋、靜念禪院兩大佛門聖地培養出來的,在這方麵的眼光之上,確實要比師妃暄更高。
……
“諸位這是想要軟禁楊某嗎?”
就在眾僧稱善之時,一個聲音從院中傳來,清朗溫潤,讓人如沐清泉,心境一空。
“什麽人?!”
禪房之中,一眾高僧紛紛駭然,竟有人能無聲無息地出現在此,立時閃身來到了院中。
此刻,一個黑裙白靴的少女正持劍而立。
僅僅隻是靜立於院落中央,一股若有若無的劍意就將整個院子籠罩。
如皓月當空,似滄海橫流。
仙氣縹緲之間,又帶著不可思議的鋒芒。
“這位女施主,想必就是璃月劍仙當麵了!”
但很快,武功最高的了空最先發現了問題,這院中還有一人。
一個藍衫的年輕俊逸公子,手中折扇輕搖。
第一時間,眾人竟然下意識地忽略了他的存在。
身與自然合,這是何等高深的境界?
“可是清源劍君楊施主?!”
“正是本侯。”楊清源也沒有遮著掩著,難不成這些老家夥還敢強留自己?!
別說是老張,就算是他毒傷好了,也不懼這幾個老和尚!
……
庭院之中突然安靜了下來,畢竟算計人家卻被正主聽到,即使這些老和尚臉皮再厚,也沒有辦法澹然處之。
“楊侯乃是君子,但是一不拜帖,二不通稟,就擅入我靜念禪院,似乎不是君子所為的吧!”
楊清源折扇一合,星眸微眯,“楊某本就不是什麽君子,況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楊某連皇宮大內都可自由入內,怎麽?!一個小小的寺院,本侯還來不得了?!難道這靜念禪院,已經不是大周的國土了嗎?!”
這一波,不過是楊清源在偷換概念。
土地固然是國有的,但這淨念禪院卻是淨念禪宗私有的。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即使是自己微不足道的財產也足以能對抗至高無上的權威。
這不僅僅是西方的法律思想,在大周也有體現。
比如皇帝想要向貪官和世家伸手要錢,也不可能隨意下旨讓人交出錢來,必須有合法的名目,這就是秩序。
這不過不像西方那般具象化而已。
但楊清源欺負的就是你們這群和尚沒文化,直接一頂謀反的大帽子壓了下來。
佛道兩家再強勢,也沒法和皇權相抗。
當然,老張除外。
楊清源這強硬的態度,反倒是讓淨念禪院的眾僧不確定起來,他真的是來求藥的嗎?!怎麽一副上門砸場子的架勢啊!
“阿彌陀佛,楊施主莫要動怒,吾等這也是為了你好啊!”秦夢瑤的臉上盡是悲天憫人之色。
楊清源差點就笑了。
你為了我好,你以為你是我媽啊!
“阿彌陀佛!”一身佛號之後,了盡也開口道,“楊施主,雖然是為國戍邊,抗擊抵扣,但造下如此殺孽實屬不該!”
了盡說的乃是楊清源將後金士卒殲滅之後,列為京觀以震懾敵人的。
這個做法在朝中,士林都是褒貶不一的。
畢竟此法與忠恕之道相去甚遠,還好楊清源是道家傳人,不是聖人弟子,不然可能就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佛門對楊清源這個做法自然也是不認可的,殺敵護國,自是無錯。但敵酋亦是人,此等手段還是太過酷烈了,與慈悲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