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兄!這些罪名,你已經查實?!”
以左僉都禦史李尋歡為首的監察禦史們突然覺得自己好廢物。
折騰這麽些天,最終隻找了文頡的兩條罪名。
看看人家大理寺少卿楊大人,一夜的時間,文頡就已經有七條大罪了!
“清源兄,你說的這些可有證據?!”
證據當然得有,就算沒有證據,也得創造證據!
楊清源從檔案之中,取出了兩個布袋!
其中就是之前在文府“找到”的碎紙片和武功秘籍!
“這是從文府之中找到的證據,至於文頡豢養的死士,刺客還關押在大理寺的地牢之中!在文頡的府上也搜出幾套鎧甲!兵刃無算!一切都是有據可查!”
李尋歡看了楊清源手中的證據,對著一旁的幾個監察禦史說道,“諸位,還得辛苦你們和大理寺的同僚對接一下!去簡單清點一下文府死士的數量。”
待到眾多監察禦史離開之後,李尋歡在再次打開奏疏和證據!
“楊兄!這些證據是假的吧!”
楊清源聞言,眼中露出笑意。
若說朝中最了解的楊清源的人,李尋歡必然穩居前三,這封奏疏實在太不像楊清源的風格了!
之前楊清源的奏疏,說理清楚,證據完整,條理清晰!特別是對案件的分析和斷罪在朝中的首屈一指!別無二家!
但是李尋歡現在看到的這封奏疏,罪名疊加,證據鏈也不完整,與楊清源平日的風格大相徑庭。
“這可不是我的奏疏!”
楊清源的話讓李尋歡微微一愣,但隨即反應了過來!
這種奏折的風格,他太熟悉了!
“這是……”
“這是我替李兄所寫的奏疏!”
果然,如李尋歡所料,這本奏折是按照都察院監察禦史的風格所書。
監察禦史可風聞奏事,證據?!那是什麽?!
都察院要是有證據就不是彈劾你那麽簡單了!而是直接請你去都察院喝茶了!
相比一般的監察禦史,楊清源的這封奏疏已經算是證據充分了!
“楊兄此舉目的為何?!”
“殺文頡!正天道!”
李尋歡不明白,殺文頡為何要用這種手段,以都察院目前找到的證據,判文頡一個死刑綽綽有餘!
楊清源搖頭苦笑,李兄的政治敏感度依舊不夠。
昨日程青鬆已經提點兩人,但是李尋歡並沒有懂程青鬆話裏的意思!
“李兄,你們都察院給文頡定下的罪名是殺人和奸淫吧!”
“難道如此之多的人受害,還不足以讓陛下殺他!?”李尋歡反問道。
“以文頡之罪,可曾冒犯陛下?!”
“不曾!”
“以文頡之罪,可曾作亂謀逆?!”
“不曾。”
“以文頡之罪,可曾動搖社稷?!”
“……不曾。”
李尋歡已經明白楊清源話中的意思。
“難道在陛下眼中,這上百人命!還不值得文頡一死?!”
楊清源沉默不語。
文頡在動手擄掠的時候,都是調查過那些女子的背景的,都是神都四周縣城的農家女子、商賈妻妾。
這些人要不是無權無勢,即便是知道了文頡的身份,也不敢伸冤。
偶爾有一些頭鐵,不懼文頡的人,也被文府的家丁、死士處理了!
底層百姓,在這個時代是沒有人權的,民意之中沒有他們,青史之中沒有他們。
若是這一百多條人命可以換來帝王在青史之中的一句“仁德寬厚”,那大多帝王皆是求之不得。
李尋歡接過楊清源手中的奏疏,“文頡之罪,當誅!”
“那就拜托李兄了!”
-----------
今日禦書房中,顯得有些擁擠。
鳳陽勳貴的代表中山王徐忠壽、宋國公馮成,赫然在列。
至於楊清源的最佳對手,鳳陽勳貴的豬隊友,衛國公鄧鎮卻不在現場。
上次的事情實在是把鳳陽勳貴給嚇到了,衛國公鄧鎮對楊清源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
嚇得這次鳳陽勳貴都沒敢帶上他!生怕他再次帶崩全場。
除了鳳陽勳貴,還有錢牧謙、於延益、長孫輔機、李宏毅四位大學士,管理宗人府的誠王。
以及都察院正、右都禦史程青鬆,刑部尚書衛東來,大理寺卿少楊清源,左僉都禦史李尋歡。
“陛下!前左屯衛大將軍文頡之罪,皆於奏疏之中言明!其罪查有實據,罪臣文頡有負天恩、罪大惡極,臣等不敢專斷,唯伏陛下聖裁!”
周帝打開了奏折,上書六條大罪!
奸淫、殺人、枉法、勾結倭寇、豢養死士、私藏兵甲!
這份奏折是刪減版的!有些事情,不能拿到明麵上來說!
比如文頡勾結趙王麾下大將。
這中山王府的大小姐徐妙怡便是趙王正妃。
完整版的奏疏,在昨日夜間,李尋歡、楊清源便連夜入宮,奏請天子。
-----
昨夜,禦書房中。
“李卿,你奏疏所言之事,可屬實!?”
“回稟上位,皆查有實據!其中部分罪狀,是由楊大人發現的!”
周帝將目光轉向了楊清源。
“楊卿!?”
楊清源上前半步,“陛下,臣於翠華山張家村抓獲文頡之時,也同時抓獲了其豢養的死士、刺客合計五十四人!其餘十六人因為反抗抓捕被當場擊殺!”
“七十名死士?!”
周帝心中已經信了七分。
“不僅僅是死士,半年之前,為大理寺剿滅的殺手組織‘判官剪’也與文頡有所勾結,其匪首崔判官,唯文頡之命是從。”
“那其中的勾結倭寇、趙王可有實證!”
李尋歡從袖中取出了兩隻黑色的絲綢布袋,由隨侍的西廠廠督雨化田遞交給了周帝。
周帝打開第一個布袋,其中所裝乃是一些未曾燃盡的碎紙片和兩個信封!
“上位,這是微臣在搜查文府之時,從一堆灰燼之中找出的碎紙片,此外還有未曾燃盡的信封兩隻!”
周帝也從中取出了信封,其中一個應該是文頡給對方回信用的,上書,吾弟張世美親啟。
張世美此人,周帝是知道的,那是趙王麾下親信大將,燕城指揮僉事。
再看手中殘餘的紙片,上方有著“燕城指揮僉事”,“才華倍勝於吾”、“北境戰事”、“練兵”等關鍵詞。
周帝心中已經確信此事!
有的時候,殘缺的證據,比完整的證據,更有說服力。
在人的潛意識裏,自己推測出來的,永遠比別人告訴你的,更可信。
7017k
以左僉都禦史李尋歡為首的監察禦史們突然覺得自己好廢物。
折騰這麽些天,最終隻找了文頡的兩條罪名。
看看人家大理寺少卿楊大人,一夜的時間,文頡就已經有七條大罪了!
“清源兄,你說的這些可有證據?!”
證據當然得有,就算沒有證據,也得創造證據!
楊清源從檔案之中,取出了兩個布袋!
其中就是之前在文府“找到”的碎紙片和武功秘籍!
“這是從文府之中找到的證據,至於文頡豢養的死士,刺客還關押在大理寺的地牢之中!在文頡的府上也搜出幾套鎧甲!兵刃無算!一切都是有據可查!”
李尋歡看了楊清源手中的證據,對著一旁的幾個監察禦史說道,“諸位,還得辛苦你們和大理寺的同僚對接一下!去簡單清點一下文府死士的數量。”
待到眾多監察禦史離開之後,李尋歡在再次打開奏疏和證據!
“楊兄!這些證據是假的吧!”
楊清源聞言,眼中露出笑意。
若說朝中最了解的楊清源的人,李尋歡必然穩居前三,這封奏疏實在太不像楊清源的風格了!
之前楊清源的奏疏,說理清楚,證據完整,條理清晰!特別是對案件的分析和斷罪在朝中的首屈一指!別無二家!
但是李尋歡現在看到的這封奏疏,罪名疊加,證據鏈也不完整,與楊清源平日的風格大相徑庭。
“這可不是我的奏疏!”
楊清源的話讓李尋歡微微一愣,但隨即反應了過來!
這種奏折的風格,他太熟悉了!
“這是……”
“這是我替李兄所寫的奏疏!”
果然,如李尋歡所料,這本奏折是按照都察院監察禦史的風格所書。
監察禦史可風聞奏事,證據?!那是什麽?!
都察院要是有證據就不是彈劾你那麽簡單了!而是直接請你去都察院喝茶了!
相比一般的監察禦史,楊清源的這封奏疏已經算是證據充分了!
“楊兄此舉目的為何?!”
“殺文頡!正天道!”
李尋歡不明白,殺文頡為何要用這種手段,以都察院目前找到的證據,判文頡一個死刑綽綽有餘!
楊清源搖頭苦笑,李兄的政治敏感度依舊不夠。
昨日程青鬆已經提點兩人,但是李尋歡並沒有懂程青鬆話裏的意思!
“李兄,你們都察院給文頡定下的罪名是殺人和奸淫吧!”
“難道如此之多的人受害,還不足以讓陛下殺他!?”李尋歡反問道。
“以文頡之罪,可曾冒犯陛下?!”
“不曾!”
“以文頡之罪,可曾作亂謀逆?!”
“不曾。”
“以文頡之罪,可曾動搖社稷?!”
“……不曾。”
李尋歡已經明白楊清源話中的意思。
“難道在陛下眼中,這上百人命!還不值得文頡一死?!”
楊清源沉默不語。
文頡在動手擄掠的時候,都是調查過那些女子的背景的,都是神都四周縣城的農家女子、商賈妻妾。
這些人要不是無權無勢,即便是知道了文頡的身份,也不敢伸冤。
偶爾有一些頭鐵,不懼文頡的人,也被文府的家丁、死士處理了!
底層百姓,在這個時代是沒有人權的,民意之中沒有他們,青史之中沒有他們。
若是這一百多條人命可以換來帝王在青史之中的一句“仁德寬厚”,那大多帝王皆是求之不得。
李尋歡接過楊清源手中的奏疏,“文頡之罪,當誅!”
“那就拜托李兄了!”
-----------
今日禦書房中,顯得有些擁擠。
鳳陽勳貴的代表中山王徐忠壽、宋國公馮成,赫然在列。
至於楊清源的最佳對手,鳳陽勳貴的豬隊友,衛國公鄧鎮卻不在現場。
上次的事情實在是把鳳陽勳貴給嚇到了,衛國公鄧鎮對楊清源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
嚇得這次鳳陽勳貴都沒敢帶上他!生怕他再次帶崩全場。
除了鳳陽勳貴,還有錢牧謙、於延益、長孫輔機、李宏毅四位大學士,管理宗人府的誠王。
以及都察院正、右都禦史程青鬆,刑部尚書衛東來,大理寺卿少楊清源,左僉都禦史李尋歡。
“陛下!前左屯衛大將軍文頡之罪,皆於奏疏之中言明!其罪查有實據,罪臣文頡有負天恩、罪大惡極,臣等不敢專斷,唯伏陛下聖裁!”
周帝打開了奏折,上書六條大罪!
奸淫、殺人、枉法、勾結倭寇、豢養死士、私藏兵甲!
這份奏折是刪減版的!有些事情,不能拿到明麵上來說!
比如文頡勾結趙王麾下大將。
這中山王府的大小姐徐妙怡便是趙王正妃。
完整版的奏疏,在昨日夜間,李尋歡、楊清源便連夜入宮,奏請天子。
-----
昨夜,禦書房中。
“李卿,你奏疏所言之事,可屬實!?”
“回稟上位,皆查有實據!其中部分罪狀,是由楊大人發現的!”
周帝將目光轉向了楊清源。
“楊卿!?”
楊清源上前半步,“陛下,臣於翠華山張家村抓獲文頡之時,也同時抓獲了其豢養的死士、刺客合計五十四人!其餘十六人因為反抗抓捕被當場擊殺!”
“七十名死士?!”
周帝心中已經信了七分。
“不僅僅是死士,半年之前,為大理寺剿滅的殺手組織‘判官剪’也與文頡有所勾結,其匪首崔判官,唯文頡之命是從。”
“那其中的勾結倭寇、趙王可有實證!”
李尋歡從袖中取出了兩隻黑色的絲綢布袋,由隨侍的西廠廠督雨化田遞交給了周帝。
周帝打開第一個布袋,其中所裝乃是一些未曾燃盡的碎紙片和兩個信封!
“上位,這是微臣在搜查文府之時,從一堆灰燼之中找出的碎紙片,此外還有未曾燃盡的信封兩隻!”
周帝也從中取出了信封,其中一個應該是文頡給對方回信用的,上書,吾弟張世美親啟。
張世美此人,周帝是知道的,那是趙王麾下親信大將,燕城指揮僉事。
再看手中殘餘的紙片,上方有著“燕城指揮僉事”,“才華倍勝於吾”、“北境戰事”、“練兵”等關鍵詞。
周帝心中已經確信此事!
有的時候,殘缺的證據,比完整的證據,更有說服力。
在人的潛意識裏,自己推測出來的,永遠比別人告訴你的,更可信。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