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空受大混沌影響,先天元靈此中出來,又回到此中,所以其之道途其實是一以貫之的。而其每行一步都是有跡可循,並遵循一定道理的。
最早的先天之靈自誕生之後,存續了極長一段時間,而在元夏世域真正化成以前就已然成道了,此後才傳是下了諸般道法,並在那個時候便已然定下了化演萬世,並消殺一應變機的策略。
而其之映身,也是在化演萬世出現後才是跟著出現,並一些得有機緣的,最終在各個世間成就了道法。
所以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兩者不同所在,因為元夏上境大能沒有經過世間成就。自然而然就是由上及下推動道法。
而天夏執攝則是經世而成,與諸般修道人一同攀升上境,所以其所選擇的路數自然而然便是由下及上了。
在張禦看來,先天之靈完全遵道而行,一板一眼,不做偏移,越是先早越是如此。
因為在早就成道的先天之靈的來看,隻要按部就班下去,大道終有一天可以被他們所得,而天機變化就意味著會從此等結果中生出各種變數,妨礙他們摘取道果,削殺變數是理所當然。
反而那些映身是應道而變,認為變數不可能削減,唯有諸般變數轉動,才能從中尋得通天之路,最後方可完道。
但無論哪一條,這都是先天之靈之道,是符合他們自身的道法。
他們修道人以往所遵循的路數,其實大體上便不脫先天之靈的道法,眾世眾修基本上就是沿襲著這一條路而走。
而每一個人的路都不同,便代表著方向不同,低下境界時或還好說,可是到了上層,那就需要有自己的根本之道了。
他是人身修士成就上層,若要求得大道,那就要推動不同的道法,而不是完沿襲先天之靈的道路。
如今在至高這裏,讓他看到了一種可能。
而正在他仔細思量的時候,忽然感應到世間有人正在相喚自己,於是他轉而降下一縷意念,落至天夏。
清穹雲海,某處浮空島嶼之上,風廷執正站在一麵玉璧之上,在等了片刻之後,便見一個巨大的道人身影出現在了其中。
他神色一正,雖然看不清具體麵貌,可是他能從形影之中看出幾分熟悉之感,忍著心中振奮,對著玉璧執有一禮,道:“見過張執攝。”
張禦點首道:“風道友有禮,道友尋我可是有事?”
風廷執直起身來,鄭重道:“此番張執攝開辟上境,在訓天道章之上點明了‘恒照’之境,我亦是見得,自此我玄法有前路矣。
然而上道雖開,可是寄虛、求全二道關隘,依舊是那與真法相近之路數,我與一些道友商議了下,覺得這裏或能有所改易,故試著來問求執攝,能否有所變動?”
道法不可能絲毫不做改易,便是真法,一人修行便是一門路數,隻是有一個問題所在,因為張禦已然成就上境界大能,又是開道之人的身份。
在玄法之中,至少在玄法玄修中,地位已拔高到無上先聖的地步,後來人就算想改動他所立下的道法,也是沒那個信心和底氣,可他知道這其實不是什麽好事,有可能會限礙住玄法的興發。
張禦微微點頭,寄虛、求全之道,當初他是參照了真修之法門,特別求全一道,並無立下任何章印,乃是一個空缺,算是一個遺憾因為這裏他自身重來一遍,也並無完全之把握,留下章印,反而可能指引出了偏差。
本來他是想到了上境再是回頭梳理一遍,但是金庭方麵的約束,讓他法門也不好輕易作有改變。
但是他轉而再思,其實自開辟道途之後,自己該做得事已經做成了,而所有事機都不可能他一個人來完成。
特別是玄法,當是匯聚眾誌眾力,更不是靠著他一力定之,否則和先天之靈又有什麽區別呢?
他道:“風道友,我不過是走在諸位道友之前罷了,諸位既已知曉前方有路,該當繼續開闊此途,或有能為者,也可另辟前路,無需將禦之法門奉為圭臬。”
風廷執聽他一番言辭,也是欣然道:“如此,我當將張執攝之言傳遞下方,讓諸修為之明了。”
既張禦本人親口言說,可以動得此法,那便給後人留下了無限廣闊的餘地,那就不怕有什麽問題了。
張禦道:“除此外,可還有他事麽?”
風廷執又是一禮,道:“便隻此事,打擾張執攝了。”
張禦道:“風廷執言重,今後若是涉及緊要事機,凡我可過問的,都可尋我,另外轉告諸位道友,禦先行一步,便在上層敬候諸位。”
風廷執聽罷,神色一肅,再是對著他深深執有一禮。
張禦將氣意收回,再次關注到眼前,正如他對風廷執所言,下層之人演化不同之道,無需完全遵循前人之法。
同樣的道理,在這裏他也是如此。
方才他所想到的是,元空與大混沌既是相對,既然先天之靈問對元空,那麽他大可以問對大混沌!
因為大混沌是先天之靈無從監察之所在,也無從知悉,甚至連大混沌所染的邪神都是遠避而去,所以他若從去中取道,此輩應當無從察覺。
不過問對大混沌是十分凶險的,一不小心就要墮入其中,他並不是想要走那混沌之道,所以想要做得此事,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大混沌的侵染問題。
這裏他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自己破道之時所做的那樣,以禦中之力借取至高之力,以此對抗大混沌之力,同時問對大混沌,從中提升自己的道法。
而元空問對自己也不會因此而停下,而隻要道法上去了,元空問對自也能水漲船高,自裏獲得更多益處。
能不能做成,著實未知。這裏唯有先嚐試下。
說實在的,當日破境上層,其實比此要凶險多了,至少眼下他若發現這個辦法有什麽問題,隻要不是太過深入,那麽隨時可以斬斷牽扯,移去汙穢。
他坐定之後,收攝心神,運轉禦中之力,這些力量隨著他成就上境,也是自行歸複,此刻推動之下,同時將那至高之力和混沌之力攪動了起來。
依靠此力取得兩方平衡之下,他也是沉定氣意,試著問對大混沌。
此中他並沒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清穹之氣,這般五位執攝也就無從知曉他在做什麽。
就在他目光望去之時,身後大道六印逐一浮現出來,以目印觀望玄機;以聞印辨別真虛;以命印定準己我;以言印宣明正聲;以心印定壓混昧;以啟印推轉諸元。
也就是他走得是玄法之道,此前從未有人走過此途,更不是先天之靈所傳下的道法,否則就算是有人想到了他這個辦法,沒有大道之印,也沒有辦法做得此事。
在他問對之下,無數道理從大混沌中浮現而出,可是透著一股混亂變轉,無始無終,不過在他大道六印解辨之中,卻是逐漸從中觀望到了真正的道理。
並且他發現,因為道理是從大混沌中觀辨得來,所以元空這裏的天道幾乎沒有變化。
這便令他生出疑惑了,天道本該是一體,為何沒有變化?
可他再看了一會兒,卻是辨明了玄機,眸光不禁微閃一下,道:“原來如此!”
問對其實是從天道之中奪道,讓自己成為那真正的道理。
大混沌雖是變數本身,所以問對奪道實際上是在消解變化,也就是讓天道變機往下平複,也就是說相比問對元空,一個是增進,一個則是削減。
他事先倒是不曾想到,問對大混沌居然能夠有此作用,可正如天道變化抬升永無盡頭,混沌變數的削減也是永無可能削平的。
且因為如今隻他一個人在那裏削減變數,而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在推動變數,所以表麵上幾乎顯然不出來什麽。
可他想了想,現在這一點點差別看不出來,可等到自己道法逐漸長進,五位執攝或許能察覺到不對。
好在這裏不是沒有辦法。
他先拋開此事,繼續坐觀,因為第一次嚐試,他並沒有持續太久,待得差不多時便就停了下來,這個時候,他發現自身道法增果然進了一些,這是對大道了解更進一步,奪道入身,道行自也向上有所提升。
可哪怕隻有一點點提升,因為是在元空問對之外獲得的,這就意味著他繞開了五位執攝的限製,在其之外獲得了一條可得突破的途徑!
此法可行!
另外,他倒是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他的根本道法就在於正禦中天,這般利用兩種力量化合運轉,這等舉動本身反而是推動了根本,使得禦中之力在消耗之後,隨後也是為之增長。這意味著他下回可以進行更大程度的問對。
了解到這些後,他精神為之一振。
而且他若掌握了此法,意味著可以削減更多天道變數,如果說元空問對,是讓自身獲利,讓上進之路越來越是狹窄,那麽混沌問對,便是自身主動承受可能之危難,但卻由此開闊了前路!
……
……
最早的先天之靈自誕生之後,存續了極長一段時間,而在元夏世域真正化成以前就已然成道了,此後才傳是下了諸般道法,並在那個時候便已然定下了化演萬世,並消殺一應變機的策略。
而其之映身,也是在化演萬世出現後才是跟著出現,並一些得有機緣的,最終在各個世間成就了道法。
所以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兩者不同所在,因為元夏上境大能沒有經過世間成就。自然而然就是由上及下推動道法。
而天夏執攝則是經世而成,與諸般修道人一同攀升上境,所以其所選擇的路數自然而然便是由下及上了。
在張禦看來,先天之靈完全遵道而行,一板一眼,不做偏移,越是先早越是如此。
因為在早就成道的先天之靈的來看,隻要按部就班下去,大道終有一天可以被他們所得,而天機變化就意味著會從此等結果中生出各種變數,妨礙他們摘取道果,削殺變數是理所當然。
反而那些映身是應道而變,認為變數不可能削減,唯有諸般變數轉動,才能從中尋得通天之路,最後方可完道。
但無論哪一條,這都是先天之靈之道,是符合他們自身的道法。
他們修道人以往所遵循的路數,其實大體上便不脫先天之靈的道法,眾世眾修基本上就是沿襲著這一條路而走。
而每一個人的路都不同,便代表著方向不同,低下境界時或還好說,可是到了上層,那就需要有自己的根本之道了。
他是人身修士成就上層,若要求得大道,那就要推動不同的道法,而不是完沿襲先天之靈的道路。
如今在至高這裏,讓他看到了一種可能。
而正在他仔細思量的時候,忽然感應到世間有人正在相喚自己,於是他轉而降下一縷意念,落至天夏。
清穹雲海,某處浮空島嶼之上,風廷執正站在一麵玉璧之上,在等了片刻之後,便見一個巨大的道人身影出現在了其中。
他神色一正,雖然看不清具體麵貌,可是他能從形影之中看出幾分熟悉之感,忍著心中振奮,對著玉璧執有一禮,道:“見過張執攝。”
張禦點首道:“風道友有禮,道友尋我可是有事?”
風廷執直起身來,鄭重道:“此番張執攝開辟上境,在訓天道章之上點明了‘恒照’之境,我亦是見得,自此我玄法有前路矣。
然而上道雖開,可是寄虛、求全二道關隘,依舊是那與真法相近之路數,我與一些道友商議了下,覺得這裏或能有所改易,故試著來問求執攝,能否有所變動?”
道法不可能絲毫不做改易,便是真法,一人修行便是一門路數,隻是有一個問題所在,因為張禦已然成就上境界大能,又是開道之人的身份。
在玄法之中,至少在玄法玄修中,地位已拔高到無上先聖的地步,後來人就算想改動他所立下的道法,也是沒那個信心和底氣,可他知道這其實不是什麽好事,有可能會限礙住玄法的興發。
張禦微微點頭,寄虛、求全之道,當初他是參照了真修之法門,特別求全一道,並無立下任何章印,乃是一個空缺,算是一個遺憾因為這裏他自身重來一遍,也並無完全之把握,留下章印,反而可能指引出了偏差。
本來他是想到了上境再是回頭梳理一遍,但是金庭方麵的約束,讓他法門也不好輕易作有改變。
但是他轉而再思,其實自開辟道途之後,自己該做得事已經做成了,而所有事機都不可能他一個人來完成。
特別是玄法,當是匯聚眾誌眾力,更不是靠著他一力定之,否則和先天之靈又有什麽區別呢?
他道:“風道友,我不過是走在諸位道友之前罷了,諸位既已知曉前方有路,該當繼續開闊此途,或有能為者,也可另辟前路,無需將禦之法門奉為圭臬。”
風廷執聽他一番言辭,也是欣然道:“如此,我當將張執攝之言傳遞下方,讓諸修為之明了。”
既張禦本人親口言說,可以動得此法,那便給後人留下了無限廣闊的餘地,那就不怕有什麽問題了。
張禦道:“除此外,可還有他事麽?”
風廷執又是一禮,道:“便隻此事,打擾張執攝了。”
張禦道:“風廷執言重,今後若是涉及緊要事機,凡我可過問的,都可尋我,另外轉告諸位道友,禦先行一步,便在上層敬候諸位。”
風廷執聽罷,神色一肅,再是對著他深深執有一禮。
張禦將氣意收回,再次關注到眼前,正如他對風廷執所言,下層之人演化不同之道,無需完全遵循前人之法。
同樣的道理,在這裏他也是如此。
方才他所想到的是,元空與大混沌既是相對,既然先天之靈問對元空,那麽他大可以問對大混沌!
因為大混沌是先天之靈無從監察之所在,也無從知悉,甚至連大混沌所染的邪神都是遠避而去,所以他若從去中取道,此輩應當無從察覺。
不過問對大混沌是十分凶險的,一不小心就要墮入其中,他並不是想要走那混沌之道,所以想要做得此事,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大混沌的侵染問題。
這裏他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自己破道之時所做的那樣,以禦中之力借取至高之力,以此對抗大混沌之力,同時問對大混沌,從中提升自己的道法。
而元空問對自己也不會因此而停下,而隻要道法上去了,元空問對自也能水漲船高,自裏獲得更多益處。
能不能做成,著實未知。這裏唯有先嚐試下。
說實在的,當日破境上層,其實比此要凶險多了,至少眼下他若發現這個辦法有什麽問題,隻要不是太過深入,那麽隨時可以斬斷牽扯,移去汙穢。
他坐定之後,收攝心神,運轉禦中之力,這些力量隨著他成就上境,也是自行歸複,此刻推動之下,同時將那至高之力和混沌之力攪動了起來。
依靠此力取得兩方平衡之下,他也是沉定氣意,試著問對大混沌。
此中他並沒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清穹之氣,這般五位執攝也就無從知曉他在做什麽。
就在他目光望去之時,身後大道六印逐一浮現出來,以目印觀望玄機;以聞印辨別真虛;以命印定準己我;以言印宣明正聲;以心印定壓混昧;以啟印推轉諸元。
也就是他走得是玄法之道,此前從未有人走過此途,更不是先天之靈所傳下的道法,否則就算是有人想到了他這個辦法,沒有大道之印,也沒有辦法做得此事。
在他問對之下,無數道理從大混沌中浮現而出,可是透著一股混亂變轉,無始無終,不過在他大道六印解辨之中,卻是逐漸從中觀望到了真正的道理。
並且他發現,因為道理是從大混沌中觀辨得來,所以元空這裏的天道幾乎沒有變化。
這便令他生出疑惑了,天道本該是一體,為何沒有變化?
可他再看了一會兒,卻是辨明了玄機,眸光不禁微閃一下,道:“原來如此!”
問對其實是從天道之中奪道,讓自己成為那真正的道理。
大混沌雖是變數本身,所以問對奪道實際上是在消解變化,也就是讓天道變機往下平複,也就是說相比問對元空,一個是增進,一個則是削減。
他事先倒是不曾想到,問對大混沌居然能夠有此作用,可正如天道變化抬升永無盡頭,混沌變數的削減也是永無可能削平的。
且因為如今隻他一個人在那裏削減變數,而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在推動變數,所以表麵上幾乎顯然不出來什麽。
可他想了想,現在這一點點差別看不出來,可等到自己道法逐漸長進,五位執攝或許能察覺到不對。
好在這裏不是沒有辦法。
他先拋開此事,繼續坐觀,因為第一次嚐試,他並沒有持續太久,待得差不多時便就停了下來,這個時候,他發現自身道法增果然進了一些,這是對大道了解更進一步,奪道入身,道行自也向上有所提升。
可哪怕隻有一點點提升,因為是在元空問對之外獲得的,這就意味著他繞開了五位執攝的限製,在其之外獲得了一條可得突破的途徑!
此法可行!
另外,他倒是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他的根本道法就在於正禦中天,這般利用兩種力量化合運轉,這等舉動本身反而是推動了根本,使得禦中之力在消耗之後,隨後也是為之增長。這意味著他下回可以進行更大程度的問對。
了解到這些後,他精神為之一振。
而且他若掌握了此法,意味著可以削減更多天道變數,如果說元空問對,是讓自身獲利,讓上進之路越來越是狹窄,那麽混沌問對,便是自身主動承受可能之危難,但卻由此開闊了前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