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走後,竹香沒好氣地把眾姨娘送的東西扔進箱子,恨恨地嘟囔道:“看戲看個全套,還擺個慈眉善目的樣出來,當別人是傻子呢?好歹也是王府的當家夫人,眼皮子淺臉皮倒厚,這麽冷的天,把幾個孩子領出來打秋風,她也不嫌寒磣!”
花影也皺緊眉頭,“姑娘手裏也沒幾件像樣的東西,照這樣賞下去……”
“你們誰會釣魚?”若瑤手中端著冰裂紋深腹盅,不理會一頭霧水的倆人,繼續吃郭太妃剛派人送來的奶羹。奶羹蒸得恰到好處,牛乳的香味蓋住了雞蛋的腥氣,又加了些雪花洋糖,甜軟適口。不經意中,若瑤已經把整整一盅吃完了。
等若瑤放下勺子,接過竹香遞來的茶漱了口,花影才囁嚅道:“姑娘要拿手裏的錢財當誘餌?”
“釣誰阿?”竹香詫異地瞪大眼睛。
凡對她心懷叵測的,都是她要釣的魚!
若瑤微笑不語,起身去院中仔細挑了一枝梅花折下來,讓花影給郭太妃送去過插瓶。看著春桃撐著青油竹傘護著花影出了院門,若瑤心中微歎,金銘連郭老太妃喜歡紅梅的事情都能打聽出來,卻打聽不出來趙淩這幾房妾室的根底。
隻知道金姨娘是怡親王妃的遠房表妹,秋姨娘的爹是個落魄秀才,玲瓏是江南一個綢緞商外室生的女兒,張姨娘是容氏陪嫁的丫鬟。主母陪嫁的丫鬟做妾本是情理之中,可看張氏的容貌性情,這事情就有些匪夷所思。
傳聞中趙淩與容氏伉儷情深,可容氏前腳進門,趙淩後腳就納了秋姨娘,還讓她懷上身孕,在主母之前生出庶長女?更令人費解的是秋姨娘不過中人之姿,也沒有什麽出眾的風情,居然讓趙淩見色起心,當街搶回來?
玲瓏出身低年紀也小,周王妃怎麽會同意納她進門為妾?
最最奇怪的就是金姨娘,怡親王趙慶是宗室中唯一一個有親王爵位的人,武安郡王雖然是他堂叔,可倆人平時並沒有太多來往。怎麽突然間自降身份,送妻妹給趙淩做妾?雖說是遠房的,可金姨娘的容貌背景嫁個四品京官做正妻也綽綽有餘,遠比拉攏當時無職無權的趙淩有用,難道怡親王當時就有先見之明,知道趙淩數年後能手握兵權?
金銘說的對,武安郡王府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處處漩渦。她嫁進來剛剛一天,各路人馬便紛紛登場,跟她們相比,大夫人的那些個手段就跟孩子把戲似的不值一提。(.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若瑤越想越理不清頭緒,手掌下意識地攥緊,手中捏著的花枝‘喀嚓’一聲折成兩斷。手臂處忽地傳來一陣劇痛,她忍不住皺緊眉頭,暗忖一定是早上割的傷口又迸開了,生怕驚動在一旁伺候的竹香,若瑤馬上又舒服眉頭,麵容平靜如初。
一閃而過的神情卻被竹香瞧見了,她忙問道:“姑娘是不是哪裏不舒服?”
瞄了一眼不遠處探頭探腦的幾個王府下人,若瑤搖頭說沒事。雖然欣慰竹香變細致了,暗中卻又有些擔憂。武安郡王府雖說不上是龍潭虎穴,可也絕不是個善良的地方,她身邊能信任的卻隻有竹香、花影和金豆子三個。
這幾個人一邊做事一邊還要提妨王府的各路人馬,同時還要防備另外幾個從西寧候府來的人,顯然防不勝防。
可把春桃、美玉等人完全收服,又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兒!
若瑤微歎了口氣,選了幾株花枝吩咐竹香折了,又挑了相應的瓶子插好,吩咐下人給慶春居的周王妃和各房嫂子們送去。
二尺長的枝條彎曲如畫,旁邊又斜斜地伸出一條橫枝,上機縱橫著數十個小杈,疏密得當。盛開梅花的露著中間嫩黃的花蕊,還有將開未開的無數花苞,層層疊疊擠在墨棕的枝條上,鮮豔柔媚仿佛是用胭脂點染出來的,香氣淋漓。插在玉色聳肩美人瓶中,擺在高腰花幾上,就像對著一整株梅樹。
一個四十歲上下,身穿青灰素葛布棉袍的婦人一邊給郭太妃揉肩,一邊讚歎道:“軒哥媳婦眼光果然不一般,瓶插的好看,身邊辦事的人調教得也體麵。”
蓮心院地方不大,伺候的人更少,這個婦人中等身材,雖然沒有修飾看得出年輕時也是個美貌的女子,花影半垂著頭,略想了想便猜出她是明陽公主的生母蔣氏。蔣氏原本是武安郡王的侍妾,明陽被冊封為公主遠嫁北遼單於之後,武安郡王就把她抬成側妃。
明陽公主遠嫁不到一年,便病死在北遼。得知噩耗後,原就誠心向佛的蔣氏卸了釵環,主動請求到蓮心院伺候郭太妃。
聽了蔣氏的誇獎,花影麵容平靜地斂袖福了一禮道謝。
待花影走後,郭太妃歎了口氣,“軒哥這孩子打小命苦,希望這回娶對了媳婦,收收心過幾天安生日子。”
蔣氏眸色黯淡,也跟著歎了口氣,“媳婦冷眼瞧著,軒哥媳婦是個有主意的,王妃給她沒臉,也沒瞧出她不自在。王妃不見她,她就在慶春居門外給王妃行大禮,半分把柄也不讓人拿。吃了您一碗蛋羹,還想著送個雅致的回禮過來,可見不是個糊塗的。有這份謀算,一定能攏住軒哥的心,您就放心吧!”
“但願如此!”郭太妃點了點頭,目光落在那株紅梅上,半晌才低聲道:“那把鑰匙你收好,萬不我等不到那一天,你……”
“媳婦明白!您一定能長命百歲,親眼看著軒哥……”生怕郭太妃說出不吉利的話,蔣氏急忙打斷她,可她自已卻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夜幕降臨,青鬆和青柏像往常一樣,內院落鎖後便帶著人在鬆風院各處巡查。青鬆仔細叮囑上夜的婆子們小心門戶火燭,青柏卻立起眼睛厲聲道:“如今不比往常,誰在新主母麵前丟了六爺的臉,我就扒了她的皮!”
“柏姑娘放心,我們決不敢偷懶!”眾人陪笑應和著,等倆人背影消失,一個瘦婆子惡狠狠地朝地上啐了一口,“什麽東西?沒名沒份的,天天擺個主子款。今時不同往日,有了新主母,老娘倒要看看你們這倆狐狸精還能張狂幾天!”
“還沒沁黃湯,你就要作死!”一個婆子拽了她一把,其他人生怕惹出麻煩,早提著燈籠各自散了。
回到房中青鬆忍不住埋怨青柏鋒芒太露,看青柏一臉地不以為然,青鬆無奈地歎了口氣。
倆人洗漱完畢,抬頭瞧見素日早睡早起的秋姨娘房中還亮著燭火,青柏嘟囔了一聲便躺下了。青鬆卻站在窗前出神,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桌沿,忽地披好衣服出了房門。
秋姨娘小心翼翼地從熟睡的玉姐脖子上把若瑤賞的玉佩拿下來,仔細裝到錦盒中。從正房出來,玉姐就像隻小鳥似地嘰喳個不停,自小到大她還從沒得過如此貴重的賞,出了房門她就把玉佩掛在脖子上,睡覺也不肯摘下來。
跳躍的燭光落在玉姐兒熟睡的臉頰上,粉嫩得像個蘋果,秋姨娘伸手輕輕摸著她的小臉,眼角濕潤起來。
玉姐兒還沒生下來,趙淩就去了漠北大營,長這麽大,直到幾個月前她才親眼見到自已的父親。玉姐兒雖然孺慕父親,可一看見趙淩森冷的模樣,她隻有躲的份,哪敢上前親近。
趙淩對這個庶長女也沒有什麽特別的關愛,隻在見禮時抱了一下,見她嚇哭了便吩咐奶娘把她抱走,以後就再也沒提起過。
眼下她還小,可早晚要長大。雖然是王府的貴女,可是庶出的又不得父親寵愛,將來……
聽見外麵有丫鬟的說話聲知道是青鬆來了,秋姨娘忙拿帕子把沾了沾眼角,起身客氣地把青鬆迎進來。
青鬆穿著一件秋香色盤金五色繡海棠窄褃小袖襖,外麵披著件掩襟銀鼠長襖,漆黑的頭發隨意挽個長髻,沒帶簪環首飾,顯然是睡下又起來的。
府裏雖然沒分家可各房過各房的,鬆風院裏沒有主母,平時管事的卻不是最得臉的金姨娘,而是從小跟在趙淩身邊一團和氣的青鬆。
青鬆平時對眾姨娘都是不遠不近的,這會來找她一定是有事情要說,秋姨娘忙拉著她上炕,把小丫鬟打發出去,親手往火盆裏加了幾塊果木炭,又拿了條簇新的藍花被子圍在青鬆腿上,才笑道:“姑娘這麽晚來有什麽事兒?”
青鬆笑道:“沒什麽事兒!晚上積了食,喝了兩碗濃茶消食不想卻走了困,瞧見姨娘屋裏燈還亮著便過來坐坐,沒打攪姨娘吧!”
“沒有!沒有!我正給姐兒做衣裳呢。”秋姨娘說著像是要證明什麽似的,拎起炕邊上一件做了一半的小棉襖遞給青鬆看。
青鬆接過來讚歎道:“這針腳可真密實,棉花絮的厚,花也繡的水靈,姐兒要穿上肯定更俊。”
秋姨娘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聽青鬆說是喝茶走了困才過來坐會兒,也不好再倒茶給她喝,隻好在一旁陪笑坐著。
知道青鬆此來另有目地,可她不說秋姨娘也裝做不明白,倆人不鹹不淡地說了會針線,不過是府裏誰花繡的好,誰衣裳裁的好。
似乎被倆人說話的聲音打擾,玉姐兒翻了個身,小短腿一蹬半邊身子就露在被子外。秋姨娘忙上前把被子給她蓋好,仔細掖好被角,又摸了摸她額頭看有沒有出汗。
“到底是親娘,將來誰能這麽細心照顧姐兒?”青鬆歎了口氣,起身下炕轉動銅燈側邊的擋板,不讓燭火影響玉姐兒睡覺。
秋娘姨大驚,“姑娘這話是什麽意思?”
青鬆伸出手指壓在唇上‘噓’了一聲,示意秋姨娘別吵醒了玉姐兒。
秋姨娘忙拉著青鬆進了隔間,急道:“姑娘是不是聽見什麽風聲?求你指點指點。”說著腕子上的赤金鐲子已褪了下來,套在青鬆手上。
“姨娘這是做什麽?”青鬆沉下臉,把鐲子塞回秋姨娘手裏,正色道:“我在姨娘眼裏竟是貪圖這些的嗎?”
秋姨娘臉麵發燒,忙道:“是我糊塗,姑娘別生氣。您要是貪圖這個的,六爺也不會讓您打理咱們院子裏的事兒。”
青鬆臉色緩和,語重心長地道:“如今咱們院裏有了主母,該有的規矩自然都會有,將來姨娘做事可要多些章法,別被人拿住把柄。要有什麽心事,早點開口跟六爺說,免得夫人開口了,六爺沒法駁。”
不過是些場麵話,秋姨娘卻驚得臉色慘白,青鬆瞥了她一眼,又笑道:“姨娘平日就是老實本份的,我這些話也是多嘴,姨娘就當耳邊風好了。”
秋姨娘嘴裏發苦,“我再糊塗,也知道姑娘是好心提醒我。”
青鬆瞧了她一眼,笑道:“夜深了,我也不打擾姨娘了,您也早點歇著吧!”
秋姨娘木然地起身送青鬆出門,回來後一屁股癱坐在椅子裏,心亂如麻。
府中各房庶出的哥兒、姐兒,沒有一個是跟在生母身邊的,得寵的養在嫡母身邊,不得寵的就由奶娘帶著分院單住。姨娘們想去看自已孩子,也要主母同意才行,否則隻能在請安時遠遠地瞧一眼。
她能把玉姐兒養在身邊,不是她有什麽本事讓府中為她破例,而是這些年鬆風院沒主母,沒人給她立規矩罷了。
這些年她擔驚受怕,生怕誰想起來這事兒,把玉姐從她身邊帶走。如今新夫人進門,一出手就賞了玉姐兒那麽貴重的玉偑當見麵禮,難道……
養在嫡母跟前固然好,可是……她想見玉姐兒一麵就難了,秋姨娘淚如雨下,轉念想到自已即不像金姨娘那樣有怡親王妃撐腰,又不像玲瓏那樣有錢財傍身,在趙淩跟前甚至都不如張姨娘有情份,玉姐兒跟著她隻能吃苦,頓時心如刀絞,拿帕子捂住嘴無聲地痛哭起來。
青鬆回了自已房中,青柏問她去哪兒了,她隻說去解手,隻字未提去見秋姨娘。
回頭看見秋姨娘屋中燈燭還沒熄,青鬆眸底劃過一抹笑意,她什麽也沒說,要是秋姨娘自已想多了,能怪誰?
花影也皺緊眉頭,“姑娘手裏也沒幾件像樣的東西,照這樣賞下去……”
“你們誰會釣魚?”若瑤手中端著冰裂紋深腹盅,不理會一頭霧水的倆人,繼續吃郭太妃剛派人送來的奶羹。奶羹蒸得恰到好處,牛乳的香味蓋住了雞蛋的腥氣,又加了些雪花洋糖,甜軟適口。不經意中,若瑤已經把整整一盅吃完了。
等若瑤放下勺子,接過竹香遞來的茶漱了口,花影才囁嚅道:“姑娘要拿手裏的錢財當誘餌?”
“釣誰阿?”竹香詫異地瞪大眼睛。
凡對她心懷叵測的,都是她要釣的魚!
若瑤微笑不語,起身去院中仔細挑了一枝梅花折下來,讓花影給郭太妃送去過插瓶。看著春桃撐著青油竹傘護著花影出了院門,若瑤心中微歎,金銘連郭老太妃喜歡紅梅的事情都能打聽出來,卻打聽不出來趙淩這幾房妾室的根底。
隻知道金姨娘是怡親王妃的遠房表妹,秋姨娘的爹是個落魄秀才,玲瓏是江南一個綢緞商外室生的女兒,張姨娘是容氏陪嫁的丫鬟。主母陪嫁的丫鬟做妾本是情理之中,可看張氏的容貌性情,這事情就有些匪夷所思。
傳聞中趙淩與容氏伉儷情深,可容氏前腳進門,趙淩後腳就納了秋姨娘,還讓她懷上身孕,在主母之前生出庶長女?更令人費解的是秋姨娘不過中人之姿,也沒有什麽出眾的風情,居然讓趙淩見色起心,當街搶回來?
玲瓏出身低年紀也小,周王妃怎麽會同意納她進門為妾?
最最奇怪的就是金姨娘,怡親王趙慶是宗室中唯一一個有親王爵位的人,武安郡王雖然是他堂叔,可倆人平時並沒有太多來往。怎麽突然間自降身份,送妻妹給趙淩做妾?雖說是遠房的,可金姨娘的容貌背景嫁個四品京官做正妻也綽綽有餘,遠比拉攏當時無職無權的趙淩有用,難道怡親王當時就有先見之明,知道趙淩數年後能手握兵權?
金銘說的對,武安郡王府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處處漩渦。她嫁進來剛剛一天,各路人馬便紛紛登場,跟她們相比,大夫人的那些個手段就跟孩子把戲似的不值一提。(.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若瑤越想越理不清頭緒,手掌下意識地攥緊,手中捏著的花枝‘喀嚓’一聲折成兩斷。手臂處忽地傳來一陣劇痛,她忍不住皺緊眉頭,暗忖一定是早上割的傷口又迸開了,生怕驚動在一旁伺候的竹香,若瑤馬上又舒服眉頭,麵容平靜如初。
一閃而過的神情卻被竹香瞧見了,她忙問道:“姑娘是不是哪裏不舒服?”
瞄了一眼不遠處探頭探腦的幾個王府下人,若瑤搖頭說沒事。雖然欣慰竹香變細致了,暗中卻又有些擔憂。武安郡王府雖說不上是龍潭虎穴,可也絕不是個善良的地方,她身邊能信任的卻隻有竹香、花影和金豆子三個。
這幾個人一邊做事一邊還要提妨王府的各路人馬,同時還要防備另外幾個從西寧候府來的人,顯然防不勝防。
可把春桃、美玉等人完全收服,又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兒!
若瑤微歎了口氣,選了幾株花枝吩咐竹香折了,又挑了相應的瓶子插好,吩咐下人給慶春居的周王妃和各房嫂子們送去。
二尺長的枝條彎曲如畫,旁邊又斜斜地伸出一條橫枝,上機縱橫著數十個小杈,疏密得當。盛開梅花的露著中間嫩黃的花蕊,還有將開未開的無數花苞,層層疊疊擠在墨棕的枝條上,鮮豔柔媚仿佛是用胭脂點染出來的,香氣淋漓。插在玉色聳肩美人瓶中,擺在高腰花幾上,就像對著一整株梅樹。
一個四十歲上下,身穿青灰素葛布棉袍的婦人一邊給郭太妃揉肩,一邊讚歎道:“軒哥媳婦眼光果然不一般,瓶插的好看,身邊辦事的人調教得也體麵。”
蓮心院地方不大,伺候的人更少,這個婦人中等身材,雖然沒有修飾看得出年輕時也是個美貌的女子,花影半垂著頭,略想了想便猜出她是明陽公主的生母蔣氏。蔣氏原本是武安郡王的侍妾,明陽被冊封為公主遠嫁北遼單於之後,武安郡王就把她抬成側妃。
明陽公主遠嫁不到一年,便病死在北遼。得知噩耗後,原就誠心向佛的蔣氏卸了釵環,主動請求到蓮心院伺候郭太妃。
聽了蔣氏的誇獎,花影麵容平靜地斂袖福了一禮道謝。
待花影走後,郭太妃歎了口氣,“軒哥這孩子打小命苦,希望這回娶對了媳婦,收收心過幾天安生日子。”
蔣氏眸色黯淡,也跟著歎了口氣,“媳婦冷眼瞧著,軒哥媳婦是個有主意的,王妃給她沒臉,也沒瞧出她不自在。王妃不見她,她就在慶春居門外給王妃行大禮,半分把柄也不讓人拿。吃了您一碗蛋羹,還想著送個雅致的回禮過來,可見不是個糊塗的。有這份謀算,一定能攏住軒哥的心,您就放心吧!”
“但願如此!”郭太妃點了點頭,目光落在那株紅梅上,半晌才低聲道:“那把鑰匙你收好,萬不我等不到那一天,你……”
“媳婦明白!您一定能長命百歲,親眼看著軒哥……”生怕郭太妃說出不吉利的話,蔣氏急忙打斷她,可她自已卻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夜幕降臨,青鬆和青柏像往常一樣,內院落鎖後便帶著人在鬆風院各處巡查。青鬆仔細叮囑上夜的婆子們小心門戶火燭,青柏卻立起眼睛厲聲道:“如今不比往常,誰在新主母麵前丟了六爺的臉,我就扒了她的皮!”
“柏姑娘放心,我們決不敢偷懶!”眾人陪笑應和著,等倆人背影消失,一個瘦婆子惡狠狠地朝地上啐了一口,“什麽東西?沒名沒份的,天天擺個主子款。今時不同往日,有了新主母,老娘倒要看看你們這倆狐狸精還能張狂幾天!”
“還沒沁黃湯,你就要作死!”一個婆子拽了她一把,其他人生怕惹出麻煩,早提著燈籠各自散了。
回到房中青鬆忍不住埋怨青柏鋒芒太露,看青柏一臉地不以為然,青鬆無奈地歎了口氣。
倆人洗漱完畢,抬頭瞧見素日早睡早起的秋姨娘房中還亮著燭火,青柏嘟囔了一聲便躺下了。青鬆卻站在窗前出神,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桌沿,忽地披好衣服出了房門。
秋姨娘小心翼翼地從熟睡的玉姐脖子上把若瑤賞的玉佩拿下來,仔細裝到錦盒中。從正房出來,玉姐就像隻小鳥似地嘰喳個不停,自小到大她還從沒得過如此貴重的賞,出了房門她就把玉佩掛在脖子上,睡覺也不肯摘下來。
跳躍的燭光落在玉姐兒熟睡的臉頰上,粉嫩得像個蘋果,秋姨娘伸手輕輕摸著她的小臉,眼角濕潤起來。
玉姐兒還沒生下來,趙淩就去了漠北大營,長這麽大,直到幾個月前她才親眼見到自已的父親。玉姐兒雖然孺慕父親,可一看見趙淩森冷的模樣,她隻有躲的份,哪敢上前親近。
趙淩對這個庶長女也沒有什麽特別的關愛,隻在見禮時抱了一下,見她嚇哭了便吩咐奶娘把她抱走,以後就再也沒提起過。
眼下她還小,可早晚要長大。雖然是王府的貴女,可是庶出的又不得父親寵愛,將來……
聽見外麵有丫鬟的說話聲知道是青鬆來了,秋姨娘忙拿帕子把沾了沾眼角,起身客氣地把青鬆迎進來。
青鬆穿著一件秋香色盤金五色繡海棠窄褃小袖襖,外麵披著件掩襟銀鼠長襖,漆黑的頭發隨意挽個長髻,沒帶簪環首飾,顯然是睡下又起來的。
府裏雖然沒分家可各房過各房的,鬆風院裏沒有主母,平時管事的卻不是最得臉的金姨娘,而是從小跟在趙淩身邊一團和氣的青鬆。
青鬆平時對眾姨娘都是不遠不近的,這會來找她一定是有事情要說,秋姨娘忙拉著她上炕,把小丫鬟打發出去,親手往火盆裏加了幾塊果木炭,又拿了條簇新的藍花被子圍在青鬆腿上,才笑道:“姑娘這麽晚來有什麽事兒?”
青鬆笑道:“沒什麽事兒!晚上積了食,喝了兩碗濃茶消食不想卻走了困,瞧見姨娘屋裏燈還亮著便過來坐坐,沒打攪姨娘吧!”
“沒有!沒有!我正給姐兒做衣裳呢。”秋姨娘說著像是要證明什麽似的,拎起炕邊上一件做了一半的小棉襖遞給青鬆看。
青鬆接過來讚歎道:“這針腳可真密實,棉花絮的厚,花也繡的水靈,姐兒要穿上肯定更俊。”
秋姨娘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聽青鬆說是喝茶走了困才過來坐會兒,也不好再倒茶給她喝,隻好在一旁陪笑坐著。
知道青鬆此來另有目地,可她不說秋姨娘也裝做不明白,倆人不鹹不淡地說了會針線,不過是府裏誰花繡的好,誰衣裳裁的好。
似乎被倆人說話的聲音打擾,玉姐兒翻了個身,小短腿一蹬半邊身子就露在被子外。秋姨娘忙上前把被子給她蓋好,仔細掖好被角,又摸了摸她額頭看有沒有出汗。
“到底是親娘,將來誰能這麽細心照顧姐兒?”青鬆歎了口氣,起身下炕轉動銅燈側邊的擋板,不讓燭火影響玉姐兒睡覺。
秋娘姨大驚,“姑娘這話是什麽意思?”
青鬆伸出手指壓在唇上‘噓’了一聲,示意秋姨娘別吵醒了玉姐兒。
秋姨娘忙拉著青鬆進了隔間,急道:“姑娘是不是聽見什麽風聲?求你指點指點。”說著腕子上的赤金鐲子已褪了下來,套在青鬆手上。
“姨娘這是做什麽?”青鬆沉下臉,把鐲子塞回秋姨娘手裏,正色道:“我在姨娘眼裏竟是貪圖這些的嗎?”
秋姨娘臉麵發燒,忙道:“是我糊塗,姑娘別生氣。您要是貪圖這個的,六爺也不會讓您打理咱們院子裏的事兒。”
青鬆臉色緩和,語重心長地道:“如今咱們院裏有了主母,該有的規矩自然都會有,將來姨娘做事可要多些章法,別被人拿住把柄。要有什麽心事,早點開口跟六爺說,免得夫人開口了,六爺沒法駁。”
不過是些場麵話,秋姨娘卻驚得臉色慘白,青鬆瞥了她一眼,又笑道:“姨娘平日就是老實本份的,我這些話也是多嘴,姨娘就當耳邊風好了。”
秋姨娘嘴裏發苦,“我再糊塗,也知道姑娘是好心提醒我。”
青鬆瞧了她一眼,笑道:“夜深了,我也不打擾姨娘了,您也早點歇著吧!”
秋姨娘木然地起身送青鬆出門,回來後一屁股癱坐在椅子裏,心亂如麻。
府中各房庶出的哥兒、姐兒,沒有一個是跟在生母身邊的,得寵的養在嫡母身邊,不得寵的就由奶娘帶著分院單住。姨娘們想去看自已孩子,也要主母同意才行,否則隻能在請安時遠遠地瞧一眼。
她能把玉姐兒養在身邊,不是她有什麽本事讓府中為她破例,而是這些年鬆風院沒主母,沒人給她立規矩罷了。
這些年她擔驚受怕,生怕誰想起來這事兒,把玉姐從她身邊帶走。如今新夫人進門,一出手就賞了玉姐兒那麽貴重的玉偑當見麵禮,難道……
養在嫡母跟前固然好,可是……她想見玉姐兒一麵就難了,秋姨娘淚如雨下,轉念想到自已即不像金姨娘那樣有怡親王妃撐腰,又不像玲瓏那樣有錢財傍身,在趙淩跟前甚至都不如張姨娘有情份,玉姐兒跟著她隻能吃苦,頓時心如刀絞,拿帕子捂住嘴無聲地痛哭起來。
青鬆回了自已房中,青柏問她去哪兒了,她隻說去解手,隻字未提去見秋姨娘。
回頭看見秋姨娘屋中燈燭還沒熄,青鬆眸底劃過一抹笑意,她什麽也沒說,要是秋姨娘自已想多了,能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