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不早了,五嫂子進來又俯在若瑤耳朵邊細細囑咐了一遍,未了把一塊素白的綾子塞到她手裏。(.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五嫂子走了半晌,若瑤臉上的紅暈也沒褪幹淨,看那塊綾子更覺得白的刺眼。
房門一響,若瑤以為趙淩進來了,忙將手裏那塊白綾子塞到枕頭下。
卻見竹香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姑娘,不好了!出事了……安平伯世子喝多了,說姑娘是狐媚子,被……被姑爺打斷了肋骨……”
竹香急急地把原委說完,若瑤詫異地瞪著她,以為自已聽錯了。直到竹香把長壽傳來的話一字不差地又重複了一遍,她才醒過神來,不由得蹙起眉頭,冷麵神這是什麽意思?
在酒宴上拳打賓客,看起來是為了維護她,可這樣不是更做實了她狐媚子的名聲,讓眾人瞧不起她嗎?
如果薑承宇這麽做,若瑤相信他是好心辦壞事。可趙淩不是莽撞少年,他會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若瑤也不認為自已魅力出眾,才見了幾麵就讓趙淩神魂顛倒,做出這種關心則亂的糊塗事。
不論什麽原因,若瑤心中都有種直覺,趙淩這麽做絕不是因為愛惜她!
可是不管怎樣,婚宴上出了這種事兒,都是笑話。安平伯不依不饒地告進宮裏,趙淩又被誠元帝派人叫進宮……結局難料!
縱然趙淩能平安回來,她身上也得多一條不賢的惡名……
夜幕降臨,小丫鬟們躡手躡腳地點燃燈燭,生怕驚擾到沉默不語的新娘子。
滿雕龍鳳呈祥花紋的紫檀架子床床頭立著一人多高的銅仙鶴燭台,尖尖的鶴嘴中叼著黃澄澄的圓盤,上麵安放著杯口粗的龍鳳喜燭。跳躍的燭光映在鴛鴦戲水的大紅錦褥上,大紅描金繡百子的錦帳中喜氣洋洋。
幾十枝蠟燭照的新房通亮,屋裏卻靜的出奇。從西寧候府陪嫁過來的八個丫鬟站在屋裏,屏氣凝神,誰都不敢開口講話。
“聖上把六弟叫進宮去罵幾句是常有的事兒,弟妹不用擔心!”莫氏笑吟吟地進門,身後還跟著幾個丫鬟婆子,手裏都拎著八角食盒,食盒外麵還套著明藍錦緞麵的棉套子保溫。
若瑤忙起身施禮,“見過世子夫人。”
莫氏笑著扶起若瑤,“叫我大嫂就行,一家人論什麽封誥!”
指揮丫鬟們把食盒裏的飯菜擺在西次間的圓桌上,莫氏笑道:“我先前不知道六弟妹茹素,弄了桌葷菜送過來,你別介意。這桌素菜是老太妃院裏小廚房做的,你放心用吧,極幹淨的。”
若瑤知道莫氏口中的老太妃就是武安郡王的大伯母,前一任武安郡王的正妃郭氏。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在平定矯詔叛亂的先皇三皇子時戰死。郭氏絕了子嗣,便一力扶持現在的武安郡王繼承了王位。
郭太妃在兩個兒子戰死之後就專心吃素念佛,幾乎不踏出她的蓮心院,她性情平和,府裏人都管她叫活菩薩。現任武安郡王父母早亡,自小長在郭氏身邊,又受了她這麽大恩惠,更把她當成親生母親一般孝順。
沒想到剛過門就驚擾到郭太妃,若瑤惶恐地道:“攪了長輩清修,都是我的罪過!”
莫氏笑道:“不礙事的,老太妃不會計較這個。咱們府上各院都有小廚房,主子們各吃各的,按月在帳房支份例銀子,大廚房隻預備下人們的飯菜。不知道弟妹茹素,沒在你院裏單獨預備素食廚房,先委屈弟妹在老太妃院裏領幾天飯菜,等管事把廚房裏用的東西器物置辦齊全了,你再自已做些合口的東西吃。”
若瑤含笑施禮,“大嫂客氣了,為了我的偏好大冷天的勞動大嫂,我實在過意不去。要是大嫂不嫌棄,也一起用些吧!”
莫氏也不客套,笑道:“正等著你這句話呢,我饞老太妃院裏的素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知道莫氏的父兄也是武將出身,見她為人爽快。若瑤心中又多了幾分親近,忙伸手替莫氏布置碗筷。
汝窯薄瓷杯盤色如青天,配上顏色豔麗,口味清淡的素菜確實讓人食指大動,可若瑤心不在焉,用了幾口就停了筷子。
莫氏其實剛用過飯,見若瑤這模樣也放下筷子笑道:“弟妹不用替六弟擔心,早些年比這更離譜的事情六弟也做過。”
看出若瑤滿眼疑惑,莫氏接著道:“六弟年少時可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霸王,鬥雞跑馬惹事生非,要是哪天沒有人上門來告狀,父王都覺得不自在。他還偏惹那些官宦世家的子弟,後來越鬧越大,這些人也不來找父王了,直接告到聖上那裏。
誰知六弟竟就得了聖上的歡心,每次有人告狀,不論多大的錯兒,聖上隻是把六弟叫進宮去罵一頓,從來沒重罰過。那些人也明白過來,知道聖上偏護著六弟,都躲著他走。後來六弟娶了媳婦,都以為他能安生幾天,誰料想……”
驚覺失言,莫氏忙裝做喝茶打住了話頭,暗中瞄著若瑤一眼。
若瑤微垂著頭,似乎沒發覺莫氏在打量她,心中卻疑惑不解,金銘隻打聽出來趙淩先前的妻子姓容名彥錦,是詹事府詹事容彥臣的嫡妹。跟趙淩成親不到一年,因難產而死。此事人盡皆知,有什麽好隱瞞的,難道還有不可告人的內情?
坊間傳聞趙淩對容彥錦情深意重,容彥錦死後傷心欲絕的趙淩就去西北投軍了。也有人說倆人根本脾氣不合,有絕世才女之稱的容彥錦看不上聲色犬馬的趙淩,趙淩一怒之下才離家去投軍。
不論怎麽說,趙淩離開錦繡富庶的京城去艱苦荒涼的西北都跟他死去的前妻有直接關係。
若瑤小心翼翼地問道:“將軍後來怎麽去投軍了?”
見若瑤沒追問容彥錦的事情,莫氏暗中鬆了口氣,“你看他現在跟敬國公好的像一個人似的,形影不離。當初倆人不知因為什麽,竟在大街上拿著刀槍拚命,兩家人拉都拉不開,還是聖上派了禦林軍把倆人分開。那次聖上龍顏大怒,一氣之下就把倆人全攆到漠北大營去了,本想讓倆人服個軟,呆三五個月就回來。誰知倆人不知吃錯了什麽藥,誰也不肯低頭,生生在那種地方呆了幾年。”
得知趙淩從軍跟容氏沒關,若瑤不知怎麽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細算時間,她第一次在候府看見到趙淩,好像是他剛從西北回來不久。
莫氏說了半晌都是趙淩好勇鬥狠,那他好色的名聲是怎麽傳出來的?難道他在西北軍營也沒消停?
若瑤雖有疑問,這話卻不好問莫氏,倆人又說了會閑話,外麵傳來入更的梆子聲。
五嫂子走了半晌,若瑤臉上的紅暈也沒褪幹淨,看那塊綾子更覺得白的刺眼。
房門一響,若瑤以為趙淩進來了,忙將手裏那塊白綾子塞到枕頭下。
卻見竹香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姑娘,不好了!出事了……安平伯世子喝多了,說姑娘是狐媚子,被……被姑爺打斷了肋骨……”
竹香急急地把原委說完,若瑤詫異地瞪著她,以為自已聽錯了。直到竹香把長壽傳來的話一字不差地又重複了一遍,她才醒過神來,不由得蹙起眉頭,冷麵神這是什麽意思?
在酒宴上拳打賓客,看起來是為了維護她,可這樣不是更做實了她狐媚子的名聲,讓眾人瞧不起她嗎?
如果薑承宇這麽做,若瑤相信他是好心辦壞事。可趙淩不是莽撞少年,他會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若瑤也不認為自已魅力出眾,才見了幾麵就讓趙淩神魂顛倒,做出這種關心則亂的糊塗事。
不論什麽原因,若瑤心中都有種直覺,趙淩這麽做絕不是因為愛惜她!
可是不管怎樣,婚宴上出了這種事兒,都是笑話。安平伯不依不饒地告進宮裏,趙淩又被誠元帝派人叫進宮……結局難料!
縱然趙淩能平安回來,她身上也得多一條不賢的惡名……
夜幕降臨,小丫鬟們躡手躡腳地點燃燈燭,生怕驚擾到沉默不語的新娘子。
滿雕龍鳳呈祥花紋的紫檀架子床床頭立著一人多高的銅仙鶴燭台,尖尖的鶴嘴中叼著黃澄澄的圓盤,上麵安放著杯口粗的龍鳳喜燭。跳躍的燭光映在鴛鴦戲水的大紅錦褥上,大紅描金繡百子的錦帳中喜氣洋洋。
幾十枝蠟燭照的新房通亮,屋裏卻靜的出奇。從西寧候府陪嫁過來的八個丫鬟站在屋裏,屏氣凝神,誰都不敢開口講話。
“聖上把六弟叫進宮去罵幾句是常有的事兒,弟妹不用擔心!”莫氏笑吟吟地進門,身後還跟著幾個丫鬟婆子,手裏都拎著八角食盒,食盒外麵還套著明藍錦緞麵的棉套子保溫。
若瑤忙起身施禮,“見過世子夫人。”
莫氏笑著扶起若瑤,“叫我大嫂就行,一家人論什麽封誥!”
指揮丫鬟們把食盒裏的飯菜擺在西次間的圓桌上,莫氏笑道:“我先前不知道六弟妹茹素,弄了桌葷菜送過來,你別介意。這桌素菜是老太妃院裏小廚房做的,你放心用吧,極幹淨的。”
若瑤知道莫氏口中的老太妃就是武安郡王的大伯母,前一任武安郡王的正妃郭氏。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在平定矯詔叛亂的先皇三皇子時戰死。郭氏絕了子嗣,便一力扶持現在的武安郡王繼承了王位。
郭太妃在兩個兒子戰死之後就專心吃素念佛,幾乎不踏出她的蓮心院,她性情平和,府裏人都管她叫活菩薩。現任武安郡王父母早亡,自小長在郭氏身邊,又受了她這麽大恩惠,更把她當成親生母親一般孝順。
沒想到剛過門就驚擾到郭太妃,若瑤惶恐地道:“攪了長輩清修,都是我的罪過!”
莫氏笑道:“不礙事的,老太妃不會計較這個。咱們府上各院都有小廚房,主子們各吃各的,按月在帳房支份例銀子,大廚房隻預備下人們的飯菜。不知道弟妹茹素,沒在你院裏單獨預備素食廚房,先委屈弟妹在老太妃院裏領幾天飯菜,等管事把廚房裏用的東西器物置辦齊全了,你再自已做些合口的東西吃。”
若瑤含笑施禮,“大嫂客氣了,為了我的偏好大冷天的勞動大嫂,我實在過意不去。要是大嫂不嫌棄,也一起用些吧!”
莫氏也不客套,笑道:“正等著你這句話呢,我饞老太妃院裏的素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知道莫氏的父兄也是武將出身,見她為人爽快。若瑤心中又多了幾分親近,忙伸手替莫氏布置碗筷。
汝窯薄瓷杯盤色如青天,配上顏色豔麗,口味清淡的素菜確實讓人食指大動,可若瑤心不在焉,用了幾口就停了筷子。
莫氏其實剛用過飯,見若瑤這模樣也放下筷子笑道:“弟妹不用替六弟擔心,早些年比這更離譜的事情六弟也做過。”
看出若瑤滿眼疑惑,莫氏接著道:“六弟年少時可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霸王,鬥雞跑馬惹事生非,要是哪天沒有人上門來告狀,父王都覺得不自在。他還偏惹那些官宦世家的子弟,後來越鬧越大,這些人也不來找父王了,直接告到聖上那裏。
誰知六弟竟就得了聖上的歡心,每次有人告狀,不論多大的錯兒,聖上隻是把六弟叫進宮去罵一頓,從來沒重罰過。那些人也明白過來,知道聖上偏護著六弟,都躲著他走。後來六弟娶了媳婦,都以為他能安生幾天,誰料想……”
驚覺失言,莫氏忙裝做喝茶打住了話頭,暗中瞄著若瑤一眼。
若瑤微垂著頭,似乎沒發覺莫氏在打量她,心中卻疑惑不解,金銘隻打聽出來趙淩先前的妻子姓容名彥錦,是詹事府詹事容彥臣的嫡妹。跟趙淩成親不到一年,因難產而死。此事人盡皆知,有什麽好隱瞞的,難道還有不可告人的內情?
坊間傳聞趙淩對容彥錦情深意重,容彥錦死後傷心欲絕的趙淩就去西北投軍了。也有人說倆人根本脾氣不合,有絕世才女之稱的容彥錦看不上聲色犬馬的趙淩,趙淩一怒之下才離家去投軍。
不論怎麽說,趙淩離開錦繡富庶的京城去艱苦荒涼的西北都跟他死去的前妻有直接關係。
若瑤小心翼翼地問道:“將軍後來怎麽去投軍了?”
見若瑤沒追問容彥錦的事情,莫氏暗中鬆了口氣,“你看他現在跟敬國公好的像一個人似的,形影不離。當初倆人不知因為什麽,竟在大街上拿著刀槍拚命,兩家人拉都拉不開,還是聖上派了禦林軍把倆人分開。那次聖上龍顏大怒,一氣之下就把倆人全攆到漠北大營去了,本想讓倆人服個軟,呆三五個月就回來。誰知倆人不知吃錯了什麽藥,誰也不肯低頭,生生在那種地方呆了幾年。”
得知趙淩從軍跟容氏沒關,若瑤不知怎麽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細算時間,她第一次在候府看見到趙淩,好像是他剛從西北回來不久。
莫氏說了半晌都是趙淩好勇鬥狠,那他好色的名聲是怎麽傳出來的?難道他在西北軍營也沒消停?
若瑤雖有疑問,這話卻不好問莫氏,倆人又說了會閑話,外麵傳來入更的梆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