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如果發現本書長時間未更新,請及時報錯求更新!】
初四那日.楊廣下詔命大獵於連穀.
那實際上是新修的禮製又一次規模宏大的展示.那日的我和楊廣的交談雖然沒什麽結果.但也不是毫無收獲.至少.楊廣由以前不反對我了解政事.變成了鼓勵我參與.包括這一趟大獵.他也要我穿上一身小號的甲兵製服.站在他的身後.
是日.四十萬軍布於草原上.太常二百四十名樂手各執鼓笳鐃簫角分列.激亢的鼓樂喧囂中.楊廣著紫袴褶、黑介幘.乘獵車.重輞漫輪.虯龍繞轂.駕六黑鳷入圍.一時間.場中四十萬大軍齊聲呼喝.聲勢直衝天霄.
這樣整齊的軍備.這樣富足的大隋王朝.卻像一個脆弱的瓷器.說破就破.
為什麽呢.
我真的能做到嗎.在楊廣失卻人心之前.挽回一切.
我是自私的.我並沒有為天下人設想的念頭.我也未曾想塑造一個我心目中的隋朝曆史.我隻不過希望.將握在手中的那點幸福.握得更久些.
七日後.我們到達了榆林郡.
榆林在我的印象裏.便是與胡楊樹畫等號.一想起榆林.腦中即浮現層層疊疊的金黃樹葉.不過眼下還是六月.自不會有那般景象.胡楊葉碧青.伸展在草原晴朗的天空下.
我抽空帶著寶寶出去遊玩了一番.剩下的時間.便都花在考慮我下一步的行動上.
我很清楚.說服楊廣當然很重要.但必須建立我對政治的了解上.要解除曆史的魔咒.我也需要自己的力量.以前我對政治興趣缺缺.眼下卻有非了解不可的理由.何況又已經得到了楊廣的支持.而且.正應了那句俗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路.”我畢竟在宮中摸爬的日子久了.裏麵的門道多少是明白的.
奇妙的是.當我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立刻就有人迎上門來.
這日我正在行宮裏待著.忽然宮女傳報.來了客人.
“裴蘊夫人衛氏請見.”
這可新鮮.
自從我受封貴妃.起初也有不少命婦來獻殷勤.我在這上頭一向懶得多花心思.不過敷衍了事.後來出宮去住.益發免了這些往來.此番出巡.倒有人上門來了.這裴蘊.我是記得的.我曾遙遙見過他一次.他有和善的麵相.和尖刻的眼神..那不是什麽好的印象.
不過.反正此刻我正閑著無事.
衛氏儀容端莊.身著著闕翟衣.六章.六鈿.有如朝賀.極之隆重.她是個身材嬌小的美人.雖然年紀已不輕.但精心畫過的眉目仍讓她看起來像個瓷娃娃.
“坐.”我指著下首的客座.“請坐.”
衛氏坐下來.
我望著她.歎為觀止.她的坐姿幾乎像一種表演.身形衣袂無不優雅流暢.蕭皇後的儀態也算上佳了.比起她來.驀地裏就退出一大截去.
“貴妃.”她問安謝座.然後道:“聽聞貴妃長於丹青.近日得一張僧繇畫作.不敢私據.特獻於貴妃.”
難為她.這樣明著拍馬屁的話.居然能用種天經地義的語氣說出來.以至聽來滴水不漏.
宮女將畫卷展開來.
一幅《侍女圖》.看豐滿豔麗的麵容.疏而不漏的點曳筆法.當是張僧繇真跡無疑.
“果然好畫.”我說.“年前曾得一幅雲龍圖.看起來還是這一幅筆法更老道.想必乃張僧繇得意之作.”
“說到雲龍圖.妾曾聽過一樁逸聞..”
“哦.說來聽聽.”
“當年.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繪四條白龍.見者皆道栩栩如生.唯獨留了一樣缺憾.那四條龍都不曾點上眼睛.”
“為什麽.”
“旁人也這樣問.張僧繇答說:‘點睛即飛去’.”
我失笑.“哪有這樣的事.”
“可不是.人人皆以為荒誕.一再請他點睛.張僧繇推卻不得.隻得先點了兩條龍.哪知方點完.隻見雷電破壁.兩龍乘雲而去.如今.安樂寺中隻有那兩條不曾點睛的龍了.”
太神話的故事.反而無趣.兩旁宮女倒是聽得津津有味.
“還有個故事.潤州興國寺苦於鳥雀常在梁上築窩.鳥糞汙了佛像尊榮.張僧繇便在東壁上畫一隻鷹.西壁上畫一隻鷂.都作勢向簷外看.此後.便再無鳥雀敢來了.”
衛氏徐徐地說著.她的話音與她的儀態一般優雅.至辭去.她絲毫未提其它.仿佛她的來意便隻是送一幅畫給我.再跟我講故事.
但我再傻.也不會相信僅僅如此.衛氏不是等閑之輩.她的言談舉動裏都透著城府.我隻得小心一些.未明她用意之前.不便說什麽.
她走之後.我命人調出裴蘊的履曆.
他是江南人.他的父親裴忌曾任南陳的都官尚書.被俘.在北朝待了十多年.因為這層關係.在隋立國之初.裴蘊便秘密聯絡楊堅.成為隋的內應.這件事.連當時的左仆射高熲都不知道.平陳之後.楊堅有意加封裴蘊.高熲身為仆射自然要進諫.楊堅卻道:“可加上儀同”.高熲再次進諫.認為裴蘊無功.不該加封.楊堅又道:“可加開府”.高熲這才明白楊堅執意.不再多言.裴蘊即拜開府儀同三司.
這段往事一經提起.我也想起曾經聽人說過.然而背後的議論略有不同.一種以為高熲耿介.開府儀同三司無非勳官.皇帝要給.何必一諫再諫.不過當時高熲如日中天.也不妨視作楊堅開了他的小小玩笑;而另外的一種.後來頗有南人議論.覺得高熲一諫再諫.無非阻止一剛沒入隋的舊陳官員獲此勳位.著實小氣得可以.以高熲的任人方式.後一種雖然透出酸意.倒也並非全然空穴來風.
此後.裴蘊外放刺史.官運在十幾年裏呈一條水平線.直至去年.因為連續三年在刺史中考績最佳.而被召入.任太常少卿.
太常.
這兩個字觸動了我的記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現任太常卿正是退出人們視線已久的高熲.
“張寶鑒.”我叫過隨侍在旁的內承直.自從我打算試著介入朝政.我就將他從楊廣身邊“借”了過來.他對官麵的事極熟.而且以前就和我相處得很不錯.可以當個谘詢.
“高熲和裴蘊關係怎麽樣.”
也許是我問得太直接了.張寶鑒不由自主地先仔細看了一下我的臉色.
我身邊有很多宦者.他們其實不像我出生的那個時代文學作品裏寫得那麽扭曲..他們有扭曲的那麵.但基本上來說.仍是市井百姓.一如他們的出身.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格外精明.善於鑽營.這和宮外的世間沒什麽不同.張寶鑒就屬於後者.
我知道他是一個很懂得看臉色的人.對他來說見風使舵是他的生存本能.對他來說沒有真話和謊話的分別.隻有合適的話和不合適的話.因此我必須得小心對待他的每句回答.然而在目前.我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去了解.我還不便直接召見朝政.也不能一天到晚往外躥.詢問他是我不得已的權益之計.
“說真話.”我告訴他.用最平靜的語氣.
“不好.”張寶鑒很果斷地回答.
“為什麽.”
“當然的..”張寶鑒解釋.“裴蘊替至尊召集樂工.竭盡所能.凡舊陳、梁、周、齊的樂戶.都搜羅來.那些都是先帝從前遣散了的.高熲打從心底裏就不讚成.”
“哦.我知道.他向至尊進諫過.”
“何止進諫.他背地裏還說……”
我盯問:“說什麽.”
“說從前周天元就是喜好這些玩意兒亡國的.如今至尊也喜歡這些個.恐怕……”
我瞅著他微微一笑.“你哪裏聽來這些話.”
“高熲跟何稠說的.”
“何稠又告訴你了.”
張寶鑒覺察我語氣不善.立刻轉了話風:“怎麽會.隻不過屋裏頭說話.指不定隔牆有耳..我也就是這麽聽說.真的假的.誰知道呢.”
“哦.”我點點頭.“我倒是聽說.你舅舅從前當過龔丘縣令.任上叫高熲免了職.這是真的假的.”
張寶鑒嚇一跳.忙不迭地說:“娘娘.這事是真的.可是一碼事歸一碼事……”
我冷笑.“我說了兩碼事歸一處了嗎.”
張寶鑒僵在那裏.滿眼惶恐.眼見冷汗都冒了出來.忽然就跪了下去:“娘娘哎……”
“這是幹什麽.”我抬抬手.叫他起來.他自是不肯.
我歎口氣.道:“說實在的吧.我不是不信你說的.可是你心裏也有挑唆的意思在裏頭.你想著我在至尊麵前傳這個話.是不是.”
“不是……是……哎喲……奴婢真是糊塗蛋啊……”
我讓他的語無倫次給逗樂了.
“行了行了.以後在我跟前少玩這些花樣.起來吧.”
“是.”他畢恭畢敬地起身.這麽一來.以後他在我麵前會略為老實一點.當然.也隻是一點而已.
“接著說吧.高熲和裴蘊又是怎麽回事.”
“高熲打心眼裏看不上裴蘊.裴蘊又不買高熲的帳.該做什麽做什麽.該奏什麽直接奏告至尊.索性隔過了高熲.那他們兩個人能處得好嗎.”
張寶鑒對高熲有沒有落井下石的成見不提.至少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
高熲從楊堅那裏承襲的主張.一貫認為無論國家還是百姓.都應儉樸.但楊廣不這麽想.一來他的審美讓他喜好瑰麗的東西;二來他認為國家眼下有足夠的財富.而將財富封閉在倉庫裏也是一種浪費.而且像倡導音樂百戲這種事.也是讓百姓快樂的一方麵.而裴蘊.我想他這麽做.無非迎合楊廣的喜好.
我一直在思索著裴蘊這個人.以及他突然向我示好的意圖.如果他僅僅是想引起我的注意.那他還真的達到了目的.
我沒有注意到楊廣何時進來.
“你覺得裴蘊這個人怎麽樣.”
楊廣忽然發問將我驚醒.起初我還愣了下.隨即想到他肯定知道我設法調來裴蘊履曆的事.
“算是個能吏吧.”我回答.
楊廣若有所思地看著我.“阿婤.你還有未盡的話.”
“……很善於經營.”
楊廣想的肯定不同.所以聽到我的回答.他笑了起來.“哦.就是這樣.”頓了頓.又說:“你不喜歡善於經營的人.”
我猶豫片刻.點了點頭.是的.我似乎對這類人有種天生的反感.盡管我心裏也很清楚.他們才是官場裏生命力最強的一族.
但是這種人.總讓我覺得虛假.
“阿摩.你喜歡這類人嗎.”
“不.我也不喜歡.”楊廣回答.“但是我也不討厭.在我眼裏.善於經營也好.不善於經營也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事.”
現在我明白.他心裏一定是看重裴蘊的.毋庸置疑.一個能夠考績連續最佳的人.必有他的長處.也不能全然靠經營.
“但是你不覺得.重用這樣的人.會有危險.”
“什麽危險.”
“善於經營.意味著私心也重.私心重的人.難免不做出為害國家百姓的事來.而且.善於經營的人.都善於蒙蔽.這些人一旦做出欺上瞞下的事來.隻怕一時還難覺察.”
“阿婤.你總是太多慮.那麽多監察.那麽多禦史都是幹什麽的.”
“若有了監察、禦史便管用.史上哪還有什麽奸臣.”
“那是因為有昏君.”
我暗歎.楊廣的致命傷就在於他太自負.他從來都不掩飾他認為自己是個明白人.總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對的.要說服他.也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隻得一步一步來罷了.
這時候還不到晡食.楊廣到我房中來.多少有些忙裏偷閑.
突厥的啟民可汗正在由塞外來榆林的路上.同行的還有突厥數千部眾.楊廣很看重這次會麵.決意要讓啟民可汗.尤其是那些尚未領略大隋富強的部眾留下無可泯滅的印象.因而從他本人開始.直至隋的隨行官員們上上下下都忙著做準備.
此時一條長達三千裏的寬闊禦道已經由榆林直達塞外.那是啟民可汗的傑作.由隋的使臣長孫晟爭取來的.
楊廣因此事對長孫晟極是讚賞.“……長孫先走到牙帳邊.指了那些雜草道:這些都是香草吧.啟民跟過去聞了聞.不解.一點不香呐.長孫便道:你未曾聽說過嗎.古來至尊所到之處.諸侯都躬親灑掃.清除禦道.你看你這牙帳外這麽多草.若不是香草.又為何要留下.啟民聽了.這才醒悟.”他說著.極得意地笑了.
我心知這事撓到了他的癢處.不過.想一想此刻的大隋也真是不可一世.強盛之至.不光是北方的突厥.周邊各國都臣服於隋.楊廣於建國門外設立的四方館.負責接待各國使節.幾乎每日不絕.
楊廣從晉王的時候.就一直向往著漢武時的威震四方.如今.庶幾近矣.
隻不過……唉.
話說回來.楊廣勞師動眾出來這一趟的原意.本就是為了向各方炫耀隋的富強.告訴他們臣服於隋的好處.經過這些年.他的脾氣我也早就清楚了.他是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到極限的人.啟民可汗將見到的.自是極盡奢華.我一點都不擔心他達不到目的..我隻擔心太過.
我雖不覺得像楊堅那麽節儉有必要.可是像楊廣這般.真個是白玉為堂金做馬.珠翠遍野.也叫人心驚.
真能改變他嗎.我一分把握也沒有.
到這個時候.我比初到這時代還要後悔沒有學好曆史.我全不記得種種細節了.甚至連隋到底亡在哪一年都不記得.隻隱約記得發生在征遼之後.至於其它的.人事變動.有哪些著名的朝臣.做過哪些事情.簡直一樣都不記得.不.其實我在現代就沒想過關心這些.也許根本從未知道過.
像現在正發生的事.啟民可汗這般的臣服.親為楊廣的出巡割草清道.這些事我以前都不知道.我記得的全是野史.楊廣如何下江南.與一群美人左擁右抱.吟詩賞花.可我看到的楊廣.成日忙於朝務.一事未了又是一事.說是工作狂還更恰當些.還是……這本來就不是我知道的曆史.我仍是一團模糊.
人家穿越了能夠叱吒風雲.因為他們先人一步知道.而我……想到這裏心裏便發虛.
“阿婤.你又走神.”楊廣叫醒我.“在想些什麽.”
在想什麽是唯一不能告訴他的.
但是不能不回答.我趕著撈稻草.腦子裏蹦出哪根來就抓哪根:“方才你提起長孫晟.我倒想起曾聽人說.長孫晟有一雙兒女.資質都好.”
“是麽.”楊廣不是多感興趣.隨口問了句.
我也隨口應了聲:“嗯.”
楊廣卻誤會了.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哪天讓長孫夫人帶了他們進來看看吧.”
這倒是個意外.雖然無關緊要.不過想想能提前見到未來的長孫皇後和初唐的第一名臣.也頗叫人興奮.然而.轉念又一想.他們的成就注定要踏過隋的滅亡.心中便不由得一沉.
初四那日.楊廣下詔命大獵於連穀.
那實際上是新修的禮製又一次規模宏大的展示.那日的我和楊廣的交談雖然沒什麽結果.但也不是毫無收獲.至少.楊廣由以前不反對我了解政事.變成了鼓勵我參與.包括這一趟大獵.他也要我穿上一身小號的甲兵製服.站在他的身後.
是日.四十萬軍布於草原上.太常二百四十名樂手各執鼓笳鐃簫角分列.激亢的鼓樂喧囂中.楊廣著紫袴褶、黑介幘.乘獵車.重輞漫輪.虯龍繞轂.駕六黑鳷入圍.一時間.場中四十萬大軍齊聲呼喝.聲勢直衝天霄.
這樣整齊的軍備.這樣富足的大隋王朝.卻像一個脆弱的瓷器.說破就破.
為什麽呢.
我真的能做到嗎.在楊廣失卻人心之前.挽回一切.
我是自私的.我並沒有為天下人設想的念頭.我也未曾想塑造一個我心目中的隋朝曆史.我隻不過希望.將握在手中的那點幸福.握得更久些.
七日後.我們到達了榆林郡.
榆林在我的印象裏.便是與胡楊樹畫等號.一想起榆林.腦中即浮現層層疊疊的金黃樹葉.不過眼下還是六月.自不會有那般景象.胡楊葉碧青.伸展在草原晴朗的天空下.
我抽空帶著寶寶出去遊玩了一番.剩下的時間.便都花在考慮我下一步的行動上.
我很清楚.說服楊廣當然很重要.但必須建立我對政治的了解上.要解除曆史的魔咒.我也需要自己的力量.以前我對政治興趣缺缺.眼下卻有非了解不可的理由.何況又已經得到了楊廣的支持.而且.正應了那句俗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路.”我畢竟在宮中摸爬的日子久了.裏麵的門道多少是明白的.
奇妙的是.當我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立刻就有人迎上門來.
這日我正在行宮裏待著.忽然宮女傳報.來了客人.
“裴蘊夫人衛氏請見.”
這可新鮮.
自從我受封貴妃.起初也有不少命婦來獻殷勤.我在這上頭一向懶得多花心思.不過敷衍了事.後來出宮去住.益發免了這些往來.此番出巡.倒有人上門來了.這裴蘊.我是記得的.我曾遙遙見過他一次.他有和善的麵相.和尖刻的眼神..那不是什麽好的印象.
不過.反正此刻我正閑著無事.
衛氏儀容端莊.身著著闕翟衣.六章.六鈿.有如朝賀.極之隆重.她是個身材嬌小的美人.雖然年紀已不輕.但精心畫過的眉目仍讓她看起來像個瓷娃娃.
“坐.”我指著下首的客座.“請坐.”
衛氏坐下來.
我望著她.歎為觀止.她的坐姿幾乎像一種表演.身形衣袂無不優雅流暢.蕭皇後的儀態也算上佳了.比起她來.驀地裏就退出一大截去.
“貴妃.”她問安謝座.然後道:“聽聞貴妃長於丹青.近日得一張僧繇畫作.不敢私據.特獻於貴妃.”
難為她.這樣明著拍馬屁的話.居然能用種天經地義的語氣說出來.以至聽來滴水不漏.
宮女將畫卷展開來.
一幅《侍女圖》.看豐滿豔麗的麵容.疏而不漏的點曳筆法.當是張僧繇真跡無疑.
“果然好畫.”我說.“年前曾得一幅雲龍圖.看起來還是這一幅筆法更老道.想必乃張僧繇得意之作.”
“說到雲龍圖.妾曾聽過一樁逸聞..”
“哦.說來聽聽.”
“當年.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繪四條白龍.見者皆道栩栩如生.唯獨留了一樣缺憾.那四條龍都不曾點上眼睛.”
“為什麽.”
“旁人也這樣問.張僧繇答說:‘點睛即飛去’.”
我失笑.“哪有這樣的事.”
“可不是.人人皆以為荒誕.一再請他點睛.張僧繇推卻不得.隻得先點了兩條龍.哪知方點完.隻見雷電破壁.兩龍乘雲而去.如今.安樂寺中隻有那兩條不曾點睛的龍了.”
太神話的故事.反而無趣.兩旁宮女倒是聽得津津有味.
“還有個故事.潤州興國寺苦於鳥雀常在梁上築窩.鳥糞汙了佛像尊榮.張僧繇便在東壁上畫一隻鷹.西壁上畫一隻鷂.都作勢向簷外看.此後.便再無鳥雀敢來了.”
衛氏徐徐地說著.她的話音與她的儀態一般優雅.至辭去.她絲毫未提其它.仿佛她的來意便隻是送一幅畫給我.再跟我講故事.
但我再傻.也不會相信僅僅如此.衛氏不是等閑之輩.她的言談舉動裏都透著城府.我隻得小心一些.未明她用意之前.不便說什麽.
她走之後.我命人調出裴蘊的履曆.
他是江南人.他的父親裴忌曾任南陳的都官尚書.被俘.在北朝待了十多年.因為這層關係.在隋立國之初.裴蘊便秘密聯絡楊堅.成為隋的內應.這件事.連當時的左仆射高熲都不知道.平陳之後.楊堅有意加封裴蘊.高熲身為仆射自然要進諫.楊堅卻道:“可加上儀同”.高熲再次進諫.認為裴蘊無功.不該加封.楊堅又道:“可加開府”.高熲這才明白楊堅執意.不再多言.裴蘊即拜開府儀同三司.
這段往事一經提起.我也想起曾經聽人說過.然而背後的議論略有不同.一種以為高熲耿介.開府儀同三司無非勳官.皇帝要給.何必一諫再諫.不過當時高熲如日中天.也不妨視作楊堅開了他的小小玩笑;而另外的一種.後來頗有南人議論.覺得高熲一諫再諫.無非阻止一剛沒入隋的舊陳官員獲此勳位.著實小氣得可以.以高熲的任人方式.後一種雖然透出酸意.倒也並非全然空穴來風.
此後.裴蘊外放刺史.官運在十幾年裏呈一條水平線.直至去年.因為連續三年在刺史中考績最佳.而被召入.任太常少卿.
太常.
這兩個字觸動了我的記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現任太常卿正是退出人們視線已久的高熲.
“張寶鑒.”我叫過隨侍在旁的內承直.自從我打算試著介入朝政.我就將他從楊廣身邊“借”了過來.他對官麵的事極熟.而且以前就和我相處得很不錯.可以當個谘詢.
“高熲和裴蘊關係怎麽樣.”
也許是我問得太直接了.張寶鑒不由自主地先仔細看了一下我的臉色.
我身邊有很多宦者.他們其實不像我出生的那個時代文學作品裏寫得那麽扭曲..他們有扭曲的那麵.但基本上來說.仍是市井百姓.一如他們的出身.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格外精明.善於鑽營.這和宮外的世間沒什麽不同.張寶鑒就屬於後者.
我知道他是一個很懂得看臉色的人.對他來說見風使舵是他的生存本能.對他來說沒有真話和謊話的分別.隻有合適的話和不合適的話.因此我必須得小心對待他的每句回答.然而在目前.我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去了解.我還不便直接召見朝政.也不能一天到晚往外躥.詢問他是我不得已的權益之計.
“說真話.”我告訴他.用最平靜的語氣.
“不好.”張寶鑒很果斷地回答.
“為什麽.”
“當然的..”張寶鑒解釋.“裴蘊替至尊召集樂工.竭盡所能.凡舊陳、梁、周、齊的樂戶.都搜羅來.那些都是先帝從前遣散了的.高熲打從心底裏就不讚成.”
“哦.我知道.他向至尊進諫過.”
“何止進諫.他背地裏還說……”
我盯問:“說什麽.”
“說從前周天元就是喜好這些玩意兒亡國的.如今至尊也喜歡這些個.恐怕……”
我瞅著他微微一笑.“你哪裏聽來這些話.”
“高熲跟何稠說的.”
“何稠又告訴你了.”
張寶鑒覺察我語氣不善.立刻轉了話風:“怎麽會.隻不過屋裏頭說話.指不定隔牆有耳..我也就是這麽聽說.真的假的.誰知道呢.”
“哦.”我點點頭.“我倒是聽說.你舅舅從前當過龔丘縣令.任上叫高熲免了職.這是真的假的.”
張寶鑒嚇一跳.忙不迭地說:“娘娘.這事是真的.可是一碼事歸一碼事……”
我冷笑.“我說了兩碼事歸一處了嗎.”
張寶鑒僵在那裏.滿眼惶恐.眼見冷汗都冒了出來.忽然就跪了下去:“娘娘哎……”
“這是幹什麽.”我抬抬手.叫他起來.他自是不肯.
我歎口氣.道:“說實在的吧.我不是不信你說的.可是你心裏也有挑唆的意思在裏頭.你想著我在至尊麵前傳這個話.是不是.”
“不是……是……哎喲……奴婢真是糊塗蛋啊……”
我讓他的語無倫次給逗樂了.
“行了行了.以後在我跟前少玩這些花樣.起來吧.”
“是.”他畢恭畢敬地起身.這麽一來.以後他在我麵前會略為老實一點.當然.也隻是一點而已.
“接著說吧.高熲和裴蘊又是怎麽回事.”
“高熲打心眼裏看不上裴蘊.裴蘊又不買高熲的帳.該做什麽做什麽.該奏什麽直接奏告至尊.索性隔過了高熲.那他們兩個人能處得好嗎.”
張寶鑒對高熲有沒有落井下石的成見不提.至少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
高熲從楊堅那裏承襲的主張.一貫認為無論國家還是百姓.都應儉樸.但楊廣不這麽想.一來他的審美讓他喜好瑰麗的東西;二來他認為國家眼下有足夠的財富.而將財富封閉在倉庫裏也是一種浪費.而且像倡導音樂百戲這種事.也是讓百姓快樂的一方麵.而裴蘊.我想他這麽做.無非迎合楊廣的喜好.
我一直在思索著裴蘊這個人.以及他突然向我示好的意圖.如果他僅僅是想引起我的注意.那他還真的達到了目的.
我沒有注意到楊廣何時進來.
“你覺得裴蘊這個人怎麽樣.”
楊廣忽然發問將我驚醒.起初我還愣了下.隨即想到他肯定知道我設法調來裴蘊履曆的事.
“算是個能吏吧.”我回答.
楊廣若有所思地看著我.“阿婤.你還有未盡的話.”
“……很善於經營.”
楊廣想的肯定不同.所以聽到我的回答.他笑了起來.“哦.就是這樣.”頓了頓.又說:“你不喜歡善於經營的人.”
我猶豫片刻.點了點頭.是的.我似乎對這類人有種天生的反感.盡管我心裏也很清楚.他們才是官場裏生命力最強的一族.
但是這種人.總讓我覺得虛假.
“阿摩.你喜歡這類人嗎.”
“不.我也不喜歡.”楊廣回答.“但是我也不討厭.在我眼裏.善於經營也好.不善於經營也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事.”
現在我明白.他心裏一定是看重裴蘊的.毋庸置疑.一個能夠考績連續最佳的人.必有他的長處.也不能全然靠經營.
“但是你不覺得.重用這樣的人.會有危險.”
“什麽危險.”
“善於經營.意味著私心也重.私心重的人.難免不做出為害國家百姓的事來.而且.善於經營的人.都善於蒙蔽.這些人一旦做出欺上瞞下的事來.隻怕一時還難覺察.”
“阿婤.你總是太多慮.那麽多監察.那麽多禦史都是幹什麽的.”
“若有了監察、禦史便管用.史上哪還有什麽奸臣.”
“那是因為有昏君.”
我暗歎.楊廣的致命傷就在於他太自負.他從來都不掩飾他認為自己是個明白人.總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對的.要說服他.也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隻得一步一步來罷了.
這時候還不到晡食.楊廣到我房中來.多少有些忙裏偷閑.
突厥的啟民可汗正在由塞外來榆林的路上.同行的還有突厥數千部眾.楊廣很看重這次會麵.決意要讓啟民可汗.尤其是那些尚未領略大隋富強的部眾留下無可泯滅的印象.因而從他本人開始.直至隋的隨行官員們上上下下都忙著做準備.
此時一條長達三千裏的寬闊禦道已經由榆林直達塞外.那是啟民可汗的傑作.由隋的使臣長孫晟爭取來的.
楊廣因此事對長孫晟極是讚賞.“……長孫先走到牙帳邊.指了那些雜草道:這些都是香草吧.啟民跟過去聞了聞.不解.一點不香呐.長孫便道:你未曾聽說過嗎.古來至尊所到之處.諸侯都躬親灑掃.清除禦道.你看你這牙帳外這麽多草.若不是香草.又為何要留下.啟民聽了.這才醒悟.”他說著.極得意地笑了.
我心知這事撓到了他的癢處.不過.想一想此刻的大隋也真是不可一世.強盛之至.不光是北方的突厥.周邊各國都臣服於隋.楊廣於建國門外設立的四方館.負責接待各國使節.幾乎每日不絕.
楊廣從晉王的時候.就一直向往著漢武時的威震四方.如今.庶幾近矣.
隻不過……唉.
話說回來.楊廣勞師動眾出來這一趟的原意.本就是為了向各方炫耀隋的富強.告訴他們臣服於隋的好處.經過這些年.他的脾氣我也早就清楚了.他是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到極限的人.啟民可汗將見到的.自是極盡奢華.我一點都不擔心他達不到目的..我隻擔心太過.
我雖不覺得像楊堅那麽節儉有必要.可是像楊廣這般.真個是白玉為堂金做馬.珠翠遍野.也叫人心驚.
真能改變他嗎.我一分把握也沒有.
到這個時候.我比初到這時代還要後悔沒有學好曆史.我全不記得種種細節了.甚至連隋到底亡在哪一年都不記得.隻隱約記得發生在征遼之後.至於其它的.人事變動.有哪些著名的朝臣.做過哪些事情.簡直一樣都不記得.不.其實我在現代就沒想過關心這些.也許根本從未知道過.
像現在正發生的事.啟民可汗這般的臣服.親為楊廣的出巡割草清道.這些事我以前都不知道.我記得的全是野史.楊廣如何下江南.與一群美人左擁右抱.吟詩賞花.可我看到的楊廣.成日忙於朝務.一事未了又是一事.說是工作狂還更恰當些.還是……這本來就不是我知道的曆史.我仍是一團模糊.
人家穿越了能夠叱吒風雲.因為他們先人一步知道.而我……想到這裏心裏便發虛.
“阿婤.你又走神.”楊廣叫醒我.“在想些什麽.”
在想什麽是唯一不能告訴他的.
但是不能不回答.我趕著撈稻草.腦子裏蹦出哪根來就抓哪根:“方才你提起長孫晟.我倒想起曾聽人說.長孫晟有一雙兒女.資質都好.”
“是麽.”楊廣不是多感興趣.隨口問了句.
我也隨口應了聲:“嗯.”
楊廣卻誤會了.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哪天讓長孫夫人帶了他們進來看看吧.”
這倒是個意外.雖然無關緊要.不過想想能提前見到未來的長孫皇後和初唐的第一名臣.也頗叫人興奮.然而.轉念又一想.他們的成就注定要踏過隋的滅亡.心中便不由得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