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君剛回到偏殿,就看見守在門口的小憐帶著一臉的笑意望著自己,不由嗔道:“不許這樣笑。”小憐連忙收住笑容,正經地說道:“娘娘,這還有四日,刺繡還是緊要的。”
宋子君聽她說得正經,便點點頭道:“本宮已有主意,隻要這幾日不再有人來毀了這裏。便一切無礙。”小憐見她自信滿滿足,便也信心十足起來:“娘娘放心,這時帝月宮,誰敢在這裏放肆。”
這倒是實話,帝月宮的宮人,人人嚴謹,宋子君已經領教過了,所以小憐這樣說也頗有道理。
離國壽日隻有四天的時間,第一日她便繡完了龍頭,本來晚上要稍做潤色,沒想到蕭帝又將她抱至寢殿,到此,日日春宵。雖然受寵與後宮女子來說這卻是好事。更對像宋子君這樣“代嫁、和親”過來的的人來說,隻要懷上龍胎,哪怕有一日自己身份被拆穿也還有龍胎為保。這卻也讓她原本可以提前一點完成的龍袍刺繡不能再晚上作業,隻得白天不停歇地趕製著。
第四日,一切終是完畢。這幾日在帝月宮不曾有任何人來叨擾,讓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宋子君暗暗感激蕭帝的安排,若星月宮毀後,不管她搬去哪一宮,恐怕都會不時有人來探望自己。如此一來更不能完成。
這一日,她將繡好的龍袍掛好,坐在窗前等他回來。明日便是大典,她如期完工。
這幾日,似乎日日都是他先來,雖然仍是無話,可是,她似乎漸漸感受到他的溫柔。他並不如自己看到的那樣冷淡,與傳言中那個“肅殺”的他並不相符,反而似乎更像之前的那個“李侍衛”。
國壽日是月初,此時月影稀疏,倒是繁星滿天。而正中的那顆帝星,熠熠的閃耀著。若以往他總在臨近子時回到帝月宮,此時卻已子時三刻,院中仍不曾有他的身影。
第一次,她心中因有了期盼而覺得時日難熬。小憐似乎也早已習慣,一入夜便早早歇息。此時除了帝月宮的宮人,便無他人。若小憐在,便也能跟她說上幾句話。現在……要讓帝月宮的宮人說出幾句閑話,卻是一點可能也無。
醜時已過,宋子君竟仍無一絲困意,便獨自取了琴來,坐於窗前,纖指撫過,琴音飄渺。蕭書苓正乘了轎碾在返回帝月宮的路上,臨近時聽得琴音傳來,不由心念一動。
她彈的是“隨心念”。這一首曲子是由宋子君生母所做,當世會的人恐怕沒有幾人,宋子君平時也鮮活彈及,以往彈及,不過便是思念父母,至皇後去世後,這首曲子也不過就是在“深溪庭院”吹過一次。
而一首曲子,蕭書苓卻是會的。回想起來,宋子君並不以為意。以她當日在東疆得得吹奏自己所彈的曲子,便知他的造詣,隻需要聽一遍便能和上。所以當時自己吹奏《隨心念》,他能和上,自然也不稀奇。
《隨心念》,她可是在思念自己嗎?蕭書苓嘴角勾起一抹淺笑――若愛上我,便不會輕易離開了吧。他待她與眾不同,隻因赤夜下她為他挨下那一劍,隻為她在花叢中那一道撫琴的身姿。如今,更為她怯懦的執著。明明無法完成,卻還要跟人下狀書,那樣柔弱,卻有著莫名的剛強。倘若,不是因為那則突如其來的消息,恐怕……
蕭書苓揮動心中的悸動。自小蕭太後便告訴他,要自始自終保持冷靜,不要愛上一個人,因為“愛”,容易讓人失去理智,一旦失去理智,便無法平衡天下。所以,縱然她與其他人不一樣,他也不可能愛上她,不能愛上她。
攆至門口,蕭書苓便下了轎來,走入宮內。她倚窗而坐,在窗外,他可以看到她側臉的柔和的線條,那樣纖細,嬌弱。長長的睫毛隨著韻律而若胡蝶般輕輕扇動。
一曲畢,宋子君纖指壓住琴弦的餘音,輕輕歎息。他要何時才能回來?屋外似有人影掠動,宋子君一驚,連忙跑到院中,看見那道深夜中仍泛著明黃色光芒、挺拔的背影,心裏一陣失落,原來他回來了。今日,為何……
宋子君看著蕭書苓一路在宮人的行禮中進入了正殿,然後身影消失不見。寢宮的燭火亮起,他,會來嗎?還會來嗎?宋子君貝齒輕咬朱唇,似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深吸一口氣。回到屋內,將撐在衣架上的龍袍取下,包好。這才跑去正殿,對門外的太監說道:“請公公通傳一聲,說本宮求見。”
宋子君最近幾日夜夜侍寢,而她久住宮內,太監們自然都認得她。聽得她言,當下便轉身進去通報,回來時便請她自行進入寢宮。這是她第一次自己走著進入蕭書苓的寢殿。不知道他會不會誤會自己是……不管怎樣,她是來給他送龍袍的。她將以行動告訴他,自己可以“勝任”。
“皇……皇上!”宋子君見寢殿門關著,便小聲喚道。
“進來!”是蕭書苓一貫淡漠的語氣。
宋子君深吸一口氣,推開房門。不由一聲驚呼,單手掩麵,臉色緋紅,喃喃道:“臣妾莽撞,請皇上恕罪。”
宋子君所見,不過是蕭書苓剛剛光著上身,準備穿褻衣而已。蕭書苓一挑眉,都已經有些時日了,她怎麽還這麽害羞。又不是沒有見過……嗯,好像是沒有見過,一直她都是閉著眼睛的。
蕭書苓看著她的樣子,嘴角撇過一抹壞笑。聲音卻仍是那般風淡雲輕:“你來找朕有何事?”
宋子君通過手指縫,微微睜開眼來,看到他已將衣服穿好,便鬆了一口氣,放下手來,跪了下來,雙手呈上包袱,說道:“臣妾如期完成龍袍,祝萬民永昌,天下太平,吾皇萬歲萬萬歲。”
“哦?!”蕭書苓卻是似信不信,這幾日他白天忙著國壽日的大典,倒是忘記她還要縫製龍袍的事。織錦閣也早就將新龍袍給送過來了。沒想到她竟然還真繡了。
“你可是要朕自己看嗎?”此時寢殿之內,宮人皆退,隻有他們二人。蕭書苓說道
宋子君聽她說得正經,便點點頭道:“本宮已有主意,隻要這幾日不再有人來毀了這裏。便一切無礙。”小憐見她自信滿滿足,便也信心十足起來:“娘娘放心,這時帝月宮,誰敢在這裏放肆。”
這倒是實話,帝月宮的宮人,人人嚴謹,宋子君已經領教過了,所以小憐這樣說也頗有道理。
離國壽日隻有四天的時間,第一日她便繡完了龍頭,本來晚上要稍做潤色,沒想到蕭帝又將她抱至寢殿,到此,日日春宵。雖然受寵與後宮女子來說這卻是好事。更對像宋子君這樣“代嫁、和親”過來的的人來說,隻要懷上龍胎,哪怕有一日自己身份被拆穿也還有龍胎為保。這卻也讓她原本可以提前一點完成的龍袍刺繡不能再晚上作業,隻得白天不停歇地趕製著。
第四日,一切終是完畢。這幾日在帝月宮不曾有任何人來叨擾,讓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宋子君暗暗感激蕭帝的安排,若星月宮毀後,不管她搬去哪一宮,恐怕都會不時有人來探望自己。如此一來更不能完成。
這一日,她將繡好的龍袍掛好,坐在窗前等他回來。明日便是大典,她如期完工。
這幾日,似乎日日都是他先來,雖然仍是無話,可是,她似乎漸漸感受到他的溫柔。他並不如自己看到的那樣冷淡,與傳言中那個“肅殺”的他並不相符,反而似乎更像之前的那個“李侍衛”。
國壽日是月初,此時月影稀疏,倒是繁星滿天。而正中的那顆帝星,熠熠的閃耀著。若以往他總在臨近子時回到帝月宮,此時卻已子時三刻,院中仍不曾有他的身影。
第一次,她心中因有了期盼而覺得時日難熬。小憐似乎也早已習慣,一入夜便早早歇息。此時除了帝月宮的宮人,便無他人。若小憐在,便也能跟她說上幾句話。現在……要讓帝月宮的宮人說出幾句閑話,卻是一點可能也無。
醜時已過,宋子君竟仍無一絲困意,便獨自取了琴來,坐於窗前,纖指撫過,琴音飄渺。蕭書苓正乘了轎碾在返回帝月宮的路上,臨近時聽得琴音傳來,不由心念一動。
她彈的是“隨心念”。這一首曲子是由宋子君生母所做,當世會的人恐怕沒有幾人,宋子君平時也鮮活彈及,以往彈及,不過便是思念父母,至皇後去世後,這首曲子也不過就是在“深溪庭院”吹過一次。
而一首曲子,蕭書苓卻是會的。回想起來,宋子君並不以為意。以她當日在東疆得得吹奏自己所彈的曲子,便知他的造詣,隻需要聽一遍便能和上。所以當時自己吹奏《隨心念》,他能和上,自然也不稀奇。
《隨心念》,她可是在思念自己嗎?蕭書苓嘴角勾起一抹淺笑――若愛上我,便不會輕易離開了吧。他待她與眾不同,隻因赤夜下她為他挨下那一劍,隻為她在花叢中那一道撫琴的身姿。如今,更為她怯懦的執著。明明無法完成,卻還要跟人下狀書,那樣柔弱,卻有著莫名的剛強。倘若,不是因為那則突如其來的消息,恐怕……
蕭書苓揮動心中的悸動。自小蕭太後便告訴他,要自始自終保持冷靜,不要愛上一個人,因為“愛”,容易讓人失去理智,一旦失去理智,便無法平衡天下。所以,縱然她與其他人不一樣,他也不可能愛上她,不能愛上她。
攆至門口,蕭書苓便下了轎來,走入宮內。她倚窗而坐,在窗外,他可以看到她側臉的柔和的線條,那樣纖細,嬌弱。長長的睫毛隨著韻律而若胡蝶般輕輕扇動。
一曲畢,宋子君纖指壓住琴弦的餘音,輕輕歎息。他要何時才能回來?屋外似有人影掠動,宋子君一驚,連忙跑到院中,看見那道深夜中仍泛著明黃色光芒、挺拔的背影,心裏一陣失落,原來他回來了。今日,為何……
宋子君看著蕭書苓一路在宮人的行禮中進入了正殿,然後身影消失不見。寢宮的燭火亮起,他,會來嗎?還會來嗎?宋子君貝齒輕咬朱唇,似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深吸一口氣。回到屋內,將撐在衣架上的龍袍取下,包好。這才跑去正殿,對門外的太監說道:“請公公通傳一聲,說本宮求見。”
宋子君最近幾日夜夜侍寢,而她久住宮內,太監們自然都認得她。聽得她言,當下便轉身進去通報,回來時便請她自行進入寢宮。這是她第一次自己走著進入蕭書苓的寢殿。不知道他會不會誤會自己是……不管怎樣,她是來給他送龍袍的。她將以行動告訴他,自己可以“勝任”。
“皇……皇上!”宋子君見寢殿門關著,便小聲喚道。
“進來!”是蕭書苓一貫淡漠的語氣。
宋子君深吸一口氣,推開房門。不由一聲驚呼,單手掩麵,臉色緋紅,喃喃道:“臣妾莽撞,請皇上恕罪。”
宋子君所見,不過是蕭書苓剛剛光著上身,準備穿褻衣而已。蕭書苓一挑眉,都已經有些時日了,她怎麽還這麽害羞。又不是沒有見過……嗯,好像是沒有見過,一直她都是閉著眼睛的。
蕭書苓看著她的樣子,嘴角撇過一抹壞笑。聲音卻仍是那般風淡雲輕:“你來找朕有何事?”
宋子君通過手指縫,微微睜開眼來,看到他已將衣服穿好,便鬆了一口氣,放下手來,跪了下來,雙手呈上包袱,說道:“臣妾如期完成龍袍,祝萬民永昌,天下太平,吾皇萬歲萬萬歲。”
“哦?!”蕭書苓卻是似信不信,這幾日他白天忙著國壽日的大典,倒是忘記她還要縫製龍袍的事。織錦閣也早就將新龍袍給送過來了。沒想到她竟然還真繡了。
“你可是要朕自己看嗎?”此時寢殿之內,宮人皆退,隻有他們二人。蕭書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