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招式是假的,力量是真的。一力降十會,不是說著玩的。
要練好傳統武術的發力,必須要練馬步,要腰馬合一。那些不練馬步的、不練樁功的,都算不上真正的傳統武術。
如果不練馬步、不練樁功,沒必要學傳統武術,改學格鬥搏擊更實在。
像防擊和雙擊,這樣的攻擊,其要求的發力技巧最基本的就是腰馬合一。沒有腰馬合一,根本發不出勁。
做不到腰馬合一,更別談什麽整勁。
練不出勁的傳統武術,沒有力量,隻能打打普通人。有人說不練馬步,按格鬥搏擊的現代訓練方法練力量,也能有肌肉,也能有力量。
可以。但是按現代訓練方法練力量,其力量用在傳統武術上,效果沒那麽好,不配套。
按現代訓練方法練力量,學格鬥搏擊更快更好。
聽完吳龍的解釋,有些人感覺似乎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一些紐約想不明白的問題,似乎有點懂了。
吳龍又演示雙擊。
“雙擊,顧名思義就是兩隻手不再防守,同時攻擊。這種攻擊通常是在自己占優勢的情況下使用,可以迅速解決對手,讓對手難以招架防守。”
吳龍雙拳打出,位置是假設目標的耳朵位置。
“大家一定聽說過一招,雙風貫耳。這一招就是雙擊。”
“可以用拳頭擊打對手雙耳、腦側、或太陽穴,也可以改拳為掌。還可以用鳳眼拳,擊打對方太陽穴。以此類似的招式就是雙擊,可以叫雙風貫耳,也可以叫別的名稱。”
吳龍比劃了一下鳳眼拳,握拳時拇指與食指扣成鳳眼狀,利用突出的食指第二骨節作為擊打點。
“打耳朵,不一定死。打太陽穴,很容易把人打死。特別是練出拳勁的人,勁力透過太陽穴打入腦中……”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吳龍搖了搖頭。
他重新拿起大勺和炒勺,一個弓步,打出“欺上瞞下”這招的第二式。大勺當盾牌推打對手臉的同時,右手的炒勺如刀揮出,砍向對手下盤雙腳。
呼!
大家明顯地聽見兩聲風聲。
真的是兩聲,因同時發出,兩聲響成一聲。大家都在周圍觀看,可以明顯聽見大勺推出了風聲,炒勺也砍出了風聲。
大勺推出,一推一頓,視覺上就能看出充滿力量感。
炒勺揮出,又快又狠。假如炒勺是把刀,大家相信能把對手的腳給砍斷。
吳龍一刀絕唱的視頻大家都有看過,此時親眼所見。哪怕把刀換成炒勺,也能讓人感覺到刀威。
力量感!
左手和右手同時出擊,同時打出力量感。
說雙擊不能打出力量感,不是不行,而是練的人不行!
林上雄不由感慨。
“看到龍哥用兵器,我想起網上看到的一些兵擊視頻。拿個兵器,穿上盔甲,就可以嘲笑這嘲笑那,一副自己最厲害、自己最有資格的派頭。其實作為常年練武的,一眼看過去就覺得有些好笑。”
“有人確實有些本事,但很多人隻不過練出肌肉,再拿把兵器在亂舞。根本沒有勁力。兵器也根本不是他們那麽打。”
吳龍點頭。
他也看過一些兵擊視頻。是有真本事的人,但同樣也有很多假本事的。
有些人還練力量,有些人根本就不練力量。
就算練力量,因為是按現代訓練方法練的力量,所以其實在使用兵器中的用力方式根本就不對,勁力不能直達兵器。
最簡單的揮刀橫砍,刀劃過的路線上下波動,力是飄的。
刀的軌跡不在一個平麵上,刀的砍擊力至少下降一半。
有人說看不出在不在一個平麵。不要緊,看其揮刀劈砍後,刀是不是有個回刀抖動的情況,或刀在最後會打擺。
真正會用兵器的人,根本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就像現在吳龍演示的第二招,左手推出大勺後,大勺不會抖,不會有一個小幅回收或小幅晃動的運作。
而是力量推盡,瞬間停止。
右手的炒勺亦時如此。由左向右橫砍後,手臂伸直,炒勺不會有晃動或往回打的情況出現,
力量揮盡,手臂與兵器瞬間停止。
左手和右手的運作是協調同步的,整個身體也是同步的。
動作做完,整個身體瞬間同時停止。
動時,整個身體同時啟動。
動的過程,整個身體動作協調同步。
停的時候,整個身體同時停下。
這個由靜止、突然運動,又突然靜止的動作。
整個過程看在眾人眼裏,節奏感出來、力量感也出現。動作好看,懂行的人也能看得出這就是整勁。
假設吳龍手中的大勺和炒勺換成真正的盾和刀,那麽在他麵前的對手,此時已經受傷倒地。
動如脫兔?
不,動如獵豹出擊,又如猛虎撲食!
這就是力量感帶給人的震撼。
“第二招叫‘青龍出水’或‘毒蛇出洞’。”
“這一招的盾牌還是和第一招‘欺上瞞下’一樣,推擊對方臉。但是,推擊過程中,最後階段有一個向外移的小動作。盾牌向外移,刀就往前刺。”
吳龍左手大勺往前上方推出,最後大勺稍微移了一下。大家可以看出,他的左手走的是條弧線。剛才“欺上瞞下”這一招時,左手走的是直線。
“現在我們手中的是大勺,麵積沒有那麽大,不需要移也可以拿炒勺捅出去。這點要靈活應用。”
方祝明知道是在提點他在拍戲時表現,趕緊點頭說明白。
“這一招有三式。第一式是先出盾再出刀。第二式是盾和刀同時出。第三式是撞擊式,先用盾撞開對方的防禦。如果對方也有盾,就撞開對方的盾,或撞開對方的兵器。刀同時或後出。”
吳龍分別演示了這招“青龍出水”的三式。
“第三招‘狂風掃落葉’。”
“這一招可以接上一招‘青龍出水’,也可以單獨使用。”
“名字起得很有氣勢,其實就是一刀刺出,對方後退躲開,繼續進攻的招式。”
“繼續進攻,可以刀收回來再繼續刺。可是用刀盾,通常是在戰場上。戰場上不隻一個敵人。你攻擊敵人的同時,很在可能敵人的同伴會在旁邊或後麵攻擊。”
“這個時候怎麽辦?你不可能還要往左右看,再往後看,確認左右身後沒危險,再繼續追擊前方的對手。”
“這時就接刀法最常見的一招‘纏頭裹腦’。”
“進步追擊,‘纏頭裹腦’防偷襲,‘纏頭裹腦’刀到頭頂,正好下劈前方對手。”
“如果前方對手因為匆忙躲閃,不能形成有效反擊。此時手中盾牌可以擋在自己身體左側,防止左側敵人偷襲。如果前方對手能形成攻擊,盾牌不可移開。”
吳龍用炒勺做出刀刺的動作,左手大勺仍然當盾牌擋在身前。進步,“纏頭裹腦”刀繞上半身轉一圈,一個下劈向前方。
呼!
炒勺下劈完,最後靜止不動,沒有一點晃動或回抖。
“這一招‘狂風掃落葉’的關鍵是‘纏頭裹腦’。‘纏頭裹腦’的關鍵是翻腕。”
“也許你們當中有的人隻練拳不練刀,看見‘纏頭裹腦’以為一定要繞過後背,練過後腦,才能攻擊。”
“實際上並非如此。”
“假如能確定周圍沒人偷襲,不需要用刀護身防守。那麽‘纏頭裹腦’就不一定要繞背繞腦,直接翻腕就可以更加快速地砍人。”
“同時,如果前方對手突然從你的右上方向下劈砍,‘纏頭裹腦’隻需一個翻腕,就可以橫刀防住對方的攻擊。”
要練好傳統武術的發力,必須要練馬步,要腰馬合一。那些不練馬步的、不練樁功的,都算不上真正的傳統武術。
如果不練馬步、不練樁功,沒必要學傳統武術,改學格鬥搏擊更實在。
像防擊和雙擊,這樣的攻擊,其要求的發力技巧最基本的就是腰馬合一。沒有腰馬合一,根本發不出勁。
做不到腰馬合一,更別談什麽整勁。
練不出勁的傳統武術,沒有力量,隻能打打普通人。有人說不練馬步,按格鬥搏擊的現代訓練方法練力量,也能有肌肉,也能有力量。
可以。但是按現代訓練方法練力量,其力量用在傳統武術上,效果沒那麽好,不配套。
按現代訓練方法練力量,學格鬥搏擊更快更好。
聽完吳龍的解釋,有些人感覺似乎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一些紐約想不明白的問題,似乎有點懂了。
吳龍又演示雙擊。
“雙擊,顧名思義就是兩隻手不再防守,同時攻擊。這種攻擊通常是在自己占優勢的情況下使用,可以迅速解決對手,讓對手難以招架防守。”
吳龍雙拳打出,位置是假設目標的耳朵位置。
“大家一定聽說過一招,雙風貫耳。這一招就是雙擊。”
“可以用拳頭擊打對手雙耳、腦側、或太陽穴,也可以改拳為掌。還可以用鳳眼拳,擊打對方太陽穴。以此類似的招式就是雙擊,可以叫雙風貫耳,也可以叫別的名稱。”
吳龍比劃了一下鳳眼拳,握拳時拇指與食指扣成鳳眼狀,利用突出的食指第二骨節作為擊打點。
“打耳朵,不一定死。打太陽穴,很容易把人打死。特別是練出拳勁的人,勁力透過太陽穴打入腦中……”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吳龍搖了搖頭。
他重新拿起大勺和炒勺,一個弓步,打出“欺上瞞下”這招的第二式。大勺當盾牌推打對手臉的同時,右手的炒勺如刀揮出,砍向對手下盤雙腳。
呼!
大家明顯地聽見兩聲風聲。
真的是兩聲,因同時發出,兩聲響成一聲。大家都在周圍觀看,可以明顯聽見大勺推出了風聲,炒勺也砍出了風聲。
大勺推出,一推一頓,視覺上就能看出充滿力量感。
炒勺揮出,又快又狠。假如炒勺是把刀,大家相信能把對手的腳給砍斷。
吳龍一刀絕唱的視頻大家都有看過,此時親眼所見。哪怕把刀換成炒勺,也能讓人感覺到刀威。
力量感!
左手和右手同時出擊,同時打出力量感。
說雙擊不能打出力量感,不是不行,而是練的人不行!
林上雄不由感慨。
“看到龍哥用兵器,我想起網上看到的一些兵擊視頻。拿個兵器,穿上盔甲,就可以嘲笑這嘲笑那,一副自己最厲害、自己最有資格的派頭。其實作為常年練武的,一眼看過去就覺得有些好笑。”
“有人確實有些本事,但很多人隻不過練出肌肉,再拿把兵器在亂舞。根本沒有勁力。兵器也根本不是他們那麽打。”
吳龍點頭。
他也看過一些兵擊視頻。是有真本事的人,但同樣也有很多假本事的。
有些人還練力量,有些人根本就不練力量。
就算練力量,因為是按現代訓練方法練的力量,所以其實在使用兵器中的用力方式根本就不對,勁力不能直達兵器。
最簡單的揮刀橫砍,刀劃過的路線上下波動,力是飄的。
刀的軌跡不在一個平麵上,刀的砍擊力至少下降一半。
有人說看不出在不在一個平麵。不要緊,看其揮刀劈砍後,刀是不是有個回刀抖動的情況,或刀在最後會打擺。
真正會用兵器的人,根本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就像現在吳龍演示的第二招,左手推出大勺後,大勺不會抖,不會有一個小幅回收或小幅晃動的運作。
而是力量推盡,瞬間停止。
右手的炒勺亦時如此。由左向右橫砍後,手臂伸直,炒勺不會有晃動或往回打的情況出現,
力量揮盡,手臂與兵器瞬間停止。
左手和右手的運作是協調同步的,整個身體也是同步的。
動作做完,整個身體瞬間同時停止。
動時,整個身體同時啟動。
動的過程,整個身體動作協調同步。
停的時候,整個身體同時停下。
這個由靜止、突然運動,又突然靜止的動作。
整個過程看在眾人眼裏,節奏感出來、力量感也出現。動作好看,懂行的人也能看得出這就是整勁。
假設吳龍手中的大勺和炒勺換成真正的盾和刀,那麽在他麵前的對手,此時已經受傷倒地。
動如脫兔?
不,動如獵豹出擊,又如猛虎撲食!
這就是力量感帶給人的震撼。
“第二招叫‘青龍出水’或‘毒蛇出洞’。”
“這一招的盾牌還是和第一招‘欺上瞞下’一樣,推擊對方臉。但是,推擊過程中,最後階段有一個向外移的小動作。盾牌向外移,刀就往前刺。”
吳龍左手大勺往前上方推出,最後大勺稍微移了一下。大家可以看出,他的左手走的是條弧線。剛才“欺上瞞下”這一招時,左手走的是直線。
“現在我們手中的是大勺,麵積沒有那麽大,不需要移也可以拿炒勺捅出去。這點要靈活應用。”
方祝明知道是在提點他在拍戲時表現,趕緊點頭說明白。
“這一招有三式。第一式是先出盾再出刀。第二式是盾和刀同時出。第三式是撞擊式,先用盾撞開對方的防禦。如果對方也有盾,就撞開對方的盾,或撞開對方的兵器。刀同時或後出。”
吳龍分別演示了這招“青龍出水”的三式。
“第三招‘狂風掃落葉’。”
“這一招可以接上一招‘青龍出水’,也可以單獨使用。”
“名字起得很有氣勢,其實就是一刀刺出,對方後退躲開,繼續進攻的招式。”
“繼續進攻,可以刀收回來再繼續刺。可是用刀盾,通常是在戰場上。戰場上不隻一個敵人。你攻擊敵人的同時,很在可能敵人的同伴會在旁邊或後麵攻擊。”
“這個時候怎麽辦?你不可能還要往左右看,再往後看,確認左右身後沒危險,再繼續追擊前方的對手。”
“這時就接刀法最常見的一招‘纏頭裹腦’。”
“進步追擊,‘纏頭裹腦’防偷襲,‘纏頭裹腦’刀到頭頂,正好下劈前方對手。”
“如果前方對手因為匆忙躲閃,不能形成有效反擊。此時手中盾牌可以擋在自己身體左側,防止左側敵人偷襲。如果前方對手能形成攻擊,盾牌不可移開。”
吳龍用炒勺做出刀刺的動作,左手大勺仍然當盾牌擋在身前。進步,“纏頭裹腦”刀繞上半身轉一圈,一個下劈向前方。
呼!
炒勺下劈完,最後靜止不動,沒有一點晃動或回抖。
“這一招‘狂風掃落葉’的關鍵是‘纏頭裹腦’。‘纏頭裹腦’的關鍵是翻腕。”
“也許你們當中有的人隻練拳不練刀,看見‘纏頭裹腦’以為一定要繞過後背,練過後腦,才能攻擊。”
“實際上並非如此。”
“假如能確定周圍沒人偷襲,不需要用刀護身防守。那麽‘纏頭裹腦’就不一定要繞背繞腦,直接翻腕就可以更加快速地砍人。”
“同時,如果前方對手突然從你的右上方向下劈砍,‘纏頭裹腦’隻需一個翻腕,就可以橫刀防住對方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