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也是一代人傑,既然已經答應幫大唐勸降曾經的舊部,就已經下定決心,今後要投靠大唐,畢竟現在的草原是夷男說了算,頡利就算回到草原也無法東山再起,於是當場就給阿史那思摩寫了封勸降信,又寫下幾名字,並對魏叔琬說道:“我對外麵的消息了解的太少,對草原上的情況也不了解,這幾個人都是我曾經的心腹,你看看都有哪個需要勸降,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會親自勸降他們,至於阿史那思摩,雖然以前也是我的部下,可他對我並不是十分服氣,而且非常想要草原崛起,所以我的話他未必會聽”。


    魏叔琬聽到頡利的話有些意外,看來這個阿史那思摩是很難勸降了,不過也不要緊,要是成功的話最好,不成功就使用離間計,隻要把阿史那思摩趕出涼州,那麽以李靖的本事,想要收拾夷男,應該不是什麽難事,不過聽到頡利已經不在自稱本汗,這倒是讓魏叔琬有些高興,看來頡利的心態已經變了,已經打算臣服大唐,這倒是個意外之喜。


    於是接過了頡利的勸降信,又看了看頡利寫下的名字,其中一個名字讓魏叔琬很是熟悉,這個名字叫做執矢思力,這個人的名字魏叔琬最近見到了好幾次,現在正在北方頡利的故地,與李勣大戰,執矢思力手中有著數萬兵馬,在北方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在一些中小部落中地位很高,如果能說服這個人投降,恐怕就會引起連鎖反應,會讓很多小部落望風而降,北方的戰事就可以提前結束。


    於是魏叔琬就跟頡利詳細的了解了執矢思力的情況,有了了解之後,就讓頡利在寫下一封勸降新,等到頡利寫完後,就帶著頡利寫下的勸降信回到府中,之後就讓下人把從揚州新收得的屬下李錦找來,打算把勸降執矢思力的事情交給李錦來辦,自從李錦來到長安之後,魏叔琬就將他安置在府中,讓他負責整理情報,而李錦的才幹也很不錯,把事情做的僅僅有條,每次都是把重要的情報整理出來交給魏叔琬,讓魏叔琬省了不少力氣,而且李錦的心思縝密,非常適合做這樣的事。


    此時的李錦正在書房看書,聽到下人的通知,急忙來見魏叔琬,自從來到長安之後,李錦就一心跟著魏叔琬做事,可每日都是整理一些情報,讓李錦有些心中不甘,畢竟李錦也想做一番事業出來,等李錦進了來了之後,魏叔琬就直接把事情說了,並詢問李錦對此事的意見,李錦聽到魏叔琬讓自己去勸降執矢思力的時候,心中非常興奮,李錦負責整理情報,自然知道執矢思力是誰,知道如果能把這件事情做好的好,那麽就會立下大功,於是便欣然受命。


    於是魏叔琬便把頡利的信交給李錦,並準備了兵部公文,讓李錦去北方勸降,而魏叔琬也在當日離開長安城,輕車簡從的前往涼州,打算親自勸降阿史那思摩,如果不成的話就使用離間計,讓夷男不再重要阿史那思摩。


    魏叔琬的雖然是輕車簡從,可畢竟路程何止千裏,即使一路上緊趕慢趕,也在五天之後來到玉門關,此時的玉門關卻為發生戰事,阿史那思摩沒有任何攻打玉門關的意思,隻不過每天都在關外挑戰,而大唐的援兵也已經到了,可玉門關內雖然有十萬大軍,可李靖並不敢出關決戰,畢竟此時大唐軍隊的士氣不高,所以戰事就這樣僵持下來。


    魏叔琬的到來讓李靖大吃一驚,畢竟此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等魏叔琬說明了來意以後,李靖也感覺此事可行,畢竟阿史那思摩太難對付,於是便表示自己會配合魏叔琬的行動。


    於是第二天,魏叔琬就來到了薛延陀部的大營,不過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一個普通大唐使者的身份求見,此時的阿史那思摩正在大帳之中觀看地圖,聽到有大唐使者求見,心裏很是意外,不知道為什麽有大唐使者前來見自己,即使有事也要去見夷男才對,可還是開口讓人將使者帶去來。


    等魏叔琬進入大帳,見到阿史那思摩之後,心中吃了一驚,阿史那思摩的相貌很像一個普通的胡人,和突厥人有些不同,而且沒有任何武將的粗魯,反而有些儒雅,不過魏叔琬經曆的事情也不少,臉上沒有帶出來任何表情,而是開口說道:“大唐使者見過將軍”。


    阿史那思摩看到眼前的人年紀不大,認為他不是什麽重要人物,於是便開口問道:“唐朝使者,你因何前來求見本將,難倒是李靖要投降了麽”,阿史那思摩心中對於李靖有些不服,雖然此前李靖帶人滅掉頡利,也打敗了自己,可阿史那思摩卻不認為自己比李靖差,u看書ww.uukahu此番聽到李靖來到涼州,心中很是興奮,打算在玉門關與李靖再次一較高下,如果能過大敗李靖的話,那麽不僅自己可以一雪前恥,突厥也會再次崛起,畢竟在大唐沒有哪個將領比李靖更強的了。


    魏叔琬連忙說道:“將軍說笑了,這裏有一封書信交給將軍,請將軍過目,”於是便把頡利的心遞了過去。


    阿史那思摩打開信件一看,竟然是頡利勸說自己投降的信件,看過之後就丟到一邊,對著魏叔琬說道:“信件本將已經看過了,想讓本將投降那是做夢,這是對本將的羞辱,不過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今日便放你離開,你回去告訴李靖,讓他好好準備,本將一定在此地打敗他,如果他還是個男人,就出關與本將決戰”。


    魏叔我聽到阿史那思摩的話後,便心知勸降無望,不過此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連頡利對勸降阿史那思摩都信心不大,魏叔琬親自前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觀察一下,如果阿史那思摩有一絲猶豫,那麽就盡力勸降,否則便要施展反間計,不然隻是前來送信的話,何至於讓魏叔琬親自出馬。


    既然知道阿史那思摩態度堅決,魏叔琬便開口說道:“那請將軍回信一封,我好回去給頡利可汗複命”。


    聽到魏叔琬的話後,阿史那思摩想了想,感覺也應該給頡利一個回複,於是便提筆寫了封信,寫完之後就交給魏叔琬,魏叔琬拿到信後就放下心來,畢竟要是阿史那思摩不寫回信的話,那麽以後的文章就不好做了,之後就像阿史那思摩告辭,在阿史那思摩同意後便轉身離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繁華大唐的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淡的平常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淡的平常者並收藏繁華大唐的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