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年正月十八,魏叔琬把主簿找來叫到後院,打算和他了解一下縣內的糧食問題,自己隻知道縣內糧倉的存糧實在不多,縣內的糧食商人有多少庫存,本地大戶人家都有多少存糧,要是縣內沒多少存糧的話,一旦遇上天災人禍,就是一個重大的隱患。何況自己早就想多給縣內準備存糧了。正好上次借的錢還有不少,在開荒也會收支平衡,這些錢正好拿來購進存糧。
不打功夫,主簿李富貴麵帶笑意走了進來道:‘大人,屬下來了。不知大人有找屬下何事,是否要組織百姓繼續開荒,現在大家都等著大人一聲令下好繼續開工呢’。
魏叔琬道;‘這個事情你自行安排變好,反正之前也都進行了很長時間,已經有個固定模式,今天找你來是想問問你,縣內糧倉具體有多少石存糧,之前賬上倒是有千餘石糧食,但是我可不認識糧倉內真有一千石糧食,具體有多少你知道麽’。
李富貴一聽麵色微變,不過還是回到:‘回打人話,之前賬上的糧食是假的,我也不瞞大人,糧倉內空空如也,什麽也沒有,渭南縣一直就窮,糧倉內一直就是空的,隻是賬麵上的字,糧食早就沒了,畢竟要有存糧每年都要有些損耗,要隻是賬麵上有,這些損耗也就不存在了,這些事情前任縣令也是知道的,錢也用來維持縣內的開支,其實也不光是我們縣如此,京兆府內的十幾個縣都是如此,朝廷估計也知道這個情況,畢竟這都是十幾年的爛賬了。’
我說:‘之前的事本縣也不問了,不過從現在開始,必須要存儲糧食,不但要達到朝廷的要求,更要成倍的儲存,畢竟糧食才是根本,不然有了天災,一定會發生混亂,之前本縣借來的錢全部用來購置糧食,等今年的秋稅下來後在開始還,估計今年本縣即使不豐收,農稅也會比去年多不少,而且現在商人也比以前多了,商稅應該更多,除了交給朝廷的,縣內應該有不少結餘’。
李富貴點頭應道;‘屬下遵命,那屬下回去就開始安排開荒,並找商人收購糧食’。
我說:‘去辦吧,多找幾個糧商,誰的價格最低就用誰,不過要把好關,不要讓他們以次充好,本縣到時候可要親自去查驗的’。
李富貴點頭應是後就下去辦了,我看李富貴這個人還真不錯,能做實事,也沒有那種欺上瞞下的行為,糧倉的事情我早就知道,朝廷也知道,隻不過這種普遍問題還沒有來得及處理,畢竟從李淵時代就已經這樣了。
第二天李富貴來回話說:‘大人,屬下昨天聯係了幾個糧商,以大米每石兩百六十文的價格購置了一萬石,又以一百二十文每石的價格購置了二萬石糙米,共計花了四千貫錢,現在縣內還有二千餘貫錢,畢竟還要開荒,雖然有些收入,但屬下還是留下了這些錢已被萬一’。
我一想三萬石糧食也不少了,就點頭同意了。李富貴就下去忙著開荒的事情了。等到了四月中旬,即將要開始農忙了,百姓們拿到了工錢都各自歸家。經過了三四個月的功夫,縣內一共新開田地十二萬五千畝,其中賣掉了八萬多畝地,屬於縣內的五萬多畝地都租給地少的農民,等賣完了土地後,去掉各種開支,還剩下一萬五千貫錢,還掉之前借的錢還有五千貫錢,渭南縣總算富裕了些。
魏叔琬打算等今年的秋稅下來後,就開始組織百姓修整道路,再修兩座魏水橋,畢竟渭水上麵橋梁不多,還都是木橋,往返長安都要繞路,在把去長安的官道重新規劃下,不用繞路過河的話就可以近了十五裏路,這樣衝長安到渭南縣就隻要二十多裏了。不過修橋補路都是很費錢的,又沒有利潤,所以魏叔琬才打算等秋稅下來後在進行,再加上明年的收入應該就夠用了。魏叔琬想的倒是很好,可老天爺卻十分不給麵子,一直到五月中旬都沒有下一滴雨,魏叔琬馬上感覺今年可能要發生幹旱了,於是找到李富貴告訴他繼續收購糧食,除了留下縣內需要開支的外全部花光。等到了六月初,地裏都已經開始幹涸了,也沒下一滴雨,糧價更是應聲而漲,渭南縣還好,由於之前的打井修渠,雖然幹旱,減產部分糧食是一定的,但還不至於顆粒無收,老百姓的心裏還算安穩,可是去年那些不讓水渠從地裏拖過的人就到了黴了,由於水渠離得遠,隻能去井中達水澆地,費時費力不說,也比旁人要勞累很多。uu看書 w.uuknshu
等到了六月中旬,各地已經開始有流民,大量流民湧向長安城,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來到渭南縣,魏叔琬及時開艙放糧,組織人手施粥,並且把流民登記在冊,僅僅來到渭南縣的流民就有七八萬,魏叔琬把一個地方的人安排在一起,在縣城外組織流氓自己動手搭窩棚居住,並召集流民之中的青壯修路修橋,開墾荒地,每天不僅供飯,還發給發給青壯少量糧食,然後上書朝廷,把自己的應對方法寫了出來,並建議朝廷減免今年的賦稅。由於有了大量流民,渭水橋倒是很快修好了,通往長安城的官道修的也很快。
這個時候朝廷也有些慌了,李二帝下每天都收到關中請求救濟的奏折,可剛剛用錢買突厥退兵一年,李二帝下的府庫都空了,魏叔琬的奏折倒是讓李二帝下眼睛一亮,在沒有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李二帝下輕車簡從的來到渭南縣,一路上隻見大量青壯在修路,有的地方在搭建窩棚、開墾荒地、修渠打井。李二帝下問了流民一些問題後,就來到渭南縣城,等到了縣城外,看到一起井然有序,有專人登記流民,登記完畢後,把同一個地方來的流民分配到一處,然後發放救濟,組織災民幹活,並有醫者為生病流民診治,隻有老弱的還安排人多的家庭照顧。
李二帝下倒是看的十分欣慰,心裏想,要是天下所有的的官員都這樣多好,不等不靠,自己動手為朝廷解決問題,那自己這個皇帝可就輕鬆多了,又進了縣城看看了,發現縣城也並髒亂,心裏就更滿意了,之後再沒有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回了長安。
不打功夫,主簿李富貴麵帶笑意走了進來道:‘大人,屬下來了。不知大人有找屬下何事,是否要組織百姓繼續開荒,現在大家都等著大人一聲令下好繼續開工呢’。
魏叔琬道;‘這個事情你自行安排變好,反正之前也都進行了很長時間,已經有個固定模式,今天找你來是想問問你,縣內糧倉具體有多少石存糧,之前賬上倒是有千餘石糧食,但是我可不認識糧倉內真有一千石糧食,具體有多少你知道麽’。
李富貴一聽麵色微變,不過還是回到:‘回打人話,之前賬上的糧食是假的,我也不瞞大人,糧倉內空空如也,什麽也沒有,渭南縣一直就窮,糧倉內一直就是空的,隻是賬麵上的字,糧食早就沒了,畢竟要有存糧每年都要有些損耗,要隻是賬麵上有,這些損耗也就不存在了,這些事情前任縣令也是知道的,錢也用來維持縣內的開支,其實也不光是我們縣如此,京兆府內的十幾個縣都是如此,朝廷估計也知道這個情況,畢竟這都是十幾年的爛賬了。’
我說:‘之前的事本縣也不問了,不過從現在開始,必須要存儲糧食,不但要達到朝廷的要求,更要成倍的儲存,畢竟糧食才是根本,不然有了天災,一定會發生混亂,之前本縣借來的錢全部用來購置糧食,等今年的秋稅下來後在開始還,估計今年本縣即使不豐收,農稅也會比去年多不少,而且現在商人也比以前多了,商稅應該更多,除了交給朝廷的,縣內應該有不少結餘’。
李富貴點頭應道;‘屬下遵命,那屬下回去就開始安排開荒,並找商人收購糧食’。
我說:‘去辦吧,多找幾個糧商,誰的價格最低就用誰,不過要把好關,不要讓他們以次充好,本縣到時候可要親自去查驗的’。
李富貴點頭應是後就下去辦了,我看李富貴這個人還真不錯,能做實事,也沒有那種欺上瞞下的行為,糧倉的事情我早就知道,朝廷也知道,隻不過這種普遍問題還沒有來得及處理,畢竟從李淵時代就已經這樣了。
第二天李富貴來回話說:‘大人,屬下昨天聯係了幾個糧商,以大米每石兩百六十文的價格購置了一萬石,又以一百二十文每石的價格購置了二萬石糙米,共計花了四千貫錢,現在縣內還有二千餘貫錢,畢竟還要開荒,雖然有些收入,但屬下還是留下了這些錢已被萬一’。
我一想三萬石糧食也不少了,就點頭同意了。李富貴就下去忙著開荒的事情了。等到了四月中旬,即將要開始農忙了,百姓們拿到了工錢都各自歸家。經過了三四個月的功夫,縣內一共新開田地十二萬五千畝,其中賣掉了八萬多畝地,屬於縣內的五萬多畝地都租給地少的農民,等賣完了土地後,去掉各種開支,還剩下一萬五千貫錢,還掉之前借的錢還有五千貫錢,渭南縣總算富裕了些。
魏叔琬打算等今年的秋稅下來後,就開始組織百姓修整道路,再修兩座魏水橋,畢竟渭水上麵橋梁不多,還都是木橋,往返長安都要繞路,在把去長安的官道重新規劃下,不用繞路過河的話就可以近了十五裏路,這樣衝長安到渭南縣就隻要二十多裏了。不過修橋補路都是很費錢的,又沒有利潤,所以魏叔琬才打算等秋稅下來後在進行,再加上明年的收入應該就夠用了。魏叔琬想的倒是很好,可老天爺卻十分不給麵子,一直到五月中旬都沒有下一滴雨,魏叔琬馬上感覺今年可能要發生幹旱了,於是找到李富貴告訴他繼續收購糧食,除了留下縣內需要開支的外全部花光。等到了六月初,地裏都已經開始幹涸了,也沒下一滴雨,糧價更是應聲而漲,渭南縣還好,由於之前的打井修渠,雖然幹旱,減產部分糧食是一定的,但還不至於顆粒無收,老百姓的心裏還算安穩,可是去年那些不讓水渠從地裏拖過的人就到了黴了,由於水渠離得遠,隻能去井中達水澆地,費時費力不說,也比旁人要勞累很多。uu看書 w.uuknshu
等到了六月中旬,各地已經開始有流民,大量流民湧向長安城,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來到渭南縣,魏叔琬及時開艙放糧,組織人手施粥,並且把流民登記在冊,僅僅來到渭南縣的流民就有七八萬,魏叔琬把一個地方的人安排在一起,在縣城外組織流氓自己動手搭窩棚居住,並召集流民之中的青壯修路修橋,開墾荒地,每天不僅供飯,還發給發給青壯少量糧食,然後上書朝廷,把自己的應對方法寫了出來,並建議朝廷減免今年的賦稅。由於有了大量流民,渭水橋倒是很快修好了,通往長安城的官道修的也很快。
這個時候朝廷也有些慌了,李二帝下每天都收到關中請求救濟的奏折,可剛剛用錢買突厥退兵一年,李二帝下的府庫都空了,魏叔琬的奏折倒是讓李二帝下眼睛一亮,在沒有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李二帝下輕車簡從的來到渭南縣,一路上隻見大量青壯在修路,有的地方在搭建窩棚、開墾荒地、修渠打井。李二帝下問了流民一些問題後,就來到渭南縣城,等到了縣城外,看到一起井然有序,有專人登記流民,登記完畢後,把同一個地方來的流民分配到一處,然後發放救濟,組織災民幹活,並有醫者為生病流民診治,隻有老弱的還安排人多的家庭照顧。
李二帝下倒是看的十分欣慰,心裏想,要是天下所有的的官員都這樣多好,不等不靠,自己動手為朝廷解決問題,那自己這個皇帝可就輕鬆多了,又進了縣城看看了,發現縣城也並髒亂,心裏就更滿意了,之後再沒有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回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