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僅僅半個月,寧衛民就不再舍臉吆喝了。


    因為就連“壇宮”二樓的買賣,都逐步走入了正規,變得大有起色。


    敢情進入工作日之後,公款消費的顧客們首先如約而至。


    這其中既有外貿部門,賣區政府麵子來捧場的友好單位。


    也有隸屬於紡織部,靠皮爾·卡頓公司的外貿訂單賺取外匯的服裝廠。


    還有區服務局下屬,具備接待外賓資格的工藝美術行業大廠。


    至於這些單位的共同之處,就在於打著款待外賓的旗號,又有外匯收入,花錢都很衝。


    雖然為了省時,基本上都是吃便席,但他們是絕不在乎價錢的。


    點菜專找貴的要,酒水也專要茅台和五糧液,有時候臨走還要帶走幾條高級煙。


    一桌席花個千八百的,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壇宮”的高檔白酒,高級香煙,最貴的菜色,主要都是他們消費的。


    有了他們的捧場,飯莊從運營成本的赤字中解脫就變得容易起來


    平均算下來,每日二樓都能接待兩三桌,營業額一下子就達到了四千元上下。


    但也正因為財大氣粗,這些人身上同樣也有個讓人別扭的地方——對山珍海味有著太多的執念。


    這幫人受品味、見識和文化的局限,對於飲食的追求,真的跟土財主差不離兒。


    一心要把那些傳說中能入口的珍稀食材都吃遍了,才覺得不枉此生。


    然而寧衛民卻根本沒為飯莊準備熊掌、飛龍、燕窩、魚翅這類東西。


    他的靈魂畢竟來自於三十年之後,是有環保意識的。


    賣這些日漸瀕危野味,讓他覺得實在造孽,有傷天和。


    所以他甚至改動了“張大勺”最初給羅列的菜單。


    他提供給顧客的上等食材,僅限於海參、鮑魚、蟹黃、對蝦、鮮貝、花膠、雪蛤、駝峰、鹿筋、鹿肉、鵪鶉、斑鳩、鴿子之類,這些可以人工養殖的東西。


    又或是龍須菜、猴腿菜、猴頭菌、羊肚菌、驢窩菌、雞樅菌、銀耳、竹筍、口蘑、鬆露、蕨菜、葛仙米,這些非常難得的草中珍品。


    於是這就有點影響主顧們的心情了。


    公款消費的這幫人,認為“壇宮”所能提供的食材太過尋常。


    特別是對菌菇之類,他們壓根就欣賞不來。


    為此,甚至有人不惜用上了近似於挑釁的激將之法。


    “不會吧?那聚德全還有熊掌賣呢,你們這麽大的飯莊怎麽能沒有呢?”


    “寧經理,你不至於吧?你這點能力還沒有?你瞧不起我們是不是?”


    “錢不是問題,你就別找借口了。這點小要求你要是都沒法滿足我們,那你這飯莊還真就被仿膳飯莊給比下去了……”


    說實話,寧衛民對於是否要堅持初衷,不是沒有猶豫。


    商人的本能告訴他,飯店才剛開業,能不得罪客人就別得罪客人。


    何況這些人又是為了嘴,根本不在乎價錢的豪客。


    更別說在這個連《野生動物保護法》都沒出台的年代,弄來幾隻熊掌,一些呂宋黃的魚翅,幾斤印尼的燕窩,根本不是什麽難事。


    有“張大勺”做技術支持,他也毫不懷疑得個滿堂彩,讓自己的名氣更響。


    可就是他心裏有道坎兒過不去。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啊!”


    這句話總在關鍵的時候被他想起來。


    一想到為了討好幾個大腹便便的吃主兒,為了滿足這些人的口腹之欲,就得犧牲掉許多的野生動物,他就不是滋味。


    關鍵是真要開了這個口子,他怕自己從此就沒了底線,刹不住閘了!


    會像下坡兒一樣往下出溜兒,做出更多喪良心的事兒來!


    比如說,既然明知《野生動物保護法》會出台,那他要不要提前囤積一批虎骨酒,象牙和犀角啊?


    而他如果真這麽幹了,那又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得讓多少生靈塗炭?


    哪怕自己不能造福人間,也不能反倒給自己添業障啊?


    所以最終,他還是決定不掙這個昧心錢,不再理會這茬。


    但如此一來,就算得罪人了。


    盡管充分認可“壇宮”的環境、服務和烹飪水平。


    但這些公款吃喝的大戶之中,還是有一些人認為寧衛民不夠朋友,好像有點不拿他們當回事。


    於是這些人很快不再光顧,而且對寧衛民心存怨念,背後還開始編排他的不是,散播“壇宮”沒有真正山珍海味之說。


    好在寧衛民已經把這件事兒想得透透的了。


    不但沒有任何不快和糾結,反倒還感到了一種輕鬆和釋懷。


    他是誰啊?


    一個開掛的穿越者!


    重活的這輩子,和上一世最大的不同之處。


    就是他擁有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資本。


    他已經無需把金錢當成唯一的人生追求了。


    他心目中的自己,有金盔金甲,有五彩祥雲!


    難道還用在乎這點小事嗎?


    不來就不來,愛來不來!再來你們就是我孫子!


    或許是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對寧衛民的選擇相當滿意。


    很快老天爺就用一件喜事,天衣無縫的地彌補了寧衛民所有的損失。


    1983年9月15日下午。


    服裝大師皮爾·卡頓本人,其助手高田美女士,商標代理部經理哈布斯先生,“pc”品牌服裝設計師布萊卡女士,以及兩名曾經是名模的形體教練,伊莎貝爾和維尼,還有馬克西姆餐廳的外方工作人員,以及十餘名助手團隊成員,共同乘坐法航的航班,再次蒞臨京城。


    至於皮爾·卡頓此次的赴華之旅,之所以這麽大張旗鼓,主要是為了三件事而來的。


    首先,就是京城的馬克西姆餐廳開業之事。


    要知道,皮爾·卡頓之所以會在1981年斥巨資將瀕臨倒閉的“馬克西姆”餐廳完全收購。


    就是因為對這個聞名整個法蘭西及歐洲的品牌寄予厚望。


    為了把“馬克西姆”打造成為歐洲時尚的新象征,將“馬克西姆”的品牌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得到追求個性高雅的社會名流的青睞。


    在收購之後,皮爾·卡頓還展開了一係列大動作。


    比如推出馬克西姆男裝係列,推出馬克西姆香檳酒。


    也就是三十年後俗稱的“跨界”。


    1983年,皮爾·卡頓更做出了先後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和共和國的首都,開辦兩家分店的決定。


    尤其是對於共和國的市場。


    皮爾·卡頓前所未有的看重,不但投入了絕大資金,用日本的工人,進口的材料,複製巴黎總店的一切。


    而且還明確對宋華桂提出了不求盈利,隻要保持品味的要求。


    當初在為餐廳挑選服務生的時候,皮爾·卡丹甚至告訴宋懷桂,“在智能和美貌之間,如果不能並存,一定要揀美貌。”


    在他頭腦裏,也從未想過盈利的事,隻求保持品味。


    不僅為京城的馬克西姆餐廳聘用法國大廚,還請來巴黎馬克西姆的安波兒·德·裏昂伯爵擔任第一任經理。


    並且還專門安排華夏的職工去法國總店參加培訓,進行學習。


    力求把法國巴黎總店的優雅品味完全複製到華夏大地。


    由此可以看出,這位大師是有多麽看重華夏地區的市場潛力。


    那不用說,他必然要親自出席開業儀式的,絕不會錯過。


    其次,大師也同樣是為宋華桂和紡織部、輕工部聯合舉辦的“東方錦繡模特大賽”而來。


    這件事對皮爾·卡頓在共和國的事業而言,完全就是一個極大驚喜。


    這法國老頭兒根本沒想到,宋華桂會把華夏區分公司運作得這麽成功。


    居然能和政府達成如此親密,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合作。


    非常幸運的成為能影響共和國整個服裝業的裁判者和引領者。


    所以當得知宋華桂因為初次組織這種比賽,缺乏專業經驗而發愁時,皮爾·卡頓主動的答應提供技術幫助。


    這次也就把他麾下最優秀專業人員帶來了一些,以便於能幫助宋華桂解決一些技術性的問題。


    最後,鑒於在華業務的驚人進展。


    皮爾·卡頓還打算以外貿訂單的形式,對共和國做出善意的回報。


    這位當代的“貼牌之王”,決定在民族文化宮舉辦“pc”品牌的國際產品展銷會。


    展銷會中的所有產品均為華夏製造,世界各地的“pc”品牌理商會有近二百多人前來參加。


    所以正因為這樣,不但皮爾·卡頓此行成員頗多,他們這一行人一下飛機,就受到了極為隆重的歡迎和熱情接待。


    在機場等待他們的,不但有宋華桂、鄒國棟這些華夏區高層,而且也有外事部門和紡織部派來接機的代表。


    以及諸多聞訊趕來的中外媒體記者。


    而經曆過一個簡短的迎接儀式,在接過鮮花感謝政府代表後。


    以皮爾·卡頓為首的整個外籍團隊,都坐上宋華桂為他們準備好的車輛,駛向京城飯店。


    入住之後,修整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跟著就是正式的記者招待會,以及接待晚宴。


    所以皮爾·卡頓不但會和一些政府官員正式會晤,還會接受記者的采訪,簡單的談一談這次赴京的目的和大概的時間安排。


    結果就因為在坐著汽車去京城飯店的過程裏,皮爾·卡頓已經從宋華桂的口中了解到了寧衛民最近的動向,為自己擁有了一個中餐廳的股份相當高興。


    在這個記者招待會上,這法國老頭一時興起,主動為自己未來的日程安排增加了一個原本不在計劃內的活動內容。


    當眾公布了肯定要去自己有股份的這家合資餐廳品嚐宮廷大菜的決定。


    並且還表示會對法國大使館發出邀請,在“壇宮”用地道的宮廷菜款待他的同胞。


    於是這一下子,寧衛民的“壇宮”又因為大師幫忙造勢,自此迅速躥紅。


    而且這次,他已經不是僅僅吸引到國內媒體的關注了。


    就連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這些外媒,都把鏡頭對準了他。


    說起來還真是占便宜啊!


    有這樣自帶流量的大老板,想不出名兒都難啊!


    連寧衛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已經頂替了原本曆史上靠著外媒和大使館好評而享譽海外的“厲家菜”。


    無意之中,把人家的氣運給奪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潮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鑲黃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鑲黃旗並收藏國潮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