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突襲陝州,燒毀了清軍糧草、輜重,尚可喜隻得退兵洛陽。
這使得,東清對關中的威脅解除,周國得以有時間,來梳理關中,建立有效統治。
不過,尚可喜雖然退軍,阿濟格卻已經殺入了河東。
西清政權瓦解,造成地方混亂,對於阿濟格而言,乃是重新統一北方的絕佳機會。
再者,東清建立後,雖具有河北、山東、豫東、淮北這樣平坦的地區,但是由於治理不善,加上漢國襲擾,百姓逃散,反而不如西清富裕。
東清國庫空虛,阿濟格卻窮兵黷武,養了近四十萬大軍,全靠之前清算兩藍、兩黃、兩紅六旗貴族的繳獲過日子,已經逐漸坐吃山空。
因此,阿濟格必須發動一場戰爭,來獲得錢糧,供養大軍,維持東清朝廷。
本來,阿濟格見南明內部大亂,準備趁機攻擊明朝,渾水摸魚。
隻是因為,漢國一直未動,阿濟格有些懼怕趙銘,所以不敢冒然出手。
前不久,漢國終於參戰,而且趙銘率漢軍主力,殺入閩粵。
阿濟格便以為機會來了,立刻調集兵馬,準備南下打秋風,可不想這時,西清內部卻發生巨變,王永鎮和薑襄先後叛亂。
這便讓阿濟格改變了主意,相比於南下打秋風,阿濟格更想一統北方,恢複版圖。
再者,薑襄叛亂,占據河東後,山西晉商派人來到北京,麵見阿濟格,願為內應,與清軍裏應外合,收取河東。
這便讓阿濟格改變了主意,調轉矛頭,進攻河東。
在薑襄殺入關中後不久,阿濟格便調集大軍,集結於真定,並派遣範文程,與洛陽耿仲明、尚可喜聯絡,策反兩人。
兩順王,感到西清大勢以去,正尋找出路,與範文程一拍即合,談妥條件,便毫不猶豫的該換門庭,投靠了東清。
策反了兩順王,這時福臨首級,又被送來北京,阿濟格一麵令兩順王出兵關中,自己則迫不及待的率領大軍,發起西征。
此時,薑襄還在灞水與吳三桂對持,河東之地空虛,加上有晉商為內應,阿濟格輕鬆突破固關殺入山西。
一時間,清軍連破,陽泉、孟縣、壽陽,逼近太原,河東大鎮,一些原本投降薑襄的州縣,為了避免被清軍屠戮,搖身一變,又重新打起黃龍旗,歸順了阿濟格。
薑襄麾下原明朝大學士,李建泰隻能收兵於太原,堅壁清野,固守待援,飛馬報知薑襄。
太原城高牆後,加上清軍以騎兵為主,阿濟格一時間難以攻下,遂即駐兵榆次,騎兵四出,攻取太原周邊州縣,準備先拔出外圍,再奪取太原。
隻是阿濟格沒有想到,關中叛軍間的廝殺,竟然不到一個月,就以吳三桂的勝出而告終。
薑襄被吳三桂委任為平東王,鎮守河東,而薑襄得知清軍攻入河東,便立刻向吳三桂辭行,率領大軍返回河東。
這時薑襄率領六萬周軍,自關中回援,駐兵交城,伺機解太原之圍,使得阿濟格奪取太原的計劃落空。
不過,阿濟格騎兵眾多,薑襄也不敢輕易靠近太原,雙方就這麽在太原附近僵持。
兩軍在太原境內,不斷相互試探,小股人馬交戰平繁。
數次交手下來,阿濟格的人馬,戰力強勁,令薑襄不敢冒然決戰。
時間拖到九月中旬,吳三桂突襲陝州,尚可喜已經退回洛陽的消息,傳來河東,終於令阿濟格產生了動搖。
此時有薑襄大軍在側,阿濟格不敢強攻太原,而周圍能攻下的州縣,基本都已經攻下,繼續待下去,攻不下太原,徒耗錢糧,阿濟格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兩軍在大原境內,對持到九月底,阿濟格最終擄走十萬餘萬人口,白銀百萬,撤回河北。
至此,周與東清之間,大的戰事,基本完結。
吳三桂突襲陝州之後,消息傳入關內,立時震懾了關中軍閥。
現在,東清無力進犯關中,吳三桂占據關中,已經板上釘釘,想著鹹陽集結的十萬大軍,眾人頓時紛紛膽寒。
一時間,吳三桂聲威大震,關中群豪拜服,各方勢力,都不敢再生二心,絕了清軍打回來的心思。
周軍突襲陝州的消息,傳到寧夏,王永鎮駭得臉色慘白,背後冒汗。
本來在薑襄投降吳三桂後,王永鎮的軍師高有才,便勸說王永鎮投靠吳三桂。
薑襄能封平東王,王永鎮作為首義功臣,手裏還有三萬兵馬,不說封王,混個國公還是有可能的。
可是王永鎮並不甘心,區據人下,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現在吳三桂突襲陝州,瓦解了東清的進攻,又集結十萬大軍,聲言要征討不臣,收取甘肅,王永鎮立時喪膽,uu看書 ukash得到消息後,便快馬加鞭,趕往鹹陽拜見吳三桂。
吳三桂遂即委任王永鎮為寧夏侯,送子為質,為周國鎮守西北邊陲,圍剿回回義軍,防備蒙古人。
在得知王永鎮前往鹹陽後,孟喬芳再也坐不住了,飛馬奔至鹹陽,像吳三桂負荊請罪。
不過他動作終是慢了一步,落在了王永鎮的後頭,成了關隴之地,最後投降的軍閥。
吳三桂惱怒孟喬芳數召不至,而且對於最後投降之人,必須加以懲戒。
本來吳三桂準備殺了孟喬芳,不過孟喬芳擔任陝甘總督多年,關係在關隴盤根錯節,不少人都為孟喬芳求情。
加上洪承疇建言,如今南明內亂,周國大有可謂,當速定關隴,而後參與南方大戰,接機崛起利益,擴大地盤。
吳三桂對於洪承疇的建議,還是比較看重,但為了區別對待,以示懲戒,將孟喬芳軟禁於鹹陽,隻委任其子孟熊臣為蘭州知府,收編其軍。
至此,周政權取代西清,成為西北方最強大的勢力,吳三桂遂即於鹹陽築壇,祭拜天地,正式建藩立國,並傳下教旨,令士紳百姓皆廢滿禮滿服,恢複漢製。
一時間,關隴沸騰,周國聲勢大振。
而在北方劇變之時,周王吳三桂迅速崛起之際,為抗清嘔心瀝血的漢王趙銘,卻不知道被吳三桂之流,摘了桃子。
此時,漢王趙銘,正困頓於廣州城下,為城中守軍的頑抗,而大發雷霆。
這使得,東清對關中的威脅解除,周國得以有時間,來梳理關中,建立有效統治。
不過,尚可喜雖然退軍,阿濟格卻已經殺入了河東。
西清政權瓦解,造成地方混亂,對於阿濟格而言,乃是重新統一北方的絕佳機會。
再者,東清建立後,雖具有河北、山東、豫東、淮北這樣平坦的地區,但是由於治理不善,加上漢國襲擾,百姓逃散,反而不如西清富裕。
東清國庫空虛,阿濟格卻窮兵黷武,養了近四十萬大軍,全靠之前清算兩藍、兩黃、兩紅六旗貴族的繳獲過日子,已經逐漸坐吃山空。
因此,阿濟格必須發動一場戰爭,來獲得錢糧,供養大軍,維持東清朝廷。
本來,阿濟格見南明內部大亂,準備趁機攻擊明朝,渾水摸魚。
隻是因為,漢國一直未動,阿濟格有些懼怕趙銘,所以不敢冒然出手。
前不久,漢國終於參戰,而且趙銘率漢軍主力,殺入閩粵。
阿濟格便以為機會來了,立刻調集兵馬,準備南下打秋風,可不想這時,西清內部卻發生巨變,王永鎮和薑襄先後叛亂。
這便讓阿濟格改變了主意,相比於南下打秋風,阿濟格更想一統北方,恢複版圖。
再者,薑襄叛亂,占據河東後,山西晉商派人來到北京,麵見阿濟格,願為內應,與清軍裏應外合,收取河東。
這便讓阿濟格改變了主意,調轉矛頭,進攻河東。
在薑襄殺入關中後不久,阿濟格便調集大軍,集結於真定,並派遣範文程,與洛陽耿仲明、尚可喜聯絡,策反兩人。
兩順王,感到西清大勢以去,正尋找出路,與範文程一拍即合,談妥條件,便毫不猶豫的該換門庭,投靠了東清。
策反了兩順王,這時福臨首級,又被送來北京,阿濟格一麵令兩順王出兵關中,自己則迫不及待的率領大軍,發起西征。
此時,薑襄還在灞水與吳三桂對持,河東之地空虛,加上有晉商為內應,阿濟格輕鬆突破固關殺入山西。
一時間,清軍連破,陽泉、孟縣、壽陽,逼近太原,河東大鎮,一些原本投降薑襄的州縣,為了避免被清軍屠戮,搖身一變,又重新打起黃龍旗,歸順了阿濟格。
薑襄麾下原明朝大學士,李建泰隻能收兵於太原,堅壁清野,固守待援,飛馬報知薑襄。
太原城高牆後,加上清軍以騎兵為主,阿濟格一時間難以攻下,遂即駐兵榆次,騎兵四出,攻取太原周邊州縣,準備先拔出外圍,再奪取太原。
隻是阿濟格沒有想到,關中叛軍間的廝殺,竟然不到一個月,就以吳三桂的勝出而告終。
薑襄被吳三桂委任為平東王,鎮守河東,而薑襄得知清軍攻入河東,便立刻向吳三桂辭行,率領大軍返回河東。
這時薑襄率領六萬周軍,自關中回援,駐兵交城,伺機解太原之圍,使得阿濟格奪取太原的計劃落空。
不過,阿濟格騎兵眾多,薑襄也不敢輕易靠近太原,雙方就這麽在太原附近僵持。
兩軍在太原境內,不斷相互試探,小股人馬交戰平繁。
數次交手下來,阿濟格的人馬,戰力強勁,令薑襄不敢冒然決戰。
時間拖到九月中旬,吳三桂突襲陝州,尚可喜已經退回洛陽的消息,傳來河東,終於令阿濟格產生了動搖。
此時有薑襄大軍在側,阿濟格不敢強攻太原,而周圍能攻下的州縣,基本都已經攻下,繼續待下去,攻不下太原,徒耗錢糧,阿濟格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兩軍在大原境內,對持到九月底,阿濟格最終擄走十萬餘萬人口,白銀百萬,撤回河北。
至此,周與東清之間,大的戰事,基本完結。
吳三桂突襲陝州之後,消息傳入關內,立時震懾了關中軍閥。
現在,東清無力進犯關中,吳三桂占據關中,已經板上釘釘,想著鹹陽集結的十萬大軍,眾人頓時紛紛膽寒。
一時間,吳三桂聲威大震,關中群豪拜服,各方勢力,都不敢再生二心,絕了清軍打回來的心思。
周軍突襲陝州的消息,傳到寧夏,王永鎮駭得臉色慘白,背後冒汗。
本來在薑襄投降吳三桂後,王永鎮的軍師高有才,便勸說王永鎮投靠吳三桂。
薑襄能封平東王,王永鎮作為首義功臣,手裏還有三萬兵馬,不說封王,混個國公還是有可能的。
可是王永鎮並不甘心,區據人下,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現在吳三桂突襲陝州,瓦解了東清的進攻,又集結十萬大軍,聲言要征討不臣,收取甘肅,王永鎮立時喪膽,uu看書 ukash得到消息後,便快馬加鞭,趕往鹹陽拜見吳三桂。
吳三桂遂即委任王永鎮為寧夏侯,送子為質,為周國鎮守西北邊陲,圍剿回回義軍,防備蒙古人。
在得知王永鎮前往鹹陽後,孟喬芳再也坐不住了,飛馬奔至鹹陽,像吳三桂負荊請罪。
不過他動作終是慢了一步,落在了王永鎮的後頭,成了關隴之地,最後投降的軍閥。
吳三桂惱怒孟喬芳數召不至,而且對於最後投降之人,必須加以懲戒。
本來吳三桂準備殺了孟喬芳,不過孟喬芳擔任陝甘總督多年,關係在關隴盤根錯節,不少人都為孟喬芳求情。
加上洪承疇建言,如今南明內亂,周國大有可謂,當速定關隴,而後參與南方大戰,接機崛起利益,擴大地盤。
吳三桂對於洪承疇的建議,還是比較看重,但為了區別對待,以示懲戒,將孟喬芳軟禁於鹹陽,隻委任其子孟熊臣為蘭州知府,收編其軍。
至此,周政權取代西清,成為西北方最強大的勢力,吳三桂遂即於鹹陽築壇,祭拜天地,正式建藩立國,並傳下教旨,令士紳百姓皆廢滿禮滿服,恢複漢製。
一時間,關隴沸騰,周國聲勢大振。
而在北方劇變之時,周王吳三桂迅速崛起之際,為抗清嘔心瀝血的漢王趙銘,卻不知道被吳三桂之流,摘了桃子。
此時,漢王趙銘,正困頓於廣州城下,為城中守軍的頑抗,而大發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