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水東岸,晉軍大營。
綿延的軍帳,遍布灞水岸邊,密密麻麻的晉軍士卒穿行於營中,車輛騎兵進進出出,做著戰前最後的準備。
在營中一杆五丈高的大纛旗下,是晉王薑襄的大帳。
從大同總兵,到占據河東,陝北的晉王,薑襄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如今局麵,薑襄和手下許多將領,都不曾想到。
麵對這樣的大好時局,薑襄隻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天命所歸。
看南明那邊,漢王趙銘,嘔心瀝血,數度北伐,都沒能推翻滿清,而他一起兵,西清就垮了。
這讓薑襄不得不承認,他是站在風口了。
若非天命,豈能摧枯拉朽般,有現在這樣的基業。
而既然是天命,那薑襄理所當然的膨脹了。
這時,在大帳內,晉軍的高級將領齊聚,圍在沙盤前商討軍情。
薑襄身穿一副銀甲,頭戴鳳翅盔,披著白色披風,意氣風發的按刀駐立於中央,口中道:“本王已經答應吳三桂,決定約期會戰。隻要擊敗周軍,本王將獨霸關中!”
眾多晉軍將領,轟然叫好,要與周軍決一雌雄。
薑襄身旁,穿著一身長衫的洪承疇,卻沉聲道:“大王,臣以為時下,還是不要與吳三桂決戰。”
福臨撤出西安,向商洛撤退時,洪承疇就知道,西清政權完了。
他並沒向與孟喬芳說的一樣,為滿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是立時拖下官袍,脫離清軍,跑到同州投靠了薑襄,並恬不知恥的認了曾今的老部下做了主公。
在投靠薑襄後,洪承疇立時建議,避開南麵實力較強的吳三桂,先攻擊陝北王永鎮,收編王永鎮之軍,再南下與吳三桂瓜分關中,建立一個新政權。
薑襄對於洪承疇還是很敬重,當即就采納了洪承疇的計策,大軍調轉矛頭,將正追剿西清殘餘的王永鎮,殺了個錯手不及,奪了綏延等地,收編了五萬陝北軍。
王永鎮還是單純了一些,以為至少要先掃清滿清殘餘,義軍各部才會大打出手,卻不想薑襄這麽不地道。
陝軍迅速崩潰,晉軍占據陝北,令薑襄信心大增。
這時他野心膨脹,同吳三桂平分關中,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他想要占據整個關中。
因此,他對洪承疇建議,與吳三桂聯合的戰略,並不怎麽感冒。
薑襄本不願意聽,不過還是給洪承疇麵子,沉聲道:“為何不能決戰?”
洪承疇道:“如今局勢,大王勝,不能進擊漢中奪取川蜀,必陷於東清阿濟格與吳三桂的夾擊之中。若敗,關中之地,為吳三桂所得,東清必然也會趁機殺入河東。如此晉國危矣。”
薑襄皺起眉頭,洪承疇說的很有道理,他現在擊敗了吳三桂,也沒有實力入川。
這樣一來,晉國就會陷入,東清與周的夾擊。
若是戰敗,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現在占據的關中之地,全吐出來不說,阿濟格和吳三桂還有可能乘虛殺入河東。
不過,不戰一場,薑襄怎麽甘心,“本王十萬大軍,隴西孟喬芳也投降了本王,而吳三桂至多不到六萬人,就算要與吳三桂談,也要先分高下。”
都是大明九邊出身,薑襄不認為吳三桂比他強到哪裏去,且如今他兵力明顯占據優勢,就算戰敗,也不會是大敗,守住河東和陝北,應該沒有問題。
一眾晉軍將領,也是信心膨脹,薑有光道:“大王說的不錯,先打一場,再說。能勝,咱們晉國獨占關中,若是不勝,以咱們的兵力,也不可能大敗。”
薑襄不禁頷首,深以為然,揮手喝道,“本王決議,與吳三桂戰一場,好叫周軍,知道本王的厲害!”
洪承疇見此,知道薑襄膨脹了,聽不進他的話語,便也不再多說,並沒有死諫。
事實上,洪承疇決定投靠薑襄,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不過是借助薑襄,來展現他的能力,以便獲取更好的位置。
當下,薑襄便召集眾將,商議排兵布陣之事,定下計策,薑襄率領主力,正麵與吳三桂決戰,再傳令孟喬芳,出兵襲擾吳三桂的側翼,牽製周軍兵力。
1657年八月初三。
在經過數日對持後,吳三桂考慮到大軍補給不遍,加上隴西孟喬芳威脅側翼,於是率領大軍,繞道灞水上遊,自泄湖渡過灞水,六萬大軍向北逼近。
薑襄遂即在驪山之北,布下軍陣,迎擊周軍。
十萬晉軍沿著山麓布陣,如林的長槍犬牙交錯,旌旗插滿山腰,軍陣綿延數裏。
薑襄的王旗大纛立於驪山之山,uu看書 .uksu.cm放眼看去,前方是大批手拿長弓,腰懸箭袋的弓箭手,弓箭手之前,則是如林的長槍兵和刀盾手,最前是排列成排的火槍兵。
這時薑襄身穿銀甲,駐立於大纛下,手持千裏鏡觀看。
圓形的視界中,一名周軍騎兵出現,而後漫山遍野的騎兵,卷起滾滾黃塵。
身穿金甲的吳三桂,出現在薑襄的視野中。
“來了!”薑襄放下千裏鏡,眼睛眯起,散發出一陣戰意。
周軍騎兵,前身便是,大明朝軍隊中的翹楚——關寧鐵騎。
這隻明朝僅有的精銳騎兵部隊,普天之下,若論騎兵的戰鬥力,絕對數以數二。
隻前是給別人打工,如今關寧鐵騎自己創業,戰鬥熱情高漲。
周軍步旗滾滾而來,行至距離周軍三裏外,吳三桂勒住戰馬,大手一揮,大纛靜止,行進的周軍,立時紛紛從行軍隊形轉為戰鬥隊形,前後左右中,隊形分明,旌旗招展。
六萬周軍,三萬騎兵,三萬步軍,按著營頭擺好陣勢,車粼粼馬蕭蕭,西風中一片寂靜,殺氣彌漫。
兩軍隔著數裏對持,雙方都寂靜無聲,隻有戰馬打響鼻和風卷大旗的獵獵聲。
這時吳三桂打馬上前,領著百餘騎兵,來到軍陣前,觀察晉軍大陣。
吳三桂注視晉軍片刻,冷笑一聲,便拔馬奔回本陣,而後直接向前一揮手,冷聲喝令,“前軍出擊!”
綿延的軍帳,遍布灞水岸邊,密密麻麻的晉軍士卒穿行於營中,車輛騎兵進進出出,做著戰前最後的準備。
在營中一杆五丈高的大纛旗下,是晉王薑襄的大帳。
從大同總兵,到占據河東,陝北的晉王,薑襄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如今局麵,薑襄和手下許多將領,都不曾想到。
麵對這樣的大好時局,薑襄隻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天命所歸。
看南明那邊,漢王趙銘,嘔心瀝血,數度北伐,都沒能推翻滿清,而他一起兵,西清就垮了。
這讓薑襄不得不承認,他是站在風口了。
若非天命,豈能摧枯拉朽般,有現在這樣的基業。
而既然是天命,那薑襄理所當然的膨脹了。
這時,在大帳內,晉軍的高級將領齊聚,圍在沙盤前商討軍情。
薑襄身穿一副銀甲,頭戴鳳翅盔,披著白色披風,意氣風發的按刀駐立於中央,口中道:“本王已經答應吳三桂,決定約期會戰。隻要擊敗周軍,本王將獨霸關中!”
眾多晉軍將領,轟然叫好,要與周軍決一雌雄。
薑襄身旁,穿著一身長衫的洪承疇,卻沉聲道:“大王,臣以為時下,還是不要與吳三桂決戰。”
福臨撤出西安,向商洛撤退時,洪承疇就知道,西清政權完了。
他並沒向與孟喬芳說的一樣,為滿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是立時拖下官袍,脫離清軍,跑到同州投靠了薑襄,並恬不知恥的認了曾今的老部下做了主公。
在投靠薑襄後,洪承疇立時建議,避開南麵實力較強的吳三桂,先攻擊陝北王永鎮,收編王永鎮之軍,再南下與吳三桂瓜分關中,建立一個新政權。
薑襄對於洪承疇還是很敬重,當即就采納了洪承疇的計策,大軍調轉矛頭,將正追剿西清殘餘的王永鎮,殺了個錯手不及,奪了綏延等地,收編了五萬陝北軍。
王永鎮還是單純了一些,以為至少要先掃清滿清殘餘,義軍各部才會大打出手,卻不想薑襄這麽不地道。
陝軍迅速崩潰,晉軍占據陝北,令薑襄信心大增。
這時他野心膨脹,同吳三桂平分關中,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他想要占據整個關中。
因此,他對洪承疇建議,與吳三桂聯合的戰略,並不怎麽感冒。
薑襄本不願意聽,不過還是給洪承疇麵子,沉聲道:“為何不能決戰?”
洪承疇道:“如今局勢,大王勝,不能進擊漢中奪取川蜀,必陷於東清阿濟格與吳三桂的夾擊之中。若敗,關中之地,為吳三桂所得,東清必然也會趁機殺入河東。如此晉國危矣。”
薑襄皺起眉頭,洪承疇說的很有道理,他現在擊敗了吳三桂,也沒有實力入川。
這樣一來,晉國就會陷入,東清與周的夾擊。
若是戰敗,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現在占據的關中之地,全吐出來不說,阿濟格和吳三桂還有可能乘虛殺入河東。
不過,不戰一場,薑襄怎麽甘心,“本王十萬大軍,隴西孟喬芳也投降了本王,而吳三桂至多不到六萬人,就算要與吳三桂談,也要先分高下。”
都是大明九邊出身,薑襄不認為吳三桂比他強到哪裏去,且如今他兵力明顯占據優勢,就算戰敗,也不會是大敗,守住河東和陝北,應該沒有問題。
一眾晉軍將領,也是信心膨脹,薑有光道:“大王說的不錯,先打一場,再說。能勝,咱們晉國獨占關中,若是不勝,以咱們的兵力,也不可能大敗。”
薑襄不禁頷首,深以為然,揮手喝道,“本王決議,與吳三桂戰一場,好叫周軍,知道本王的厲害!”
洪承疇見此,知道薑襄膨脹了,聽不進他的話語,便也不再多說,並沒有死諫。
事實上,洪承疇決定投靠薑襄,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不過是借助薑襄,來展現他的能力,以便獲取更好的位置。
當下,薑襄便召集眾將,商議排兵布陣之事,定下計策,薑襄率領主力,正麵與吳三桂決戰,再傳令孟喬芳,出兵襲擾吳三桂的側翼,牽製周軍兵力。
1657年八月初三。
在經過數日對持後,吳三桂考慮到大軍補給不遍,加上隴西孟喬芳威脅側翼,於是率領大軍,繞道灞水上遊,自泄湖渡過灞水,六萬大軍向北逼近。
薑襄遂即在驪山之北,布下軍陣,迎擊周軍。
十萬晉軍沿著山麓布陣,如林的長槍犬牙交錯,旌旗插滿山腰,軍陣綿延數裏。
薑襄的王旗大纛立於驪山之山,uu看書 .uksu.cm放眼看去,前方是大批手拿長弓,腰懸箭袋的弓箭手,弓箭手之前,則是如林的長槍兵和刀盾手,最前是排列成排的火槍兵。
這時薑襄身穿銀甲,駐立於大纛下,手持千裏鏡觀看。
圓形的視界中,一名周軍騎兵出現,而後漫山遍野的騎兵,卷起滾滾黃塵。
身穿金甲的吳三桂,出現在薑襄的視野中。
“來了!”薑襄放下千裏鏡,眼睛眯起,散發出一陣戰意。
周軍騎兵,前身便是,大明朝軍隊中的翹楚——關寧鐵騎。
這隻明朝僅有的精銳騎兵部隊,普天之下,若論騎兵的戰鬥力,絕對數以數二。
隻前是給別人打工,如今關寧鐵騎自己創業,戰鬥熱情高漲。
周軍步旗滾滾而來,行至距離周軍三裏外,吳三桂勒住戰馬,大手一揮,大纛靜止,行進的周軍,立時紛紛從行軍隊形轉為戰鬥隊形,前後左右中,隊形分明,旌旗招展。
六萬周軍,三萬騎兵,三萬步軍,按著營頭擺好陣勢,車粼粼馬蕭蕭,西風中一片寂靜,殺氣彌漫。
兩軍隔著數裏對持,雙方都寂靜無聲,隻有戰馬打響鼻和風卷大旗的獵獵聲。
這時吳三桂打馬上前,領著百餘騎兵,來到軍陣前,觀察晉軍大陣。
吳三桂注視晉軍片刻,冷笑一聲,便拔馬奔回本陣,而後直接向前一揮手,冷聲喝令,“前軍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