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8年,明建武三年,五月。
武昌城門大開,隆武太子朱琳源,開城投降,向漢王趙銘呈上玉璽,正式臣服於南京。
武昌城東郊,十萬漢軍列陣於原野上,江麵上戰船排成一線,連發近百響禮炮。
在火炮轟鳴聲,還有號角聲中,武昌東城城門打開,十一歲的隆武太子朱琳源,在隆武朝文武百官的簇擁下,緩步走出城門,來到趙銘身前。
趙銘盎然騎在馬背上,看著朱琳源在堵胤錫的教導下,拜倒於地,將玉璽高舉,稚嫩的聲音說著,“臣朱琳源,願去監國之位,率領百官,歸順皇帝陛下,歸順朝廷!”
武昌投降的並非趙銘的漢國,而是南京朝廷,趙銘現在還是建武朝的藩王,他催馬上前,代表南京朝廷,接過玉璽,遂即一手高高舉起。
“吼吼吼~”東郊,十萬漢軍,頓時高舉兵器,發出一陣陣振奮人心的吼聲。
趙銘等大軍吼了一陣,遂即將玉璽交給屬下,然後才將朱琳源扶起。
現在,武昌投降,不過對於朱琳源的安置和封賞,趙銘卻還給不了。
畢竟,他還隻是個藩王,沒有名分,隻能回到南京後再弄。
朱琳源投降,便預示著持續兩年的唐魯之爭,終於暫時告一段落,大明重新恢複安寧。
這讓天下百姓都鬆了口氣,流浪在外,躲避戰亂的紛紛返回家鄉。
趙銘遂即囑咐各地官府,恢複生產,安置回鄉百姓,同時四處張貼榜文,表麵上安民,實際則大談漢軍結束唐魯紛爭之功績,對自己一頓吹捧。
同時趙銘讓堵胤錫以朱琳源的名義修書,令金聲桓,以及名義上臣服於隆武朝廷的各藩鎮勢力,效忠於南京,並至書吳三桂,令其不得進犯湖廣,盡早臣服於南京朝廷。
西南,湘西辰州。
李定國在貴陽收到武昌求救後,遂即點齊五萬兵馬,進入湘西境內,準備增援武昌。
這時,數萬兵馬宛如長蛇般,浩浩蕩蕩的山巒起伏的雪峰山脈上前進。
一隊騎兵疾馳而來,來到李定國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急聲稟報:“大王,武昌急信!”
說完,騎兵起身上前,雙手舉起信件。
李定國騎在戰馬上,一手接過,打開觀看,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一旁大將白文選問道:“大王,何事?莫非武昌~”
李定國沉聲道:“武昌投降了!”
白文選以為武昌被攻占,不想盡然降了,不禁怒罵道:“武昌投降,這不是戲耍我們嗎?”
上次救援廣州,明軍過河拆橋之舉,就令西軍眾將十分不快,這次向西軍求援,西軍剛出貴州,明軍卻投降了,真是豈有此理了。
李定國沉吟一陣,將信收起,沉聲道:“武昌投降,大明以後隻有南京一個朝廷,堵閣部讓我歸降南京。若是大明能夠自此統一,內部不在紛爭,也是一件好事!”
白文選道:“大王,那我們如何行事?”
李定國一拔馬韁,調轉馬頭,沉聲道:“回貴陽!”
白文選見此,連忙下令,五萬大軍後隊變前隊,浩浩蕩蕩的返回西南。
~~~~~~
藍田,吳三桂調動二十萬大軍,五萬出東川、五萬自漢中,殺入鄖陽,十萬大軍自藍田,出函穀關,借道東清,奪取南陽,然後自襄陽,沿著漢江增援武昌。
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對外詐稱五十萬,救援武昌。
吳三桂接受洪承疇的建議,準備擊退趙銘,為武昌解圍,而後將隆武太子朱琳源,擄至長安,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
若是能夠控製朱琳源,就能獲得湖廣、江西、西南的效忠,大周將有可能成為天下霸主。
吳三桂經過半月的準備,征發十餘萬民夫,準備興師出征,大幹一場。
這時,武昌使者卻忽然奔至藍田,告知武昌已經去監國之位,改建武年號,認南京為大明正統。
周軍帥帳,吳三桂勃然大怒,不過考慮到武昌投降,南明內部統一,吳三桂隻能暫時放棄出兵。
……
趙銘在武昌待了一月,等細作報之,西軍和吳三桂撤兵後,遂即帶著湖廣的戶籍、兵冊,還有各鎮人質,率領大軍返回南京,落實各藩封建之事,並開窗由他主導的政治時代。
這次趙銘並沒能剝奪隆武諸鎮的兵權,沒能完成既定目標,不過也並非沒有收獲。
在和議條件之中,他限製了各鎮兵額,又派遣官員監察賦稅。
這些條件現在看來沒什麽,等趙銘消耗了閩粵、南直隸,還有江西北部的地盤,整編出五十萬大軍出來後,便可接著這兩個條件,來控製藩鎮,變相實現中央集權。
屆時,趙銘完全可以,用征討周或者東清為由,將各藩招致南京,u看書 ww.ukasuo 麵對強大的漢軍,加上征討敵國的名義,各藩不敢不至。
這時,趙銘派往各藩的長使,就能借助朝廷的威嚴,逐漸控製地方的賦稅。
趙銘依舊讓各藩主領命,藩地名義上,也歸屬於他們,隻是地方政務和賦稅,由中央朝廷打理,然後再一份不少的分給他們。
這樣,雖沒有徹底解決藩鎮,但卻是另一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方式。
今後,趙銘還可以憑借中央權威,逐漸將各藩,轉封到海外和邊疆去。
五月十五日,趙銘率領十萬大軍,抵達南京西郊大勝關,提前得到消息的朱以海,率領百官,再次出城迎接。
這次趙銘並沒不見,而是領著大軍,耀武揚威的出現在朱以海的麵前。
這時,朱以海立於皇帝儀仗下,看見遠處普天蓋地,浩浩蕩蕩過來的漢軍身影,以及當先身穿金甲,威風凜凜的趙銘,不禁目光深邃,有些走神。
“陛下,漢王到了!”旁邊大學士方逢年提醒一句。
朱以海回過神來,盡然主動打馬上前,翻身下馬,趙銘也翻身下馬,便見朱以海疾步上前,拉住趙銘的手道:“卿家一路征戰,平定霍亂,辛苦了!”
趙銘道:“為大明盡忠,還百姓太平,何苦可言?”
朱以海看了趙銘一眼,注視著他,繼續拉手道:“朕私自決定與武昌議和,卿家不會怪朕吧!”
趙銘用力將手抽出來,微微拱手,“臣不敢!”
武昌城門大開,隆武太子朱琳源,開城投降,向漢王趙銘呈上玉璽,正式臣服於南京。
武昌城東郊,十萬漢軍列陣於原野上,江麵上戰船排成一線,連發近百響禮炮。
在火炮轟鳴聲,還有號角聲中,武昌東城城門打開,十一歲的隆武太子朱琳源,在隆武朝文武百官的簇擁下,緩步走出城門,來到趙銘身前。
趙銘盎然騎在馬背上,看著朱琳源在堵胤錫的教導下,拜倒於地,將玉璽高舉,稚嫩的聲音說著,“臣朱琳源,願去監國之位,率領百官,歸順皇帝陛下,歸順朝廷!”
武昌投降的並非趙銘的漢國,而是南京朝廷,趙銘現在還是建武朝的藩王,他催馬上前,代表南京朝廷,接過玉璽,遂即一手高高舉起。
“吼吼吼~”東郊,十萬漢軍,頓時高舉兵器,發出一陣陣振奮人心的吼聲。
趙銘等大軍吼了一陣,遂即將玉璽交給屬下,然後才將朱琳源扶起。
現在,武昌投降,不過對於朱琳源的安置和封賞,趙銘卻還給不了。
畢竟,他還隻是個藩王,沒有名分,隻能回到南京後再弄。
朱琳源投降,便預示著持續兩年的唐魯之爭,終於暫時告一段落,大明重新恢複安寧。
這讓天下百姓都鬆了口氣,流浪在外,躲避戰亂的紛紛返回家鄉。
趙銘遂即囑咐各地官府,恢複生產,安置回鄉百姓,同時四處張貼榜文,表麵上安民,實際則大談漢軍結束唐魯紛爭之功績,對自己一頓吹捧。
同時趙銘讓堵胤錫以朱琳源的名義修書,令金聲桓,以及名義上臣服於隆武朝廷的各藩鎮勢力,效忠於南京,並至書吳三桂,令其不得進犯湖廣,盡早臣服於南京朝廷。
西南,湘西辰州。
李定國在貴陽收到武昌求救後,遂即點齊五萬兵馬,進入湘西境內,準備增援武昌。
這時,數萬兵馬宛如長蛇般,浩浩蕩蕩的山巒起伏的雪峰山脈上前進。
一隊騎兵疾馳而來,來到李定國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急聲稟報:“大王,武昌急信!”
說完,騎兵起身上前,雙手舉起信件。
李定國騎在戰馬上,一手接過,打開觀看,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一旁大將白文選問道:“大王,何事?莫非武昌~”
李定國沉聲道:“武昌投降了!”
白文選以為武昌被攻占,不想盡然降了,不禁怒罵道:“武昌投降,這不是戲耍我們嗎?”
上次救援廣州,明軍過河拆橋之舉,就令西軍眾將十分不快,這次向西軍求援,西軍剛出貴州,明軍卻投降了,真是豈有此理了。
李定國沉吟一陣,將信收起,沉聲道:“武昌投降,大明以後隻有南京一個朝廷,堵閣部讓我歸降南京。若是大明能夠自此統一,內部不在紛爭,也是一件好事!”
白文選道:“大王,那我們如何行事?”
李定國一拔馬韁,調轉馬頭,沉聲道:“回貴陽!”
白文選見此,連忙下令,五萬大軍後隊變前隊,浩浩蕩蕩的返回西南。
~~~~~~
藍田,吳三桂調動二十萬大軍,五萬出東川、五萬自漢中,殺入鄖陽,十萬大軍自藍田,出函穀關,借道東清,奪取南陽,然後自襄陽,沿著漢江增援武昌。
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對外詐稱五十萬,救援武昌。
吳三桂接受洪承疇的建議,準備擊退趙銘,為武昌解圍,而後將隆武太子朱琳源,擄至長安,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
若是能夠控製朱琳源,就能獲得湖廣、江西、西南的效忠,大周將有可能成為天下霸主。
吳三桂經過半月的準備,征發十餘萬民夫,準備興師出征,大幹一場。
這時,武昌使者卻忽然奔至藍田,告知武昌已經去監國之位,改建武年號,認南京為大明正統。
周軍帥帳,吳三桂勃然大怒,不過考慮到武昌投降,南明內部統一,吳三桂隻能暫時放棄出兵。
……
趙銘在武昌待了一月,等細作報之,西軍和吳三桂撤兵後,遂即帶著湖廣的戶籍、兵冊,還有各鎮人質,率領大軍返回南京,落實各藩封建之事,並開窗由他主導的政治時代。
這次趙銘並沒能剝奪隆武諸鎮的兵權,沒能完成既定目標,不過也並非沒有收獲。
在和議條件之中,他限製了各鎮兵額,又派遣官員監察賦稅。
這些條件現在看來沒什麽,等趙銘消耗了閩粵、南直隸,還有江西北部的地盤,整編出五十萬大軍出來後,便可接著這兩個條件,來控製藩鎮,變相實現中央集權。
屆時,趙銘完全可以,用征討周或者東清為由,將各藩招致南京,u看書 ww.ukasuo 麵對強大的漢軍,加上征討敵國的名義,各藩不敢不至。
這時,趙銘派往各藩的長使,就能借助朝廷的威嚴,逐漸控製地方的賦稅。
趙銘依舊讓各藩主領命,藩地名義上,也歸屬於他們,隻是地方政務和賦稅,由中央朝廷打理,然後再一份不少的分給他們。
這樣,雖沒有徹底解決藩鎮,但卻是另一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方式。
今後,趙銘還可以憑借中央權威,逐漸將各藩,轉封到海外和邊疆去。
五月十五日,趙銘率領十萬大軍,抵達南京西郊大勝關,提前得到消息的朱以海,率領百官,再次出城迎接。
這次趙銘並沒不見,而是領著大軍,耀武揚威的出現在朱以海的麵前。
這時,朱以海立於皇帝儀仗下,看見遠處普天蓋地,浩浩蕩蕩過來的漢軍身影,以及當先身穿金甲,威風凜凜的趙銘,不禁目光深邃,有些走神。
“陛下,漢王到了!”旁邊大學士方逢年提醒一句。
朱以海回過神來,盡然主動打馬上前,翻身下馬,趙銘也翻身下馬,便見朱以海疾步上前,拉住趙銘的手道:“卿家一路征戰,平定霍亂,辛苦了!”
趙銘道:“為大明盡忠,還百姓太平,何苦可言?”
朱以海看了趙銘一眼,注視著他,繼續拉手道:“朕私自決定與武昌議和,卿家不會怪朕吧!”
趙銘用力將手抽出來,微微拱手,“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