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負責人自然是溫伯格。
主營業務則是一般工業品的進出口事宜,這是溫大偉強烈要求下爭取來的。
要知道這年頭能有進出口許可資格的正規貿易公司那是相當金貴的,個頂個都是香餑餑中的香餑餑。
不說別的,溫大偉弄的那一百二十多台的鬆下彩電,就是托了很多關係,從特區招商局哪兒買來的。
這可不是溫大偉愛麻煩,非得舍近求遠,而是縱觀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就沒有一個有進出口資質的單位,沒辦法,溫大偉隻能克服麻煩找到招商局,求爺爺告奶奶硬磨來的一百二十多台彩電。
自己知道是一回事兒,親身體會又是另一回事兒,是以在成立自己的對外貿易公司時,溫大偉自然要把經營範圍能擴大多少就擴大多少。
而溫大偉的這個想法與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可謂是不謀而合。
這兩個大佬早就看著某些省份和單位的進出口資質眼紅了,這些年那是一個勁兒的向上申請,可這兩個大佬的硬性指標不夠,上麵死活就是不批。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高端國際不但是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工業品出口的指定單位,更重要的是還獲得了外商300萬美元的直接投資。
光憑這兩點,上麵啥硬性條件都夠了,如果再不給批,那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的領導必然暴走。
正因為如此,整個獲批過程還是很順利的,隻是在進出口範圍上被上麵限製了一下,隻能進行一般工業品的進出口,特殊類的沒有放開。
這在溫大偉看來已經夠可以了,可還是讓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的領導發了一通火。
尤其是西南兵工局的幾個領導,差點就在京城當著上級領導的麵兒罵娘,不開放特種類工業品出口,那西南兵工局下屬那麽多軍品廠的特殊產品豈不是還得按照原來的老路走?
眼瞅著其他單位外匯大把大把的賺,吃得滿嘴冒油,自己隻能在後麵啃幹糧,任誰誰都得發飆,更何況還是久居高位的領導們。
相較於西南兵工廠領導們的執著,邕江省領導就實在多了,作為一家合資公司,邕江可以說真的將高端國際當成親兒子。
現有的優惠政策能給的全給了不說,還為高端國際開辟綠色通道,令高端國際與省內的對接十分的快捷順暢。
這讓往往需要跑上一個星期都走不完的流程,最多兩天就能搞定。
也正因為如此,高端國際的籌備工作非常快,連同其主管的上級單位株江廠的籌建也相當迅速。
沒辦法,溫大偉將很多株江廠的事兒打著高端國際的牌子向上報,自然是批的又快又穩。
畢竟是一個單位兩塊牌子。
漓東機械廠株江分廠的牌子在左側,而邕江高端國際貿易公司的牌子就在右側。
溫大偉去車間,那他就是株江廠的廠長助理;進了廠部拿起進出口的目錄表,他便是總經理助理。
是以,株江廠的職工宿舍也就是高端國際的職工宿舍;株江廠的生產線也就是高端國際的生產線。
既然如此,自然是那個效率高用那個。
而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高效運作以及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也為溫大偉穩定株江廠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但這種穩定也隻是暫時,一旦溫伯格的投資耗光,後續的生產接續不上,被溫大偉用表麵繁榮隱藏起來的雷同樣還會在株江廠裏炸開。
沒辦法,實在是這一次的攤子著實是大了些。
要知道株江廠雖然名義上是漓東廠的分廠,可實際上卻是漓東廠以熱處理車間為核心與株江地區所轄的地方廠以及海將軍陸戰隊的株江修理廠合並而成的新廠。
當時漓東廠這邊隻知道邕江是把株江幾個支柱企業拿來合並。
即漓東廠這邊出管理,出技術,株江地方出土地和人員,海軍陸戰隊監督,從而達到一個多方共贏的效果。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可結果等溫大偉等人到株江一看,好嘛,海軍陸戰隊還好,說一個廠就一個廠,株江地方拿來合並的可不止是幾個支柱廠,而是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廠。
也就是說株江地方幾乎把本地企業一起打包全都塞進了株江廠這個大口袋裏。
問題是這些廠都是好廠子也就罷了,超過三分之二都是經營不善的問題廠,甚至有幾個廠有已經虧損三年多了。
株江地方著實的耗不起了,聽說上麵要組建株江廠,趕緊就把包袱給丟過來。
株江廠這邊當然不幹了,於是協調地方的廠書記沈局便出麵與株江地方協調,看看能不能砍一半的廠子出去。
結果株江地方還沒怎麽樣,那些可能被砍的地方廠不幹了,直接就鬧起來。
要知道這些地方廠一聽說株江廠是省裏的創匯廠,一個個是拚了命的擠進來,因為他們聽說隻要進來就等於工資有保障,生活有盼頭。
但那些擠不進來的就不甘心了,於是就跑到有關部門去鬧,株江地方也是沒辦法,就隻能一個不得罪,全都丟給株江廠,如此一來自然是皆大歡喜。
結果沒過幾天又要砍一半兒,自然就不樂意了,鬧起來了也就在情理之中,為此沈局一度都沒辦法從株江廠的臨時廠部走出去,因為整個臨時廠部被鬧事的人圍了個水泄不通。
最後還是株江地方幾經協調這才平息,但平息歸平息,株江廠囊括株江地方所有地方廠的事實卻一點兒也不能變。
用株江地方轉述上級的文件內容的原話來說就是:“要把這次合並當做企業改革的一項探索和示範,積極落實……”
古語有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今人也有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株江廠既然得到邕江諸多政策和好處,自然不能白拿,除了出口創匯也得解決地方企業困難的實際問題。
而這個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株江廠實際的核心,溫大偉的身上。
於是一個問題就擺在了溫大偉的麵前,那就是如何解決兩千八百多株江廠名義上的職工吃飯的問題!
光靠一個小小的剃須刀顯然滿足不了如此這麽大的體量消耗,還得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在確定新業務之前,溫大偉首先要做的便是對那二十多個地方廠進行整合……
主營業務則是一般工業品的進出口事宜,這是溫大偉強烈要求下爭取來的。
要知道這年頭能有進出口許可資格的正規貿易公司那是相當金貴的,個頂個都是香餑餑中的香餑餑。
不說別的,溫大偉弄的那一百二十多台的鬆下彩電,就是托了很多關係,從特區招商局哪兒買來的。
這可不是溫大偉愛麻煩,非得舍近求遠,而是縱觀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就沒有一個有進出口資質的單位,沒辦法,溫大偉隻能克服麻煩找到招商局,求爺爺告奶奶硬磨來的一百二十多台彩電。
自己知道是一回事兒,親身體會又是另一回事兒,是以在成立自己的對外貿易公司時,溫大偉自然要把經營範圍能擴大多少就擴大多少。
而溫大偉的這個想法與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可謂是不謀而合。
這兩個大佬早就看著某些省份和單位的進出口資質眼紅了,這些年那是一個勁兒的向上申請,可這兩個大佬的硬性指標不夠,上麵死活就是不批。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高端國際不但是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工業品出口的指定單位,更重要的是還獲得了外商300萬美元的直接投資。
光憑這兩點,上麵啥硬性條件都夠了,如果再不給批,那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的領導必然暴走。
正因為如此,整個獲批過程還是很順利的,隻是在進出口範圍上被上麵限製了一下,隻能進行一般工業品的進出口,特殊類的沒有放開。
這在溫大偉看來已經夠可以了,可還是讓邕江省和西南兵工局的領導發了一通火。
尤其是西南兵工局的幾個領導,差點就在京城當著上級領導的麵兒罵娘,不開放特種類工業品出口,那西南兵工局下屬那麽多軍品廠的特殊產品豈不是還得按照原來的老路走?
眼瞅著其他單位外匯大把大把的賺,吃得滿嘴冒油,自己隻能在後麵啃幹糧,任誰誰都得發飆,更何況還是久居高位的領導們。
相較於西南兵工廠領導們的執著,邕江省領導就實在多了,作為一家合資公司,邕江可以說真的將高端國際當成親兒子。
現有的優惠政策能給的全給了不說,還為高端國際開辟綠色通道,令高端國際與省內的對接十分的快捷順暢。
這讓往往需要跑上一個星期都走不完的流程,最多兩天就能搞定。
也正因為如此,高端國際的籌備工作非常快,連同其主管的上級單位株江廠的籌建也相當迅速。
沒辦法,溫大偉將很多株江廠的事兒打著高端國際的牌子向上報,自然是批的又快又穩。
畢竟是一個單位兩塊牌子。
漓東機械廠株江分廠的牌子在左側,而邕江高端國際貿易公司的牌子就在右側。
溫大偉去車間,那他就是株江廠的廠長助理;進了廠部拿起進出口的目錄表,他便是總經理助理。
是以,株江廠的職工宿舍也就是高端國際的職工宿舍;株江廠的生產線也就是高端國際的生產線。
既然如此,自然是那個效率高用那個。
而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高效運作以及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也為溫大偉穩定株江廠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但這種穩定也隻是暫時,一旦溫伯格的投資耗光,後續的生產接續不上,被溫大偉用表麵繁榮隱藏起來的雷同樣還會在株江廠裏炸開。
沒辦法,實在是這一次的攤子著實是大了些。
要知道株江廠雖然名義上是漓東廠的分廠,可實際上卻是漓東廠以熱處理車間為核心與株江地區所轄的地方廠以及海將軍陸戰隊的株江修理廠合並而成的新廠。
當時漓東廠這邊隻知道邕江是把株江幾個支柱企業拿來合並。
即漓東廠這邊出管理,出技術,株江地方出土地和人員,海軍陸戰隊監督,從而達到一個多方共贏的效果。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可結果等溫大偉等人到株江一看,好嘛,海軍陸戰隊還好,說一個廠就一個廠,株江地方拿來合並的可不止是幾個支柱廠,而是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廠。
也就是說株江地方幾乎把本地企業一起打包全都塞進了株江廠這個大口袋裏。
問題是這些廠都是好廠子也就罷了,超過三分之二都是經營不善的問題廠,甚至有幾個廠有已經虧損三年多了。
株江地方著實的耗不起了,聽說上麵要組建株江廠,趕緊就把包袱給丟過來。
株江廠這邊當然不幹了,於是協調地方的廠書記沈局便出麵與株江地方協調,看看能不能砍一半的廠子出去。
結果株江地方還沒怎麽樣,那些可能被砍的地方廠不幹了,直接就鬧起來。
要知道這些地方廠一聽說株江廠是省裏的創匯廠,一個個是拚了命的擠進來,因為他們聽說隻要進來就等於工資有保障,生活有盼頭。
但那些擠不進來的就不甘心了,於是就跑到有關部門去鬧,株江地方也是沒辦法,就隻能一個不得罪,全都丟給株江廠,如此一來自然是皆大歡喜。
結果沒過幾天又要砍一半兒,自然就不樂意了,鬧起來了也就在情理之中,為此沈局一度都沒辦法從株江廠的臨時廠部走出去,因為整個臨時廠部被鬧事的人圍了個水泄不通。
最後還是株江地方幾經協調這才平息,但平息歸平息,株江廠囊括株江地方所有地方廠的事實卻一點兒也不能變。
用株江地方轉述上級的文件內容的原話來說就是:“要把這次合並當做企業改革的一項探索和示範,積極落實……”
古語有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今人也有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株江廠既然得到邕江諸多政策和好處,自然不能白拿,除了出口創匯也得解決地方企業困難的實際問題。
而這個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株江廠實際的核心,溫大偉的身上。
於是一個問題就擺在了溫大偉的麵前,那就是如何解決兩千八百多株江廠名義上的職工吃飯的問題!
光靠一個小小的剃須刀顯然滿足不了如此這麽大的體量消耗,還得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在確定新業務之前,溫大偉首先要做的便是對那二十多個地方廠進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