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以後我帶著自己做的手套去炫耀,她們肯定會羨慕的緊。”劉仙勵誌的說道。
“娘,正月十六一早,我們會去鎮上,差不多巳時能到鎮上,到時我們錦羅坊碰頭,婆婆帶你們認識一下錦羅坊的人,這以後你們想做就可以自己來拿材料了。”劉花說道。
“好好,花兒,親家實在太客氣,你可要好好孝順你公婆。”劉石氏教育道。
“娘,我是什麽樣的人你還不知道。”劉花說著嗔怪的看劉石氏。
“嗬嗬,我們花兒那是頂好的。”劉石氏一臉以女為榮的樣子。
聊聊天,時間過的很快,吃過晚飯,劉成一大家子開始忙碌起來。
餘大偉和劉花都有做豆腐的經驗了,在他們的指導下,劉強磨著磨;劉東往磨眼裏加黃豆舀清水;劉進夫妻在下麵拉著紗布兜豆渣,豆子磨好後,由男人把豆渣裏的漿水擠得一幹二淨。
漿水下鍋煮,劉花已經準備了碗並在裏麵加了糖,等著盛豆漿。
漿水滾了,讓滅了火,劉花先把豆漿上的凝結的膜先給撈出來,然後給家裏人一人舀了一碗,“這東西曬幹後是豆腐皮,很好吃的。娘,要做這生意,我們自個兒都先嚐嚐味,喝喝豆漿。”
劉石氏一臉肉疼的表情,這可是糖啊,不過想著一年到頭的,也就沒多說,“好,熱乎乎的,大過年的一人喝一碗,不僅嚐鮮還能暖身子。”
“娘,這豆漿滾了之後要涼一會兒,我們先喝豆漿。”劉花說完端著碗小口小口的喝起來。
“哎喲,這味道老好了。”劉石氏喝了豆漿後一臉驚喜,這除了豆腐,還能做了豆漿賣。
一大家子都喝的很是滿足,“娘,我還要。”劉仙把空碗遞出。
“少喝點,不然大晚上的要起夜。”劉石氏說,“以後喝的機會多著呢。”
劉仙一聽是這個理,就放下碗。
劉花把豆漿上麵再次凝結的膜拿下裏,然後舀了醋,“娘,你們看仔細了,做豆腐這個最關鍵。”
一大家子人都緊盯豆漿鍋,劉花一邊放醋,一邊那飯勺攪拌豆漿,醋下去沒一會兒,鍋裏就起了白花花的東西,越攪拌越多。
“這是,這是……”一大家子看的很是驚訝。
“這是豆花。”劉花解釋道,攪拌的差不多了,劉花就停手了,“娘,這樣放一炷香的時間。”
大夥兒都耐心的等著,生怕漏了什麽。
一炷香的時間後,劉花先拿碗舀了幾碗豆花出來,“娘,這豆花也可以直接吃,愛吃甜的加糖,愛吃鹹的放鹹菜醬油。”這些都是餘青梅告訴劉花的。
劉石氏先做了一碗甜的和一碗鹹的,嚐嚐甜鹹,這以後要賣,自己加料要有數。見味道正好,就又做了三碗甜的和三碗鹹的,讓大家夥兒都嚐嚐味。
整個廚房充斥著吞咽的聲音。
“味道真好,甜的、鹹的都好吃。”劉仙摸著自個的肚子滿足的說道。
劉石氏很是驚豔,真是一身的寶。
木箱子下麵已經墊了盆子,裏麵鋪了紗布,劉石氏和兒媳把豆花舀到木箱子裏,勒緊紗布蓋好,最後在上門壓上幹淨的大石塊。
“好了,接下來等個一盞茶的功夫就好了。”劉花笑著說道。
“這樣就好了?那做法還是簡單的。”劉石氏說道。
“嗯,就是這醋是關鍵,不能讓別人知道,不然就不是新鮮貨了。”劉花交代道。
“知道,這可是秘方!”劉石氏成就感油然而生,自家也是有秘方的人家了,額……“這可是親家的秘方,哈哈。”劉石氏突然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女婿在旁邊呢,自個兒不知在瞎說啥。
餘大偉是個老實憨厚的男人,自家老娘說給妻子娘家做,可這秘方什麽的沒提起過,自個兒也不能亂說,“嶽母,你們就安心做著這豆腐生意,我們也就自家做點吃。”
劉花在一邊聽了雖然沒什麽意見,但心裏還是有點別扭,既然生意給自家娘家做了,這秘方應該也是給娘家的,難道婆家以後還要和娘家搶豆腐生意不成,不過這話也就心裏想想,萬不能說出口的。
一盞茶的功夫很快就到了,劉成和兒子們把壓豆腐的大石塊搬走,劉石氏則和兒媳們把箱子裏的紗布扛出來放在桌上,掀開紗布,露出裏麵還帶著熱氣的白白的整板豆腐。
“哎喲,這豆腐白嫩嫩的可真是好看。”劉石氏越看越喜歡,uu看書uuan這可是以後自家賺錢的東西呢。
“娘,現在天寒地凍的,這豆腐不去賣,吃不完的,可以放在外麵,凍上一個晚上,就可以放很久,什麽時候吃都行。”劉花說道。
“好,不過這個不凍上,明兒我就去村裏問問有沒有人家要買的。”劉石氏心熱乎著,想馬上掙銀子,“不過這怎麽賣?”
劉花把之前餘青梅交代的話說了,“娘,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到時一塊一塊賣。”
“論塊賣,那多大一塊?半斤、一斤?”劉石氏拿不定主意,問道。
“娘,當然是越小塊越好啊,這樣才能賣的錢多。”劉仙發表意見。
“越小塊越好?你當人家傻呀,小塊的你賣的貴肯定沒人買的。”劉花反駁說。
“那半斤一塊這樣賣吧,大小合適,也夠一家子吃的。”劉石氏敲定主意。
“娘,那賣多少錢一塊?”何惠問道,這可事關自家利益,大夥兒心裏都著急。
“一文一塊,半斤,怎麽樣?”劉石氏問道,這個價不高不低,比較適中。
劉花剛想附和同意,之前青梅也說的這個價,不過還沒說出口就被小妹劉仙搶了話頭,“娘,一文一塊太便宜,這可是別人從來沒見過的豆腐呀。”
劉石氏和家人都陷入沉思,“娘,我覺得小妹說的在理。”何惠和劉靜靜都附和。
劉花一想也覺得是這個理,自家小妹難得說了一句正確的話,“娘,我看可行。”其他人也都點頭附和。
劉石氏就敲定了,“那就兩文一塊,一塊半斤。”
“娘,正月十六一早,我們會去鎮上,差不多巳時能到鎮上,到時我們錦羅坊碰頭,婆婆帶你們認識一下錦羅坊的人,這以後你們想做就可以自己來拿材料了。”劉花說道。
“好好,花兒,親家實在太客氣,你可要好好孝順你公婆。”劉石氏教育道。
“娘,我是什麽樣的人你還不知道。”劉花說著嗔怪的看劉石氏。
“嗬嗬,我們花兒那是頂好的。”劉石氏一臉以女為榮的樣子。
聊聊天,時間過的很快,吃過晚飯,劉成一大家子開始忙碌起來。
餘大偉和劉花都有做豆腐的經驗了,在他們的指導下,劉強磨著磨;劉東往磨眼裏加黃豆舀清水;劉進夫妻在下麵拉著紗布兜豆渣,豆子磨好後,由男人把豆渣裏的漿水擠得一幹二淨。
漿水下鍋煮,劉花已經準備了碗並在裏麵加了糖,等著盛豆漿。
漿水滾了,讓滅了火,劉花先把豆漿上的凝結的膜先給撈出來,然後給家裏人一人舀了一碗,“這東西曬幹後是豆腐皮,很好吃的。娘,要做這生意,我們自個兒都先嚐嚐味,喝喝豆漿。”
劉石氏一臉肉疼的表情,這可是糖啊,不過想著一年到頭的,也就沒多說,“好,熱乎乎的,大過年的一人喝一碗,不僅嚐鮮還能暖身子。”
“娘,這豆漿滾了之後要涼一會兒,我們先喝豆漿。”劉花說完端著碗小口小口的喝起來。
“哎喲,這味道老好了。”劉石氏喝了豆漿後一臉驚喜,這除了豆腐,還能做了豆漿賣。
一大家子都喝的很是滿足,“娘,我還要。”劉仙把空碗遞出。
“少喝點,不然大晚上的要起夜。”劉石氏說,“以後喝的機會多著呢。”
劉仙一聽是這個理,就放下碗。
劉花把豆漿上麵再次凝結的膜拿下裏,然後舀了醋,“娘,你們看仔細了,做豆腐這個最關鍵。”
一大家子人都緊盯豆漿鍋,劉花一邊放醋,一邊那飯勺攪拌豆漿,醋下去沒一會兒,鍋裏就起了白花花的東西,越攪拌越多。
“這是,這是……”一大家子看的很是驚訝。
“這是豆花。”劉花解釋道,攪拌的差不多了,劉花就停手了,“娘,這樣放一炷香的時間。”
大夥兒都耐心的等著,生怕漏了什麽。
一炷香的時間後,劉花先拿碗舀了幾碗豆花出來,“娘,這豆花也可以直接吃,愛吃甜的加糖,愛吃鹹的放鹹菜醬油。”這些都是餘青梅告訴劉花的。
劉石氏先做了一碗甜的和一碗鹹的,嚐嚐甜鹹,這以後要賣,自己加料要有數。見味道正好,就又做了三碗甜的和三碗鹹的,讓大家夥兒都嚐嚐味。
整個廚房充斥著吞咽的聲音。
“味道真好,甜的、鹹的都好吃。”劉仙摸著自個的肚子滿足的說道。
劉石氏很是驚豔,真是一身的寶。
木箱子下麵已經墊了盆子,裏麵鋪了紗布,劉石氏和兒媳把豆花舀到木箱子裏,勒緊紗布蓋好,最後在上門壓上幹淨的大石塊。
“好了,接下來等個一盞茶的功夫就好了。”劉花笑著說道。
“這樣就好了?那做法還是簡單的。”劉石氏說道。
“嗯,就是這醋是關鍵,不能讓別人知道,不然就不是新鮮貨了。”劉花交代道。
“知道,這可是秘方!”劉石氏成就感油然而生,自家也是有秘方的人家了,額……“這可是親家的秘方,哈哈。”劉石氏突然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女婿在旁邊呢,自個兒不知在瞎說啥。
餘大偉是個老實憨厚的男人,自家老娘說給妻子娘家做,可這秘方什麽的沒提起過,自個兒也不能亂說,“嶽母,你們就安心做著這豆腐生意,我們也就自家做點吃。”
劉花在一邊聽了雖然沒什麽意見,但心裏還是有點別扭,既然生意給自家娘家做了,這秘方應該也是給娘家的,難道婆家以後還要和娘家搶豆腐生意不成,不過這話也就心裏想想,萬不能說出口的。
一盞茶的功夫很快就到了,劉成和兒子們把壓豆腐的大石塊搬走,劉石氏則和兒媳們把箱子裏的紗布扛出來放在桌上,掀開紗布,露出裏麵還帶著熱氣的白白的整板豆腐。
“哎喲,這豆腐白嫩嫩的可真是好看。”劉石氏越看越喜歡,uu看書uuan這可是以後自家賺錢的東西呢。
“娘,現在天寒地凍的,這豆腐不去賣,吃不完的,可以放在外麵,凍上一個晚上,就可以放很久,什麽時候吃都行。”劉花說道。
“好,不過這個不凍上,明兒我就去村裏問問有沒有人家要買的。”劉石氏心熱乎著,想馬上掙銀子,“不過這怎麽賣?”
劉花把之前餘青梅交代的話說了,“娘,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到時一塊一塊賣。”
“論塊賣,那多大一塊?半斤、一斤?”劉石氏拿不定主意,問道。
“娘,當然是越小塊越好啊,這樣才能賣的錢多。”劉仙發表意見。
“越小塊越好?你當人家傻呀,小塊的你賣的貴肯定沒人買的。”劉花反駁說。
“那半斤一塊這樣賣吧,大小合適,也夠一家子吃的。”劉石氏敲定主意。
“娘,那賣多少錢一塊?”何惠問道,這可事關自家利益,大夥兒心裏都著急。
“一文一塊,半斤,怎麽樣?”劉石氏問道,這個價不高不低,比較適中。
劉花剛想附和同意,之前青梅也說的這個價,不過還沒說出口就被小妹劉仙搶了話頭,“娘,一文一塊太便宜,這可是別人從來沒見過的豆腐呀。”
劉石氏和家人都陷入沉思,“娘,我覺得小妹說的在理。”何惠和劉靜靜都附和。
劉花一想也覺得是這個理,自家小妹難得說了一句正確的話,“娘,我看可行。”其他人也都點頭附和。
劉石氏就敲定了,“那就兩文一塊,一塊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