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三年剛過了元旦,濱北郊區勝利村的崔老爹家,迎來了雙蘭縣裕山屯的郭老爹。<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mianhuatang.info</strong>他帶來了孫女郭采兒的喜糖。
“大白兔,可真甜啊!”兩個老人家樂嗬嗬的吃著糖,問道。“外孫女婿叫什麽來著?”
“白帥。”
郭老爹答道。
“好名字。一聽就是個帥小夥子。”
崔家倆老人讚歎道。
郭家孫女采兒要結婚,兩家素有來往,郭老爹給了崔家兩位老夥伴信兒,希望他們來參加婚禮。崔家兩位老人本來已準備好要來,但那日裏趕巧本屯的鄰居崔家的獨生女兒崔麗訂婚。
崔麗找了叫岸樵的家趁萬貫的啤酒銷售專業戶,要顯擺顯擺,鬧扯得挺大,他家一年到頭的幫助自己賣菜,不能不去捧場,就沒去上,報欠之餘,隻好讓外孫女將禮金送了去。農村人,送了禮不吃席,接禮的人家一定要再補的。但這麽遠,不能再折騰崔家二老,於是郭老爹就拿了糖來答謝了。
“采兒結婚了,有原也快了吧。”
魏老爹問道。
“誰知道呢。沒聽她們娘們說。”
崔老太回答。
“我看那英家的建瓴很不錯。一點也不像富人家的孩子。”郭老爹說。
“是啊。我也看不錯。”崔老太說。“但是他們的姻緣,還得往後看。”
“怎麽,兩個人處得不好?”
崔老太嘿嘿一笑,還沒說出口,崔老爹說:“不是他倆人的事,是英建瓴的媽。事太多。一會兩人的八字不合,一會兒又要簽婚前協議,弄得有原好煩,說不想到他家去了。”
郭老爹說:“什麽時候了,還那麽多的事?不過,估計這點子事難不倒有原!”
崔老太:“也別說難倒難不倒的。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那一家人事是夠多的。後來聽說有原有個有錢的姥爺又什麽都沒有了,不但同意了,還緊著催。有原還小那,能那麽早就結婚嗎?”
郭老爹:“也是,攤上這些事,是夠煩的。”
崔老太:“不管他,樂咋的咋地。魏大哥,好容易來一趟,就在我家吃頓便飯。”
郭老爹說:“別了。我來還有個別的事要問紅梅妹子呢。”
崔老太:“什麽事啊,你盡管問吧。”
郭老爹:“妹子,你記不記得那年你老爸在世時去過一趟日本,陪了把西頭的劉藤去的?”
崔老太:“記得呀。我爸去過。”
郭老爹:“是哪一年呢。我記得好像你已經離開了裕山。”
崔老太:“是啊。那年小雪都上小學五年級了,就要考初中了嘛。父親去之前來了勝利看外孫女,小雪聽說要出國,嚷著也要去,去不上還好頓哭鼻子。怎麽,郭大哥,怎麽想起提這事了?”
郭老爹:“哪有,是劉藤找我的。說奮進要他找。都是李家的那個媳婦,也在有原的飯店幹過。他家今年兒媳婦生孩子,她就在家裏住了幾天。那是個橫草不過、手一份嘴一份的人。在飯店幹活時,被奮進給開過,回來後就想報那個仇。”
“你說鄰裏鄰居的住著,哪有舌頭不碰牙的,不知是什麽事兩家吵起來了。這李家的說不過奮進,就吐嚕了一句:你還以為你是什麽好種子呀,日本鬼子留下的怪種,就不是個東西。”
“罵個別的也就算了,罵得這麽難聽,奮進就覺得裏麵有名堂,就回去問他老爸,這麽的就瞞不住了。劉藤對奮進一五一十講了後,這奮進不相信,說他爸有事瞞著他,讓他給拿出證據來。他的身世肯定不這麽簡單,說不定那邊還有什麽人什麽事瞞著他。<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mianhuatang.info</strong>這麽的,劉藤沒辦法了,就找到了我,讓把當年去日本尋親的事講給他。我又沒去,哪能說得清楚啊,況且又是多年前的事了,就隻好來找你了。”
崔老太說:“去是去了,但那不是我,是我爸呀。我爸都走了二十多年了。”
魏老爹:“我還聽說,市裏僑辦還有個人跟他們一起去了,不知道這個人在不在了。”
崔老太說:“是啊,是有這麽個人。當年時爸爸跟我們說起過,那個人好像姓田,是吧?”
他把頭扭向崔老爹。
崔老爹說:“是有個人一起去的,回來我丈人說沒找到,再就沒說別的。那人姓什麽,叫什麽我不知道。”
三個人都犯起愁來。
郭老爹說:“我看這樣吧。就把這些講給劉藤的兒子聽,他如果執意非要聽個詳細的,我就領著他上僑辦,到時候,大妹子,說不準還得勞動你一起去。你總能比我們說得清楚些。”
崔老太答應了。
郭老爹和崔家老兩口子又說了些別的話,也沒吃飯就告辭了。這裏剩下了崔家二老。老爹說:“當年到底怎麽回事,我隻知道劉藤是日本孩子,不知道他當年為什麽沒回去。”
於是,崔老太就一五一十的對他講了四十七年前發生的事。
我們家祖籍山東渤海灣龍口黃縣。可是典型的山東人哪!一聽你是山東人,裕山人就會念出一套嗑來:山東人的嘴葉縣的腿,意在說明山東人會說,‘不吃飯能把你送出二裏地’。但父親不會說。用母親的話來說,就是‘嘴比棉褲腰還厚’。嘴比棉褲腰還厚的父親在裕山有個好人緣。這是因為他長了一口白牙,而且還愛笑。
“裕山這裏的土質有些偏堿,屯裏大人孩子的牙不很黃,但也不很白。屬於不黃不白的那種,牙白了就很顯眼,笑起來更是。況且他的臉還很有特點:細皮嫩肉的,不像當地人那麽黑那麽粗。屯裏人喜歡他,還因為他會一手麵活。雖然才十六歲,農村長大的孩子,那樣不會呀。他做起擀麵來,屯裏五六十歲的大媽都要甘拜下風。裕山屯的大媽們隻會做湯子。她們將苞米泡在缸裏,蓋上蓋,發上八天十天的,待它們有了臭味、變得一捏就是粉了,再放在大盤磨上磨,磨出了細細的水麵,就叫臭麵子。給中指帶上個套,往開水鍋裏甩。開鍋了,湯子就好了。撈出來拌上醬油醋,那味道,天上的神仙都沒吃過。就是咱現在吃的那種。”
“但也有個難題:夏天的臭麵子不好處理。冬天好辦,將臭麵子攥成團,放在倉房裏的大缸裏,一吃就是一冬天。但夏天不行。過了半個月之後湯子就變臭了,就是俗稱的臭麵子了。開始還好,過了二十幾天之後,就臭得一道街都能聞到了。就是臭了,莊稼人也不會扔掉的。一年到頭的,頂著日頭,彎著脊梁,能收來多少苞米呀!吃吧,反正不會吃死人。”
“但父親來到裕山屯的第二年真的就吃死了人。一家姓劉的本地富裕戶的獨生兒子就因為夏天吃了泡了一個月的湯子送了命。全屯的人開始時都懷疑不是:誰家做湯子不是一做就是一大缸呢,吃了都活蹦亂跳的、沒看見誰死呀!況且他家的大人,還有其他三個女孩也都吃了,也沒事啊。”
“但後來他家的三個女孩接著吃了,沒吃多少就吐起來,一陣陣的,幾乎連肚腸都吐了出來,人們才相信。於是人們就不敢在最熱的時候做湯子了。不做倒是好辦,但吃什麽呢?”
“湯子是南邊的漢人北移時帶來的吃食,是粗糧細作,也得到了當地滿人的青睞。滿人原來的吃食隻是肉類。煮肉烤肉醬燉肉炸了做鍋包肉,努爾哈赤和多爾袞是馬背上得的天下嘛。後來他們跟漢人學會了耕種,在這片肥得流油的土地上,學種黃豆種玉米種小米種高粱,還種紅小豆糜子還有飯豆。這些作物都是粗糧,都隻能一個做法:煮或是做粥。南方人種的大米很好吃,但那要用大量的水,咱這裏隻有水塘沒有河,離了鬆花江還遠,挑水灌溉,得多大工程呢?”
“一個湯子熱天還不能做,整日價吃粗糧做的米飯,窮人家還行,但家裏有些錢的,就擎了飯碗吃不下呀!集上有大米和白麵賣,就買來吃。大米好做,放在鍋裏煮,鍋底還會有一個香噴噴嘎巴脆的糊嘎巴,麵粉就不那麽簡單了。”
“看到鎮裏的飯堂裏什麽都有:餅麻花油條饅頭,還有和湯子麵一樣的叫麵條的玩意。他們就照葫蘆畫瓢的買回了麵粉讓自家的老娘們做上了。可她們做的那叫什麽呀。做饅頭時把麵堿放多了,蒸出來像馬糞蛋子似的,還有麵條,吃到嘴裏一點咬勁也沒有。誰會做呢?他們把目光鎖定了父親。雖然父親家裏隻有他和奶奶兩個人,他們是從黃縣來的,是地道的山東人。他們會做。”
“父親那時隻是十八歲,奶奶眼睛看不見,都是他做飯。那饅頭做的真叫喧哪。還有那麵條,做得一根根比湯子還細還長,筷子挑著都能舉到頭頂。還使著根像孫悟空金箍棒似的光溜溜的棍子,問他,說是叫擀麵杖。哪有這麽長的擀麵杖啊!咱屯的富戶就屬老英家和老劉家了。英劉兩家於是就請他去幫忙。隻見他在麵裏加了一些堿麵,把麵和得又硬又艮,真的就擀出了又長又細的麵條。放了醬油和醋再加些大蒜,或者做了勾了芡的鹵子,湯子哪裏能比呀。農村人的嗓門大,誰家有了事一傳倆倆傳三的,很快滿屯子就都知道了父親會做一手好麵。”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真的就是這樣。父親很快就惹禍上身了。”
“大白兔,可真甜啊!”兩個老人家樂嗬嗬的吃著糖,問道。“外孫女婿叫什麽來著?”
“白帥。”
郭老爹答道。
“好名字。一聽就是個帥小夥子。”
崔家倆老人讚歎道。
郭家孫女采兒要結婚,兩家素有來往,郭老爹給了崔家兩位老夥伴信兒,希望他們來參加婚禮。崔家兩位老人本來已準備好要來,但那日裏趕巧本屯的鄰居崔家的獨生女兒崔麗訂婚。
崔麗找了叫岸樵的家趁萬貫的啤酒銷售專業戶,要顯擺顯擺,鬧扯得挺大,他家一年到頭的幫助自己賣菜,不能不去捧場,就沒去上,報欠之餘,隻好讓外孫女將禮金送了去。農村人,送了禮不吃席,接禮的人家一定要再補的。但這麽遠,不能再折騰崔家二老,於是郭老爹就拿了糖來答謝了。
“采兒結婚了,有原也快了吧。”
魏老爹問道。
“誰知道呢。沒聽她們娘們說。”
崔老太回答。
“我看那英家的建瓴很不錯。一點也不像富人家的孩子。”郭老爹說。
“是啊。我也看不錯。”崔老太說。“但是他們的姻緣,還得往後看。”
“怎麽,兩個人處得不好?”
崔老太嘿嘿一笑,還沒說出口,崔老爹說:“不是他倆人的事,是英建瓴的媽。事太多。一會兩人的八字不合,一會兒又要簽婚前協議,弄得有原好煩,說不想到他家去了。”
郭老爹說:“什麽時候了,還那麽多的事?不過,估計這點子事難不倒有原!”
崔老太:“也別說難倒難不倒的。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那一家人事是夠多的。後來聽說有原有個有錢的姥爺又什麽都沒有了,不但同意了,還緊著催。有原還小那,能那麽早就結婚嗎?”
郭老爹:“也是,攤上這些事,是夠煩的。”
崔老太:“不管他,樂咋的咋地。魏大哥,好容易來一趟,就在我家吃頓便飯。”
郭老爹說:“別了。我來還有個別的事要問紅梅妹子呢。”
崔老太:“什麽事啊,你盡管問吧。”
郭老爹:“妹子,你記不記得那年你老爸在世時去過一趟日本,陪了把西頭的劉藤去的?”
崔老太:“記得呀。我爸去過。”
郭老爹:“是哪一年呢。我記得好像你已經離開了裕山。”
崔老太:“是啊。那年小雪都上小學五年級了,就要考初中了嘛。父親去之前來了勝利看外孫女,小雪聽說要出國,嚷著也要去,去不上還好頓哭鼻子。怎麽,郭大哥,怎麽想起提這事了?”
郭老爹:“哪有,是劉藤找我的。說奮進要他找。都是李家的那個媳婦,也在有原的飯店幹過。他家今年兒媳婦生孩子,她就在家裏住了幾天。那是個橫草不過、手一份嘴一份的人。在飯店幹活時,被奮進給開過,回來後就想報那個仇。”
“你說鄰裏鄰居的住著,哪有舌頭不碰牙的,不知是什麽事兩家吵起來了。這李家的說不過奮進,就吐嚕了一句:你還以為你是什麽好種子呀,日本鬼子留下的怪種,就不是個東西。”
“罵個別的也就算了,罵得這麽難聽,奮進就覺得裏麵有名堂,就回去問他老爸,這麽的就瞞不住了。劉藤對奮進一五一十講了後,這奮進不相信,說他爸有事瞞著他,讓他給拿出證據來。他的身世肯定不這麽簡單,說不定那邊還有什麽人什麽事瞞著他。<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mianhuatang.info</strong>這麽的,劉藤沒辦法了,就找到了我,讓把當年去日本尋親的事講給他。我又沒去,哪能說得清楚啊,況且又是多年前的事了,就隻好來找你了。”
崔老太說:“去是去了,但那不是我,是我爸呀。我爸都走了二十多年了。”
魏老爹:“我還聽說,市裏僑辦還有個人跟他們一起去了,不知道這個人在不在了。”
崔老太說:“是啊,是有這麽個人。當年時爸爸跟我們說起過,那個人好像姓田,是吧?”
他把頭扭向崔老爹。
崔老爹說:“是有個人一起去的,回來我丈人說沒找到,再就沒說別的。那人姓什麽,叫什麽我不知道。”
三個人都犯起愁來。
郭老爹說:“我看這樣吧。就把這些講給劉藤的兒子聽,他如果執意非要聽個詳細的,我就領著他上僑辦,到時候,大妹子,說不準還得勞動你一起去。你總能比我們說得清楚些。”
崔老太答應了。
郭老爹和崔家老兩口子又說了些別的話,也沒吃飯就告辭了。這裏剩下了崔家二老。老爹說:“當年到底怎麽回事,我隻知道劉藤是日本孩子,不知道他當年為什麽沒回去。”
於是,崔老太就一五一十的對他講了四十七年前發生的事。
我們家祖籍山東渤海灣龍口黃縣。可是典型的山東人哪!一聽你是山東人,裕山人就會念出一套嗑來:山東人的嘴葉縣的腿,意在說明山東人會說,‘不吃飯能把你送出二裏地’。但父親不會說。用母親的話來說,就是‘嘴比棉褲腰還厚’。嘴比棉褲腰還厚的父親在裕山有個好人緣。這是因為他長了一口白牙,而且還愛笑。
“裕山這裏的土質有些偏堿,屯裏大人孩子的牙不很黃,但也不很白。屬於不黃不白的那種,牙白了就很顯眼,笑起來更是。況且他的臉還很有特點:細皮嫩肉的,不像當地人那麽黑那麽粗。屯裏人喜歡他,還因為他會一手麵活。雖然才十六歲,農村長大的孩子,那樣不會呀。他做起擀麵來,屯裏五六十歲的大媽都要甘拜下風。裕山屯的大媽們隻會做湯子。她們將苞米泡在缸裏,蓋上蓋,發上八天十天的,待它們有了臭味、變得一捏就是粉了,再放在大盤磨上磨,磨出了細細的水麵,就叫臭麵子。給中指帶上個套,往開水鍋裏甩。開鍋了,湯子就好了。撈出來拌上醬油醋,那味道,天上的神仙都沒吃過。就是咱現在吃的那種。”
“但也有個難題:夏天的臭麵子不好處理。冬天好辦,將臭麵子攥成團,放在倉房裏的大缸裏,一吃就是一冬天。但夏天不行。過了半個月之後湯子就變臭了,就是俗稱的臭麵子了。開始還好,過了二十幾天之後,就臭得一道街都能聞到了。就是臭了,莊稼人也不會扔掉的。一年到頭的,頂著日頭,彎著脊梁,能收來多少苞米呀!吃吧,反正不會吃死人。”
“但父親來到裕山屯的第二年真的就吃死了人。一家姓劉的本地富裕戶的獨生兒子就因為夏天吃了泡了一個月的湯子送了命。全屯的人開始時都懷疑不是:誰家做湯子不是一做就是一大缸呢,吃了都活蹦亂跳的、沒看見誰死呀!況且他家的大人,還有其他三個女孩也都吃了,也沒事啊。”
“但後來他家的三個女孩接著吃了,沒吃多少就吐起來,一陣陣的,幾乎連肚腸都吐了出來,人們才相信。於是人們就不敢在最熱的時候做湯子了。不做倒是好辦,但吃什麽呢?”
“湯子是南邊的漢人北移時帶來的吃食,是粗糧細作,也得到了當地滿人的青睞。滿人原來的吃食隻是肉類。煮肉烤肉醬燉肉炸了做鍋包肉,努爾哈赤和多爾袞是馬背上得的天下嘛。後來他們跟漢人學會了耕種,在這片肥得流油的土地上,學種黃豆種玉米種小米種高粱,還種紅小豆糜子還有飯豆。這些作物都是粗糧,都隻能一個做法:煮或是做粥。南方人種的大米很好吃,但那要用大量的水,咱這裏隻有水塘沒有河,離了鬆花江還遠,挑水灌溉,得多大工程呢?”
“一個湯子熱天還不能做,整日價吃粗糧做的米飯,窮人家還行,但家裏有些錢的,就擎了飯碗吃不下呀!集上有大米和白麵賣,就買來吃。大米好做,放在鍋裏煮,鍋底還會有一個香噴噴嘎巴脆的糊嘎巴,麵粉就不那麽簡單了。”
“看到鎮裏的飯堂裏什麽都有:餅麻花油條饅頭,還有和湯子麵一樣的叫麵條的玩意。他們就照葫蘆畫瓢的買回了麵粉讓自家的老娘們做上了。可她們做的那叫什麽呀。做饅頭時把麵堿放多了,蒸出來像馬糞蛋子似的,還有麵條,吃到嘴裏一點咬勁也沒有。誰會做呢?他們把目光鎖定了父親。雖然父親家裏隻有他和奶奶兩個人,他們是從黃縣來的,是地道的山東人。他們會做。”
“父親那時隻是十八歲,奶奶眼睛看不見,都是他做飯。那饅頭做的真叫喧哪。還有那麵條,做得一根根比湯子還細還長,筷子挑著都能舉到頭頂。還使著根像孫悟空金箍棒似的光溜溜的棍子,問他,說是叫擀麵杖。哪有這麽長的擀麵杖啊!咱屯的富戶就屬老英家和老劉家了。英劉兩家於是就請他去幫忙。隻見他在麵裏加了一些堿麵,把麵和得又硬又艮,真的就擀出了又長又細的麵條。放了醬油和醋再加些大蒜,或者做了勾了芡的鹵子,湯子哪裏能比呀。農村人的嗓門大,誰家有了事一傳倆倆傳三的,很快滿屯子就都知道了父親會做一手好麵。”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真的就是這樣。父親很快就惹禍上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