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韓世忠仍留屯秀州,他的部隊分別守在江陰以下的長江沿線。建炎四年春節剛過,探子報告韓世忠,金軍已從杭州飽掠北歸。韓世忠聽到消息後,仍在秀州張燈結彩,集會宴樂,若無其事。入夜以後,秀州城裏燈火通明,而韓世忠的部隊已緊急出動,沿運河水陸兩岸齊頭並進,搶先占領京口一帶的金山、焦山,專截金兀術的歸路。果然不出所料,金兀術的軍隊乘勇而來,他見江上布置了戰船,旗旗飛揚、鼓角齊鳴、軍伍嚴肅、士氣勇壯,與別的將帥大不相同,知道是個勁敵。遙遙的望見對方坐船上麵,豎著大纛,繡著個鬥大的‘韓’字,不免打個寒噤,對部下說:‘原來是韓世忠!’當天金兀術就給韓世忠下了戰書,約定第二天開戰。
晚上,韓世忠苦思行兵布陣之法,楊國夫人從船後走出來對韓世忠說:‘軍隊我少敵多,倘若與他奮力戰鬥是難以取勝的。明天交戰不如把我軍分為前後兩隊,四麵截殺敵人。中軍由我暫時管領,專事守備,並發號令,倘若金軍殺來,隻用槍炮矢石射住他,不讓他前進。中軍無懈可擊,金兀術必定帶他的部隊向左右衝突,準備脫身。這時你就帶前後兩隊軍馬,隻看中軍的旗號行事,我坐在船樓上麵,擊鼓揮旗,我的旗往東,即往東殺去,我的旗往西,即向西殺去。如果能一鼓殲滅金兀術,那就是特大的勝利。’韓世忠連稱妙計。第二天早晨,楊國夫人早已結束停當,戴著雉尾八寶嵌金珠金鳳冠,穿一領鎖子黃金甲,圍著盤龍白玉帶,端坐在中軍的樓船上麵。一天戰鬥打下來打得金軍心膽俱寒,逼著金兀術的軍隊退到黃天蕩內,黃天蕩看去開闊,卻是一條死港,進去後卻沒有出路。金兀術別無辦法,出重賞征求出路計劃,有貪利的當地人便指點他挖開日久淤塞,已廢棄的老鸛河故道,金兀術指揮軍隊一夜開出一條三十多裏的水道,接通秦淮河,準擬再撲建康。想不到剛出老鸛河,在牛頭山遇到嶽家軍,又象被趕的鴨子一樣退入黃天蕩,原指望韓世忠守不住了,等金兀術來到蕩口,隻見韓世忠的戰船一字排列在蕩口,幾番衝殺,巋然不動。(就愛讀書)當時韓世忠、楊國夫人以為大功告成,夫婦兩人在船上開懷暢飲,韓世忠飲到高興的時候,拔出劍來,放聲高歌:
萬裏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誰料到就在金兀術絕望的時候,仍是漢族中的奸細向金兀術獻了一計,叫金兀術用土蓋住自己的船板,趁無風韓世忠的大海船無法移動的時候,用火箭射韓世忠船上的風蓬,引起大火,攻破韓世忠的防禦。金兀術就此進出韓世忠的包圍圈。但韓世忠用楊國夫人的計謀,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包圍敵軍達四十八天之久,也足以名震華夏,名震夷狄。黃天蕩一戰使金軍喪膽,再也不敢隨便過長江南侵。後來韓世忠和嶽飛、張俊一起三路大軍北伐,楊國夫人專門訓練出一支女兵隊伍,屢立奇功。”楊鵬舉忍不住又說:“原來是和嶽飛同時代的人物,有點意思。”元儼啐道:“想不想聽了?就知道嶽飛,嶽飛當然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是那年月是出英雄的時代,英雄多了去了。”楊鵬舉忙說:“你說你說,我最喜歡聽英雄的故事了。”元儼繼續說道:建炎五年,金兀術率數十萬大軍南下,意欲一舉摧垮南宋政權,一統中國。金兵十萬兵臨淮安城下。此時南宋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楊國夫人正屯兵駐守鎮江(京口)。這裏正是兩國爭奪的重要地域。為了有效地扼製金兵攻勢,楊國夫人夫人親臨淮安,率領水陸精兵抗擊金兀術。一連幾場惡戰,宋兵鬥誌旺盛,金兀術損兵折將。一天深夜,金兀術急調數萬金兵將淮安縣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發誓非要活捉楊國夫人不可。(就愛讀書)好一個抗金女英雄楊國夫人,她身披戰袍,屹立城樓,鼓動全體將士誓與淮安共存亡。她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宋軍士氣,淮安城裏父老全力支援,有人的出人,有糧的出糧,軍民同心同德,將金兵攻勢一次又一次瓦解了。
隨著圍城日子一久,淮安城裏糧食已所剩無幾。楊國夫人知道朝廷調撥的軍糧是遠水不解近憂,隻有發動軍民想辦法解決。這時,淮安老百姓又送來一些飯菜。為首老人說:‘隻要我們還有一口糧,就不能讓將士們挨餓!’楊國夫人說:‘感謝父老盛情。隻要有我楊國夫人人在,金兀術別想進得了淮安。但是城內口糧總有吃光之日,我們必須另想辦法才是上策。’老人說:‘可以到柴蒲蕩裏挖蒲草根吃。過去饑荒年景,吃那東西還是能抵一陣子的。’楊國夫人立即吩咐一部分軍士跟隨老人去挖蒲根。回來經過加工後,分給將士們吃,有了食物就有了體力,打敗金兵也更有信心了。就這樣一連幾個月的堅守城池,南宋軍民靠吃蒲根終於擊破了金兵攻陷淮安城的計劃。在金兵死傷無數的不利形勢之下,金兀術決定退兵了。
淮安軍民歡呼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韓世忠元帥也奉皇上之命前來淮安慰問褒獎得勝軍民。韓元帥問:‘你們是如何應付無糧困難的?’有人回答:‘我們是吃抗金菜、牙根糧堅持下來的。’韓世忠不解地問:‘什麽是抗金菜、牙根糧?’楊國夫人夫人笑道:‘抗金菜就是蒲根上取下的蒲兒菜。牙根糧就是父老鄉親們從牙縫裏省下來的一點兒糧食。’韓元帥感慨地說:‘淮安軍民真是好樣的。隻是這蒲兒菜到底如何?’楊國夫人夫人笑道:‘快讓人送上一些給元帥品嚐品嚐。’說完,早有父老獻上煮熟的一盤蒲兒菜。韓世忠嚐了嚐,連說:‘好吃,好吃。’
從那時候起,蒲兒菜就成了淮安百姓公認的美味菜肴了,隻是在製作工藝上日臻精細,並且可以配製成多種色味俱佳的風味菜就是了。話說楊國夫人在金山把金國八十萬大軍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宋朝趁機三路北伐,反攻到淮河一線。楊國夫人的和丈夫韓世忠帶兵一直咬著金兀術窮追不舍,連打了十幾仗。戰鬥中楊國夫人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血流不止,無法隨大部隊一起行動了,隻好帶了貼身的女兵留在村裏養傷。
將養了幾天,前方傳來消息,韓世忠打了大勝仗。敵人被擊潰了,一支金軍的殘軍突然出現在村子附近。由於事出突然,村裏的百姓來不及撤退。眼看村子就要被血洗。楊國夫人鎮定自若,一麵將村子裏所有的人都組織起來保衛村子,一麵派人飛馬去向大部隊求救。
兩天過去,仍然不見援兵。楊國夫人不顧自己重傷未愈,決定帶著貼身的女兵出戰,將敵軍引開。楊國夫人身披百花袍,手提繡鸞刀,胯下桃花馬,帶領著女兵們將金兵殺得人仰馬翻。鏖戰中,楊國夫人望見敵陣中央有個騎白馬,身穿大紅袍的敵將在指揮。她心想‘擒賊擒王’,就揮刀催馬向敵將殺去。
敵將見楊國夫人殺來,連忙招架,才兩個照麵,手中的兵器就被楊國夫人磕飛了。敵將嚇得亡魂皆冒,轉身就跑。主將一跑,那些殘軍就更沒有鬥誌了,頓時一哄而散。楊國夫人仍不肯放,拍馬緊緊追著敵將而去。
敵將見楊國夫人緊追不舍,於是掏出弓箭,回身放出連珠箭。楊國夫人揮刀格擋不及,當胸中了一箭,從左乳透心而過,穿出後背,跌下馬來。敵將見楊國夫人身亡,便下馬來割楊國夫人的首級。不料剛到近前,楊國夫人突然跳將起來,一刀劈了過來。敵將大驚,連忙舉劍招架。雙方大戰數十回合,敵將瞅準機會,一劍刺入楊國夫人的小腹,用力一絞,頓時將楊國夫人的小肚子剖開,腸子流了一地。趁楊國夫人吃痛,敵將回手一劍砍在她的脖子上砍了下來。楊國夫人的人頭飛出,滾進了草叢。
敵將殺了楊國夫人,轉身去草叢裏撿楊國夫人的首級。不料才走了幾步,後心一涼,一截刀尖從前胸透出。刀抽出,敵將轉身,隻見刀柄捏在楊國夫人的無頭屍體手中。
楊國夫人殺了敵將,將自己的頭從草叢裏拎出來提在手裏,跨上桃花馬,向村子走去。走了一段路,看到路邊有個拾柴火的大爺,就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大爺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楊國夫人,於是忍住悲傷說:‘發如韭,割複生,頭如雞,割複鳴,怎不得活?’說也奇怪,聽完這話,楊國夫人慘白的人頭就忽然有了點血色。
楊國夫人謝過大爺,又向前走,沒多久碰到一位大娘,又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大娘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楊國夫人,於是忍住害怕說:‘抽刀斷水水更流,怎不得活?’
聽完這話,楊國夫人身上的傷口就愈合了一點。原來,這是楊國夫人下山時她的師傅傳給她的保命道法。如果受了致命重傷,隻要在一時三刻前問滿一百人這個問題,隻要人人都說她不會死,她就能複原。
楊國夫人一路走,一路問。問了九十九人,九十九人都說她能活。眼看離村子不遠,隻見路邊又個少婦牽著個三歲的娃娃。楊國夫人又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少婦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楊國夫人,剛要回答,身邊的娃娃害怕得接口說道:‘我媽說過,人沒有腦袋就死定了。’
聽了這話,楊國夫人的身子搖了三搖,晃了三晃,咕咚一聲跌下馬來,鮮血流了一地。那匹馬受了驚,拖著楊國夫人的屍體就向村裏跑去,一路留下一道長長的血跡。
等到村民把馬截住,楊國夫人的屍體就隻剩半個身子還扣在馬鐙裏。大家沿著來路回去,忍著悲痛把楊國夫人散落的屍塊撿回來拚好,安葬了。這就是‘馬拉墳’。”
晚上,韓世忠苦思行兵布陣之法,楊國夫人從船後走出來對韓世忠說:‘軍隊我少敵多,倘若與他奮力戰鬥是難以取勝的。明天交戰不如把我軍分為前後兩隊,四麵截殺敵人。中軍由我暫時管領,專事守備,並發號令,倘若金軍殺來,隻用槍炮矢石射住他,不讓他前進。中軍無懈可擊,金兀術必定帶他的部隊向左右衝突,準備脫身。這時你就帶前後兩隊軍馬,隻看中軍的旗號行事,我坐在船樓上麵,擊鼓揮旗,我的旗往東,即往東殺去,我的旗往西,即向西殺去。如果能一鼓殲滅金兀術,那就是特大的勝利。’韓世忠連稱妙計。第二天早晨,楊國夫人早已結束停當,戴著雉尾八寶嵌金珠金鳳冠,穿一領鎖子黃金甲,圍著盤龍白玉帶,端坐在中軍的樓船上麵。一天戰鬥打下來打得金軍心膽俱寒,逼著金兀術的軍隊退到黃天蕩內,黃天蕩看去開闊,卻是一條死港,進去後卻沒有出路。金兀術別無辦法,出重賞征求出路計劃,有貪利的當地人便指點他挖開日久淤塞,已廢棄的老鸛河故道,金兀術指揮軍隊一夜開出一條三十多裏的水道,接通秦淮河,準擬再撲建康。想不到剛出老鸛河,在牛頭山遇到嶽家軍,又象被趕的鴨子一樣退入黃天蕩,原指望韓世忠守不住了,等金兀術來到蕩口,隻見韓世忠的戰船一字排列在蕩口,幾番衝殺,巋然不動。(就愛讀書)當時韓世忠、楊國夫人以為大功告成,夫婦兩人在船上開懷暢飲,韓世忠飲到高興的時候,拔出劍來,放聲高歌:
萬裏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誰料到就在金兀術絕望的時候,仍是漢族中的奸細向金兀術獻了一計,叫金兀術用土蓋住自己的船板,趁無風韓世忠的大海船無法移動的時候,用火箭射韓世忠船上的風蓬,引起大火,攻破韓世忠的防禦。金兀術就此進出韓世忠的包圍圈。但韓世忠用楊國夫人的計謀,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包圍敵軍達四十八天之久,也足以名震華夏,名震夷狄。黃天蕩一戰使金軍喪膽,再也不敢隨便過長江南侵。後來韓世忠和嶽飛、張俊一起三路大軍北伐,楊國夫人專門訓練出一支女兵隊伍,屢立奇功。”楊鵬舉忍不住又說:“原來是和嶽飛同時代的人物,有點意思。”元儼啐道:“想不想聽了?就知道嶽飛,嶽飛當然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是那年月是出英雄的時代,英雄多了去了。”楊鵬舉忙說:“你說你說,我最喜歡聽英雄的故事了。”元儼繼續說道:建炎五年,金兀術率數十萬大軍南下,意欲一舉摧垮南宋政權,一統中國。金兵十萬兵臨淮安城下。此時南宋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楊國夫人正屯兵駐守鎮江(京口)。這裏正是兩國爭奪的重要地域。為了有效地扼製金兵攻勢,楊國夫人夫人親臨淮安,率領水陸精兵抗擊金兀術。一連幾場惡戰,宋兵鬥誌旺盛,金兀術損兵折將。一天深夜,金兀術急調數萬金兵將淮安縣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發誓非要活捉楊國夫人不可。(就愛讀書)好一個抗金女英雄楊國夫人,她身披戰袍,屹立城樓,鼓動全體將士誓與淮安共存亡。她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宋軍士氣,淮安城裏父老全力支援,有人的出人,有糧的出糧,軍民同心同德,將金兵攻勢一次又一次瓦解了。
隨著圍城日子一久,淮安城裏糧食已所剩無幾。楊國夫人知道朝廷調撥的軍糧是遠水不解近憂,隻有發動軍民想辦法解決。這時,淮安老百姓又送來一些飯菜。為首老人說:‘隻要我們還有一口糧,就不能讓將士們挨餓!’楊國夫人說:‘感謝父老盛情。隻要有我楊國夫人人在,金兀術別想進得了淮安。但是城內口糧總有吃光之日,我們必須另想辦法才是上策。’老人說:‘可以到柴蒲蕩裏挖蒲草根吃。過去饑荒年景,吃那東西還是能抵一陣子的。’楊國夫人立即吩咐一部分軍士跟隨老人去挖蒲根。回來經過加工後,分給將士們吃,有了食物就有了體力,打敗金兵也更有信心了。就這樣一連幾個月的堅守城池,南宋軍民靠吃蒲根終於擊破了金兵攻陷淮安城的計劃。在金兵死傷無數的不利形勢之下,金兀術決定退兵了。
淮安軍民歡呼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韓世忠元帥也奉皇上之命前來淮安慰問褒獎得勝軍民。韓元帥問:‘你們是如何應付無糧困難的?’有人回答:‘我們是吃抗金菜、牙根糧堅持下來的。’韓世忠不解地問:‘什麽是抗金菜、牙根糧?’楊國夫人夫人笑道:‘抗金菜就是蒲根上取下的蒲兒菜。牙根糧就是父老鄉親們從牙縫裏省下來的一點兒糧食。’韓元帥感慨地說:‘淮安軍民真是好樣的。隻是這蒲兒菜到底如何?’楊國夫人夫人笑道:‘快讓人送上一些給元帥品嚐品嚐。’說完,早有父老獻上煮熟的一盤蒲兒菜。韓世忠嚐了嚐,連說:‘好吃,好吃。’
從那時候起,蒲兒菜就成了淮安百姓公認的美味菜肴了,隻是在製作工藝上日臻精細,並且可以配製成多種色味俱佳的風味菜就是了。話說楊國夫人在金山把金國八十萬大軍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宋朝趁機三路北伐,反攻到淮河一線。楊國夫人的和丈夫韓世忠帶兵一直咬著金兀術窮追不舍,連打了十幾仗。戰鬥中楊國夫人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血流不止,無法隨大部隊一起行動了,隻好帶了貼身的女兵留在村裏養傷。
將養了幾天,前方傳來消息,韓世忠打了大勝仗。敵人被擊潰了,一支金軍的殘軍突然出現在村子附近。由於事出突然,村裏的百姓來不及撤退。眼看村子就要被血洗。楊國夫人鎮定自若,一麵將村子裏所有的人都組織起來保衛村子,一麵派人飛馬去向大部隊求救。
兩天過去,仍然不見援兵。楊國夫人不顧自己重傷未愈,決定帶著貼身的女兵出戰,將敵軍引開。楊國夫人身披百花袍,手提繡鸞刀,胯下桃花馬,帶領著女兵們將金兵殺得人仰馬翻。鏖戰中,楊國夫人望見敵陣中央有個騎白馬,身穿大紅袍的敵將在指揮。她心想‘擒賊擒王’,就揮刀催馬向敵將殺去。
敵將見楊國夫人殺來,連忙招架,才兩個照麵,手中的兵器就被楊國夫人磕飛了。敵將嚇得亡魂皆冒,轉身就跑。主將一跑,那些殘軍就更沒有鬥誌了,頓時一哄而散。楊國夫人仍不肯放,拍馬緊緊追著敵將而去。
敵將見楊國夫人緊追不舍,於是掏出弓箭,回身放出連珠箭。楊國夫人揮刀格擋不及,當胸中了一箭,從左乳透心而過,穿出後背,跌下馬來。敵將見楊國夫人身亡,便下馬來割楊國夫人的首級。不料剛到近前,楊國夫人突然跳將起來,一刀劈了過來。敵將大驚,連忙舉劍招架。雙方大戰數十回合,敵將瞅準機會,一劍刺入楊國夫人的小腹,用力一絞,頓時將楊國夫人的小肚子剖開,腸子流了一地。趁楊國夫人吃痛,敵將回手一劍砍在她的脖子上砍了下來。楊國夫人的人頭飛出,滾進了草叢。
敵將殺了楊國夫人,轉身去草叢裏撿楊國夫人的首級。不料才走了幾步,後心一涼,一截刀尖從前胸透出。刀抽出,敵將轉身,隻見刀柄捏在楊國夫人的無頭屍體手中。
楊國夫人殺了敵將,將自己的頭從草叢裏拎出來提在手裏,跨上桃花馬,向村子走去。走了一段路,看到路邊有個拾柴火的大爺,就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大爺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楊國夫人,於是忍住悲傷說:‘發如韭,割複生,頭如雞,割複鳴,怎不得活?’說也奇怪,聽完這話,楊國夫人慘白的人頭就忽然有了點血色。
楊國夫人謝過大爺,又向前走,沒多久碰到一位大娘,又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大娘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楊國夫人,於是忍住害怕說:‘抽刀斷水水更流,怎不得活?’
聽完這話,楊國夫人身上的傷口就愈合了一點。原來,這是楊國夫人下山時她的師傅傳給她的保命道法。如果受了致命重傷,隻要在一時三刻前問滿一百人這個問題,隻要人人都說她不會死,她就能複原。
楊國夫人一路走,一路問。問了九十九人,九十九人都說她能活。眼看離村子不遠,隻見路邊又個少婦牽著個三歲的娃娃。楊國夫人又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少婦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楊國夫人,剛要回答,身邊的娃娃害怕得接口說道:‘我媽說過,人沒有腦袋就死定了。’
聽了這話,楊國夫人的身子搖了三搖,晃了三晃,咕咚一聲跌下馬來,鮮血流了一地。那匹馬受了驚,拖著楊國夫人的屍體就向村裏跑去,一路留下一道長長的血跡。
等到村民把馬截住,楊國夫人的屍體就隻剩半個身子還扣在馬鐙裏。大家沿著來路回去,忍著悲痛把楊國夫人散落的屍塊撿回來拚好,安葬了。這就是‘馬拉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