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無奈的歎了一聲氣,自打遇著霍弋,仿佛這人便成了自己的克星,往昔那虎視天下的江東呂蒙已是不複存在了。


    霍弋領軍馬戡亂武陵蠻,自己是早便得了消息的,更是一力要求主公孫權派人往荊南溝通五溪蠻,以策動霍弋後方反亂,到時自己再以精銳之師馳突零陵,以迅雷之勢攻下零陵,如此,便可將霍弋經營已久的荊南基礎毀於一旦。


    但是,呂蒙自重傷中起,領軍到了漣水邊,看著對岸湘鄉守軍整備,自己卻是踟躕不前,如今霍弋居然以迅雷之勢討滅南蠻,這“霍”字旗升起,卻不僅僅是對呂蒙個人的重擊,更是對江東上下的震懾。


    帳中沉默良久,呂蒙起了身:“諸將且隨我出營一觀。”


    甘寧等一幹武將皆起身隨其除了帳門,呂蒙徑直出了水寨,隔著浩湯漣水,極力遠縱看向南岸荊南軍大營,隻見人影叢叢,血色大旗似張牙舞爪的怪獸,猙獰著向自己示威。


    仿佛是下了某種決斷,呂蒙的握著劍柄的左手明顯的青筋畢露。眾將正在茫然間,卻聽見一聲嘶啞的聲音:“諸君以為,若我自此退軍,我江東之士何日可登零陵之地?”


    甘寧是個血性漢子,這位江東有名的悍將,個子並不高,黑而瘦弱,然而精壯,仿佛渾身上下沒有一絲贅肉。他的目光深邃,瞪著眼看人的時候銳利的眼光仿佛此刻倒映著日光的漣水波紋一樣閃著光芒,令人不敢輕視。


    隻聽這漢子冷聲道:“呂將軍昔日一敗是輸了所有銳氣嗎?若將軍今日退軍,怕是江東士卒再也無人敢登漣水南岸了!”


    “興霸!你卻不要拿這些話來激子明,子明,如今荊南戰事已平,霍弋大軍回援零陵,此刻與霍弋開戰。孰為不智!再則,北地曹賊忽視江東,我兩家雖有嫌隙。實為唇齒相依,兩軍若鏖戰不休。實則是親者痛仇者快!你想單方麵撕毀兩方剛剛簽訂的湘水之盟嗎?”賀齊朗聲道,言之鑿鑿,卻是此刻對局勢最好的解讀。


    呂蒙左手微微鬆弛,顯是為賀齊的話所動。


    甘寧剛要再說什麽,卻是忽覺有人抓住了自己的肩膀,甘寧回頭看去,正是江東宿將宋謙。宋謙老沉持重,乃是江東元老級別的戰將,自是資曆甚隆,甘寧卻是不好再說什麽。隻得退後。


    宋謙上前一步,緩聲道:“子明,我奉都督令,領軍到此助陣於你,都督病中尚不忘叫我囑咐你。孫劉兩家的仇怨宜解不宜結,子明,若真的對劉備動武,怕是難以得到都督的認可啊!”


    實則宋謙的話卻是點醒了呂蒙,江東的都督曆來是舉薦而上任。周瑜舉薦魯肅,魯肅病重,這下一任都督的人選最大的熱門是自己無疑,自己戰功資曆在江東諸將之中皆是上選,更則主公亦是對自己青睞有加。但是一旦自己反魯肅之意,執意與霍弋開戰,那麽自己很可能失去魯肅的舉薦,那麽到底有些得不償失了。


    呂蒙冷眼看著對岸的霍弋大營,長出了一口濁氣,恨聲道:“失此良機,怕是日後再無法收回荊州了!子敬,汝其悔矣!”言罷,大吼一聲:“諸軍收拾行裝,回軍臨湘!”


    “喏!”諸將具是應聲,賀齊、宋謙卻是鬆了一口氣。


    次日,霍弋剛剛起身,連日的縱馬疾馳,差點讓自己散了架,但到底每日的慣例,卻是必不可少的。


    正待霍弋將劍路舞了一通,卻聽一近衛奏報:“將軍,對岸的江東軍撤走了!”


    霍弋聞言心中心情更是大好,手中的劍立時快了起來,劍光謔謔,十分的驚人,平日裏要花半個時辰時間使完的劍路,卻是一刻鍾便結束,收劍回鞘,朗聲道:“伯元,既然江東軍撤了,將陳武及那六十餘江東士卒的屍首收斂好,你帶些人,送過江去,便說,殺陳將軍的元凶乃是蠻族摩雲豹,賊酋已然授首,讓呂將軍節哀!”


    趙統是個老實人,卻以為將軍乃是憐憫江東士卒不能死歸故裏,這是義舉呢。當下額手應喏,緩緩退出,自去點起兩百軍士,護著那六十餘屍首,乘了兩艘戰船,往北邊去了。


    霍弋的荊南兩郡此時已然是大治了,右近江東,卻是因著剛剛議定的“湘水之盟”,兩軍雖小有摩擦,卻也相安無事,北邊有關羽的精銳荊州軍直麵襄樊一帶的曹軍,自己無事便往江陵輸送一些糧草輜重,更是將武陵蠻編練成軍的六萬人中的四萬人盡數發往關羽處。


    這些武陵蠻卻是不同往昔那般的烏合之眾,輸送也不是一天完成的,霍弋以三月為期,分批訓練這些蠻子,每批萬人。白日教授其戰陣合練之事,晚間則為其洗腦,教育其忠君之思想。


    霍弋的手法亦是很簡單,嚴明的軍紀加上管飽的吃食以及鮮亮的器械。至於思想上的教育,則更是借鑒後世的指導員、政委死路,這些個蠻軍中,每兩個百人隊,便專設一名主管軍紀的牙將,這個牙將亦是掌理著軍士的思想活動,晚上則灌輸一些忠君思想,更是以這些蠻漢的家人為切入點,做了好些工作。


    待到三月後,這些蠻軍自表象上看,已是頗具精銳之氣。再將之發往江陵,交由關羽聽調,更是具言這些蠻軍中,必得以漢軍為骨幹,亦可將這些蠻軍編入關羽的三萬荊州軍中,進行蠻漢混編。


    這些蠻軍個人勇力頗為出色,此刻,更是經霍弋的調教,通曉戰陣合擊之事,關羽自是十分歡喜。大半年過去,荊州軍擴充至八萬餘,這還不算上霍弋武陵、零陵兩郡五萬人馬。


    霍弋的武陵、零陵兩郡管理更是承平,第一批自民眾之中拔擢的官吏皆是由考試而生,少了世家在其中上下其手,霍弋更是不必擔心這些人的忠誠度,這些士子多半出身寒族,大半被霍弋編入軍中,自然,這些人扮演的角色便是霍弋在蠻軍中的指導員的身份。


    後世的紅軍之所以能具有駭人的戰鬥力,多半要歸功於這個角色存在的作用。一個指導員,不僅僅能夠保證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更可以提升這個軍隊的士氣,往私心裏說,霍弋潛意識裏,更希望,自己的軍隊能夠保持對自己的忠誠!


    霍弋雷霆間掃滅蠻夷,收編六萬餘蠻軍戰士,主公劉備卻是十分激賞,升霍弋做了忠節將軍,領荊南都督。帳下王衝升偏將,鄧艾升裨將。


    留下的兩萬蠻軍,都是霍弋讓各將從那蠻族青壯中簡拔而出的個人實力最為出色的人物,比之關羽的那四萬蠻軍,這些人卻更是精銳許多,霍弋將這些蠻軍與自己新編的五營人馬及自己的老部下重新編練,更是重新編製了自己手底下的人馬,使之看上去不再那般雜亂。


    霍弋將武陵、零陵兩郡兵馬分作五軍,武陵郡兵自成一軍,以零陵郡兵充實之,約六千餘,以岑雲為別部司馬統領,霍布衣副之。


    零陵郡內,霍弋的親軍並新練斥候新營,及所有騎軍為一軍,約七千餘。直屬霍弋,親軍以趙統為行營司馬主理,關興副之;斥候營以葉炤為前軍司馬主之,申屠強副之;騎軍號破襲,以李賀為鷹擊司馬主之。


    新編五營人馬為一軍,以蠻漢相雜充實之,約一萬五千餘人。直屬霍弋,常駐泉陵近側,五營主將皆為司馬職,人選不變。


    近桂陽郡鄧艾一部以蠻軍部分充實之,齊萬人,以裨將軍鄧艾主理此軍,霍良副之。


    北臨長沙一地為一軍,亦以蠻軍充實,計一萬兩千人,以偏將軍王衝主之,王賀、王鳴兩將副之。


    如此,霍弋的中路二軍彈壓零陵、武陵,居中調應,各軍又在四地駐防,人員備選已定,卻是比之過往繁雜更為精簡有效的多了。


    霍弋看著案前自己麾下各軍的部署,心中頓時安定了不少,如今自己已然是穩居兩郡之地,經營的雖算不得固若金湯,卻是十分厚實,已然是有了讓天下側目的實力了。


    便是此刻,關公立時發動對北地曹軍的攻勢,自己亦是有把握以手中的軍力守住荊州不失,不致似前世那般,出了“大意失荊州”的笑話。


    便在此時,霍弋突然接到了一個消息,主公大婚,著忠節將軍、荊南都督霍弋入川道賀。


    這卻算了,霍弋有些迷糊,在自己映像中,主公娶吳氏乃是年前的事,何以會拖到現時才發生?


    霍弋正在驚詫之際,卻是又得了一道命令,令霍弋領荊南軍兩萬入川,北向支援攻伐漢中。


    霍弋腦袋一懵,自己此時最忌諱的便是領軍離開荊南,一則,關公伐襄樊已然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自己前日往江陵交付最後一萬蠻軍時已然是得知關公有了這個意向,自己此時離去,雖說荊州諸軍的實力亦是空前強勁,但難保不會有意外發生。


    二則,自己麾下的軍士乃是自己一手訓練而成,若是自己一去漢中,主公要這兩萬軍永駐漢中,自己又該怎麽去回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將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畋於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畋於野並收藏三國之將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