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輸了嗎?”


    晉陽隊前排,郭朋目光灼灼的看著一網對麵的那幾個人,視線有些發散,也稍有些愣神,心裏如是想。


    那邊是他們今天比賽的對手,他們以黑馬之姿,拿下了小組第一,成功晉級第二階段小組賽。


    而和他們同組的三支球隊之一,對麵這一支也稱黑馬,和他們似乎差不多。


    同樣有一個被人們說是很有水平的核心,同樣是戰勝了老牌強隊,同樣的拿了小組第一。


    第二階段的小組賽第一場,他們碰麵了。


    無論比賽前的戰術演練以及熟悉如何,現在說起來似乎已經沒有意義。


    結果就是,他們的教練,以及他們,抱著不小的信心和期待所打的第一場比賽,他們所保持的信心,隻維持了不到半局。


    後麵的情況,用兵敗如山倒來形容,似乎稍有些過了,至少他和主攻手打的進攻還是屢有成效的。


    可比賽的形勢,切身感受之下,郭朋內心不得不承認,他的敗,不比山倒,但倒的已經不輕。


    從戰術和球員上,都被對方壓製了。


    連他這個最強手,也就是勉強看起來還行罷了。


    可能,大概,在這次比賽之後,如果大概了解一下他們這場比賽的人可能會說。


    嗯,大概會說,唉,那個郭朋小子,他實力挺強的,水平很不錯,可惜,他們的隊伍、隊友們差了點,最終沒能打的過蓬蠡隊。


    挺可惜的。


    可惜嗎?


    真的不可惜!


    郭朋有一個很好的心態習慣,那就是他雖然有一般少年天才的驕傲,從來不服人,可他卻也有十分清醒理智的頭腦。


    但不服人是沒錯,但他心底裏不會看不起比他的弱,也不會不承認比他的強。


    而現在,他確實的承認,對麵那個比他矮,看起來也比他瘦弱的人,比他強。


    從個人水平到帶隊水平,他都輸了。


    他的隊伍比對方差,差的不是隊友,他的隊友,論個人技術、身體素質,絕對不會差到處處被動的程度。


    當然,他這個核心,單從進攻技術,戰術攻等水平上看,雖然沒對方那麽全能優秀,但也不至於差的太多。


    可他的隊伍依然是輸的徹底,在對方沒在場的時候,上一局他輸了。


    這一局,教練放開了,再沒有那麽多的條條框框,而他和他的隊友也徹底的放開了。


    可上場以後,還是被對方帶領的球隊拉開了5分,接著讓他很不舒服的,對方下場了。


    他憋著一口氣,也帶領著球隊把比分扳回來,反超了。


    而等這個人上場後,整個隊伍的變化,即便他是對手,不身處其中,也真實的感覺到了與剛剛之前的不同。


    似乎那一群剛剛被他反超比分的平平之人,突然都變的更會打了,也更有一種發自心底裏的從容和自信。


    之前比賽時他感覺還沒那麽明顯,但從扳平到超出,再到被對方找回來,完全就像是突然變的兩支球隊,讓他感覺的極為明顯。


    然後,他們要輸了!


    雖然現在比分,對方才18分,隻領先他們兩分,連20分都沒到,差距也沒到遙不可及。


    可他內心裏已經沒有那種扳回的自信,甚至他認為,即便對方此時下場了,他也很難再扳回來,就如同第二局一樣。


    因為對方似乎已經被無形中添加進了一些,名為意識上的東西。


    種種由何而來?


    似乎不言而喻!


    這時候,郭朋突然想起了前段時間,他爸和八一隊教練商量他進入八一隊事情時說過的一些話。


    不是他爸說,而是他爸問的,八一隊來找他的教練給做出的解答。


    作為被挖角的年輕優秀運動員,八一隊雖然牌子夠硬,但給他的重視也是有的。


    開始是對方的一名工作人員,相當於球探的角色,後來對方的助理教練也過來了,特意和他爸討論了一些細節。


    他跳出晉省去八一,其實也相當於很多成年球員轉會一樣,隻是他沒有合同罷了。可一些細節上,完全不比球員轉會來的少。


    他的父親就充當了一個溝通兩隊的代理人。和晉省溝通,同時作為代理人,也會和八一隊商討,討論他進入八一隊以後,可能的定位、地位以及待遇等等。


    這其中,待遇其次,解放軍序列,本身就是一種待遇了。


    而最關鍵的,自然是他的發展,以及在隊伍中的定位。


    他的父親問起八一的助理教練,他在八一隊中的發展和定位,意思說白了就是,他過去了,以他的水平,能不能打上位置。同時還有教練的重視,以及可能有的在八一隊的未來。


    是核心,是主力,是輪換,甚至是替補?


    這其實也是郭朋所關心的,他畢竟年齡不大,又是球員,不好自己開口,自然隻能是他父親來問。


    本以為這位教練不會說的那麽太細致,甚至敷衍他,給他畫個餅啥的。


    沒想到,這位教練真就說了幾句。


    他首先就明確告訴郭朋,現在的他,進八一一隊,不可能。


    這個郭朋自然清楚,他還沒盲目自信到,他一個17歲的少年能直接進八一一隊。


    其次,又告訴他,八一是全國的,沒有地域之分,任何省市的球員來到這裏,他們的發展都是相對公平的。


    再最後,才說到了對他的具體分析,以及對他的定位。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這個定位。


    他會進入八一青年隊,他的初步定位是主力副攻,當然,八一青年隊人同樣不少,同被定位主力副攻的也不止一人,這依然會是一場競爭。


    郭朋不怕競爭,有對方的這個肯定足夠了。


    而最後,這位教練,他告訴郭朋,以郭朋現在的實力,隻要繼續夯實基本功,鍛煉體素,別自己掉鏈子,打上絕對的主力副攻,問題不大。


    但是,任何一名球員,隻要是自問優秀的,誰不想當那個真正的核心。


    這位教練就很直白的告訴郭朋,他目前還沒有那種身為核心的能力,更沒有那種真正意義上作為核心的意識。


    這能力怎麽練?意識是什麽?


    隻有一個原則,能在訓練、比賽中,帶著,甚至推著隊友走。


    戰術上,同樣如此,甚至本身自己就是戰術,能給整個隊伍的整體以及隊友帶來升華。


    至於怎麽做,需要自己去體會了。


    當主攻,當副攻,當大主攻、大副攻,是教練安排的,但安排的前提,可不是順手指指,要自己打出來。


    而當核心,那程度則是更要高的多。


    當時,那位教練說的最讓他有些不太明白的就是,他告訴郭朋,目前八一青年隊的核心是一位二傳手。


    也確實沒有地域區別,這是一位入隊將將兩年,年齡不到17歲的徽省少年。


    好,同樣排球很弱的徽省少年能當核心,那他這個晉省少年何嚐不可?這是一個好的信號。


    但他後麵就不明白!


    這個少年,整體技術方麵不是絕對最強的人。


    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教練和隊友們所認為的核心。


    技術不是最強,怎麽就能當核心了?


    他在體校,在青年隊,他的隊伍,他所見過的隊伍,哪個隊伍的核心不是水平最強的?


    那位教練又說了,從他進入八一隊後開始,他所要接觸的排球層次,將再不同於以往,他即將真正進入排球的世界。


    在新的層次裏,青年隊伍曾經的很多概念,都將再也沒有意義,而在新的層次裏,很多東西也將再不同以往。


    就比如,一支球隊的核心,就偏偏可以不是技術水平最強的人!


    不明白,不明白啊。


    可現在,他有些明白了!


    這位林幕,應該就是那位教練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核心吧。


    當然,這位林幕,技術是強的,但強的同時,同樣還有的,就是教練所說的那種上場與否,都能給球隊以及隊友帶來變化。


    甚至不在場,也因為他給球隊帶來了某些體係和引子,讓不比他隊友強的一群隊友,打出了遠超他們的技戰術水平。


    這大概就是那種意識了吧?


    他技術比我好些,帶隊也比我好,意識上更比我好,而且,大概,他已經走進了那位教練所說的新的層次了吧!?


    “嗶~”


    裁判一聲哨響,新的發球局開始。


    是對方的發球,這一次發球的,就是這位林幕!


    他一瞬間的警醒,頓時心神凝聚。


    仿佛之前思想亂飛的不是他一般,嚴肅、認真,身體微躬,擺出的接發球姿勢,一絲不苟。


    “砰!”


    強勢的大力跳發!


    即便見過好幾次林幕的跳發了,但他依然稍有些震撼。


    明顯沒有他強壯,但發出的球,卻是這般的有力有氣勢。一看就不好接的樣子。


    事實上,也的確不好接!


    比他的發球,更讓他內心不得不感慨的是,對方的發球,這麽打力道和氣勢,還依然能那麽的準。


    好吧,他不確定對方發球瞄準的是哪,好像說準有些太直覺。


    但事實上,隻要你多看幾次,你肯定、必然的認為準了。


    因為,他幾乎都打在邊端線夾角或者接發球球員的結合區域。


    幾乎沒有例外過。


    這難道還說是不準?!


    “嘭!”


    隻是一個閃念,甚至隻來得及讓郭朋去扭頭準備觀察球的位置。


    接著就是一聲悶響傳到了他的耳中。


    “嗶~”


    裁判鳴哨,司線裁判手中的小旗,堅定的指向了地麵!


    發球直接得分,比分19:16.


    “好球!”


    場邊,李教練禁不住就拍著手喝了個彩。


    教練給球員喊彩,不是那種性格特別外露的教練,一般顯然很少見。


    而李教練,可不算性格外露的人。


    也是這個發球,確實是讓他感覺精彩。


    就如同他當初第一次看到有人發跳發時那樣,給他心靈帶來的衝擊很大很大。


    當然,現在見的多了,衝擊心靈倒不至於。但有些感覺,嗯,就是那種,我跳我發,你們全都是弱者,和我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球員的那種感覺,很讓他覺得欣然。


    當初那個徐姓國手,身高不足1米9,在一群人高馬大,體格健碩的老外麵前,發球時就是那種氣勢。


    而現在,身高不算矮,但不算強壯,年齡、體質也不算有優勢的少年,在同一群少年麵前,所展現出來的氣勢,與他曾經所感受到的那種氣勢,何其相像。


    由不得他不給與一聲讚歎。


    “盧教練,小林這個發球,有當年徐震的幾分模樣,有你的幾分?”


    盧林和韓晨的師生問題暫告一段落,韓晨依然沒回替補席,被盧林留在了場邊,甚至還把魏瀟和周庭一起叫了過來。


    現在三個小球員離他們稍一遠些,在一邊看著球,邊討論著。


    盧林也暫時閑了下來,留心觀察起了比賽。


    林幕的攻防,以及林幕的發球,聽到李教練的喝彩,盧林也是欣慰點頭。


    他一直看著林幕成長起來,說實話連他有時都覺得稍有些感歎。


    確實是太快了。


    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八年成器,大多運動員都是在這樣一個範圍內一步步的成長。


    而林幕,隻是短短不到兩年,無論是技術還是意識,都已經成長到馬上可以和成年球員相比擬的程度了。


    就說這個發球,從他第一次教給林幕開始,到現在,這個力度揮展,以及發力揮臂所散發出來的氣勢,誰見到了都要不由的讚一聲——漂亮。


    至於和徐震和他當年比……


    “大概比我和徐震當年差點,可我們當年……”


    盧林偏過頭,回答著李教練的話,隻是說起評價對比,但斟酌了下才繼續說道:“當年的我們,怎麽說呢,我是模仿學習者,很多模仿的痕跡一直到我退役都沒徹底消磨掉。


    而徐震,他是跳發的創始者,這是大家公認的說法。但其實,他創造了跳發沒錯,但,是綜合了很多隊友的發球特點和發力特點,還有戴指導幫他總結規範,之後才有的他世界杯上的精彩亮相。


    大家都覺得震撼,確實也有夠震撼,但其實細剖析起來,裏麵很多東西,也同樣有著別人的痕跡。


    也是他當年年齡也不小,到後來,他也同樣沒有把這些痕跡徹底消磨。


    什麽是頂級球員?或者說最頂級的那種球星。


    我覺得吧,大概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和他的特點,否則他隻能算一個不錯的球員。


    如何成為球星呢?在我理解,大概先期是模仿、規範,到後來逐步圓融,再之後,有了自己的獨自特點融會其中,融會貫通之後,大概就可以算是了。


    我和徐震,都不算!而林幕吧……”


    “嗯,你的意思就是,林幕有他自己的特點了?”


    李教練的眉毛抖了抖,他曾經不是頂級球員,但盧林說的這個理論,他一琢磨倒也覺得十分有理。


    世界上公認的幾大球星,細數一下,似乎都是有自己的技術招牌,是那種別人也用,但你就是覺得對方是模仿的那種招牌。


    想想,確實是那麽回事呢。


    不過,林幕能被盧林說已經在起步,甚至起步走出一段了,倒讓他格外的多思量了幾下。


    原來,優秀的不僅僅是表麵呢!


    “倒還不至於,我剛說他比我們那會差,這個是肯定的,畢竟他現在體格和體質還沒成長到最佳。不過,他雖然沒融合到有自己特點的程度,但已經理出了一些雛形了,這一點,比我當年強。


    未來能成長到什麽程度,不好說,看他自己,也看環境的。就說現在吧,青年比賽的這個環境,給他成長的空間已經很少了。林幕可不是真偷懶,懈怠比賽……”


    盧林說著話,笑著搖搖頭。


    “哈哈,我也就那麽一說,要說小林這個性格,我是很認可的,真的是穩!”


    李教練笑著點頭,接著問道:“那怎麽樣?現在小林把局勢又打起了,馬上就要20分了,比分也領先3分,還換小韓上去嗎?”


    “先等他這個發球局……”


    盧林看著賽場,正準備說等林幕的這個發球局結束再看,結果林幕的第二個發球已經結束。


    又是一個幹脆利落、氣勢十足,且力道和角度都極佳的發球。


    對方的防守接發球陣型未做多大變動,林幕可不會手軟。


    幾乎同一位置,讓對方似乎觸手可及,但偏偏鞭長莫及。


    20:16.


    第三局,蓬蠡隊的比分正式跨入20分,把比分拉到了局末。


    且領先了對方4分。


    從上場落後一分,到領先四分,林幕的上場,效果立竿見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男排,男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寸人止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寸人止一並收藏男排,男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