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李治帶著從他老子那兒繼承來的巨大‘遺產’,小心翼翼的回到長安。


    他老子的屍首還等著他登基後送去太極宮來著,所以眼下馬虎不得。


    此李治非彼李治。


    為何這麽說?畢竟此時的李治,帶著曆史記憶從新世紀穿越而來,如若他在是個學生時期曆史考滿分的人,那麽就真的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從而真正走向人生巔峰。


    文中的這位主角是這麽想的,他才不會被那些套路給圈上,使得自己掉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雖說在這之前,李治跟媚娘就有不僅僅隻是一麵之緣這麽簡單,隻是自己確實第一次見著,當真是符合他的口味。


    要麽說大家都想爭著做皇帝呢,多‘幸福’的一件事兒。


    他都不忍心眼睜睜的看著她去感業寺,就此孤獨終老。


    不過...


    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李治在回京的路上便下定決心,堅決不能將這個禍根子帶回宮裏去。


    隻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想要多少個媚娘不可?


    若是當年那個李治不是個妻管嚴,不把大權交付到老婆手上,她便不會萌生掌握政權的野心,那之後就不會發生帝後爭鋒這一幕。


    再往前了說,千不該萬不該,就不應該玩那一招脫胎換骨。跟陽某湖的大閘蟹似的,拉去岸邊遊一圈,回來就能改頭換麵。


    這樣的形容應該也算接地氣兒,去感業寺逛一圈後的媚娘,順利成為寵妃,並火速擊敗競爭者登上後位,為日後稱霸天下打下了穩固基礎。


    這中間要不是李治在‘發功’,在嚴謹的封建社會製度下,任憑媚娘有通天本事,也不可能解鎖往後的成就。


    如果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定有個默默無聞的女人,這是可有可無的。反之,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必定少不了家底殷實的男人撐腰。


    雖然那段時間,李治基本上是實現了君主集權,但弊卻大於利。


    當他發現事情遠遠比長孫無忌,於誌寧,韓媛等人預想的還要糟糕時,媚娘的野心就像冬日裏的枯草遇火,越扇就越發燒得旺盛,澆都澆不滅。


    此時此刻在後悔,已為時過晚。


    所以說此李治非彼李治呢,重生而來的李治更加清醒,他勵誌要做史上最反套路,最牛氣,且最長命的皇帝。


    但上下打量著自己的身體,作為一個男人,生得如此皎潔白皙,瘦弱單薄,怎麽能跟以胖為美的主流審美去‘抗衡’。


    歸根結底,還不是缺乏鍛煉給鬧的!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吃飯,多鍛煉身體才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了健康的體魄,天下炙手可得。


    想到這裏,李治心裏不禁一陣暗自竊喜,這個狗屁的穿越到目前為止還算順利。等到了一號,自己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往後在按照曆史的反向去抉擇,做這天下間的王者,又有何難!


    “嗬嗬嗬嗬嗬...”李治眯著眼睛一陣偷笑。


    身邊的大臣們挨個麵麵相覷,完全不知這位即將繼位的君王此時在想何事。


    “先帝仙逝,本是國之大喪...”


    長孫無忌最先開口說話,李治立馬回過神來,扯開話題敷衍過去。


    他這位元舅如今也五十好幾,細算下來,應該五十五,話語間還是那麽威嚴。


    機關算盡一輩子,要不是早期李治帶著媚娘親自上門,去他府裏商議廢王皇後的事情上,碰一鼻子灰後結下梁子。


    最要命的是,又讓李義府和許敬宗這兩個小人得誌。單憑這兩人,就不可能會輕易放過長孫無忌。


    此時此刻的這位元舅說話這麽剛正不阿,很難想象,晚年竟處於一種隨時都會遭到打擊報複的狀態。


    麵對這種局麵,一生好強的長孫無忌也不得不裝聾作啞,隻是他還是低估了媚娘的報複心,她怎麽可能會放過,那個曾今讓她出醜的政治宿敵。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問題的根始終還是出在李治這兒,天下已成大局,他非要背道而馳,俗話說得好,‘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隻要媚娘不出感業寺,就沒有這麽多事兒。國家命運,居然從一個女人身上發生改變,真是恐怖如斯。


    李治也不是沒有爭強好勝心的,自打他重生後,心裏無數次在合計著,天下命運竟讓一個女人隻手遮天了去,那是這幫大臣們太無能,甚至是李治本身太寵老婆的緣故,跟女人不女人的關係不大。


    這樣是不對的,這個從現代重生來的李治跟他們不一樣,並不會像他們這般愚蠢,至少他自己是這麽想的。


    所以他的心裏一直在算計,如果把媚娘放出來,他勢必不會像曆史上那個李治那樣妻管嚴,他一定會把媚娘治得服服帖帖的!


    可在回想著這個女人的手段,實在是太可怕了,穩穩當當的也不錯,沒必要非要去較那股勁兒,聰明人都懂得收放自如。


    當然,眼下也沒有閑情雅致去糾結媚娘的何去何從,李治暈倒後在睜眼,就被長孫無忌給慌慌張張安排回了長安。u看書w.uuanshu


    隨後,四千名禦林軍才會從翠微宮,將太宗皇帝的遺體一路‘護送’回京。


    先來回憶下李治的太子之位是從何而來,就知道為何眼下無心顧及其他。


    親媽長孫皇後生的長子,也就是先前的太子李承乾,要不是缺心眼,一失足掉到大坑裏,顯然太子之位必定是穩坐的,那也就沒了後來那些破事兒。


    本來太子之位就在長孫皇後生的這三個兒子間徘徊,不論立哪一個,那不都是他老李家的嫡出太子。


    就跟當年朱棣搶他小侄兒皇位一個道理。


    隻要不是什麽原則性問題,翻來覆去,這國家最終不都還是姓朱,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


    按理說魏王李泰也是順理成章,穩拿太子位的,隻因結交朝中群臣,並依附為朋黨,這些都無傷大雅,好端端的,這幫人成天沒事兒就嚷著要立魏王為太子。


    這不得讓太宗瘮得慌啊,要真立了魏王,那還有李承乾跟李治的活路?所以瞎嚷嚷並沒給李泰帶來好運,反而被降級為順陽王。


    想必當時李泰的心裏肯定有千千萬萬隻奔騰的草泥馬飄過,那場麵勢必比動物大遷徙的場景還龐大。


    隻因李承乾跟李泰惡鬥多年,這才讓李治撿了個大便宜,眼下如若將太宗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出去,太子又不在朝,那極大幾率鬧事的就是李泰。


    其次就是李承乾,儲君多年,死黨眾多,若是得知太宗暴死的消息,難免不會蠢蠢欲動。


    所以眼下,即便李治想美人,也沒那份心思,心有餘而力不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的大唐不能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暴走八零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暴走八零後並收藏朕的大唐不能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