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張曉末世經驗再豐富,也被這一幕徹底震驚到了。
她目瞪口呆地望著牢房外的女貴族,半晌無語。
最後,還是這位女貴族率先開口:“你聽得懂英語嗎?有沒有哪裏不舒服?還在發燒嗎?你被子旁邊有個耳溫計,你測一下,把顯示屏上的溫度舉給我看看。”
耳溫計?顯示屏?這兩個詞從古人嘴裏說出來,怎麽聽怎麽違和啊!
張曉晃了晃神,下意識地低頭去看,果然在一團帶著汙漬的白色被子旁發現了一個顯然是現代工藝的玩意,還真是耳溫計。她把耳溫計順手拿起來,大概明白是怎麽回事了,這裏還是二十一世紀,自己沒有穿越,這一切肯定有合理的解釋。
於是,張曉轉過頭,想問問外麵的女人,結果張開嘴竟然一個字都沒有吐出來。
心裏“咯噔”一下,張曉又嚐試著說了句話,還是同樣的無聲無息,好像聲音到了嗓子眼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張曉不死心,深吸口氣,用力喊了一句,這回倒是有效果了,隻不過發出的聲音嘶啞得如同刮鍋挫鋸一般,根本聽不清內容,音量也小得可憐,仿佛隻是一連串無意義的氣音。
見她這個樣子,牢房外的女人了然道:“這是喉頭水腫引起的聲音嘶啞,你一直在發高燒,情況比較嚴重,一時半會說不出話很正常,如果你不想一直啞著,最好兩、三天內別強迫自己說話,就算你逼著自己講話,也發不出聲音的。”
張曉聽她這麽說,不禁有些著急,說不出話,怎麽問明白當下的處境?被囚禁在這複古牢房裏算是怎麽回事?這裏究竟是什麽地方?自己到底昏迷了多長時間?車呢?!想到這些,張曉猛地站起身,兩三步衝到鐵柵欄邊,抓著冰冷的鐵條用眼神示意牢房外的女人把門打開。(.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那中年女人在張曉起身時就退到牆根去了,和牢門保持著至少兩米的距離,遠遠望著張曉說道:“你先測體溫,如果你沒有發燒,我會讓他們放你出來的。”話音剛落,張曉已經把測過體溫的耳溫計穿過鐵柵欄的空隙舉到了她麵前,顯示屏上的數字表明,被測人體溫完全正常。
中年女人隔空看了一眼,點點頭,說了句“你等等”,便提著裙擺消失在了牆壁的拐角處。
張曉方才一睜眼就知道自己沒再發燒了,雖然還有些頭重腳輕,但和發燒造成的虛弱感不同,這應該是躺得時間太久以及感冒沒徹底痊愈的症狀,所以張曉沒有跟那個女人糾纏,既然她說隻要不發燒便可以離開,就按她說的做吧。
不過張曉也沒有幹等著,她用手摸索著研究了一下牢門的鎖頭,發現複古得還真夠徹底的,連門鎖都不是現代的構造,莫非這真是一座古堡?
帶著疑問,張曉開始重新打量這間牢房――組成牆壁的石頭每一塊都被細心打磨過,但那凹凸粗糙的觸感無不彰顯著它們的原始和厚重,這應該是如假包換的岩石,不是什麽牆磚或者人造材質,至於關人的鐵柵欄,就更加貨真價實了。
看著這些,張曉不禁疑惑起來,澳大利亞不是歐洲,曆史上,這裏的原始居民除了土著就是被英國流放的犯人,按理說不會有歐洲貴族來這裏大興土木修建古堡,這間牢房的存在,實在太突兀了。
正疑惑著,牆角那頭又傳來了腳步聲,張曉條件反射的想去抓刀,卻摸了個空,這才想起自己如今是階下之囚,怎麽可能攜帶武器?身陷圇圄,局麵被動,隻能以不變應萬變了。
於是,張曉退後幾步,站在牢房中央,靜靜等著來人露麵。
很快,剛剛那個中世紀貴族打扮的女人首先進入了張曉的視線,緊接著,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不緊不慢地從後麵踱了出來,這個男人倒是一副現代人的穿著,棒球帽、滑雪衫、衝鋒褲、登山靴,看樣子大概四十多歲,滿臉胡渣,眼窩深陷,一雙藍色的眼睛在高高的眉骨下略微眯縫著,透著那麽一股子陰冷。
張曉一看到他,瞳孔便驀地一縮,全身不由自主地緊繃起來,因為男人的右手中,抓著一把鋥明瓦亮的長筒步槍,配上男人陰冷的表情,實在不是什麽令人安心的畫麵。
中年女人似乎察覺到了空氣中的緊張氣氛,回頭看了男人一眼,有些埋怨地說道:“我跟你說了,他已經退燒了,你非要帶著槍來,嚇著別人。”說完,她又望向張曉,語氣明顯和緩了幾分,“孩子,我們這也是逼不得已,你別怕,再測一次體溫給我們看看,沒問題的話,就讓你出來。”
張曉忽略了中年女人對自己的稱呼,按她說的照做了。
拿槍的男人看了一眼耳溫計上的數字,也沒說什麽,從滑雪衫裏掏出把造型奇特的巨大鑰匙,打開了牢門,然後握著步槍,退到了一旁。
張曉迅速閃出牢房,警惕地看著麵前這一男一女,她知道,牆壁的拐角應該是出口,可拿槍的男人擋住了去路,絲毫沒有挪動步子的意思,隻是用他那雙陰鶩的眼睛盯著張曉,看的人心裏發毛。
張曉想離開這裏,又有一肚子的問號,無奈發不出聲音,臉上便不自覺地焦急了幾分。
中年女人適時迎了上來,主動說道:“你別著急,我叫索菲亞,他是托馬斯,我們沒有惡意。”
沒有惡意?聽到這四個字,張曉腦袋一炸,渾身起了一串雞皮疙瘩,連忙後退兩步,目光不停地在這對男女身上遊移,身體甚至做出了防禦反應。那個叫做托馬斯的男人看見張曉的站姿,眉頭微微抽搐了一下,手指一動,幾乎有把槍端起來的趨勢。
索菲亞沒有注意到托馬斯的動作,隻看到張曉忽然激動起來,趕緊出言安撫道:“你別害怕,我們真的沒有惡意,把你關起來,因為你一直高燒不退,我們不知道你是病了,還是會變成那種東西,為了大家的安全,才不得不這麽做。”
說著,索菲亞話鋒一轉,又問道:“你知道那種東西吧,庫伯說,他找到你的時候,你好像開著車跑了很遠的路,你一定也見過那些……那些喪屍,對嗎?”
張曉的腦子飛速旋轉著,處理著索菲亞話裏的信息,很快便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看來,她失去意識前看到的人影並不是幻覺,應該就是索菲亞口中的庫伯,這個人發現了在越野車旁昏倒的張曉,並且把她帶到了這裏,但因為張曉發著高燒,這裏的人吃不準她是否會變成喪屍,所以又把她關了起來,眼下燒退了,警報解除,便放她自由了。
想到這一層,張曉的緊張情緒稍稍緩解了幾分,如果麵前這兩人真要對她不利,根本不必等到現在才動手,她昏迷的時候,機會大把。
而且,從他們隔離張曉的行為上看,這裏的人肯定跟喪屍有過近距離接觸,甚至親眼見證過活人喪屍化,所以才對潛伏期的症狀有一定的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仍然肯冒著風險收留發燒的張曉,采取隔離而不是更極端的措施,說明他們還心存仁慈,是一群尚未泯滅人性的幸存者。
在張曉重生前的那個末世裏,經曆了數年末日煎熬的幸存者們早就沒了這份善心,對來曆不明的高熱患者,肯置之不理就算好的了,至於壞的,那真是什麽手段都有。
想著這些,張曉的神情略微緩和了一些,索菲亞也發現了她的變化,忙趁熱打鐵地上前一步,絮絮叨叨地說道:“你先跟我走吧,你昏睡了一整天,一定餓了吧,我帶你去洗個澡,換身衣服,然後再吃點東西。其他事,等你吃飽了再說,或者你吃飯的時候,我說給你聽。”
張曉一聽說自己昏睡了一天,哪有心思洗澡換衣服吃飯,她現在隻想弄清楚這裏究竟是什麽地方,還有自己的車在哪!
不過這些人也算救了張曉一命,如果不是他們好心收留,她就得在荒郊野外意識不明地躺一天,那後果,不用想也知道凶多吉少。張曉心存感激之餘不好表現得太無禮,反正也得先想辦法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離開這間牢房再說吧,至少弄副紙筆,用寫的也行啊。
於是,張曉衝索菲亞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跟她走。
索菲亞顯得很高興,甚至有些雀躍地在前麵帶路,張曉不禁微微錯愕,說實話,她還從沒見過能在末世裏保持這麽良好心態的正常人,她看著索菲亞身上的中世紀華服,怪異的感覺越發強烈。
不一會兒,索菲亞帶著張曉拐過牆角,從牆後的螺旋台階拾級而下,轉了三、四圈後才走到盡頭。張曉一直在打量四周,發現這裏的牆壁呈弧狀,組成了一個圓形的空間,像一個胖胖的煙囪,石質的螺旋台階便是繞著這個煙囪的內壁建造而成,現在他們站立的地方,是這個煙囪的底部,空間不大,也沒有任何裝飾,隻在煙囪壁上豎著一扇哥德式的木質大門。
她目瞪口呆地望著牢房外的女貴族,半晌無語。
最後,還是這位女貴族率先開口:“你聽得懂英語嗎?有沒有哪裏不舒服?還在發燒嗎?你被子旁邊有個耳溫計,你測一下,把顯示屏上的溫度舉給我看看。”
耳溫計?顯示屏?這兩個詞從古人嘴裏說出來,怎麽聽怎麽違和啊!
張曉晃了晃神,下意識地低頭去看,果然在一團帶著汙漬的白色被子旁發現了一個顯然是現代工藝的玩意,還真是耳溫計。她把耳溫計順手拿起來,大概明白是怎麽回事了,這裏還是二十一世紀,自己沒有穿越,這一切肯定有合理的解釋。
於是,張曉轉過頭,想問問外麵的女人,結果張開嘴竟然一個字都沒有吐出來。
心裏“咯噔”一下,張曉又嚐試著說了句話,還是同樣的無聲無息,好像聲音到了嗓子眼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張曉不死心,深吸口氣,用力喊了一句,這回倒是有效果了,隻不過發出的聲音嘶啞得如同刮鍋挫鋸一般,根本聽不清內容,音量也小得可憐,仿佛隻是一連串無意義的氣音。
見她這個樣子,牢房外的女人了然道:“這是喉頭水腫引起的聲音嘶啞,你一直在發高燒,情況比較嚴重,一時半會說不出話很正常,如果你不想一直啞著,最好兩、三天內別強迫自己說話,就算你逼著自己講話,也發不出聲音的。”
張曉聽她這麽說,不禁有些著急,說不出話,怎麽問明白當下的處境?被囚禁在這複古牢房裏算是怎麽回事?這裏究竟是什麽地方?自己到底昏迷了多長時間?車呢?!想到這些,張曉猛地站起身,兩三步衝到鐵柵欄邊,抓著冰冷的鐵條用眼神示意牢房外的女人把門打開。(.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那中年女人在張曉起身時就退到牆根去了,和牢門保持著至少兩米的距離,遠遠望著張曉說道:“你先測體溫,如果你沒有發燒,我會讓他們放你出來的。”話音剛落,張曉已經把測過體溫的耳溫計穿過鐵柵欄的空隙舉到了她麵前,顯示屏上的數字表明,被測人體溫完全正常。
中年女人隔空看了一眼,點點頭,說了句“你等等”,便提著裙擺消失在了牆壁的拐角處。
張曉方才一睜眼就知道自己沒再發燒了,雖然還有些頭重腳輕,但和發燒造成的虛弱感不同,這應該是躺得時間太久以及感冒沒徹底痊愈的症狀,所以張曉沒有跟那個女人糾纏,既然她說隻要不發燒便可以離開,就按她說的做吧。
不過張曉也沒有幹等著,她用手摸索著研究了一下牢門的鎖頭,發現複古得還真夠徹底的,連門鎖都不是現代的構造,莫非這真是一座古堡?
帶著疑問,張曉開始重新打量這間牢房――組成牆壁的石頭每一塊都被細心打磨過,但那凹凸粗糙的觸感無不彰顯著它們的原始和厚重,這應該是如假包換的岩石,不是什麽牆磚或者人造材質,至於關人的鐵柵欄,就更加貨真價實了。
看著這些,張曉不禁疑惑起來,澳大利亞不是歐洲,曆史上,這裏的原始居民除了土著就是被英國流放的犯人,按理說不會有歐洲貴族來這裏大興土木修建古堡,這間牢房的存在,實在太突兀了。
正疑惑著,牆角那頭又傳來了腳步聲,張曉條件反射的想去抓刀,卻摸了個空,這才想起自己如今是階下之囚,怎麽可能攜帶武器?身陷圇圄,局麵被動,隻能以不變應萬變了。
於是,張曉退後幾步,站在牢房中央,靜靜等著來人露麵。
很快,剛剛那個中世紀貴族打扮的女人首先進入了張曉的視線,緊接著,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不緊不慢地從後麵踱了出來,這個男人倒是一副現代人的穿著,棒球帽、滑雪衫、衝鋒褲、登山靴,看樣子大概四十多歲,滿臉胡渣,眼窩深陷,一雙藍色的眼睛在高高的眉骨下略微眯縫著,透著那麽一股子陰冷。
張曉一看到他,瞳孔便驀地一縮,全身不由自主地緊繃起來,因為男人的右手中,抓著一把鋥明瓦亮的長筒步槍,配上男人陰冷的表情,實在不是什麽令人安心的畫麵。
中年女人似乎察覺到了空氣中的緊張氣氛,回頭看了男人一眼,有些埋怨地說道:“我跟你說了,他已經退燒了,你非要帶著槍來,嚇著別人。”說完,她又望向張曉,語氣明顯和緩了幾分,“孩子,我們這也是逼不得已,你別怕,再測一次體溫給我們看看,沒問題的話,就讓你出來。”
張曉忽略了中年女人對自己的稱呼,按她說的照做了。
拿槍的男人看了一眼耳溫計上的數字,也沒說什麽,從滑雪衫裏掏出把造型奇特的巨大鑰匙,打開了牢門,然後握著步槍,退到了一旁。
張曉迅速閃出牢房,警惕地看著麵前這一男一女,她知道,牆壁的拐角應該是出口,可拿槍的男人擋住了去路,絲毫沒有挪動步子的意思,隻是用他那雙陰鶩的眼睛盯著張曉,看的人心裏發毛。
張曉想離開這裏,又有一肚子的問號,無奈發不出聲音,臉上便不自覺地焦急了幾分。
中年女人適時迎了上來,主動說道:“你別著急,我叫索菲亞,他是托馬斯,我們沒有惡意。”
沒有惡意?聽到這四個字,張曉腦袋一炸,渾身起了一串雞皮疙瘩,連忙後退兩步,目光不停地在這對男女身上遊移,身體甚至做出了防禦反應。那個叫做托馬斯的男人看見張曉的站姿,眉頭微微抽搐了一下,手指一動,幾乎有把槍端起來的趨勢。
索菲亞沒有注意到托馬斯的動作,隻看到張曉忽然激動起來,趕緊出言安撫道:“你別害怕,我們真的沒有惡意,把你關起來,因為你一直高燒不退,我們不知道你是病了,還是會變成那種東西,為了大家的安全,才不得不這麽做。”
說著,索菲亞話鋒一轉,又問道:“你知道那種東西吧,庫伯說,他找到你的時候,你好像開著車跑了很遠的路,你一定也見過那些……那些喪屍,對嗎?”
張曉的腦子飛速旋轉著,處理著索菲亞話裏的信息,很快便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看來,她失去意識前看到的人影並不是幻覺,應該就是索菲亞口中的庫伯,這個人發現了在越野車旁昏倒的張曉,並且把她帶到了這裏,但因為張曉發著高燒,這裏的人吃不準她是否會變成喪屍,所以又把她關了起來,眼下燒退了,警報解除,便放她自由了。
想到這一層,張曉的緊張情緒稍稍緩解了幾分,如果麵前這兩人真要對她不利,根本不必等到現在才動手,她昏迷的時候,機會大把。
而且,從他們隔離張曉的行為上看,這裏的人肯定跟喪屍有過近距離接觸,甚至親眼見證過活人喪屍化,所以才對潛伏期的症狀有一定的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仍然肯冒著風險收留發燒的張曉,采取隔離而不是更極端的措施,說明他們還心存仁慈,是一群尚未泯滅人性的幸存者。
在張曉重生前的那個末世裏,經曆了數年末日煎熬的幸存者們早就沒了這份善心,對來曆不明的高熱患者,肯置之不理就算好的了,至於壞的,那真是什麽手段都有。
想著這些,張曉的神情略微緩和了一些,索菲亞也發現了她的變化,忙趁熱打鐵地上前一步,絮絮叨叨地說道:“你先跟我走吧,你昏睡了一整天,一定餓了吧,我帶你去洗個澡,換身衣服,然後再吃點東西。其他事,等你吃飽了再說,或者你吃飯的時候,我說給你聽。”
張曉一聽說自己昏睡了一天,哪有心思洗澡換衣服吃飯,她現在隻想弄清楚這裏究竟是什麽地方,還有自己的車在哪!
不過這些人也算救了張曉一命,如果不是他們好心收留,她就得在荒郊野外意識不明地躺一天,那後果,不用想也知道凶多吉少。張曉心存感激之餘不好表現得太無禮,反正也得先想辦法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離開這間牢房再說吧,至少弄副紙筆,用寫的也行啊。
於是,張曉衝索菲亞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跟她走。
索菲亞顯得很高興,甚至有些雀躍地在前麵帶路,張曉不禁微微錯愕,說實話,她還從沒見過能在末世裏保持這麽良好心態的正常人,她看著索菲亞身上的中世紀華服,怪異的感覺越發強烈。
不一會兒,索菲亞帶著張曉拐過牆角,從牆後的螺旋台階拾級而下,轉了三、四圈後才走到盡頭。張曉一直在打量四周,發現這裏的牆壁呈弧狀,組成了一個圓形的空間,像一個胖胖的煙囪,石質的螺旋台階便是繞著這個煙囪的內壁建造而成,現在他們站立的地方,是這個煙囪的底部,空間不大,也沒有任何裝飾,隻在煙囪壁上豎著一扇哥德式的木質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