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造紙,相比古代傳統工藝,現代製造工藝簡單粗暴多了。


    這種簡單粗暴,首先在原材料。


    簡而言之,傳統的造紙工藝,使用的原材料,最初是麻,後來漸漸擴充到樹皮,藤皮,稻草麥秸,竹。


    種類看似繁多,實際上局限性頗大,獲取並不容易。


    至於木頭本身,因為缺乏必要的加工手段,一直不被采用。


    而現代造紙工藝,幾乎是什麽都能用,木頭是主力,原生木漿紙更是受到市場推崇。


    甚至植物纖維之外,金屬,玻璃纖維,也可以用來造紙。


    其次在設備。


    造紙原材料的變化,歸根結底在設備。


    古來沒有好用的設備,所以要想獲得造紙需要的植物纖維,隻能從苧麻樹皮稻草等相對比較容易加工的植物組織中獲取。


    因為這個原因,竹子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都不是造紙原材料,因為加工起來實在是困難。


    可現代的機械設備,別說木頭,就是鋼鐵,還是該切切,改削削。


    這樣的情況下,那些樹皮稻草什麽的,反而不重要了。


    現代化的大型造紙廠,都是直接把木材打碎提取植物纖維製作製漿,而且事先會把樹皮剝掉去除。


    在此之外,古法手工紙的撈取壓榨烘幹,等人力操作環節,現代工藝中也幾乎都被設備取代。


    這就使得原本看上去很複雜的東西,變得很簡單,效率也隨之獲得巨大提升。


    最後就是工藝本身了。


    傳統造紙工藝,反複浸泡,反複蒸煮,反複漂洗,反複捶打,人工撈紙,日光自然漂白,耗費的時間不是一點半點。


    就以竹紙為例,最初以竹為原材料造紙,砍下來的竹子,光浸泡殺青就得一百天以上。


    即便後來改進工藝,加石灰一起泡,也得七天七夜。


    然後,漂白劑是沒有的,全靠日光,纖維的軟化,木素的去除,頂了天就是石灰草木灰。


    而現代造紙工藝,酸,堿,漂白,一股腦兒用上,突出一個簡單粗暴。


    搞清楚這些,基本的方向也就有了。


    首先工藝。


    簡而言之,要想使造紙原材料來源更廣泛,必須先證明新的材料可以造出紙來。


    就好比木頭。


    木頭作為原材料造紙,理論上是沒問題的,實際上也沒問題。


    問題就在於,以當下的技術條件,能不能做到。


    其次設備。


    粉碎機,打漿機,抄紙機,隻要這些設備搞出來,那麽即便以當下的條件沒法直接用原木造紙,依然會對整個造紙行業的提升產生巨大影響。


    也因此,在動手開始驗證工藝之前,陳遠便繪製了流程圖,設備草圖,交由工匠製作設備模型,組裝生產線模型。


    緊跟著,工藝驗證也正式開始。


    這是李二走後的第三天。


    這天一早,如過去兩天一樣,他到別墅吃早飯,飯後,來到河邊一處臨時搭建的工棚。


    棚子底下,碎木料已經準備好了,都是人工劈砍並撿除雜質的。


    需要用到的蒸煮器皿,漿槽,抄紙器,石磨,等也都準備就緒。


    這是大事,縱然從未開口詢問,這個時候,長孫皇後還是在長樂和永嘉的陪同下跟了過來。


    而事實上,直到這個時候,三人才知道準備用來造紙的原材料,竟是木頭。


    當下長孫皇後便忍不住驚訝道:“這木頭也能造紙?”


    “是啊陳大哥,木頭也能拿來造紙的麽,造紙,難道不應該用樹皮?”長樂也十分疑惑。


    陳遠笑著說道:“木頭肯定能造紙,我拿給你們用的衛生紙,也都是原生木漿紙,屬於市場上的高檔產品。


    但是我不確定我能不能用木頭造出紙來,所以我要先試試。”


    理論是肯定沒問題的。


    實際上,也沒有問題。


    可這並不等於他就一定能用木頭造出紙來,所以才需要嚐試驗證。


    怎麽驗證,簡單,先煮。


    具體來說,就是調石灰水,倒入鼎中,然後把準備好的碎木料,一股腦兒都倒進去,蓋上蓋子,開大火燒。


    好像這裏就開始產生汙染了。


    原材料蒸煮,是為了去除木素和一些可溶性雜質,促使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分離軟化。


    加入石灰水的好處,便是可以促進加快分離軟化的過程,可石灰水是堿,高溫濃縮,再溶解木素和一些其它東西,就是汙染。


    而且是很嚴重的汙染,稱之為造紙黑液。


    這事說大似乎不大,可說小,卻也絕對不小。


    因為但凡見過紙廠的,就知道這玩意多厲害,一家汙水不處理直接排放的小造紙廠,用不了幾次,就能汙染一個鎮,使得大大小小的溝渠裏水變成醬油。


    可話又說回來,不加似乎又不行。


    不加,蒸煮需要的時間就太長了,幾天幾夜,都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而相對來說,石灰不但經濟易獲取,本身性質相對溫和,處理起來也容易很多。


    畢竟初中生都知道,石灰水裏麵通入二氧化碳,便可將鈣離子沉澱下來,形成白色碳酸鈣沉澱。


    而那些強酸強堿,不但腐蝕性驚人,對環境破壞大,想要處理也殊為不易。


    也因此,雖然還是會產生汙染,但相對來說,其實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到底要蒸煮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反正古法以竹子造紙,說是幾天幾夜,還是石灰水,而現代工藝,肯定要不了那麽久。


    好在對他來說,這並不重要。


    對他來說,隻要驗證工藝可行,可以用木頭把紙造出來,就夠了。


    具體每道工序用多長時間,怎麽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完全可以讓接手的工匠慢慢研究。


    <a href="http://m.beqege.cc" id="wzsy">beqege.cc</a>


    所以,一個上午,中午吃飯,午睡,到下午三點多,蒸煮工序便宣告結束。


    此時蓋揭開,一看,液體果然很黑,還有點衝鼻。


    反而是裏麵的碎木,仿佛肉一樣被燉爛了不說,撈出來過水衝洗,顯得很白。


    柔軟度也不錯,手裏捏著搓,感覺像絮狀物多過像硬質纖維。


    接下來便是打漿了。


    傳統造紙術打漿,不論是人力還是借助水力,一般是舂搗。


    這裏,他打算用石磨,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複橫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色小雨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色小雨傘並收藏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複橫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