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人格從來沒有經曆過一次戰鬥像今天這麽煎熬的。
從風宇熟練掌握覺醒能力之後,大部分戰鬥都是順風順水。即便在銀河係魯坦星域麵對“雙子星”時,也僅僅是造成阿亞拉的犧牲,風宇自己並沒有承受太大的壓力。
但是今天他從一開戰就被壓製住了,不管是武器性能還是格鬥技巧,“死神”都穩穩壓他一頭。自始至終他都看不到一絲勝利的希望,甚至連維持一個均勢都做不到。
一對一的情況下打不過技術流超級王牌也算是正常,畢竟感性人格是從sc0103年在“世界邊緣”搶奪ms-102時才開始活躍的,算下來到現在也才三年多,能夠成長到技術流王牌的層次已經可以算是天才。
但是天才與否並沒有任何意義,戰場上生就生死就是死,打不過敵人又逃不掉,最終隻有死路一條。
而在新亞洲號裏頭,理性人格同樣也不好受,雖然力斬兩位王牌,展現出超級王牌應有的水準,但“風暴”2號機已經傷痕累累,胸前兩個大大的彈坑意味著如果不是52ti超級合金裝甲他已經死了兩回。
但這還不是讓他最難受的。真正難受的是他的對手不是“死神”也不是其他王牌機師,而是擔任新亞洲號臨時指揮官的小戈林。
這位壯年少將雖然沒有其父的戰略眼光,但是在戰術層麵和細節處理上卻非常的不錯。先是提醒機師們采用遠紅外成像來破解“風暴”的光學隱形作戰,然後又反其道而行地讓戰鬥力最弱的無人-機來把守通道。
在小戈林有針對性地調兵遣將和臨場指揮下,“風暴”2號機在新亞洲號內部的推進速度慘不忍睹,在資材庫裏進進出出了幾趟,到現在也才向前推進了一百米。而後麵的四百米將會更加艱難。
就在這個時刻,戰場上的另一位意識流王牌“海嘯”終於出手了,一刀刺中“風暴”1號機後背的彈坑,刺穿了那片殘破的52ti超級合金裝甲板,把合金軍刀送入了這架超級機型的體內。
成為王牌機師以來,這是風宇第一次遭到重創!
不得不說他還是有點運氣的,s係在他背後留下的這個彈坑位置不在要害部位,而且“海嘯”也不清楚超級機型“風暴”的內部布局,這一刀雖然刺入機體內部,但是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僅僅是切斷了肩部150mm高斯炮的裝彈係統,導致這支遠程武器失效。
說實話,感性人格這會兒根本沒有精力去操作遠程武器,光是應付“死神”和s係的前後夾擊已經讓他非常頭疼,再加上“海嘯”已經抓住了他的軟肋,又是一個新的致命威脅。
“喂!你那邊怎麽樣了?我扛不住了,你如果再不幫忙,就等著給我收屍吧。”他在大腦裏呼喚理性人格。
理性人格知道倔強的自己如果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絕不會開口求助,相比於新亞洲號這邊的戰鬥,保住性命才是一切的根本。於是他駕駛“風暴”2號機第四次返回資材庫,將這架備用機停在了一個相對隱蔽的角落,然後又一次脫離精神力駕駛係統,回歸上帝視角。
這一次他直接回到了“風暴”1號機的頭頂,以自己的全麵監控和預判能力為感性人格提供戰術支援。雙人格合璧狀態下的風宇固然不如雙重人格雙開“風暴”那麽有戰鬥力,但是以意識流引導技術流,無疑是風宇單機作戰時的巔峰狀態。
在這一瞬間,“風暴”1號機仿佛脫胎換骨了一般,不再像之前那樣左支右拙,恢複了往日的靈動飄逸風格。不但在抵禦“死神”攻擊時尤有餘力,還輕盈地閃過三位王牌機師的接連攻擊。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遊刃有餘地把對手看似同步的攻擊配合拆分成互不相幹的個人行動。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awa-ker的少數幾個人,再也沒有人清楚風宇身上的雙重人格秘密。所以當他風格突變時,圍攻他的四位更多的是感到了困惑。
而“海嘯”則感覺到了眼前的“風暴”才是當年e4戰役的那位傳奇,之前那個看起來風格更像技術流的並不是自己曾經的偶像。
其實如果單純從格鬥技巧上來看,“風暴”1號機並沒有任何變化,都是由感性人格在操控。但“海嘯”是意識流王牌,他從作戰意識的層麵去看此時的“風暴”,確實感受到了明顯的不同,因為那是意識流的理性人格在主導此刻的戰鬥。
問題是“風暴”一直在那兒戰鬥著,根本不可能在他們眼皮底下換個人來駕駛,怎麽風格變化就這麽大?
“難道是我的攻擊喚醒了他?”“海嘯”隻能用這種頗有些荒誕的想法來解釋眼前的變化。他這麽想也不能說是不對,感性人格確實是因為他的那一擊而放棄了孤軍奮戰,召喚理性人格回來幫忙。
此刻理性人格飄浮在“風暴”1號機的頭頂,以上帝視角總攬整個空域,然後將目光鎖定在了“海嘯”身上。不像技術流的感性人格那麽粗心,他一眼就看出這位是意識流王牌,也難怪那麽擅長捕捉機會,給感性人格帶來開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一個粗略的計劃逐漸在理性人格掌控的左腦裏成型,要想扭轉眼前的不利局麵,關鍵的破局之處就在“海嘯”身上。
幹掉“海嘯”有三大好處。
首先自然是“海嘯”其實才是對風宇威脅最大的那一個,因為他最擅長把握機會和製造機會。如果“海嘯”能夠取得兩位兩位王牌的認可,由他來設計進攻套路,恐怕風宇是擋不住的。相比之下,最強大的技術流超級王牌“死神”因為特別受到感性人格的重視,反而沒什麽機會。
風宇理性人格站在“海嘯”的角度來布置戰術,完全可以讓另一架f係負責牽製,s係則伺機在“風暴”機體上“挖坑”,然後由“海嘯”來完成最後一擊。這種可能性光是想想就讓理性人格毛骨悚然。
而事實上“海嘯”就是這麽想的,問題是直屬於方麵軍總司令部的那位遠程型王牌並不願意接受一位晚輩的使喚。而且在這個計劃中,最大的受益者明顯是擔任最後一擊的“海峰”,負責挖坑的s係僅僅是為他人做嫁衣。
在形勢明顯是己方占優的情況下,遠程型王牌並不想白白便宜了“海嘯”,他寧願按部就班來,雖然最後這個擊墜數有很大可能會落在“死神”頭上,但總比被一個遠程型的晚輩搶了風光好。
這時候“海嘯”有些鬱悶,雖然他承認自己有一點點小小的私心,但總體而言還是為了大局考量,盡早幹掉“風暴”省得夜長夢多。他甚至想,“如果我是超級王牌就好了,直接下命令讓你配合,由不得你反對!”
可惜友軍不配合,“海嘯”孤掌難鳴,隻能獨自鬱悶。
風宇的第二目標自然是減輕壓力,減少一個敵人,但這隻是表麵上的好處,不是理性人格真正要追求的目標。
他真正的目的在於第三點——打擊對方士氣!
是的,在一對四的情況下,如果“風暴”還能夠擊墜“海嘯”,對於另外兩位王牌的士氣打擊無疑是致命的。至少另一位駕駛f係的技術流王牌會退縮,會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而對於駕駛s係的遠程型王牌而言,他已經在新亞洲號的主通道裏損失了兩位同伴,早已是驚弓之鳥,風宇如果再幹掉“海嘯”,估計這位王牌機師即便能活著回去,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睡覺都會做噩夢。
到了那時候,恐怕也隻有藝高人膽大的“死神”一個人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他也確實不用擔心,“風暴”現有的武器沒有一樣是可以一擊秒殺他的。
在經過一番評估之後,理性人格正式把自己的計劃告知正駕駛1號機進行戰鬥的感性人格,“準備一下,我們要挖個坑讓那位意識流王牌跳進來。這要他死了,後麵的戰鬥就會輕鬆許多。”
而在另一邊,發現“風暴”越戰越勇的“死神”終於有些不耐煩。戰鬥拖得越久,對他的形象和名聲就越不利。“死神”不想後世在編製軍事史時把這一戰變成他個人的恥辱,以一名技術流超級王牌還帶領三位王牌機師,四打一對付一名意識流超級王牌居然久攻不下。
恰好“海嘯”也很清楚“死神”這個人的品性,準確地把握到了他的思維模式,於是他重新製定了一個以“死神”為中心的作戰計劃,並將此告知這位在現場四位uac機師中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超級王牌。
雙方的計劃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認真執行的話都將成為這場戰鬥的勝負手。
戰鬥從此刻開始,變成了風宇理性人格與“海嘯”之間的鬥智鬥勇。
這是意識之爭!
從風宇熟練掌握覺醒能力之後,大部分戰鬥都是順風順水。即便在銀河係魯坦星域麵對“雙子星”時,也僅僅是造成阿亞拉的犧牲,風宇自己並沒有承受太大的壓力。
但是今天他從一開戰就被壓製住了,不管是武器性能還是格鬥技巧,“死神”都穩穩壓他一頭。自始至終他都看不到一絲勝利的希望,甚至連維持一個均勢都做不到。
一對一的情況下打不過技術流超級王牌也算是正常,畢竟感性人格是從sc0103年在“世界邊緣”搶奪ms-102時才開始活躍的,算下來到現在也才三年多,能夠成長到技術流王牌的層次已經可以算是天才。
但是天才與否並沒有任何意義,戰場上生就生死就是死,打不過敵人又逃不掉,最終隻有死路一條。
而在新亞洲號裏頭,理性人格同樣也不好受,雖然力斬兩位王牌,展現出超級王牌應有的水準,但“風暴”2號機已經傷痕累累,胸前兩個大大的彈坑意味著如果不是52ti超級合金裝甲他已經死了兩回。
但這還不是讓他最難受的。真正難受的是他的對手不是“死神”也不是其他王牌機師,而是擔任新亞洲號臨時指揮官的小戈林。
這位壯年少將雖然沒有其父的戰略眼光,但是在戰術層麵和細節處理上卻非常的不錯。先是提醒機師們采用遠紅外成像來破解“風暴”的光學隱形作戰,然後又反其道而行地讓戰鬥力最弱的無人-機來把守通道。
在小戈林有針對性地調兵遣將和臨場指揮下,“風暴”2號機在新亞洲號內部的推進速度慘不忍睹,在資材庫裏進進出出了幾趟,到現在也才向前推進了一百米。而後麵的四百米將會更加艱難。
就在這個時刻,戰場上的另一位意識流王牌“海嘯”終於出手了,一刀刺中“風暴”1號機後背的彈坑,刺穿了那片殘破的52ti超級合金裝甲板,把合金軍刀送入了這架超級機型的體內。
成為王牌機師以來,這是風宇第一次遭到重創!
不得不說他還是有點運氣的,s係在他背後留下的這個彈坑位置不在要害部位,而且“海嘯”也不清楚超級機型“風暴”的內部布局,這一刀雖然刺入機體內部,但是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僅僅是切斷了肩部150mm高斯炮的裝彈係統,導致這支遠程武器失效。
說實話,感性人格這會兒根本沒有精力去操作遠程武器,光是應付“死神”和s係的前後夾擊已經讓他非常頭疼,再加上“海嘯”已經抓住了他的軟肋,又是一個新的致命威脅。
“喂!你那邊怎麽樣了?我扛不住了,你如果再不幫忙,就等著給我收屍吧。”他在大腦裏呼喚理性人格。
理性人格知道倔強的自己如果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絕不會開口求助,相比於新亞洲號這邊的戰鬥,保住性命才是一切的根本。於是他駕駛“風暴”2號機第四次返回資材庫,將這架備用機停在了一個相對隱蔽的角落,然後又一次脫離精神力駕駛係統,回歸上帝視角。
這一次他直接回到了“風暴”1號機的頭頂,以自己的全麵監控和預判能力為感性人格提供戰術支援。雙人格合璧狀態下的風宇固然不如雙重人格雙開“風暴”那麽有戰鬥力,但是以意識流引導技術流,無疑是風宇單機作戰時的巔峰狀態。
在這一瞬間,“風暴”1號機仿佛脫胎換骨了一般,不再像之前那樣左支右拙,恢複了往日的靈動飄逸風格。不但在抵禦“死神”攻擊時尤有餘力,還輕盈地閃過三位王牌機師的接連攻擊。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遊刃有餘地把對手看似同步的攻擊配合拆分成互不相幹的個人行動。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awa-ker的少數幾個人,再也沒有人清楚風宇身上的雙重人格秘密。所以當他風格突變時,圍攻他的四位更多的是感到了困惑。
而“海嘯”則感覺到了眼前的“風暴”才是當年e4戰役的那位傳奇,之前那個看起來風格更像技術流的並不是自己曾經的偶像。
其實如果單純從格鬥技巧上來看,“風暴”1號機並沒有任何變化,都是由感性人格在操控。但“海嘯”是意識流王牌,他從作戰意識的層麵去看此時的“風暴”,確實感受到了明顯的不同,因為那是意識流的理性人格在主導此刻的戰鬥。
問題是“風暴”一直在那兒戰鬥著,根本不可能在他們眼皮底下換個人來駕駛,怎麽風格變化就這麽大?
“難道是我的攻擊喚醒了他?”“海嘯”隻能用這種頗有些荒誕的想法來解釋眼前的變化。他這麽想也不能說是不對,感性人格確實是因為他的那一擊而放棄了孤軍奮戰,召喚理性人格回來幫忙。
此刻理性人格飄浮在“風暴”1號機的頭頂,以上帝視角總攬整個空域,然後將目光鎖定在了“海嘯”身上。不像技術流的感性人格那麽粗心,他一眼就看出這位是意識流王牌,也難怪那麽擅長捕捉機會,給感性人格帶來開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一個粗略的計劃逐漸在理性人格掌控的左腦裏成型,要想扭轉眼前的不利局麵,關鍵的破局之處就在“海嘯”身上。
幹掉“海嘯”有三大好處。
首先自然是“海嘯”其實才是對風宇威脅最大的那一個,因為他最擅長把握機會和製造機會。如果“海嘯”能夠取得兩位兩位王牌的認可,由他來設計進攻套路,恐怕風宇是擋不住的。相比之下,最強大的技術流超級王牌“死神”因為特別受到感性人格的重視,反而沒什麽機會。
風宇理性人格站在“海嘯”的角度來布置戰術,完全可以讓另一架f係負責牽製,s係則伺機在“風暴”機體上“挖坑”,然後由“海嘯”來完成最後一擊。這種可能性光是想想就讓理性人格毛骨悚然。
而事實上“海嘯”就是這麽想的,問題是直屬於方麵軍總司令部的那位遠程型王牌並不願意接受一位晚輩的使喚。而且在這個計劃中,最大的受益者明顯是擔任最後一擊的“海峰”,負責挖坑的s係僅僅是為他人做嫁衣。
在形勢明顯是己方占優的情況下,遠程型王牌並不想白白便宜了“海嘯”,他寧願按部就班來,雖然最後這個擊墜數有很大可能會落在“死神”頭上,但總比被一個遠程型的晚輩搶了風光好。
這時候“海嘯”有些鬱悶,雖然他承認自己有一點點小小的私心,但總體而言還是為了大局考量,盡早幹掉“風暴”省得夜長夢多。他甚至想,“如果我是超級王牌就好了,直接下命令讓你配合,由不得你反對!”
可惜友軍不配合,“海嘯”孤掌難鳴,隻能獨自鬱悶。
風宇的第二目標自然是減輕壓力,減少一個敵人,但這隻是表麵上的好處,不是理性人格真正要追求的目標。
他真正的目的在於第三點——打擊對方士氣!
是的,在一對四的情況下,如果“風暴”還能夠擊墜“海嘯”,對於另外兩位王牌的士氣打擊無疑是致命的。至少另一位駕駛f係的技術流王牌會退縮,會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而對於駕駛s係的遠程型王牌而言,他已經在新亞洲號的主通道裏損失了兩位同伴,早已是驚弓之鳥,風宇如果再幹掉“海嘯”,估計這位王牌機師即便能活著回去,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睡覺都會做噩夢。
到了那時候,恐怕也隻有藝高人膽大的“死神”一個人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他也確實不用擔心,“風暴”現有的武器沒有一樣是可以一擊秒殺他的。
在經過一番評估之後,理性人格正式把自己的計劃告知正駕駛1號機進行戰鬥的感性人格,“準備一下,我們要挖個坑讓那位意識流王牌跳進來。這要他死了,後麵的戰鬥就會輕鬆許多。”
而在另一邊,發現“風暴”越戰越勇的“死神”終於有些不耐煩。戰鬥拖得越久,對他的形象和名聲就越不利。“死神”不想後世在編製軍事史時把這一戰變成他個人的恥辱,以一名技術流超級王牌還帶領三位王牌機師,四打一對付一名意識流超級王牌居然久攻不下。
恰好“海嘯”也很清楚“死神”這個人的品性,準確地把握到了他的思維模式,於是他重新製定了一個以“死神”為中心的作戰計劃,並將此告知這位在現場四位uac機師中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超級王牌。
雙方的計劃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認真執行的話都將成為這場戰鬥的勝負手。
戰鬥從此刻開始,變成了風宇理性人格與“海嘯”之間的鬥智鬥勇。
這是意識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