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熹平六年,公元177年。


    七月初一,初秋午後。


    天高氣爽,碧空萬裏如洗。


    驕陽下,從蒙古高原吹來的涼風拂過界山,鬱鬱蔥蔥的鬆柏林嘩嘩作響。這些樹木都是天生地養的晚輩,最長的樹齡沒超過八百歲。以前的古樹都被八百多年前的晉文公,為了逼出忠臣介子推時燒毀了。


    界山在界休縣境內,並州太原郡轄下。始皇帝一統神州後,介休縣易名為界休縣,漢帝國承之。界休地傑人靈,忠義之士輩出,前有介子推,今朝有郭泰。介子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界休人。


    界山下,綿水河畔有一村莊名叫高莊,掩藏在高大的柳楊樹林裏。高莊的垂髫小兒在柳樹下騎著小馬駒,扮演著官兵打仗的遊戲,幸福的笑聲驚起了樹梢的小鳥。鳥群盤旋在樹林的上空不願散去。


    高順被小兒們的笑聲驚醒,徹底懵了。“我還沒死!穿越了?重生到東漢末年!”他仰躺在木榻上陣陣發愣。


    重生前,高順是江南省人,父母因車禍而亡,孑然一身。靠保險公司的賠償金讀完大學後,他選擇了從軍三年。退伍後,被安排到江南省的鋼城市公安局做協警。因立功,他被特批加入刑警隊,執行任務時殉職。


    高順性格內向沉默寡言,而立之年還沒成婚。他酷愛書法,隻有在揮毫潑墨時才能體會到什麽叫心如止水。


    這一世,他也叫高順,不知道是不是那個名震天下的三國大將高順。不過,既然來到了大時代,他也不想一輩子潛水,總是要做點什麽的。畢竟,在這個從六千多萬人變成幾百萬人的亂世中,不出名是很難活下去的。


    思量至此,高順緩緩站起身來,套上青色的麻布長袍。打量一番,這一世的身體還算不錯:身高八尺有餘,四肢粗壯有力弓馬嫻熟,是高莊最拔尖的獵戶,還是柳亭的亭卒。


    這一世的父親高老爹已經去世三年,家中有寡母魏氏、十六歲的弟弟高原和十歲的小妹高嬛兒等三位親人。


    高順今年23歲,實歲隻有22歲,永壽元年生人,出生於半農半獵的黔首農戶家庭。若不從軍立功或拜師授經,一輩子都很難出名。而這個年代,聲望是和做官掛鉤的。沒有聲望的人很難做官發財,和後世的粉絲經濟有得一拚。


    看了看家徒四壁的境況,高順自語:“一定要想辦法掙錢!若不能名達於諸侯,也要掙得一個大莊園塢堡,才能在未來的亂世中立足存活!”他一邊思量著前程,一邊走出廂房。


    “大郎醒了!明知不善飲酒,你怎能破戒?傷了身子骨怎麽得了!”見高順走來,天井中的魏氏一邊嘮叨著,一邊鍘著青草。


    她兩鬢斑白,目光柔和的看著高順。寡母魏氏實際上隻是四十出頭,看上去卻有五十多歲的樣子,膚色蒼老。


    按照記憶中的稱呼,高順有些哽咽,“阿,阿母,我來吧!”時隔兩千來年,他又能喊出“阿母”這兩個字,顯然比較激動。


    “昨日是魏亭長大喜的日子,破例喝了幾罐酒。孩兒以後一定不會飲酒了!”高順靦腆一笑,順手接過魏氏手中的鍘刀。


    魏氏立起身來,粗糙的右手捋了捋額前散落的花白長發,歎了口氣問:“哎…誤了朝食,大郎你餓不餓?哺食的時辰未到,阿娘給你煮罐栗米粥吧!”


    高順聞言心弦有些顫抖,被母愛包圍的感覺真好。他一邊鍘著青草,一邊勸魏氏,“阿母,我不餓。新栗穀還有一個多月才能收上來,省著點吧!”


    “哎!”魏氏歎了口氣,端起柳條編成的簸箕走向馬廄。簸箕裏盛滿了青草,散發出絲絲清香。


    馬廄裏有三匹官府下發的小馬,一歲到三歲不等,飼養成年後可上繳官府充當賦稅。高順家很窮隻有六畝薄田,豐年時勉強可以果腹,災年時全家人隻能忍饑挨餓了。


    追溯十代以上,高順的家族沒出過一個文人墨客,都是目不識丁的邊境鄙民。一念至此,他心中暗道:“盡快想辦法掙錢,給弟弟高原拜個名師學經,圖一個好出身!”


    “噠噠噠!”高順正在盤算的時候,一陣陣急促的馬蹄聲從自家院門外飄來。


    “大兄快開門啊!快開門…砰砰!”一個青年後生的聲音和急促的敲門聲,從木門外傳來。此人名叫魏續,是魏亭長的晚輩族親,記憶中和高順親善。


    高順站起身來,心中咯噔了一下,“難道有匪徒寇略?”他拍了怕手中的青草屑,順手把頭上的皮冠扶正,朝院門走去。u看書 .uukansu.om


    魏氏見此卻有些慌張,放下手中的柳條簸箕,手足無措的站在那裏看著高順的背影。自從高順被選為亭卒後,每次出戰她都膽戰心驚,害怕自己的長子不能平安歸來。


    側門打開後,十八歲的魏續衝進了小院氣喘籲籲的說:“大兄!縣尉帳下吏傳警,鮮卑奴寇邊,已經擊破了西河郡的南匈奴人!魏亭長有令:所有亭卒立即聚合柳亭,等候軍令。”


    魏續身高七尺八寸,麵相清秀卻異常驍勇,有一位寡姐魏馨兒貌美驚人。他是柳亭魏村人,父母早逝姐弟倆相依為命。


    聞言後,高順沉吟了片刻道:“知道了魏二郎,你去通知其他人,我做些準備後就去亭舍報到。”說話間,他在搜索著前世的記憶。


    高順學得是冶金機械,不通華夏國的曆史。即使精通曆史,也難找到今天收到這條邊境戰爭消息的詳細情況。史學家頂多會記下一句“熹平六年,鮮卑寇略並州。”這十個字的背後,不知有多少邊民家破人亡。


    魏續看著臉色古井不波的高順,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嘴角蠕動了幾下欲言又止。“哎!”他歎了口氣,急匆匆的走出院門揚鞭而去。


    “大郎!要阿娘給你準備些炒栗米嗎?”魏氏見此,聲音顫抖的問話。


    高順收回深邃的目光,朝魏氏微微一笑,“嗯,阿母!還要準備點熱開水,我去準備弓箭和皮甲等物。”


    見魏氏憂心忡忡,高順安慰她,“不要慌,阿母!胡人我都殺了幾十個,都是色厲內荏之輩罷了!”


    言罷,他走進了自己的廂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附身高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烏溪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烏溪散人並收藏附身高順最新章節